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摆渡人

张海庚 张无常 2023-10-09

周一一早翻刚出的财新周刊,没看到感兴趣的报道,却在副刊读到张冠生写费孝通的文章《老来依然一书生:费孝通的万千问号》。


张冠生是费孝通多年助理,文章纵贯费孝通一生述作,用「问号」牵连。让我这个几乎没读过费孝通书的门外汉连连感叹,写得真好。反复读,反复想,第一次——虽然很惭愧——真动了认真读费先生著作的念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反正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历史上好多优秀作者,一直知道好,却望而却步,看他著作等身,更不知道从何读起,久而久之,便在敬畏和困惑中错过了。


费孝通便稳稳悬在我的众神殿之中。



后来因缘际会,遇到一两个引路人,领着进入若干优秀作者的作品,开启新世界大门,始觉天地玄妙,人生值得。


现在时髦的 curator 、知识策展人(话说我还买过一本《策展人手册》的书),在我看来,便是类似引路人、或者我更喜欢的「知识摆渡人」的角色。


知识、或者说真理,或因为难得、或因为小众,往往在彼岸,和我们隔着一条鸿沟,需要有人驾一叶扁舟,把我们摆渡过去。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唾手可得,对于非研究者的我而言,「(前人追求过的)真理何在、真理何为」远比「追求真理」更为重要。


中文世界里有这样的知识摆渡人。


一位是大家熟知的梁文道,从《开卷八分钟》、《锵锵三人行》,到《一千零一夜》,现在他在《八分》的播客里,说「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




另一位是大家不一定熟悉的作家唐诺,他更愿意称自己为编辑唐诺。通过编辑,唐诺把人类文字的高光一本本挖掘出来,通过书交给大家。


只是编辑还不够,他还动手写,出了中文世界里可能绝无仅有的万字「大散文」集子《重读》、《尽头》、《阅读的故事》,推荐历史上最好的作家、作品,因为他说「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圈内获奖无数,但豆瓣标记阅读的人很少,不过唐诺说不重要,这种书读的人多才奇怪。


感谢唐诺,经由他,才入了很多门。





还有许知远,至少可以算半个知识摆渡人。张冠生在文章里写到《十三邀》向年轻人摆渡了费孝通思想的接续者许倬云:


「费孝通已辞世近20年,他晚年留下的话题,能接得上、谈下去、谈开来的人,尚不多见,《许倬云十日谈》(2022)引人瞩目。其中古与今、中与西、人与天之间的广泛话题和恢宏气象,不妨看作费孝通暮年话题的延续和拓展。


「更可贵的是,经由“十三邀”节目的网络传播,一代学人的关怀和思索,越出学界,触动年轻人。90岁感染了19岁。借许倬云的话头说,三个世代以后,大陆青年才听到他的心事,让人难过。三个世代以后,他有机缘“在晚年开了新的门户,有机会跟国内的青年才俊一起讨论问题”,且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使人欣喜。」


费孝通(左)、许倬云(中)于香港大学祖尧堂


张冠生说,这样难得一见的“传灯”场景,我们有幸见证。至暗时刻,这是微光。


希望中文世界里,多一些这样的微光、灵光、美好的东西。


但只有希望是没用的,要想办法做起来。



近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