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产品、投资,与借假修真

张海庚 张无常 2023-10-09

最近和朋友聊天,从最近对AI上头,说到两年前对移动互联网心灰意冷、以至一意孤行、从产品经理转战略,几度起落,不足为外人道,一直到最近被AI大浪拍醒……


于是想起彼时转行前写的这篇,信誓旦旦。篇末曰「半生记」,自然大言不惭,但难得气盛、今天倒也敢不改一字重发,是为鞭策。







缘起于和编剧朋友微信聊「关于通识阅读,关于思维和工具的超链接」


我也是最近兜兜转转阴差阳错转到现在的方向后,才突然非常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乔布斯演讲说的那个「往前看只有零散的点,往回看才发现所有的点连成了地图」。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Steve Jobs


从小时候的好奇到高中和大学以后坚持选综合性大学,到通识教育的选择,更接近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当然其实大学因为太懒且还没有形成自觉,自我通识教育其实是很失败的。


——但社会学尤其性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和公关、电影研究,给我的启发仍然是非常大的。



从读书时的通识教育到工作以后做产品经理。


——从「力无所出」到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所学皆大有用」的价值感,所以说「产品能干十年」,强烈的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但当时并没意识到这只是广泛意义上的做产品经理,还没到具体的产品。



直到最近出现了两个对我个人非常有意义的分支:


其一,从做随便一个产品,到做一个关于连接的产品;


这一点,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可能某种意义上,是我阶段性的“人生母题”。

最近在重新思考产品的价值主张,昨天刚刚看了一个人在讲一个知识管理产品 Roam Research 的时候提到了达芬奇的笔记,虽然一笔带过,但对我非常有启发。


其二,从做产品到投资——商业世界的顶级游戏


自立志「产品经理能干十年」以后两年,逐步在产品经理入门以后,自然而然接触到战略、投资,过去两年心路历程大体有三段:


1、投资是商业世界的顶级游戏


从读瑞·达利欧的《原则》(当然达利欧之于我的意义,除了做投资,更多的是做人)、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张磊的《价值》,开始意识到「投资是商业世界的顶级游戏」。


——也因此产生对投资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投资无所不能。


2、祛魅:投资并非无所不能,机会来自一线

实际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投资」背景的牛人,投行、咨询、海外、高学历,无所不包,在惊叹投资人格局、视野、方法论的「降维打击」之余,也意识到投资并非「无所不能」


——投资长于发现支点、撬动杠杆赋能,但投资依赖标的正如杠杆需要对面的石头,而标的来自创业者,来自产品经理创造的机会(作为产品经理的职业荣誉回归了)


3、成事者,无盲区


直到最近读保罗·格雷厄姆的《黑客与画家》、本·霍洛茨基的《创业维艰》。他们都干过产品经理/创业公司CEO、在一线浴血奋战过,也都转型投资、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同时拥有一线和后方的经验的巨人,自然眼高手快。最大的感受是「成事之人无盲区」。

一个广为流传的迷思是:有的人擅长宏观战略,有的人擅长细节执行,有的人理性有逻辑,有的人感性有同理心,所以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特点,摆正位置,发挥长处云云。


而我看得越多,就越发现


真能成事的人,既能看到世界地图,又能看清地图上的每一条山川河流,像插上翅膀的博尔特,风驰电掣,健步如飞,遇山过山,遇河过河——即使是弱点和短板,也像博尔特的起步一样,是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但这是一个过分华丽的比喻,实际到工作上——如果我们借鉴本·霍洛茨基在《创业维艰》中的比喻「商场如战场」:


为什么优秀的产品经理巨人趟出了一条「产而优则创、创而优则投」的路——产品经理→创业→投资的「升维」之路?


又为什么有抱负的一小撮投资人毅然决然地反其道而行之、「投久则战、战久则产」——投资银行/VC→大厂战略投资→产品经理的「降维」之路?


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和以为「降维」以后的前投资人现产品经理聊,才发现,凡此种种,皆为过程,真正的目标是「点亮技能树」后有所作为——聊完不过数日,她就创业去了,遥祝她成功。


产品经理的「升维」,是发现兵将久在阵中,少了元帅的天眼和谋略;


投资人的「降维」,是发现元帅久疏战阵,缺了兵将的敏锐和直觉。


——本无所谓「升维」「降维」,于成事者而言,表象之高低起落,不过「借假修真」,实者仰其高,高者求其实,殊途同归,最终修炼为「插着翅膀的博尔特」,成真事。


插一句:张小龙说,直觉也是需要被训练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去下围棋,你跟一个职业的人下围棋,你想象力再丰富也没有任何意义。


上周与人长谈,聊到一个问题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又和全心做投资、把投资当成志业的人不太一样:


相对清晰地把人生目标和意义划分为「入世」和「出世」


「入世」的目标是做产品、做公司、做投资——而真要说终极目标,可能是更偏「出世」,具体目标是啥呢,没想好,但那一刻突然想起了太史公的「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还是没想好。


但「借假修真」作为一种信念,似乎越来越清晰和笃定。


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


是为半生记。


Hayes

2021.8.13





更多阅读:






我是Hayes海庚,一个关注AI的大厂产品经理/战略,最近打算和更多人交流AI,如果你也关注这轮AI浪潮(不限于从业者,也可以是普通用户),希望和包括字节、百度、阿里、腾讯在内的大厂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可在公众号「张无常」后台回复「茶水间」或添加微信 hayezhang13 进群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