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科词条(稿)】《字汇》《正字通》
汉语拼音:Zihui
英语术语:Zihui
分支学科:文字学
分支主编:黄德宽 副主编:吴振武 张涌泉
明代流行极广的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梅膺祚撰。膺祚字诞生,安徽宣城人。《字汇》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正文十二卷,又首、末各一卷。卷首为“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检字”等内容;卷末为“辨似”“醒误”等附录。全书收字33179个,以《洪武正韵》为主,并参照《说文解字》《古今韵会》等书,收入经史常用的字,凡属于怪僻的字一般不收。
《字汇》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首的归并简省。《说文》分540部,是按照汉字的意符来设立部首的。但汉字隶变以后继以楷变,许多汉字的意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对部首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唐宋以来,不少字书对部首进行过归并简省,如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并为320部(据《玉海》卷四五),张参《五经文字》只列160部,宋郑樵《象类书》并为330部(据《通志·六书略》),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并为242部,金韩道昭《四声篇海》并为444部,明都俞《类纂古文字考》并为314部,周家栋《洪武正韵汇编》并为240部,徐孝《合并字学集篇》并为201部。《字汇》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把部首归并为214部,从而确立了后世大型字书的部首规范。《康熙字典》设立214部,就是直接继承了《字汇》的分部。
二是笔画检字法的完善。《说文》系统的字书对部首和部属单字,一般都遵循“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编排。受韵书的影响,也有以四声和韵次来编排的(如《龙龛手镜》)。这些编排方法,对于检字而言均有不便之处。金代王太的《类玉篇海》首创笔画检字法,部内之字按除部首外的笔画多少排列,大大提高了检字效率。明周家栋《洪武正韵汇编》在此基础上,将部首也按笔画多少编排,从而确立了部首和部内字皆按笔画数编排的方法。《字汇》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经验并加以改进,214部完全按笔画多少为序,又按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分为十二集。对于疑难字,《字汇》在卷首列检字表,按笔画多少将疑难字一一列出,注明属何部,对部首检字加以补充。至此,以笔画为核心的检字法正式形成,后来的大型字书都采用这种方法。
三是体例完善,富于创见。注音方面,《字汇》综合运用反切、直音、四声互证、音近某四种方式,比此前任何一部字书都要详明。释义方面,《字汇》分列音项义项,随声释义,先列基本的常用义,后列其他义项,释义比较细密,并列举前代辞书中的书证和古文献例证以为辅佐。同时也采录一部分口语、俗语的意义,富有革新的精神。沟通字际关系方面,俗字异体下仅 46 32473 46 14939 0 0 3217 0 0:00:10 0:00:04 0:00:06 3217注“同某”或“同某,某音”,而不重复标列音义。此外,《字汇》的附录,如“运笔”“辨似”“醒误”等,也颇有实用价值。这些都是梅氏在吸收前代字书编纂经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做法,多为后代的字书所承用。
四是因时制宜,明于通变。对于汉字的古今演变,《字汇》编者能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客观地加以对待。《字汇》在卷首提出“从古”“遵时”“古今通用”三项原则,认为古文、俗字“皆不可去”,在收字和辨析时也较好地贯彻了这些原则,读者可以各随其便,各取所需。梅氏这种既不厚古、也不薄今的做法,对后来的大型字书也有积极的影响。
《字汇》完善的编纂体例,确立了它在汉字字书编纂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但《字汇》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书中收列大量“叶音”,很不恰当;二是收字颇多漏略,很多当收的字失收;三是俗字每多失考,从而与正字失去联系;四是辨析殊多讹舛,字形、字音、释义、认字之误所在多有。这些失误或由于编者的疏误,或由于沿袭旧误、别择不精。后来明张自烈的《正字通》、清吴任臣的《字汇补》对此书多所补正。《字汇》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续修四库全书》232—233册影印收入。
吴任臣的《字汇补》是对《字汇》的补正之作,故全书卷数、分部及注音释义之例一仍梅书之旧。吴氏对《字汇》的补正包括“补字”“补音义”“较讹”三个方面。《字汇补》增字12371个,增列《字汇》漏收音项、义项的单字达5525个,较讹条目269条,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字汇补》也存在字形讹误、注音失误、释义错误、辨析失当、字义失考、正字不明等问题,对后来大型字书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张涌泉. 论梅膺祚的《字汇》[J].中国语文,1999(6).
张涌泉. 论吴任臣的《字汇补》[J].中国文字研究,1999(1).
黄德宽、陈秉新. 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苑学正.《字汇》以前的部首笔画法[J].铜仁学院学报,2009(3).
(周祖谟撰,梁春胜、张涌泉重写)
汉语拼音:Zhengzitong
英语术语:Zhengzitong
分支学科:文字学
分支主编:黄德宽 副主编:吴振武 张涌泉
一部按汉字字形分部编排的字书。明末清初张自烈撰。自烈(1597~1673)字尔公,号芑山,江西宜春人,明代崇祯末年为南京国子监生,明亡,闭门著述,晚年隐居庐山,曾主讲白鹿洞书院。除《正字通》外,还著有《四书大全辩》《芑山文集》等。此书初名《字汇辩》,后改名《正字通》。张自烈晚年无子,依托于友人廖文英,将此书书稿售于廖氏,廖氏刊刻时自署其名,而隐没了自烈之名,遂造成辞书史上的一段公案。经过多位学者的研究,张自烈的独家著作权得以确认。
在《正字通》之前,梅膺祚的《字汇》确立了大型字书部首和笔画检字的规范,体例也较为完善,因而在出版后盛行一时;但梅书在单字收录、注音释义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正字通》是为补正《字汇》而作,其编排体例大体与《字汇》相同。《正字通》对《字汇》的补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增补《字汇》未收的字,据每部所记附增之字,《正字通》增加字头357个,注文中增加异体字形119个。二是调整注音。将《字汇》同字同音而分数切者,皆定归一切,删除无意义的反切。剔除《字汇》所引《周易》《礼记》《释名》《白虎通》等强叶其音的叶音材料,只保留诗歌、铭赞、谣谚等韵文叶音。三是增补充实释义。《字汇》释义往往过于简略,只罗列义项,缺乏进一步的说明。《正字通》则补充书证和例证,详加说明。在增补义项时,注意收录俗语义、方言义和当时的新义。四是修订《字汇》讹误。凡《字汇》字画讹省、非古文以为古文、非俗字以为俗字、字同训异、字异训同、前后注自相矛盾、援证失伦、真赝错互等问题,《正字通》皆一一加以订正。五是将《字汇》散见于各部的异体俗字,集中列于正字之后,以便寻检。六是将《字汇》两见的联绵字的训释,删其重复,只在一字下作注,另一字下注明见某注。
《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常常有精到的见解,很多意见对现代大型字典的编纂还有借鉴意义。但此书也存在误认正字、承讹袭谬、辨析欠当、正字不明等问题,对后世字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字通》的刻本,有清康熙年间刊刻的带巴楼本、白鹿书院本、刘炳补修本、清畏堂本,另有弘文书院本、芥子园本等。现在通行的是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影印的弘文书院本,书后附有索引,极便使用。《续修四库全书》234—235册影印收入清畏堂本,亦可参看。
参考文献:
张涌泉.《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语文,2005(4).
黄德宽、陈秉新.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董琨.《正字通》一书及其作者[J].辞书研究,1996(3).
古屋昭弘.《正字通》版本及作者考[J].中国语文,1995(4).
萧惠兰.张自烈著《正字通》新证[J].湖北大学学报,2003(5).
(周士琦原作,梁春胜 张涌泉重写)
【大百科词条(稿)】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本体规划、语言声望规划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