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科词条(稿)】舌面音、喉塞音
舌面音
英文条头:Dorsal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语音学分支主编:石锋、李爱军运用舌体中部或后部作为主动发音器官产生的一类辅音,依据发音部位可区分为软腭音和小舌音。
软腭音是舌体向软腭靠拢而形成的辅音,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塞音[k ɡ]、鼻音[ŋ]和擦音[x ɣ]。汉语普通话的软腭音包括清不送气塞音[k]、清送气塞音[kh]、清擦音[x]和鼻音[ŋ],其中,鼻音[ŋ]只能在韵尾位置出现、其他软腭音只能在声母位置出现。在汉语方言中,[ŋ]充当声母的现象则较为普遍。除充当声母外,[k]还可作为韵尾出现于部分南方方言如赣语([pak⁵]“百南昌”)、粤语([lɔk²]“落广州”)、客家方言([tsiuk¹]“足梅县”)等中。英语中经常出现的软腭音为清塞音[k]、浊塞音[ɡ]和清擦音[x]。在汉语、英语之外的语言中较为常见的软腭音还包括浊擦音[ɣ],在欧亚大陆的众多语言如荷兰语([ɣaːn] “去”)、日语([haɣe]“光秃”)等中均有分布。
小舌音是通过舌体后部与小舌接触或靠近而形成的辅音。其中,小舌清塞音[q]分布相对较广,可见于阿拉伯语([qalb]“听”)、希伯来语([qol]“声音”)、波斯语([quːrbɒɣe]“雾”)等语言。由于在喉部附近收紧的同时很难产生浊音,小舌浊塞擦音[ɢ]相对较为少见,例见苏丹阿拉伯语([bɑɢɑrɑ]“母牛”)、波斯语([ɢæhˈve]“咖啡”)、蒙古语([mɔŋɢɔ̆ɮ]“蒙古人”)等。此外,小舌部位的鼻音[ɴ]、颤音[ʀ]和擦音[χ ʁ]在少数语言中也有所分布。然而,由于在产生擦音的时候小舌经常会发生振动,实际上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舌颤音。
(编写者:陈彧)
喉塞音
英文条头:Glottal Stop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语音学分支主编:石锋、李爱军在喉部通过关闭声门再突然打开而发出的清塞音,又称声门清爆破音,国际音标记作[ʔ]。其发音过程为成阻时两条声带相互接触且保持紧张,导致声门下因声门完全闭塞而气压升高,之后声门突然打开造成瞬时除阻,除阻后声门下气流外向流动,此时软腭上抬、完全从口腔流出,从而形成清塞音。喉塞音在世界语言中较为常见。在英语中,喉塞音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位而出现,但其作为处于音节音尾位置的/t/的音位变体,几乎出现在所有的英语方言中。在诸如波斯语等不允许元音连续出现的语言中,喉塞音常被用来分隔连续出现的元音。在诸如丹麦语、汉语、泰语等语言的历史上,喉塞音和降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晋语、吴语、闽语等很多当代汉语方言中,还广泛存在着喉塞音作为入声韵尾的现象。
(编写者:陈彧)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