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 了解 Lens 协议,发掘 Web3 社交媒体潜力
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 Web2 的世界中,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当成熟,被中心化巨头所垄断。然而,在 Web3 的领域里,真正统治力的社交应用程序仍然没有出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SocialFi 赛道的明星产品 Lens Protocol。
Lens Protocol 是一个由去中心化借贷平台 Aave 创始人 Stani Kulechov 于去年2月8日推出的社交媒体平台,于 5 月 18 日正式在 Polygon 上线。该平台以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和 NFT 为基础,通过将社交行为代币化来赋予用户真正的内容所有权,带给用户真实的收益。2 月 1 日,Lens 创始人神秘发布一串数字,有人认为这是在进行快照统计;2 月 14 日,其暗示空投;但随后这两条信息都被删除,不排除是营销的可能。
功能和优势
谈到 Lens Protocol 时,重要的是要理解它如何运作并提供其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Lens Protocol 基于智能合约,使得用户能够保留对其内容和身份的完全所有权,这在传统的集中式社交媒体平台上是不可能的。同时,所有用户创建内容获得的社交资产都会保存在他们的钱包中。
Profile NFT 是 Lens Protocol 的核心元素,用户可通过创建 Profile NFT 开始进行关注、转发、评论和收藏活动,并获得相应的 Follow NFT、Mirror NFT、Collect NFT 和 NFT Token。同时,任何创建者都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收益,获得的 NFT 始终具有其自身的资产价值,可用于市场流通和交易。
对于内容创作者,他们可以通过持有相应的NFT,证明对其内容的完全控制和所有权,并通过销售和交易 NFT 实现盈利。这个 NFT 代表了用户的社交媒体档案和内容的所有权,它的动态性允许它实时更新,以反映对相关档案或内容的任何变化。提供高度的灵活性,以满足个人创作者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Lens Protocol 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和控制权,使看到的内容是真实的,并保证他们的数据是安全和隐私的。
1. 完全控制和所有权:Lens Protocol 允许内容创作者拥有其内容的完全控制和所有权,这在传统的集中式社交媒体平台上是不可能的。通过持有相应的 NFT,创作者可以证明对其内容的所有权,甚至可以通过销售和交易他们的 NFT 来实现盈利。
2. 可定制化和可扩展性:Lens Protocol 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特性,这使得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可以轻松地创建和整合新的模块,以实现他们的特定需求。这种模块化性质还为平台的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使得 Lens Protocol 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和场景。
3.参考模块:参考模块允许内容创作者控制谁可以评论、分享和参考他们的内容。这样的控制权可以帮助内容创作者维护他们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并确保他们的内容不会被滥用或误解。
4.收益机会:Lens Protocol 为艺术家、音乐家和其他创作者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增加了从其作品中获利的机会。此外,Lens Protocol 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定制和整合新的功能,提供高度的灵活性,以满足个人创作者的需求。
风险与挑战
1. 竞争压力
Lens Protocol 虽然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吸引了许多用户和开发者,但是它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BitClout 和 Only1 等许多其他 Web3 社交媒体平台也在竞争中。这些平台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和模式。Lens Protocol 的最大挑战是与 Web2 的成熟社交媒体相抗衡。尽管相对而言,Lens Protocol 在同类型的项目中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整个 SocialFi 领域仍然不够成熟。
2. 安全问题
作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平台,Lens Protocol 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如果发生攻击,用户数据和资产可能会遭到丢失或损害。此外,由于Lens Protocol 采用开源代码,黑客可能会轻易地找到漏洞并利用它们进行攻击。
因此,Lens Protocol 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范安全漏洞和攻击。此外,Lens Protocol 还需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教育和资源,以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数据和资产,并减少遭受攻击的风险。
虽然 Lens Protocol 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它已经显示出作为一个独特和创新的 Web3 社交媒体平台的前景。与其他Web3社交媒体平台相比,Lens 协议由于其开源和模块化性质而受到青睐。然而,Lens 协议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网络攻击和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
简单来讲,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建在链上的去中心化社交协议。Damus 和 Mastodon 都不是。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与交互: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25785
END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