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片札记 │ 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就是令人澎湃的

刘艺旋 瓦子角17号 2023-09-28

过去的20天,31位选片人在观看完408部影片后,遴选出了最终的展映入围名单。在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观看电影是很多选片人的第一次,作为不可多得的体验,看完影片后他们也有很多话想说。所以,未来几天我们将陆续发布部分选片人的看片札记,也许你可以透过他们的视角感受第二届瓦子影像周和当下电影的另一面


以下内容是“从秋水出发”单元的选片人刘艺旋同学的选片札记。



深夜翻看周一朋友圈,第二届瓦子影像周正在征集大众选片人,欣然报名,然后就有了这次一口气看几十部短片的机会。出于对导演及电影的尊重,我抽出了连续性的空闲时间,拉上遮光窗帘,将投影调成最大画幅,提前准备好纸笔(还有可乐),尽量接近电影院的观影条件,认真对待每一部短片。影片涵盖纪录片、实验短片、剧情片等类型,我在短时间内体验了许多种情感,阅片过程十分有趣。

《新年快乐》剧照

剧情片是我很关注的一部分。因为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短短小的体量中讲清楚故事,还要让故事有张力,甚至比长片更难。其中,不乏有《淙淙》《秋去秋来》《口琴与手链》《新年快乐》这样不错的作品。它们的画面有电影感,是大家熟悉的电影语言。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是基本能很好运用视听语言去讲述故事,剧本的创作也不难看出有专业的剧作训练痕迹。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相似之处,我想应该是某种学院派的创作风格,颇有毕业作品的感觉。

除了上述提到的专业视听语言和剧作训练的痕迹,在《淙淙》这部短片中很难得地看到了情感的流动。尤其是在后半部分女主角去寻找鸟哨的一路跋涉,直到找到鸟哨(爱情的意义)后身体浸入潭水里。这部分剪辑节奏很是从容,有呼吸感的节奏给影片最后淙淙与男友间的情感涌动作了铺垫。就好似流水淙淙,不缓不急,情感随着流水不急不缓来到潭水处,时间恰到好处,情感也恰到好处。这种情感的流动是很难得的,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同样是影视专业学生的我,一直过于关注蒙太奇带来的浮于表面的推动情节发展的画面,却忽视了画面之间连续且流动的情感

《淙淙》剧照

纪录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很多。一是纪录片的题材没有太多的新意,纪录片的创作不同于剧情片,在前期寻找选题或拍摄对象时就已经完成了很大重要部分的创作,拍摄过程中的“意外获得”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帝的礼物,所以很多纪录片在一开始的策划阶段就出现方向性的问题;二是纪录片不是 vlog,不是流水账的画面拼接,是有形散神不散的结构叙事逻辑,导演必须把握好“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有几部纪录片让我动容,《疫情之下》有精巧的编排,让观众情绪得以连。以及《瓦子角的周一》《雕刻时光》,我想对于瓦子角的影迷来说应该有天然的情绪触动点(导演作弊了)。

《雕刻时光》剧照

实验电影我放在最后谈感受,是因为我对它的感触很复杂


大概 7、8 年前,我在大学期间拍摄了第一部自己的实验短片。那时候满脑子是哲学,是意识流,是诗歌,自然没有什么太多纪实创作的冲动,毫无悬念的选择实验短片这样的类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回头看看确有孤芳自赏的味道,不过我没有后悔过,也很开心有这样一次尝试。到现在为止,阅量的增加以及生活阅历的丰富,让我也得到了成长。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电影初尝试有点略显生涩,甚至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剧组,但实验和先锋电影就像是年轻人准备和世界交战时下的战书,没有这个态度怎么能在未来打赢这场战呢?在此之上,如果再有一些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创新就更能凸显其先锋,如《家庭柔情史》中的一堵墙,作为媒介展现出三代人的故事,很有当代艺术中波普风的剪贴画和老旧的房屋结合,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家庭柔情史》剧照

总而言之,阅片过程是愉快的,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就是令人澎湃的,希望大家能继续爱电影,拍电影,拍出更好的电影。秋安!


刘艺旋

2022 10 月在北京


文案:刘艺旋
编辑:杨书卉、杜昊


      欢迎「关注」瓦子角17号 并设为星标


延伸阅读:

抵达洪都 │ 第二届瓦子影像周展映入围名单

众人拾柴火焰高  │  第二届瓦子影像周征片报告

2021首届瓦子影像周,落幕



感谢在看、转发广而告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