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充分挖掘“市场因素”,助力基层一线队伍数字化转型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国电力 2023-07-06




编者按

在过去一个月里,能源数字经济研究团队对十余家电网企业基层专家骨干进行了在线调研访谈,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基层同志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勇于创新创造的锐气,很受鼓舞。我们相信,虽然疫情影响了包括全球在内的大多数行业的景气度,但也正是打破传统制度束缚、重构企业队伍激励模式的最好时机。这些变革因素将在能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得到更多体现,为此我们将调研内容经过多次整理后,形成基层一线能源数字经济创新系列报告,为《中国电力》的读者带来能源电力企业的一线新洞察与新观点,也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充分挖掘“市场因素”,助力基层一线队伍数字化转型

执笔人:孙艺新、于灏

(国网能源研究院 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对能源电力企业也是一次关键“压力测试”。以电网企业一线调研为基础,我们认为疫情对巡检、基建、物资、营销、调度等专业具有直接影响,通过采取应急措施管理得当,能源电力企业生产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由于缺员问题加大基层检修工作强度、数字化手段尚未真正替代人工、数据贯通与赋能作用不够等现象与问题。结合前期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基层一线队伍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迎来机遇窗口,以这次疫情防控为契机,以能源数字经济为基层一线赋能是值得固化的举措,其中“市场因素”的挖掘还可以更加深入。

第一,市场化视角下重新审视一线员工的结构问题与价值问题。

长期以来,能源电力企业存在“总量超员、结构性缺员”的老问题,但如何优化结构始终缺乏足够的市场依据与自我突破的动力。疫情之下,企业在最小运营模式下保证运转的同时,也使得不同岗位的价值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发现”,以电网企业为例,“调度岗位”始终处于满负荷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其岗位价值含量。此外,同一类岗位下,在疫情极端条件下也为企业识别高绩效员工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机会。我们认为提质增效已成为能源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必选项,要坚持按照岗位贡献、价值贡献为基层一线赋薪,激励干事创业的激情正逢其时。以移动终端+数字化的考核模式可以为基层一线队伍提供具有透明度、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同时,借鉴市场化用工激励模式,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让高价值岗位、高绩效员工获得与之匹配的薪酬回报。

第二,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提高基层一线运营效率效益。

针对基层一线的业务外包队伍缺员以及由此引发的基层性工作压力增大问题,有必要探索更加公开、透明、灵活的市场化用工手段。对临时性、辅助性、可替代性业务的劳务可探索更加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劳务供应渠道,例如疫情期间产生的“共享员工”模式、互联网的众筹众包模式等手段,均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即时满足一线工作需要。同时,对于主要以市场化用工为主的专业而言,还要将相关外协人员视为企业队伍的“自然延伸”,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认同构建与外协单位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对其激励、约束的影响力,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要注意,主业员工核心能力的提升需格外重视,以防止在重要领域的能力被“架空”。

第三,发挥数字化潜力,激发市场前端基层员工自主性与获得感。能源电力企业的基础一线员工距离用户最近,更了解用户的需求与设备运维的特点,应给与他们更强的自主性和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转变自上而下的信息填报与操作性管控模式,转而让基层一线有灵活采取工作方式的主动权,在对等权责利的驱动下,将企业数字化平台中的各类资源向基层开放共享,为一线提供“看得到”“用得好”的数字化服务,如信息查询、地理定位、同行经验分享、专家解答、资源优化等,真正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基层一线创新创效的动力引擎。同时,通过培训与劳动竞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研了解基层班组工作中的数据应用需求,建立以基层班组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决策主题研究、设计、验证与应用工作机制,真正做到“问题来源于基层,决策服务于基层”,提升基层数据决策的获得感。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研究院数字经济所专注能源大数据、企业数据管理与数据创新、融媒体与品牌宣传研究,深度支撑政府部门和国网公司决策,高质量完成了三十余项能源数字经济相关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配合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数据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建设方案》等多份文件,出版《国内外能源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能源大数据》《大型企业运营分析体系建设与实践》《电网企业运营分析体系与预警技术》等多部著作,多次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多次举办能源数字经济论坛,为众多业界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获得广泛响应。




 往期回顾 


《中国电力》2020年第3期目录

【能源智库·专家之声】数字经济时代,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能源领域的新型生产关系

【能源智库·专家之声】能源数字经济助推能源经济产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能源智库·专家之声】疫情对能源数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能源智库·专家之声】通过网络数据分析看公司抗疫举措的社会反馈

【能源智库·专家之声】电网“新基建”可以大有作为

【征稿启事】 “柔性直流电网技术、装备与工程”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高压电缆及附件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城镇地区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关键技术与装备”专栏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远海风电送出关键技术”专栏征稿启事



























编辑:许晓艳

审核:杨彪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