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与信息追踪】有关“煤改电”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编者按:当前推进能源转型进程中新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紧抓能源革命时代机遇,围绕能源转型、国内外新能源政策信息动态展开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本专栏将围绕国内外能源转型评价、新能源接入、配额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等,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思考与读者共赴一场思想盛宴。
文章导读:“煤改电”工程是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区“煤改电”工程也是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民生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民生、环境意义。本文总结了“煤改电”工程的主要发展过程,分析提出了一些“煤改电”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有关“煤改电”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执笔人:陈宁
国网能源院
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
2013年前后,“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凸显,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拉开了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治理“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序幕。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对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工作原则。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同月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再次显示了中央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并将以往的“宜电则电、宜气则气”修改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煤改电”等清洁供暖工作在北方重点地区迅速开展。在此之后,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2019年,北京、河北等地空气质量均达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聚焦“煤改电”工程,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1、居民电价承受能力较差,需大量补贴以降低采暖成本。现行电采暖电价水平下,电采暖运行成本显著高于燃煤和燃气采暖。而且“煤改电”主要针对经济承受能力差的散煤用户,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对北方主要省、区、市的补贴政策进行调研发现,在补贴较高的区域,补贴后电价均在0.1元/度左右。大部分地区每户每个采暖季的政府补贴金额均在600~2000元,最大补贴金额为2400元,整体补贴力度较大。大量补贴的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在目前用户收入水平和“煤改电”推进政策下,若没有补贴,则容易出现“电返煤”问题。
2、对于“煤改电”工程来讲,存在电网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电网公司作为“煤改电”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电网建设、运行维护的责任。“煤改电”推广地区多为农村,农村原有电网薄弱,不能满足大量电采暖设备接入的需要,需要大量的电网改造投资。同时由于电采暖负荷季节性特点突出,仅在供暖季使用,负荷对电网影响大,但电网资产使用效率低,导致投资效益低。经过测算,某地区“煤改电”工程电网投资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仅为3%。
3、供暖形式单一,房屋保暖改造工作存在不足。“煤改电”开展过程中,在一些地方存在推进过快或资金不足等引起的供暖形势单一、房屋保暖改造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的“煤改电”工程中多采用发热电缆、碳晶板、电热膜等直热式设备。这些设备没有储热能力,调节性能差,无法参与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等可以降低采暖成本的机制。房屋保暖改造对于电采暖效果有较大影响。测算了某地区房屋改造对采暖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0%节能住宅和新型农村住宅的单位采暖耗电量比普通农村住宅分别下降了48%和17%。在一些地区由于没有进行房屋改造,导致居民采暖效果差、采暖成本高。
煤改电工程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等重大议题,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集合全社会的智慧、力量。个人认为解决“煤改电”工程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思路入手。
1、引入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在大部分地区“煤改电”工作的参与主体仅为政府、电网公司、用户。参与主体有限导致资金来源、居民采暖模式等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利用各方资源。“煤改电”工程带来的环境改善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与支持。
2、采用多种采暖设备,探索“煤改电”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煤改电”项目参与市场交易有助于用户形成良好的用能习惯,减小对政府现金补贴的依赖,更有利于“煤改电”项目的长远发展。探索“煤改电”参与市场化交易必须从市场机制和采暖设备两方面着手。对于不具备储热能力的直热式采暖设备,虽然初始投资较低,但是由于调节、控制能力差,导致其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潜力较低,不利于“煤改电”工程的长远发展。若采用了蓄热式电锅炉等具有储热功能的采暖设备,则具有参与调峰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市场化交易的潜力,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采暖费用。因此,在安装采暖设备时应优先考虑具有具有储热功能的设备,同时政府、电网公司等主体应共同探索“煤改电”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3、将“煤改电”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煤改电”工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位于贫困地区,收入低、房屋保温性能不足、居住地偏远等特征均不利于“煤改电”工程的开展。“煤改电”工程中涉及的电网改造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三项工作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将“煤改电”工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将有助于“煤改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切实提高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专家介绍
陈宁,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研究员,电气工程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新能源发展与规划、新能源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了《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中国分布式电源调度运行管理实践》等著作。发表多篇SCI、EI检索论文。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专注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农村能源的政策管理、规划运营和市场机制研究,以及国际能源电力信息统计分析,撰写材料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报多次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长期支撑国家政府部门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决策,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来的感谢信。
新能源所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委托的《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研究》《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利用研究》《电网侧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近百项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配合制定了《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等多份政策文件,出版《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中国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前景及实现路径》《重塑电力市场-低碳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市场设计与监管》《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等著作二十余部。
新能源所三十余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创新奖等省部级奖项。多次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先进班组、营销工作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多人次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往期回顾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内外电网新能源接入水平比较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美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情况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短期市场对促进新能源消纳至关重要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英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国外新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德国篇
◀【新能源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创新】不同新能源跨省区现货交易模式对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