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能源统计的国际对比与思考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能源研究俱乐部 Author 李江涛等
编者按:自2016年起,国网能源院供需所每年中英双语出版《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报告,滚动更新全球、大洲及主要国家在经济、人口、能源、电力、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统计数据,总结发展轨迹、提炼短期特点;跟踪经济社会、能源战略、行业政策、技术效率等因素变化,滚动开展全球中长期展望;聚焦热点地区、关键技术、重大议题,开展专题研究。本专栏将围绕全球能源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世界能源展望对比分析、国际能源统计方法比较、主要国家能源转型启示借鉴、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分享工作思考与研究成果。
文章导读:我国要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均离不开可用可信、可考可靠的国际能源统计。国网能源院《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团队多年持续开展全球能源现状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主要国际能源统计的特点,细分四个方面梳理对比其间异同;结合实践思考,总结中国能源统计面临的几点挑战,并提出粗浅建议。
能源统计的国际对比与思考建议
执笔人:李江涛、翁玉艳、
张春成、单葆国
国网能源院
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
国网能源院《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研究团队多年持续开展全球能源现状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主要国际能源统计的特点,细分四个方面梳理对比其间异同;结合实践思考,总结中国能源统计面临的几点挑战,并提出粗浅建议。
1
国际主要能源统计对比
当前,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BP公司等机构在国际能源统计领域拥有较强话语权,其统计数据建立在科学扎实的统计制度之上,统计指标系统全面、统计质量可信可靠、数据获取规范便捷、数据展示丰富多样。
表1 不同能源统计机构使用的能源单位
在含量假设方面,三家机构统计方法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如何从实物量转换至标准量。因各机构采用的能量含量假设不同,统计数值的差异或达10%左右。具体地,美国能源信息署、BP公司对石油、天然气的统计数值明显高于国际能源署,主要是美国能源信息署、BP公司采用了热值的“高线”,而国际能源署采用了热值的“低线”。
表2 不同能源统计机构使用的折算系数
在品种分类方面,主要区别集中在生物燃料、非电利用、非商能源三个方面。就生物燃料而言,差别主要在于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区别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和BP公司将其划分为与石油、天然气类似的“液体燃料”范畴;而国际能源署将其划分为生物质能范畴。就非电利用而言,BP公司只统计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利用,而不统计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发热及其他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就非商能源而言,美国能源信息署和BP公司未将非市场化的生物质能消费(传统薪柴等)纳入统计,而国际能源署对非市场化的生物质能消费进行了估计。
2
中国能源统计的挑战与建议
中国能源统计经数十年发展,指标体系日臻完善、数据质量持续提高、统计应用不断深化,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能源发展,但仍面临一定挑战。
专家介绍
李江涛,博士,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经济分析、电力供需预测、中长期能源展望、国际能源统计等领域研究咨询工作。牵头承担多项重大研究咨询课题,曾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工作以来,发表内参专报30余篇、期刊报纸60余篇。主笔编著《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年度报告(中英双语),牵头运营《电力供需研究》微信公众号。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国网能源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课题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翁玉艳,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能源与电力供需展望、低碳发展与碳市场、能源系统分析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工作。负责或参与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的重大课题10余项;编写出版《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中英双语)等著作、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得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多项。
张春成,硕士,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能源供需及中长期能源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出版《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中英双语)等著作,参与多项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项目,曾获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奖、国网能源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数项,发表文章十余篇,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单葆国,国网能源院副总经济师兼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计划专业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电力供需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经济与能源供需分析预测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运行、能源电力供需分析、节能及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咨询工作。承担了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的重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共发表文章1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培训教材2部,拥有发明专利1项,发布团体标准2项。曾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电力市场分析工作先进个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品牌建设先进个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最美国网人之敬业楷模等荣誉称号。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简称供需所)是一个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研究所,前身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1999年成立),2006年更名为电力供需与节能研究所,2009年更名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能源电力供需、电力需求侧管理、电能替代、电力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供需所内设宏观经济研究室、电力供需研究室、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专业覆盖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经济等。共有24名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其中博士18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国网能源院先进集体”以及“课题攻关党员创新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基于情景的世界能源展望归纳研究(2019)
◀【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谈及世界能源展望,我们用情景想说什么
◀【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中国电气化水平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判
◀【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和主要行业的影响——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分析
◀【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城市用电现状分析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