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论文】高渗透率下风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
高渗透率下风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
付红军1, 陈惠粉1, 赵华2, 王凯丰3, 鲁宗相3, 乔颖3
(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8; 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15; 3.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 100084)
引文信息
付红军, 陈惠粉, 赵华, 等. 高渗透率下风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J]. 中国电力, 2021, 54(1): 104-115.
FU Hongjun, CHEN Huifen, ZHAO Hua, et al. Review on frequency regul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 wind power penetration[J]. Electric Power, 2021, 54(1): 104-115.
引言
1 风电调频技术
1.1 风电机组调频
目前风电机组参与调频的方法,主要有转子动能控制、功率备用控制,以及风储联合控制,如图1所示。
1.1.1 转子动能控制
(1)虚拟惯性控制。由于风电机组与电网解耦而无法及时响应电网频率变化,文献[8]首次提出一种虚拟惯性控制方法,利用风电机组自身特性来响应电力系统频率变化。虚拟惯性控制是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特性,利用风电机组储存的转子动能提供有功功率进行系统频率调整[9]。其控制示意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得到虚拟惯性控制的数学表达式,即
由图3可知,频率偏差为
由图4可得综合惯性控制的有功功率参考值 ΔP 为
1.1.2 减载控制
根据空气动力学,风电机组的有功出力可表示为当桨距角由 β1 增加至 β2 时,风机有功功率输出由
在大多数工况下,控制桨距角变化可实现风机减载,但其中包括机械控制部件,致使桨距角变化的惯性较大,因此变桨距角控制一般适用于中高风速条件下[4]。对于桨距角的控制,文献[29]基于延迟信号消除(delayed signal cancellation, DSC)锁相原理提出一种变桨距角控制和虚拟惯性控制相结合的一次调频策略,改善了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特性;由于变桨距角控制易加剧风电机组机械部件的磨损,文献[30]提出一种变速变桨协调频率控制方法,根据风电机组不同运行状态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减载控制,该方法提高了风电参与调频的响应速度并减小了机械磨损。变桨距角控制可以长时间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但其并非适用于全风速范围,当风速发生剧烈变化时,变桨距角控制将急速降低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2)超速控制。风电机组通过增加或减小风电机组转速皆可降低其有功出力,但转速降低易导致系统不稳定,因此一般采用超速控制实现风机减载运行[12, 16]。如图7所示,风电机组转速增加,MPPT曲线右移,由最优工作点A转移到次优工作点B,此时风电出力减少,留出一定的功率备用。当系统频率下降时,风电机组转速降低,MPPT曲线左移,工作点由B点转移到C点使得风电机组出力增加从而响应系统频率变化。
超速控制一般适用于中低风速工况,在此工况下超速控制可保护风机叶片免受磨损[31]。关于超速控制在调频中的应用,文献[32]提出一种结合超速备用和模拟惯性的控制策略,可在系统频率变化时,根据不同变化情况令风电机组增加或减少有功出力,有效响应系统频率变化。变桨距角控制和超速控制对风电参与系统调频都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风速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单一控制方式所取得的调频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文献[33-34]将变桨距角和超速控制结合,在不同风速工况下利用不同的控制方法,综合2种控制方式使得调频效果得到较大提高。当风电机组运行在降载模式时,其有功功率输出将会受到限制,降载模式有按比例降载、定额降载(Delta)、超额降载(仅在最大输出功率超过设定值后降载)。其中定额降载对电力系统来讲可用调频容量最大,但风电损失最大。减载控制与转子动能控制相比可为系统提供大量有功功率支撑,但该种控制方法会使风电机组长期低于最优功率运行,降低风电场效益。因此在不同的风速和运行状态下如何选取合适的控制策略仍是风电参与调频值得关注的话题。
1.1.3 风储联合调频技术
风电机组的综合控制策略虽然改善了调频的有效性,但尚未完全挖掘出风电机组调频的潜力。为进一步解决电力系统调频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在风电场安装电池储能进行辅助调频,改善风电机组调频效果。若将风电自身调频控制策略与电池储能调频控制策略结合起来,利用风电机组自身调频能力和电池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减小风电场储能的配置容量及运行损失。双方优势互补,可使风电具备更加良好的调频能力,提高风电场整体技术经济性[35-37]。在风储联合调频方面,文献[37]结合电池储能调频和风电调频优势,利用PID控制器实时动态分配调频信号,改善了系统暂态性能,并提高了频率调整响应效果;文献[38-39]考虑到风机实时储备电量和电池储能的SOC状态,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机的风储调频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自适应SOC反馈控制,使SOC尽可能保持在最优值,从而减小了BESS的大小,延长了BESS的寿命。为了优化储能SOC控制,延缓储能系统寿命,文献[40-41]分析了频率波动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分别采用带宽饱和极限法和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对储能系统和风电机组进行协调控制,使风电机组响应低频分量信号,储能系统响应高频分量信号,有效降低了储能容量配置,改善了风电机组频率响应能力。利用储能辅助风电机组进行联合调频,发挥了2种调频资源的各自优势,不过控制策略因考虑因素较多导致控制方法较为复杂。1.2 风电场调频
不同的风电机组在频率响应时的动作并不统一,当电力系统频率发生波动时,风电场将整体参与调频,但风电场内运行状态不一的风电机组会给整场调频的协调性带来困扰[7]。目前,对于考虑风电机组调频特性的风电场调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于以下几点。(1)参与调频的风电机组功率协调分配。风电场调频主要参与二次调频环节,当风电场接收到调度中心发至的调度指令,功率分配模块需按照不同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按照一定控制策略将有功功率指标分配至各个风电机组。针对风电机组运行状态不一致而无法协调控制的问题,文献[42]根据风电场运行状态将风电机组分为3级运行模式,根据频率变化的快慢按照不同的运行模式对风电机组进行功率分配,但该种方案较为简单和僵硬。文献[13]提出在风电机组不同风速工况下利用变下垂系数控制法实现各风电机组的功率分配,有效提升了风电场参与调频的效率。(2)风电机组转速恢复协调控制。风电机组在转子转速恢复过程中会吸收有功功率,此时会造成电力系统频率二次跌落。针对该问题,文献[43-44]都对风电场参与调频的时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不同风电机组参与调频的介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了不同运行状态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也进一步降低了频率二次跌落的概率。(3)与附加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协调控制。随着风电场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为风电参与调频提供了快速响应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但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增加了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成本,因此综合风电场内调频效果与电力电子器件经济性的协调控制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7, 16]。1.3 控制方法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
整个电力系统频率调整过程一般分为惯性响应、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3个环节,不同调频控制方法由于自身优缺点适用于不同调频环节。为直观看出各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不同调频环节所适应的控制方法,表1显示了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图8以频率下跌为例展示了上文所提控制方法所适应的不同环节[4, 15, 36, 45]。
表1 调频技术优缺点Table 1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regulation methods
图8 各控制方法适应场景
Fig.8 Adaptation scenarios of control methods
从图8可以看出,当系统频率下降时,传统调频机组转子转速下降,释放隐藏在转子中的动能补偿系统缺失有功功率,由于惯性响应环节时间短,因此在短时间内满足调频响应需求的控制方法仅有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和储能调频。在一次调频环节,从图8可以看出,所有控制方法皆适用于该环节,这是因为风电机组与储能系统与电网解耦,而其对电网频率变化的响应速度完全满足电网一次调频的条件;在二次调频环节,下垂控制、变桨距角控制、超速控制和储能皆可参与该环节。除此之外,可以看出电池储能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储能系统可以参与整个调频过程。
2 高渗透率风电对电力系统频率影响
2.1 影响机理
电力系统需要保证其出力与负荷的实时动态平衡,而风电的强波动性和随机性会随时打破该平衡。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风电出力的剧烈变化会使得出力与负荷之间形成巨大偏差,若调频机组无法对此做出快速响应时,将导致电力系统频率突变,进而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5]。电力系统通常用最大频率偏差、ROCOF及调频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系统调频特性[46]。由于风电机组不同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组,其与电网解耦的特点令其对电力系统调频特性造成很大影响[47]。当风电渗透率升高时,电力系统惯性将会逐渐下降,当系统频率发生快速变化时,若在惯性响应环节无法提供足够的惯性支撑,系统频率将会快速下降,其ROCOF和最大频率偏差较无风电并网情况时会发生恶化,严重影响电力系统频率恢复[48-50]。当传统发电机组被风电机组逐渐替代,电力系统调频所需备用容量会大大增加,此时系统的一次调频能力也会相应减弱[51]。同时风电波动性也增加了电力系统二次调频需求,当风电无法响应二次调频指令,二次调频将占用一次调频备用容量,造成电力系统频率恶化[52]。除了风电本身特性导致的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之外,丹麦REPLAN项目指出网络通信延迟也是导致风电无法及时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电力系统将会发生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随着风电比例的增加,风电随机性对电网调频影响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低比例下风电的随机波动性仅体现在电网各调频指标的轻微恶化,中等比例下风电则影响互联电网联络线偏差控制[2]指标(A1,A2)、系统出现二次调频备用不足,高比例下由于大量同步机组关停则可能威胁频率安全[3, 12]。2.2 频率安全事故
全球每年都会有数起频率安全事故发生,其中部分安全事故由风电出力波动直接或间接造成。南澳大利亚州在2016年9月28日遭受极端天气袭击,致使当时风电出力占整体负荷48.36%的南澳电网发生大停电事故[53]。事故报告中指出,大停电前共14个风电场并网,事故后9个风电场脱网或出力后脱网,造成南澳电网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有功功率缺额。同时两次黑启动操作的失败等多重因素致使南澳电网频率在0.4 s内以6.25 Hz/s的ROCOF从49.5 Hz跌至47 Hz,这也是致使风电场脱网的主要原因。事后相关专家对该次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导致此次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南澳电力系统惯性不足。高度市场化的南澳电网使得风电渗透率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即是电网惯性逐年减少,造成此次系统惯性历史最低、风电机组切机容量最大的大停电事故[54]。除此之外,2019年8月9日英国发生大停电事故,100多万人受到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次事故起因于雷击所造成的线路故障,故障清除后发生大规模功率缺额事件。事故发生前,超过30%的负荷由风电出力提供,事故发生后,Hornsea海上风电场出力骤降737 MW,部分常规发电机组跳闸,这使得ROCOF超限,导致分布式电源脱网,最后频率下跌至49.1 Hz[55]。此次事故风电场在系统电压和频率处在规定变化范围内发生了脱网,这和风电场的电网结构有着很大关系,风电机组控制器对系统频率的反应不当致使出力骤降,加剧了系统频率的恶化[56]。综上所述,高渗透率风电并网会降低电力系统稳定性,而风电对系统频率的响应不当可能会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因此推动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2.3 风电调频标准
考虑到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影响,风电产业发展较快的部分国家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风电频率响应标准。(1)丹麦:欧盟颁布对并网电源技术要求的电网导则(2016/631号),要求并网的风电场应该有能力将出力范围约束在20%~100%额定出力范围内的任意设定运行点上,同时需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参与一次调频。在电力系统频率在49.0~49.8 Hz和50.5~51.5 Hz范围内根据有功-频率曲线调整有功输出,有功功率调节速度为10%~100%额定出力/min[57]。(2)德国:德国E.ON电网公司要求所有装机容量大于设定值的风电场应具有参与一次调频的能力,可在风电场出力范围内按照1%额定出力/min的变化率改变风电场总体出力[58]。当电力系统频率高于50.2 Hz时,风电场应以10%额定出力/min减小有功功率输出。此外,还要求系统频率下跌至49 Hz以下时保证风电场至少10~30 min不执行脱网操作[59]。(3)南非:南非电力系统要求并网的风电场应具备频率响应系统,在安全频率范围内风电场可以按照95%MPPT状态下的最大出力进行持续输出有功功率。当系统频率超过限定值时,要求风电场以至少1%额定功率/s的下降率减少有功输出[58, 60]。(4)中国:中国在2016年对《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进行修改工作,其中对风电场响应电力系统频率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修改的主要建议有提高风电场的频率适应性范围并增加惯量与一次调频要求。同时2020年7月1日施行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要求风电场应具备一次调频能力,且一次调频的优先级应高于自动发电控制[61]。此外,其他国家也对风电并网调频做出相应的规定。美国电力可靠性委员会要求风电场出力可进行实时调控,并在电网频率波动时对风电场出力进行限制[62]。爱尔兰电网导则要求风电场应具备频率响应功能,在频率发生变化时通过增加或减少风电机组有功出力参加调频[63]。加拿大魁北克电网要求装机容量大于设定值的风电场必须在频率出现波动时参与调频[64]。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风电并网调频标准如表2所示。表2 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风电并网调频标准
Table 2 Criterions for wind power frequency control in some countries or regions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其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而其指标的提高也将影响着风电并网比例。英国电网为了满足电力系统频率稳定要求,要求系统运行保持最低程度的惯性,即在线常规机组容量约束可能引起风电并网的比例限制[55]。目前中国电力系统惯性足够大,暂未发生类似的情况。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中国对风电场参与频率响应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风电调频逐渐成为电力系统频率调整中的主要参与技术手段。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逐渐增加,风力发电功率波动的强时空差异性使得电力系统维持时空平衡的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调节资源缺乏问题逐渐显现,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风电调频的研究日益增多,相关调频控制策略不断更新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需要深入讨论的方面。
(1)风电调频技术经济性分析。
风电调频技术在经过多年的优化完善,已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能力,改善了系统整体调频能力,提高调了频灵活性并增加风电产业收益率。同时,电池储能的发展令风电调频变得更加灵活和快速,在风电场配备相应的储能并与风电自身调频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风电场技术经济性,减少风电机组因调频而带来的寿命损耗。
相较于风电自身调频能力,增加电池储能实现风储联合调频可改善其调频效果。电池储能与其他储能相比,没有严格的建设环境要求,具有高精度、快速性等特点,但其高昂的安装费用会降低风电场的收益。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发布的储能综合发电成本预测中指出到2020年,电池储能的综合发电成本可降至0.3元/(kW·h),具备商业化运行条件,风储联合调频将具有较好的市场收益。
(2)高风电渗透率下电力系统调频需求。
风电作为一种灵活性调频资源,具有火电机组等其他调频资源所不具有的优势,同等装机容量下,风电机组所具备的调频能力理论上大于火电机组,但风电机组不具备长时间尺度调频能力。每增加100 MW风电并网需提供6.6 MW/min的备用容量,这不仅增大了系统投资,也是对调频资源的浪费。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使得电力系统对频率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电力系统惯性逐渐减小的情况下,电力系统所需要的调频要求是为系统提供惯性支撑还是仅仅提供大量有功功率来补偿功率缺额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风电调频指标及电力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高渗透率风电并网让现有风电调频指标无法满足中国风电发展,而风电调频标准也决定了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有效性。应继续完善风电相关技术标准,根据风电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使得中国风电调频指标逐步达到并超越国外风电调频技术标准,促进风电调频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风电调频属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可通过该方式获得一定的调频收益。丹麦REPLAN项目研究报告指出风电调频辅助服务可以给电力系统提供临时频率响应,利用快速响应能力减少最大频率偏差,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参与调频的发电厂会给支付一定的调频费用,澳大利亚调频市场调频辅助服务价格为39661澳元/(MW·h),瑞典电网为提供2400 MW/Hz调频能力的发电厂每年支付1 900万欧元。目前中国尚无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随着电力市场的完善,风电调频将充分发挥其调频能力,其技术经济性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调频市场机制的缺乏导致风电难以发挥在调频服务领域的价值,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力市场,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风电调频进行价格定位并出台相关政策,构建适应风电调频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逐渐提高,越来越需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具备辅助调频能力。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灵活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并利用储能系统的优势弥补可再生能源调频的固有缺陷,改善电力系统频率调整效果。随着储能技术成本的降低,通过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优势互补进行协调辅助调频将会成为调频市场的主要力量。
(责任编辑 许晓艳)
作者介绍
付红军(1968—),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及控制技术研究,E-mail:fuhongjun@ha.sgcc.com.cn;★
陈惠粉(1985—),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及控制技术研究,E-mail:chenhuifen@126.com;
★
赵华(1976—),女,硕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及控制技术研究,E-mail:zhaohua1102@163.com;
★
王凯丰(199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控制系统优化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E-mail:861554820@qq.com.
往期回顾
◀审核:方彤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