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稿启事】“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专题征稿启事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 2023-12-18



今日导读



征稿启事

“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专题征稿启事


会议通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22 年全国智慧用能与节能技术发展论坛的通知


能源研究 • 每日箴言

十一月九日


精彩论文

GB/T 14549—93与IEEE std.519:2014谐波电流限值确定方法对比


中国电力 • 精彩纷呈

节能与环保研究


精彩论文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暂降测量误差分析及校正


今日导读与您分享,欢迎关注!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推进先进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以电力传感器、传感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感知技术对提升电网灵敏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控制能力,实现全过程、全环节可观、可测、可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电网设备状态及运行环境的实时监测,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保障可靠供电的关键。

当前,电力传感器在电网各环节已有一定应用规模,通过电气量、非电气量、环境量、行为量等多种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的广泛部署,实现对电气主设备状态、环境与其他辅助信息的采集。随着电网设备状态感知需求急剧增加、涉及区域多元化,传统有线状态感知技术成本高、部署灵活性差的不足日益凸显;此外,电力单点感知数据价值低,聚合后价值高,传感网络是实现阵列感知和数据融合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成为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电力无线传感器普遍存在高电位取电难、电池工作寿命短的问题,其寿命主要受制于传感器通信模块的功耗;低功耗无线传感网计算、存储、带宽资源受限,传统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无法适用;电网设备状态感知不仅需采集温湿度、倾角等小数据设备状态量,还需兼顾局放、图像传感、声波成像等宽带数据接入;电网强电磁与物理遮挡环境下,低功耗无线传感网可靠性仍有待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攻克超低功耗、可信安全连接、宽窄带统一接入、网络可靠自愈等难题,为低功耗无线传感网在电网设备状态感知领域的规模应用提供支撑。为了推动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共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电力》编辑部特邀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陆阳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华北电力大学赵雄文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路兆铭副教授、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宇飞高级工程师作为联合特约主编,主持“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专题报道,《中国电力》拟以专栏形式于2023年4月出版(正刊)。



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 电网设备状态感知场景下无线传感网信道测量与建模;

2. 电力无线传感网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超低功耗设计与实现技术;

3. 电力无线传感网安全架构与轻量级可信安全连接技术;

4. 电力无线传感网宽窄带融合设计与实现技术;

5. 计及电网复杂电磁环境与工况的无线传感网可靠性提升技术;

6. 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无线传感网网络覆盖增强技术;

7. 电网设备状态感知差异化业务与无线传感网通信适配及网络切片应用技术;

8. 电力无线传感网“通-感-算”一体化融合技术;

9. 面向电网应用场景的无线信号感知定位技术。



专栏论文发表计划


征文截止日期:2023年2月28日;

论文刊登时间:2023年4月,陆续以专栏形式刊登。

备注:本专栏的稿件将享受本刊审稿的绿色通道待遇,且录用后会尽快开具录用通知,并优先进行网络首发。



投稿要求

 

1. 论文撰写要求。字数6000字左右,采用word排版,格式请参考《中国电力》论文模板(可在中国电力官网下载最新论文模板);需提供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的英译文。

2. 若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请提供项目名称和编号。对于国家级项目资助的论文,本刊免收版面费。



投稿方式

 

登录《中国电力》网站:www.electricpower.com.cn,注册作者用户名和密码,在线投稿,并选择或注明“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栏目。


联系人

1.《中国电力》编辑部 张重实

电话:010-66603805,

13521709620


2.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陆阳

电话:010-66601806,

15810241420


专栏特约主编简介——陆阳

陆阳,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电学传感技术研究室主任,院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访问学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委会委员、学术工作组副组长、业务支撑网学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安全与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1)工作组/专题组专家,国网公司数字化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TC06)委员。长期从事电力通信与传感技术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网公司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专项、“揭榜挂帅制”重大攻关计划项目、指南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3项(含欧盟专利1项),合著中/英文专著3部、译著1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1项,获2021年度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院“劳动模范”。


专栏特约主编简介——赵雄文

赵雄文,男,汉族。教授,博导,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电波传播专委会委员、太赫兹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安全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委员。《IET Communications》编委,《电波科学学报》领域副主编,《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编委。现任华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5G和后5G移动通信技术,能源互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曾任欧洲4G WINNER项目高级专家和芬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智能无线通信技术高级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1项,面上基金3项,主持多项国家电网科技部和企业横向项目研究工作。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和青年人才项目会评和函评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 其中包括90篇SCI论文和6篇ESI、SCOPUS高被引论文 (1%)。2014年获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Neal Shepherd Memorial Best Propagation Paper Award;2018和2021年分别获 IEEE ISAP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9年获 IEEE IWCMC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过多个国际和国内知名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和共主席,做过多次大会主旨和特邀报告。2018年获华北电力大学首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专栏特约主编简介——路兆铭

路兆铭,男,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实验室联盟秘书长,主导的开源无线网络社区获得2021年度“科创中国”十大优秀开源社区,曾获得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5G绽放杯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担任ITU-T Y.4117等多项国际标准起草人,第3届、5届、7届OAI Workshop联合主席,IEEE全球能源互联网会议(IEEE ICEI)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以及ICC、ISWCS、Globecom、ICEI、WCNC 等国际会议TPC Member。主要从事开源5G、无线感知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8篇,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提案14项,授权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IEEE ISWCS BEST DEMO等4项学术奖励。


专栏特约主编简介——王宇飞

王宇飞,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用户侧需求响应、电力传感与量测、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等领域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项;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各类科技奖励11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本。



欢迎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跳转期刊官网,获取更多信息!





 往期回顾 


《中国电力》2022年第10期目录

【征稿启事】“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型利用及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氢能及其系统集成控制关键技术”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规划运行”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面向典型行业的能源局域网规划与低碳运行技术”征稿启事
【新能源专题征稿】“海上风电送出与并网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面向数字配电网的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电价市场化改革与价格监管”专栏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面向数字配电网的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编辑:于静茹

校对:李博

审核:方彤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