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 Bin, SU Ke, YUAN Shuai, et al. Portal dynamics learning method for renewable-integrated regional power networks based on neural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J]. Electric Power, 2023, 56(2): 23-31.
引言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牵引下,中国正快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1]。可以预见的是,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等含新能源区域电网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单元。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动态分析面临严峻挑战[2]。一方面,高比例新能源渗透引入强不确定性,以风电、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动态特性受到环境因素制约,动态模型复杂,场景多样,分析难度大[3];另一方面,实际电力系统中,区域电网内部状态变量往往量测困难,对于大电网侧,一般只量测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4],可用信息较少,进一步提升了分析难度。因此,基于端口量测,建立可以准确描述含新能源区域电网端口特性的动态模型,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动态分析至关重要。现有端口特性建模方法可分为2类:(1)基于物理特性的动态建模方法。静特性模型[5]能够描述端口电压、电流、频率等变量的代数关系,忽略了用电负荷内部的动态特性,多用于照明、冶金、化工等领域负荷。感应电动机负荷[5]能够描述端口特性中隐藏的旋转动态特性,多用于居民用电、石油、机械等领域负荷。传统电力系统中,通过一定比例混合上述2种负荷模型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用电场景[6]。此类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形成一个可解释的由传统电力系统元件组成的动态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该类方法往往需要较为明确的先验知识,用于支持模型选择,以及确定不同动态模型的组合比例。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一般难以获得足够的先验知识。(2)基于量测的动态建模方法。一方面,此类方法通过分析量测数据,可以对基于物理特性的动态模型进行参数校准。文献[7]基于最小二乘分析校准惯性时间常数等感应电动机模型参数,通过引入虚拟量测的方式,完成可量测量不足场景下的参数估计。文献[8]提出多新息梯度搜索方法同时更新多个模型参数的估计值,求解过程需要多次迭代。文献[9-10]通过分析量测变量对模型参数的轨迹灵敏度,优先选择灵敏度大的参数进行估计。文献[11]综述了元启发式算法在模型参数估计中的使用情况,方法普遍计算量较大。文献[12-13]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状态变量,结合高斯混合模型、轨迹灵敏度等方法,快速校准模型。文献[14-15]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确定关键参数并对其进行校准。这类方法本质上仍是基于物理机理的建模方法,基于量测的参数校准虽能够显著提高方法适应性,却往往难以准确刻画含新能源区域电网内部的复杂动态。另一方面,基于量测可采用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同时确定模型及其参数。文献[16]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有源配电网络动态模型,描述端口电压、电流间的代数关系。文献[17]基于Koopman算子理论,从电压、电流、频率等端口量测的变化中分析动态模式,建立动态模型。文献[18]建立基于微分神经网络(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Neural ODE)的微电网动态模型,用于分析系统可达性。文献[19]基于汉默斯坦-维纳(Hammerstein-Wiener)模型建立有源配电网的动态模型,用于分析系统长期动态特性。此类方法所得模型及参数虽然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物理含义,但是可在先验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得出可计算的动态模型。现有方法中,大多数并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20],所得模型对于不同环境场景的适应性不足。同时,大多数数据驱动模型与现有电力系统仿真器的兼容性较差,不利于后续电网整体动态特性的分析。
对于新能源场站、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等区域电网,其接入点的电压与电流一般能够量测,对应区域的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信息也可以量测,而区域电网的内部状态变量则一般难以获取。因此,本文针对含新能源的区域电网端口特性动态建模示意如图1所示。其中, i 为区域电网注入外部电网的电流向量; v 为区域电网PCC点的电压向量; z 则为环境因素向量。
图1 区域电网端口特性建模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ortal dynamics modelling of regional power network
含新能源区域电网动态特性建模问题的数学模型为搜索函数空间,找到微分方程 f 与代数方程 g ,使得在相同环境、相同电压输入场景下,模型输出注入电流与量测注入电流误差最小,即
式中: x 为区域内部状态变量;S为量测数据样本集合,包含外部电网发生线路故障或节点扰动等场景下的时间长度为 T 的量测序列,该序列中包括故障发生前系统稳态、故障过程中、故障切除后等量测信息; i(0) 表示 i(t=0) ;分别为 i 、 v 、 z 的量测值;下标 i 表示样本序号。
对于一个给定的含新能源区域电网, f 和 g 一定存在,由区域内部各元件的动态模型与内部电网络模型组成。
式中: Ψ(x;θ) 为拟合微分方程的神经网络;输入为状态向量 x ,输出为状态变量导数向量其参数为 θ 。该方法将在函数空间内搜索微分方程的问题,转化为给定神经网络后的参数优化问题。在获取状态变量量测的情况下,定义神经网络结构,通过求解以下优化问题确定神经网络参数为式中:为 x 的量测值。由于神经网络可用于全局拟合任意函数[23],因此从理论上说,在充足的样本支持下,该方法可用于学习任意动力学系统的完整或局部动态。目前,Python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神经网络可微分编程工具,如PyTorch、TensorFlow等。上述优化问题的求解,可将微分神经网络嵌入基于如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显式积分方法的积分器中,以状态变量计算值与量测值间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作为损失函数,求取优化目标对神经网络参数 θ 的梯度,进而采用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21]。2.2 微分代数神经网络端口特性模型与典型微分神经网络动态学习问题不同,式(1)所示的含新能源区域电网端口特性建模中,内部状态变量 x 不可观测,仅端口变量 i 、 v 可量测。同时,区域电网动态还受到环境因素等外部变量 z 的影响。
由式(1)可知,在环境因素 z 给定的情况下,端口注入电流 i 由区域内部状态变量 x 决定。因此,只要能够得到区域内部状态变量的初值 x(0) ,那么一定存在一个描述端口电流状态转移的函数 h ,可用于推演端口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即
函数 h 的具体形式与所用积分方法有关,以欧拉法为例, h 的具体形式为
式中,若已知 x(0) 与即可推演端口电流 i 随时间的变化。
另一方面,根据Koopman算子理论与动态模式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理论[24]可知,一个高维系统中,对于一组特定的观测,一般都存在影响其动态变化的低维主导模式。本文问题中,端口注入电流 i 可视作区域内部状态变量 x 的观测,观测函数恰为 g 。尽管含新能源区域电网内部状态变量繁多,动态复杂,但同样存在主导端口电流变化的动态模式。
Fig.5 Comparativ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system and the neural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based portal dynamic model-integrated system under a stable scenario
图6 临界稳定场景下原系统与微分神经网络端口特性模型接入系统仿真结果对比
Fig.6 Comparativ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system and the neural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based portal dynamic model-integrated system under a scenario with critical transient stability
表3 图5与图6对应场景环境信息
Table 3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f the scenarios shown in figure 5 and figur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