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力》2023年第8期目录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 2023-12-18



今日导读与您分享,欢迎关注!




点击标题下“中国电力”可快速关注

本刊官方网站为http://www.electricpower.com.cn

欢迎访问浏览、在线投稿









2023年8月 第56卷 第8期




期介绍

本期共刊出论文26篇,设有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规划运行、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电网、信息与通信、发电等5个栏目,敬请关注!




精彩文章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新能源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并网规模逐步增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负荷类型日趋多样化,负荷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导致电力系统中源荷两端出力与用能的不确定性与不匹配性特征愈发明显,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储能技术是提升电网灵活性、优化新能源并网友好性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寿命的电化学储能规划配置与运行模拟模型,以及基于精细化生产运行模拟的规划方案评估方法,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受端电网的储能布局与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撑。算例表明:加入储能后,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与新能源消纳能力。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重要的应用形式,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替代或延缓电网输变电设施建设等作用,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发展,提出探索纳入输配电价疏导成本。目前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相关政策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厘清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界定范围,提出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论证,提出在电力市场发展不同阶段下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并形成有关政策建议,推动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有序发展和高效利用。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具有多种优势,且技术经济性正在快速进步,必将成为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要支撑。未来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多少新型储能、什么样的新型储能以及如何发展新型储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将中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灵活性资源协同规划、储能技术发展及中国电力系统的特征相结合,以转型路径情景为基础边界,充分考虑煤电发展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提出3种新型储能研究方案;采用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扩展优化模型,充分刻画七大区域电网的电源、负荷及电网互联等系统特性,全面考虑系统灵活性资源的技术经济特性,量化分析全国七大区域电网对各类型储能的需求潜力;从碳达峰、快速减排、碳中和3个阶段,针对新型储能的发展任务、技术经济水平及发展规模等维度提出新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未来中国面临着远距离、大容量西电东送的重大需求。面对此需求,构建了基于柔性直流的团块状互联大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以实现西部风、光、水、火等不同特性电源之间的互补调节,解决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在研究直流电网的稳态模型、电磁暂态模型和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构建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仿真系统,分析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稳态运行特性和暂态运行特性,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出力波动对直流电网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交直流故障扰动引起的新能源换流站功率变化以及因天气原因引起的新能源出力波动,西部送端直流电网换流站之间可以进行功率协调,实现各类能源的紧急增援,降低扰动影响。因此,构建西部送端直流电网可以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远距离、安全稳定传输。

信息与通信


在电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充分发挥电力标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从而促进电力标准化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及智能,亟须开展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研究。目前关于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核心问题、技术路径及应用场景的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面向机器可读标准的电力标准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首先对标准数字化相关概念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当前中国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共性问题。其次,分别从电力同其他行业的差异性和电力行业自身特性角度,深入分析了开展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需思考的2个问题。然后,从总体思路、核心技术及典型案例3个维度,构建了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总体技术路径;同时,构建涵盖电力标准内容分析与展示、电力标准指标比对、电力无人机巡检标准数字化、电力供应链标准数字化等4个电力标准数字化业务场景。最后,提出了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议,并对未来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电力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本期目录

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规划运行

考虑储能装置寿命的电网侧规模化电化学储能规划与评估方法

齐步洋,卓振宇,杜尔顺,张宁,康重庆

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和政策机制研究

胡静,黄碧斌,孟子涵,李娜娜,吉喆

支撑双碳目标的新型储能发展潜力及路径研究

任大伟,侯金鸣,肖晋宇,金晨,吴佳玮

考虑新能源消纳与储能参与调频的共享储能主从博弈鲁棒定价方法

齐彩娟,车彬,杨燕,陈宝生

考虑新能源季节性电量的省区级季节性储能需求测算方法

武震,霍彦达,张翼,黄巨龙,戴剑锋

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市场的竞标策略

郁海彬,董帅,陆增洁,周毅,文光磊,张宇,高亦凌,李雪妍


面向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力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簇头选举算法

韦磊,徐江涛,郭雅娟,朱道华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电力管廊覆盖优化技术

钟成,翟迪,陆阳,刘晓波,王心如,赵雄文

面向边缘增强分布式电力无线传感网的资源分配

吴钢,周金辉,李慧

城市电网本地通信网络数字化感知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研究

钟成,翟迪,陆阳,范静怡,刘晓波,张馨月,赵雄文


电网

多相无刷励磁机旋转二极管开路故障在线检测方法

武玉才,孙淑琼

不平衡电网下MMC的PCHD模型无源滑模控制策略

刘道兵,鲍妙生,李世春,郭汉琮,郭营营,齐越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董淑文,刘宝柱,胡俊杰

基于并网电流谐波反馈的有源阻尼策略

徐佳,杨树德,张新闻

考虑设备调节成本的主动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

岳园园,王主丁,王辉,罗璇,苏舟,惠子珈

基于分层测量数据的高压变电站概率负荷预测方法

唐旭辰,潮铸,段秦尉,苏炳洪,陈卉灿

基于小样本数据差分扩容的微电网负荷预测方法

贾巍,黄裕春

基于μPMU测量数据的配电网线路阻抗参数估计

张子桐,周群,佃钰林,官子超,印月,冷敏瑞,刘雪山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及系统运行特性

李惠玲

考虑电网支撑能力约束的直流落点及定容优化规划

于琳琳,严格,晏昕童,毛玉宾,陈姝彧,李甜甜,文云峰

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

刘国伟,马楠,邓浩,程卓,曹毅,刘志文

基于Tanimoto相似度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抗电流互感器饱和约束方案

朱佳,王峰,李一泉,焦邵麟,徐晓春,赵青春

基于边缘计算的风电群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抑制策略

李天楚,容斌,伍智鹏,黄珏,黄开来,杨刚,易杨


信息与通信

智能变电站多信息融合建模的通信链路故障定位方法

皮志勇,朱益,廖玄,李振兴,方豪,吴沛

面向机器可读标准的电力标准数字化述评与展望

马超


发电

基于㶲分析的能量梯级利用供热变工况运行优化研究

侯建军,付喜亮,李染生,刘贵喜,孙燕平,孙利,梁占伟


欢迎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跳转期刊官网,获取更多信息!





 往期回顾 


《中国电力》2023年第7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6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4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2期目录
《中国电力》2023年第1期目录

编辑:于静茹
校对:王文诗

审核:方彤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