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毅裴钢科学事件:道德>真理?

人文英华 2021-05-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量子学派 Author 吴海兵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ID:quantumschool),
作者:吴海兵


关于饶毅教授举报裴钢院士事件,一直未置一词。

因为相关领域不是自己的专业,不可轻易发表观点。

虽然喜欢少年屠龙的故事,但龙未必次次有错。

也喜欢大侠单挑少林,但少林未必次次腐朽。


直到2021年1月26日中科院道德委正式回应:


关于饶毅举报裴钢,已明确未造假,不再进行调查。


这个回应确实让人目瞪口呆,不管科学事件的真相如何,但这个道德委发的声明官僚习气喷涌而出,对科技界、对公众很不负责任。所出结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就像一四品官员审查亲人案件,既不提审证人,也不给出证据,出来一拍惊堂木:本案已了结,肃静,退堂。


不愧名叫道德委,的确一派宝相庄严。

难道因为有了道德二字,就可以自认为大于“真理”


基于这个中科院道德委正式回应,个人提出十点疑问:


1、本次高层次复核专家组是由谁牵头组建起来的?

这个公布出来应该理所应当,没什么保密的吧。


2、本次复核的专家组成员有哪些?

应该具体到单位、姓名、职务、职称,这样才有说服力。


3、遴选专家组成员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这已经是一个公众事件,应该公开遴选专家组成员的条件和程序。


4、为什么不是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现在的调查组来自同一单位,颇有“请问堂下何人,竟敢状告本官”的意味。


5、为什么没有公布详细的调查报告,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数据。

这是非常恶劣的事件,科学事件当然是用科学来说话,这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6、为什么不让让某些人来重复他的实验?

这么急急忙忙的下结论,可以采用德国的处理方法,请人重复实验。


7、为什么这么急着下结论?

这么重大且专业的事件,一个调查报告肯定超过200页。


8、现在的专家组成员是否有鉴定论文的详细报告??

这么重大且专业的事件,一个调查报告肯定超过200页。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9、专家组成员是否承诺具有鉴定论文结论真伪的能力?

如果没有能力鉴别真伪,凭什么是专家组成员。


10、最终结论里,每位专家的鉴定文本是什么?

最终结论是谁定的,由哪些人下的结论,复核每篇论文真伪的评议程序是如何安排的?


没有严肃认真的调查,就不是科学的态度,更不配当科学的裁判。

饶教授和裴院士孰对孰错,不敢妄下结论。

但道德委的这一结论,明显是把自己当成了“真理”


这样的结论,对饶教授不好,对裴院士,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更不好。

无论道德委的人多么道德,但道德<真理。


PS一个小问题:


跟耿美玉相关的GV-971真相,怎么没有提到?


▼事 件 回 顾▼


2019年11月28日

饶毅回应网传“举报信”: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2020年7月6日

饶毅在《Cell Research》发表文章质疑耿美玉团队的研究


2020年7月13日

耿美玉团队回应质疑并指出饶毅知识储备不足


2021年1月21日 20:30

科技部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未发现有造假


2021年1月21日 23:00

饶毅正式举报裴钢院士涉嫌学术不端


2021年1月22日

MIT首席研究员张曙光称饶毅不负责任


2021年1月23日 10:50

中科院道德委员会候处长: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未必可靠


2021年1月23日 18:30

饶毅:实验是检验张曙光与裴钢对错的唯一标准


2021年1月24日 10:00

裴钢论文一作凌堃:数据可靠,请求饶毅配合,愿一起寻找实验失败原因


2021年1月24日 20:00

饶毅回驳: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


2021年1月25日 19:55

裴钢院士正式回应:请提供实质证据


2021年1月26日 19:19

中科院道德委正式回应:关于饶毅举报裴钢,已明确未造假,不再进行调查


一、饶毅回应网传 “举报信”: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2019 年 11 月,网上流传着一封“举报信”,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发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李静海主任的。在这封信中,饶毅教授首先对基金委请首都医科大学对自己涉嫌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一事表示了不满。他在强调自己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外,还实名举报了 3 位知名学者,并恳请该部门加以调查。

 

二、饶毅在《Cell Research》发表文章疑耿美玉团队的研究

2020 年 7 月 6 日,饶毅教授以《Cell Research》期刊编委的身份在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mission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an author should be corrected”(《该作者之前发表在本出版物的遗漏应该被纠正》)的文章。饶毅教授再次质疑了耿美玉研究员的研究。提醒耿美玉团队需要引用先前发表过的 GV-971 原创性成果,同时指出其文章有“吹嘘”成分。

 

三、耿美玉团队回应质疑并指出饶毅知识储备不足

2020年7月13日,耿美玉团队在 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Geng et al. reply”的回复文章,正式回复了饶毅的质疑,同时指出饶毅教授知识的储备不足。

饶毅对我们报告的GV-971的多方面机制提出了个人关注,他声称他“从未遇到过具有如此多靶标的单一药物来治愈或减轻一种疾病”。我们不同意这个评论。

 

四、科技部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未发现有造假

2021 年 1 月 21 日,国家科技部官网公布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简而言之,针对网络上质疑的曹雪涛院士的 63 篇论文、李红良教授的 21 篇论文以及耿美玉研究员的 5 篇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图片误用”,所以对这几位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并要求他们反省检查。但是对于裴钢院士的 1 篇论文,以及网络质疑的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 2 篇论文,经调查不存在问题。

 

五、饶毅正式举报裴钢院士涉嫌学术不端

2021年1月21日,饶毅教授在其公众号发文,正式举报裴钢院士于 1999  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公号文的结尾为: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六、MIT首席研究员张曙光称饶毅不负责任

2021年1月22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结构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张曙光向科学网提供了一份当天致饶毅教授的信件,就此公号文发表看法。另外,受质疑的 1999 年论文的其他三位第一作者自证:《关于G蛋白偶联截短受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报告》

 

七、中科院到道德委员会候处长: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未必可靠

2021年1月23日10:50,中科院到道德委员会候处长发文称:“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他还表示:科技部牵头的“联合机制”已经是最高规格的调查,劝饶毅教授“洗洗睡吧”。他还表示:科技部牵头的“联合机制”已经是最高规格的调查,劝饶毅教授“洗洗睡吧”。

 

八、饶毅:实验是检验张曙光与裴钢对错的唯一标准

2021年1月23日18:30,既然张曙光非常强烈地认为他的实验等同于“凌堃-裴钢”,那么张曙光等于在事实上支持举报裴钢,无论张曙光口头上怎么说。也就是: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张曙光出面口头上说重复了裴钢结果,张曙光文章的图片和文字实际显示的结果与裴钢的结果相互矛盾。解决张曙光与裴钢实际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进行重复实验。

 

九、凌堃:数据可靠,请求饶毅配合,愿一起寻找实验失败原因

2021年1月24日10:00,凌堃回复饶毅:1、论文已经通过严肃审查;2、请求饶毅配合,愿一起寻找失败原因。

 

十、饶毅回驳: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

2021年1月24日20:00,饶毅在公众号发布文章《树欲静而风不止: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文中对凌堃的回复做出了回应:

1、该论文实验已重复试验过,裴钢清楚的知道这件事;

2、现在的实验室重复该实验后并未得到论文中的结果,碍于裴钢威慑不敢公开;

3、有关所谓科技部、科学院、生化细胞所并未尽到他们的责任,中科院工作组未曾与我联系上;

4、质疑张曙光的论文结果为何与凌堃、裴钢论文结果不符,并列出数条论文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十一、裴钢院士正式回应:请提供实质证据

2021年1月25日,众所周知,科研打假和举报学术不端都应该遵纪守法。

举报者举证,作为网络打假和学术不端公开举报人,有法理责任和义务提供2019年网络举报时持有的学术造假实证,和这次公开实名举报学术不端的实质证据。

 

十二、中科院道德委正式回应:关于饶毅举报裴钢,已明确未造假,不再进行调查

2021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官网发布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关于饶毅《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处理意见。处理意见称,针对于饶毅教授举报的这一篇论文,已明确说明“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对涉及裴钢等人论文的举报不再进行调查。


网友们的评论:

1、Q:中科院学部第六届(现界)道德委主任是谁?

A:裴钢院士。

Q:关于饶毅举报裴钢造假事件回应不在进行调查的是谁?

A:中科院学部第六届道德委。

 

2、看了裴钢、张曙光、凌堃和侯兴宇的回复、发文等,忽然令我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一段批语。不妨去掉《红楼梦》的因素,结合这裴钢等人的所作所为,来重新欣赏一下这篇词: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3、低情商:别问什么造假了,懂的自然懂,什么?还是不懂?都TM烦死了。
高情商:侯兴宇——“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

 

4、处理类似问题的境界有三层。

第一层,笹井芳树。

遗言:“请一定将STAP细胞再现出来”。那几篇文章是假的,毁了一项研究。

第二层,Piero Anversa。

造假十多年,靠权威维持。心肌干细胞整个领域是假的,毁了一个领域。

第三层,……

“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已明确未造假,不再进行调查”,……,毁了一国的一门学科。长此以往,生物不久就能脱离天坑,上升到大气层,甚至超越哲学。

 

5、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

《父亲的病》中说道当时中医治病用的药引子:

“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话说鲁迅先生关于中药还写过一篇《药》: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6、以后其实可以这样rebuttal:

(1)您在审稿意见中所提出的问题,与我在论文讨论部分所阐述的一致。

(2)在我的实验与写作过程中,已经对您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明确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3)鉴于您所提出的问题已经有明确的实验结果,而您没有进一步提出实质性的证据,因本文不再讨论您所提出的问题。

 

希望您能给本文打上accept三连,谢谢。看看审稿人会不会锤爆你狗头?

 

7、研究生复试:

大师: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学渣:我本科双一流。

大师: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学渣:我GPA专业第一。

大师: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学渣:我挑战者大赛、各种大赛奖项拿到手软。

大师:不要再啰嗦了,给我一个录取你的理由?

学渣:我…PS技术很好。

大师:开学来报道吧,带好电脑,记得安装好软件。


“本文转自公众号 量子学派——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哲)的教育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