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既是心灵的土壤,又是限定我们的枷锁

曾奇峰 人文英华 2021-04-24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反思

文|曾奇峰

由于人格跟社会文化历史有关,所以它也可以用来探索人文方面的各种现象。探索的深度取决于工具的先进性,到目前为止,精神分析貌似是最好的工具。精神分析不是宗教、不是信仰,也不是哲学;它是一个探索人格的工具,是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手段。
 
文化是个体产生心理问题的大背景。它既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土壤,又是限定我们的藩篱。有必要思考一下,我们文化中哪些部分是限定我们的。美好的、属于先进文明的那些部分,这里就不分析了。

▌预设权力

儒家思想中,预设了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的权力,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权力,君王对臣民的权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预设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明显带有“排泄期”发展残余的对关系的设定,就明显落后了。

孝顺就是预设权利。孝顺是对长者的恶性催眠,看似长者在享受某种“福利”,实际上却是在遭受不真诚的对待,这都会使长者加速老去;孝顺压制了后辈的心理发展,延迟了独立人格的形成。所以孝顺让人都不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

我们都不需要孝顺,只需要爱。孝顺变成爱,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重男轻女

这是我们文化中最大的糟粕之一,是功利到丧失人性的表现,因为在需要使用“傻力气”的时代,男孩显然比女孩更“有用”。

女性是这个星球最美的存在,但家族中重男轻女的长者,反向形成式地无视和打压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女性,以占据莫名其妙的道德高地,获得同样莫名其妙的掌控权。

从起源学上说,所有男性都是女性生的,都曾命悬女性之手,所以他们对女性有天然的恐惧。如果他们不能通过成长把这种恐惧转变成爱,残留的恐惧就变成了对女性的贬低,男性集体的对女性的恐惧,就变成了文化级别的重男轻女。

▌性禁忌

性活动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从事的活动。在不允许个体充分分化的文化背景下,独立是不被允许的;独立意味着对关系的谋杀。性活动带来的快乐,也被“操控者”视为对自己的抛弃。

从另外一个方向说,禁忌制造诱惑。这就是我们文化中性瘾者的成因。

▌饥饿记忆

对食物的极度兴趣、桌上堆积成山的菜,是这个记忆的代偿性存在。

很多年前,一位美国精神分析来中国,被招待晏上的吃的吓住了,他猜测说:你们的历史中是不是有很多次的大饥荒。遗憾的是,他说对了。


▌鄙视智力

以中国人的智慧和人口基数,却200年来没有几项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发明创造。这后面肯定有“鬼”。以下是三个解释。

1、智力的使用被赋予道德堕落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懒。用人体的生物电做事情,是勤快的表现,发明电、用机械力去做事情,会被人攻击和鄙视。

2、创造新的东西,是对长辈们生活过的世界的不满。

3、对封建制度僵化部分的认同,导致了个体人格层面的僵化。
 
▌厚古薄今

这其实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移情,意思是,人活在现在,却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视而不见,过度关注其不好的方面,反而夸张地赞美祖先的成就。
 
▌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即中国有2000年的成熟的农业文明,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是归纳思维,而引导了工业文明的西方人是演绎思维。

我们古代的圣人们,一开口就是“归纳”万物规律,似乎后世物理学家孜孜以求的“大统一理论”,他们早就知道。但他们的“知道”,是经不起“演绎”的。也从来没被演绎过,因为对他们的说法的质疑,会被认为是对他们个人的攻击,这显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逃避现实

文人们现实不得志,就用遁世来逃避,但却被赋予某种高雅、圣洁、超脱的精神意义。他们用这种方式隐藏自己在现实中的无能,并为后来者提过了一个个不好的榜样。对社会责任的逃避,是潜在的反社会形式。

还有一种情况。当你如此自恋,潜意识认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危险的高度,以至于可以毁灭全世界,你可能出于“保护人类”的目的,“自剪羽翼”,退到一个“无功能”的状态。很多人人到中年“佛系化”,就是这种情况。
 
▌过度养生

我们都需要他人。当对他人的需要有婴儿般的特征、以至于不能在成人的关系中被充分满足的时候,就自己滋养甚至是“哺乳”自己。

所有入口的保健品都是“乳汁”的替代品,所有的“秘方”都意味着要被特殊对待,所有的独门秘籍都潜在地通向永生,这象征自己可能是人类灭亡后唯一活着的人。




传统文化结构产生了一个深远问题:当缺乏外部世界对照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看懂自身的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孙隆基先生曾经讲述到,这所有的问题,皆是国民性问题。
 
传统社会为何诞生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制造了多少无法挣脱的困境?又如何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深远命运?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方能看清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从而找到值得追求的方向。

为此,我们诚挚推荐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从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那些总是看不懂的秘密。

本书刀刀见血,深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无情地把中国人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重新审视个人观念、精神危机、家国关系等根本问题。刺痛,却令人清醒。
 
傅国涌:当年我只拿到十多页该“书”的详细目录,就“如获至宝”。

许纪霖: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份《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复印本,书角已经卷起,字迹模糊,上面还布满了各色各样的手印、油迹和警句式的批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经向我借阅过。

本书命运多舛,一度绝版,又在诸多努力中复活,将来前途未卜,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他以一己之力,捍卫了文化的尊严

葛剑雄: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李慎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缺陷

阿城:中国文化,是一种很早就成熟了的实用文化

朱大可:“山寨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种宿命

许倬云:中国文化需要灵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