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全球性突发的大事件,如东南亚海啸、金融风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还是每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的事情,都是无常。但同时,人的本性却是追求“确定性”,只有“确定”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这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 瓷碗摔在地上会碎,但塑料碗不会;有的树一遇到狂风暴雨就会折断,但有的树不会。原因就在于它们的韧劲不同,抗打击性不同。那些拥有着更多韧劲、更抗打击的东西,在遇到波动和不确定性时,能够活下去;相反,那些脆弱的、缺乏韧劲,不抗打击的东西,在遇到负面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时,就会不堪一击。对个人来说,需要拥有足够的韧劲和抗打击性,这样才能存活下去。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所在的平台忽然就做不下去了,或者什么时候我们所在的行业就被别的行业降维打击了,或者疫情突然发生时我们就被裁员了。“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两位20世纪战略研究大师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的一个概念,它说的是能够让这家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一家公司即便拥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能力,但如果这些能力无法构成竞争优势,再多也是无用。而一家公司的世界级分销网络、独家销售渠道、强势品牌、成熟生态系统、精细化流程或者可靠专利,都可以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任何一个物种,面对的都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物种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剧烈波动和不确定时,依然活着。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算是真的核心竞争力呢?1.核心竞争力要能让你的外部客户及内部客户感受到高价值要想在遇到职场波动和不确定时拥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那一定是有某项东西被市场所需求,被客户所需要,只有这样,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不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所有人都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真具备了这一能力,自然能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很高的价值。比如,显示器系统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使一家企业参与计算器、微型电视机的竞争,还能使它参与到笔记本电脑屏幕和汽车仪表盘等各种相关业务的竞争。同样,对个人来说,核心竞争力也要能够让你进入到不同的领域。这一点与“可迁移能力”是相通的,越是位于底层的可迁移能力,比如思考能力,就越是能够帮助在不同领域中进行迁移,从而帮我们进入熟悉领域进入陌生领域。3.核心竞争力应该很难被模仿,所以它会形成一条护城河对企业来说,如果核心竞争力只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独家渠道,它就相对脆弱。但是,假如它是各项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复杂结合,其被复制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竞争对手可能会获取核心竞争力中的一些技术,但却难以复制其内部复杂的协同与学习的整体模式。比如,当问到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时候,雷军是这样回答的:第一是米粉文化,就是和用户交朋友。第二是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第三是铁人三项,就是小米的三项基本功: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第四是实业+投资,用生态链完善来产品组合。同理,对个人来说,基于某一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相对脆弱的,真正有效的、能够抗打击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组合。因为只有组合才很难被复制,别人也许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你,但却无法复制整个矩阵的竞争力。因此,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能力、天赋、态度等之上的生态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互相影响的体系。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必备要素。然而,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那就举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一下:
以前有个同事,他那时做的事情与现在做的相差很大,领域内的知识完全不同,工作需要的具体技能也有很大差别,那时的很多专业领域经验放到现在也已是无用了。
但是,他核心竞争力却帮他实现了顺利的职业转换:
· 能力:思考力、学习力、创造力、品牌营销力等
· 态度:充满激情、长期主义等
· 天赋: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好奇心等
正是基于这些能力、态度和天赋,在新领域内学习到了他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比如:如何写一本有深度有系统的书、如何运营自媒体等。从而,顺利实现了职业的180度大转弯。同时,他核心竞争力组合还支持他给不同领域的新客户继续提供高价值。另外,单一能力容易“撞衫”,但能力组合却难得“撞衫”,所以它是相对稀缺的,这样它就为形成了一条不易觉察却非常牢固的职业护城河。所以,是不是具有这样一个能力组合,能在各种各样波动和不确定性中,依然好好的活着?这是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想在遇到外部波动和不确定性时,拥有足够的韧劲和抗打击能力,就需要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内在。而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那就还需加上一个乐观灵活性,这样就是三个维度。当遇到负面的不确定性时,我们的情绪通常都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而不稳定的情绪,将会进一步导致生活工作的失控。很多人都曾抱怨:控制情绪谈何容易?每次问题发生时,都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情绪,让它不要爆炸或极度低落,然而没过多久,只要一遇到事,情绪就会再次跌宕起伏。其实,问题刚好就隐藏在这段文字里 - 对于情绪,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控制”,相反,我们要去观察。假如能平静如实的观察自己正在发生的那股情绪,“抽离”的看着它,就像是看着另一个人的情绪。那么,情绪问题就会解决大半。相反,假如不能够“抽离”,而是与情绪合二为一,它在哪儿自己就在哪儿。那么,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随之跌宕起伏。所以,想要获得情绪稳定性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它。在观察之后,也许可以去接纳它。或者,也可以尝试用理性的思考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思维模式导致了这种情绪。如此一来,情绪就会渐渐消退,甚至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人生某一方面出现的意外,常会导致一个人内在稳定性的丧失,并由此波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但事实却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方面的,家庭、亲密关系、朋友、娱乐、职业发展、个人成长、艺术、爱好等。如果,越是集中于其中一面,越是只关注其中一面,生活圈就越是狭小,就越会容易被它击溃。相反,生活圈越大,越是容易恢复,因为整个人生的支点从来都不只是某一方面,而是方方面面,这样个人的弹性与内在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强。所以,要去试着增加人生中的其他支点。
那些忽然遭遇意外事件的人,就像是原本在大海里平稳航行的船,忽然间遭到惊涛骇浪的侵袭,平衡顿失。等船重归平稳后,他已不知道自己想要航行的方向,于是就孤零零的漂浮在茫茫一片的海上。这时,假如远处有一盏明亮的灯塔,就等于是再次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个“灯塔”,代表的正是长期目标。这个长期目标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它的存在就是要帮助自己,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始终不移的知道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当波浪翻滚、暗潮涌动的时候,迷失在大海之中,随波逐流。不仅要有灯塔,同时,你还要有向着灯塔日拱一卒的恒心,哪怕这个努力不算很多,但也从不懈怠,不因混乱的发生而改变这种投入。当有了这些,自己的小船就很难会在波动与不确定性中翻覆。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判断和选择。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难题。在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如何进行理性决策,成了维持正常生活的关键。仅仅思考“变”是不够的,还需要去思考“不变”,“变”的东西很多,“不变”的东西很少,要抓住那些少的,用“少的”去撬动“多的”。这就需要我们有高水平的决策能力。掌握了理性决策的原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选择的质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让自己不被突然来临的寒冬所吞没。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海斯蒂《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这本经典好书,揭示我们思维过程中的局限性,是一部提高决策水平的行为思考指南。本书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领域一部重量级著作,第一版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士奖。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冬天过后可能不是春天,而是极夜
2021,这一年,更艰难
在流年无殇的时代, 警惕那些岁月静好者
承担不确定性的勇气,是一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
周其仁:未来不确定,但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