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人口危机,都可能是社会的大倒退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说起人口,就不得不提中国。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只有48万人!尽管统计数据经常互相打架,和总是关键时刻坏掉的监控一样,已成为难解的当代之谜,但背后的结论却没有改变,中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彻底打破各类专家“疫情居家期间出现婴儿潮”的无耻预言。
◎人口是地方道德秩序的“缩影”,更是国家国运的象征
曾经,徐州铁链女的“人间惨剧”,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不少人将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人贩子的麻木不仁,以及地方村民的“冷漠”——然而,假如从人口角度来看,那些都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为“徐州当地长期、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的人口现实”——徐州男性比女性多出了整整36万。面对36万的巨大缺口,“滋生出这等罪恶”只怕未必是偶然,反而是某种“必然”。
道德失序,法律缺席,公信力崩塌,如果说这些是人口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结构性的人口缺陷,便是影响国运的大事——老龄化、劳动力缺失、社会福利系统超负荷,每一件都足以引发地震般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将恶果导回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人口,究竟是繁荣的象征,还是社会的负担?
对这个问题,国人太有发言权了,尽管答案也许是分裂的、甚至矛盾的。
建国初期,大部分人笃信人口一定是繁荣的象征:“人多力量大”“且有助于社会化大生产”。因而,当时任何对“人口繁荣论”怀有异见者,都容易被视为危险的,图谋不轨的“阶级敌人”。
不过,70年代后,随着人口过度增长的恶果显现,严格限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又成了全社会的“共识”,甚至有些极端分子认为“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才是爱国的表现。
而今天,人们对“人口的态度”似乎呈现一种多元的趋势,绝大部分人的概念里,这个问题早已不再重要了。人们更倾向于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政策一再“利好”,很多人也不愿生二胎、三胎的原因。
实际上,人口问题绝非可以简单定义,但也不应“等闲视之”,因为它不仅关乎种种民生问题,更与每个人的权利、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诚荐“人口问题与中国社会三书”:《世界人口简史》《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国社会史》:
◎《世界人口简史》:写尽世界人口变化规律
有人说,不懂人口史,便不懂人的历史。本书将世界人口上万年间的变化及其规律——人口增长、停滞、衰退的周期等做了权威且可信的分析,堪称一部人口史的“箴言”。这绝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专业之作,而是写给每个普通人,让没有学术背景的读者也能看懂的“人口的、也是人的历史”。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揭示人口问题内在逻辑
本书是台湾学者梁庚尧一生学术思考的代表作,简体版更是首次引进中国大陆。本书精炼深刻,论述精确有力,严谨、凝练地阐释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动历程,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组织架构,例如法统规制、阶层社群、精神信仰、经济活动的变动,本书为我们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权威的历史资料。豆瓣评分9.4分,被无数海内外读者公认为“最系统、最全貌的中国社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