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全没有经过加工的历史资料,的确不适合让普通大众接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完全没有经过加工的历史资料,会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于心不忍的纠结感,坚持看完后更会被沉重的压抑感折磨,的确不适合让普通大众接触。”


作者以这段话开篇本书,也以这段话结束本书。读完掩卷之余,心情确实有些沉重。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就是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走西口”的主角——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不能绕开的晋商,他们如何兴起,如何鼎盛,又如何衰落,乃至最后的淹没于历史的波澜壮阔里,在这本厚厚的小书中串联起来,使这本书成为了一本鲜活的个体史、行业史、经济史和政治史。



明清与元蒙的关系,错综复杂,普通史书多以民族角度切入政治史,而在这里,你会真切感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商人这个角色在我国传统历史上一向地位不高,哪怕他做出再大的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事情,比如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可是具体到当时当代当下,温饱还是富足,才是个体关注的重点。


只是,那其中作者不忍多加描写只是展现眼前的历史段落,比如战争,比如屠躏,渺小个人在残酷历史中的挣扎和无助,实在不忍直视。



虽然旅蒙商从本书的前半部重点转到后半部成为牵线的影子,它也毕竟不是一本专业的历史书,但是那其中多年讳莫如深的历史,在这里,也算是弥补了一段空白,述略。



“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三年多,看名字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去读。”一位读者说。然而,这位读者看完后,“真香”。

 

这是一本被书名严重耽误的高冷奇书。看看书名吧,《清代旅蒙商述略》,乍眼一看,还以为是学术专著之类的。

 

当然它也够高冷,作者简介无,前言无,参考文献无。最高冷的是,翻到本书第十三章,“在拙作篇幅已经过半之时,笔者打算在本章开头,简单陈述一下创作动机”,这太奇葩了。

 

然而,看下去的读者纷纷表示:“严重被书名耽误的有趣之书。”“差点因为这么高冷的书名错过的五星佳作。”豆瓣一千多人打分,打分高达9.3。


 

下面说重点:

 

书名是旅蒙商,其实写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绕不过去的商帮集团——晋商。

 

而在作者笔下,商帮兴衰竟然与清廷兴衰息息相关:强权政治为商业扩展提供可靠后盾,商业扩展再为政权输送经济养料——枪杆子和钱袋子形影不离——书中有大量精彩爆料。

 

更重要的是,它讲到了历史书中所没有,但又是不该遗忘的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历史——外蒙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历史。

 


它足够颠覆许多人认知:外蒙对中国很重要,恰克图口岸与广州口岸规模相同。清廷并非一无是处,北洋几乎力挽狂澜。然而,由于俄国包藏祸心,中国由“海棠叶”变成“大公鸡”。


本书被读友认为是外蒙历史描述最详细的一本书。前面晋商部分多有趣,后面外蒙部分就有多沉重。

 

总之,本书会随时跳出各种你原来不知道的冷知识。

 

作者秋原,有着喜欢让读者发现别地儿看不着,这边独一份的奇葩“毛病”。

 

让许多读者惊讶的是,秋原不是历史专业研究人员,他的主营业务是编剧。导演、制片、特效,影视圈诸多行当都做过。

 

有些就写进了另一本书《乱世靡音》。不仅更加轻车熟路,并且保持他的奇葩特色:极端追求原创,只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读库》老六说,《乱世靡音》这本书颠覆了我们惯常印象里的近代娱乐圈和黑社会,秋原做了一个特别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马伯庸说:秋原虽然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还是要推荐他的书,因为书本身特别有意思。


老六发现这样的作者实属不易。先知书店有幸得到秋原的三本:《清代旅蒙商述略》《茶馆之殇》《乱世靡音》,可称作“中国江湖野史三部曲”数量有限,售罄即止。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收藏(多次断货,所剩无几)



▍延伸阅读

钩沉商贸往事 追溯家国痛史 |一本严重被书名耽误的高冷奇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