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为未来写作的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司马迁的不朽,并非开创了纪传史的先河,而是他的人间使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已经超越了政治叙事——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悲悯,对人性的败坏有着最深刻的警醒。比如:

 

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孤军深入、投降匈奴是错的,但只有司马迁愿意体谅李陵。他说,李陵只有投降才能保全将士的性命。


司马迁身为一个小小的史官,却在李陵跌落神坛时,挺身而出为他辩护。当汉武帝夷灭李陵三族时,他遭受牵连,却忍辱负重,只为完成最后的大使命。


他的文字,已经看淡了成败生死,倾注于个人的悲欢、命运的无常;他的视野,已经超越了朝代更迭,升溯至天道信仰、人间大道。 


在那个天道衰微、皇权独大的时代,司马迁的文字对帝王将相不屑于折腰,对悲剧英雄不忍于苛责,对贩夫走卒从不藐视,甚至对刺客的梦想和悲欢,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敬意。



读这样的历史,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当时各个领域的智慧,更是亲身体验一个个敢爱敢恨、命运无常的人生。

 

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活过的每一天,像我们一样快乐过、勇敢过、挣扎过;他们汲取前人的教训,如今又变成我们的教训;他们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就像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活在他们生命的延长线上……

 

更奇妙的是,这些活生生的人性,竟然被史家忠实记录,精炼提纯,最后娓娓道来——最高层次的历史,对“人的意义”有着终极的追问和关怀,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在司马迁之后,能够像这样洞察人性、咏叹人生的历史大师,古今中外都屈指可数。即便在史学巨匠群星闪耀的20世纪,真正能够达到这一层次的寥寥无几。


当下能给我们提供指引的,往往不是揭示历史真相和经验教训的史学家,而是触及生命底层的历史意识的思想家:


大多数正史的叙述,更像是在掌控历史事件的解释权;今天的历史教育,也不过是历史课本中给到的一堆固定的“事实”。而司马迁却将历史视作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的根本路径,以极具启示性的历史书写指示我们——


如何在明确天道与人事的分际下,思考个体命运和历史的趋势;如何在人格的觉醒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是第一个为未来写作的人。


为当下写作的人,终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被后来者所超越。而为未来写作的人,指向的是永恒,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愈加显出其重要性与意义。


司马迁面对的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究天人之际,指向的是对个体命运的叩问;通古今之变,指向的是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人性的洞察;成一家之言,则是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


真正理解历史的人,绝不会将司马迁仅仅看作一个历史学家,而是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意识的思想家。


因此,在今天,当其他史书原典的读者,越来越局限于专业领域的时候;《史记》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早已超越司马迁个人的历史追求,成为更加普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中华书局版繁体竖排本《史记》这套《史记》由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领衔编辑,综合历代版本标点、校对,遂成半个世纪以来通行《史记》整理本,堪称当代《史记》最权威版本,值得永久珍藏。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史学双壁”一次集齐,一套天地间不可无之书

命运的玩笑:创造历史的“张骞”,为何成了书写历史的“司马迁”?

用恐慌控制人心,是一大发明

刘震云:从虞姬到潘金莲,中国女性故事为什么总是反常识?

秦晖:有些事情,对我一生影响非常大

撒切尔夫人逝世10周年:她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

研究党史的人为什么会怕杨奎松?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夏志清:这个日本人汉学造诣之深厚,只有钱钟书可以比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