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宏杰:为什么乱世往往会成为历史黄金时代?

张宏杰 少数派文库 2023-11-30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没有了“天下共主”,原来靠周王室的中央权威维系的大一统政治秩序失效了。在权威主义的管理模式中,一切都由最高权威规定和裁决,被管理的各国横向间缺乏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方式,也缺乏协商共事能力。因此,一旦权威倒塌,天下立刻一片混乱。不再有共同的标准和原则,不再有有效的协调机制。


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遵守的都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你争我夺,互相大打出手。史家说“春秋无义战”。


据统计,春秋时代弑君36位,亡国52次,大小征战不计其数;战国时代的大小战争约有222次。各国的百姓生活在战争不断的动荡中,当然非常痛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黄金年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导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接连出现。百家争鸣,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绚烂夺目的思想井喷


为什么乱世会成为黄金时代呢?恰恰是因为“乱”。


西周前期,虽然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然而过分的稳定和过于严格的礼仪约束,也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同时,小国寡民导致各国交往频率不高。除了周公,西周前期并没有出现伟大的思想家。


春秋时代的中国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是因为列国竞争的环境,使得春秋时代的空气远比西周时代更为自由。


多极的政治格局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使各国统治者急于延揽人才,因此对人才不得不特别尊重。许多底层人士可以以智慧和知识为资本,抗礼王侯,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士人能够活得顶天立地的为数不多的时代之一,他们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每以君王的师友身份自居,将自己所学之“道”置于权势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点,以儒家最为突出。孔子周游列国,不留恋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则远比孔子更锋芒毕露。孟子性格外向,感情丰富,行事张扬。他自负到公然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与国君交谈之际,也毫无奴颜媚态,“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更为重要的是,春秋之后,经济发展,城市大量出现,各国交往越来越频繁,知识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可以四处流动,从贵族、士人到普通农民,人人都拥有逃亡的自由,或者说是“用脚投票”的自由。孔子见七十二君,就是说孔夫子他老人家走遍了72个国家。


所以,自由释放活力,交流迸发智慧。各派学者相互启发、相互攻讦,知识产生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


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知识分子活得特别有个性的时期,那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都知道“魏晋风度”这个词,这个时代的士人给人的印象是都非常有个性,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这一点和春秋战国时期很像。


为什么呢?因为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士人们的头脑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有创造力的时代,但是这种创造力主要不是体现在政治思想领域,而是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所以,历史的规律说明,大思想家和大艺术家往往都诞生于乱世,乱世往往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



认识历史,重要的不是看一个王朝表面上短暂的繁荣,而是看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和作用,更是看它在广阔空间中的定位,探寻历史兴衰的根源。这考验了每一个人看待历史的视角和思维。
为此,先知书店诚意推荐“张宏杰作品集”。他看中国历史,以“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他的历史写作,被坊间誉为“合金体”:避开繁琐的细节考证,融人性、性格、事件、命运为一体,在历史线索中展示社会发展的脉搏。
学者张越说:我看过的中国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 一是所谓“严肃的”:相当学术化,无个性无情感无生命力。 一是所谓“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 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要么被戏说历史和穿越剧扭曲了历史认知,要么被枯燥繁琐的历史考据消磨了历史兴趣,难得遇上张宏杰老师这样通俗而深刻的历史研究者。感兴趣的读者,可识图扫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张宏杰:明清两代,为何越反越腐?

张宏杰:中国历史的五大脉络

还记得那位突然被川大“别了”的美国人何伟吗?

“黑船来航”与“鸦片战争”:为什么中日有相同的开端,却有不同的结局?

一套严重被书名耽误的高、冷、奇、书:隐藏着世态百相、奇人奇事

清教徒——美国强大背后的真正密码

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不等于反对资本

不理解政治的逻辑,只会沦为乌合之众

刘震云:我不幽默,真正幽默的是生活

尼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