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了数十年的大家:文学长在,诗歌不死,他终将重见天日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
有一个人,或许如今,除了专业的文学读者,已经很少有人熟悉他的名字。
他是中国新诗最早的开路人之一,是中文十四行诗的开辟者,也成就了新诗的高峰。一向刻薄的鲁迅也誉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执教,是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一代宗师,将歌德、海涅、尼采、里尔克等伟大德语诗人及他们的诗歌,带入中国人的视野。
他在十年动荡时期难逃冲击和批斗,被下放至河南干校进行劳作。动荡结束,他又重新开始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工作,笔耕不辍。直到80多岁高龄时,他仍在坚持写诗。
他活到老,写到老,一生淡泊名利,功成不居,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他还曾为诗圣杜甫立传,收入语文课本,至今无人超越。
他就是冯承植,更通用的名字是,冯至。
这位文学大家已被遗忘了数十年,但文学长在,诗歌不死,他终将重见天日。
冯至一生作品无数,大多皆为文学精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1940年代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钱理群曾这样评价冯至的这三本书:
“《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堪称冯至的‘三绝’:这‘生命的沉思’,提供了不同于他人的另一种战争体验,并且以其艺术的完美、纯净,特立独行于四十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之林。”
◎《十四行集》——蕴含着对生命和宇宙深沉的思索
朱自清说,这本诗集“建立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基础”。诗人西川说,冯至的《十四行集》“除了它的文字本身,它背后有一套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沉思在里边,这个东西是特别棒的。"
从历史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般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一切都可以给人以教育或启示。
◎《伍子胥》——一部独特的浪漫主义诗化小说
伍子胥复仇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然而冯至却写的独树一帜、独一无二。本书融传统文化意蕴与西方哲学思想于一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诗的韵律与节奏,也有充满哲思的精神内涵,多角度的人生体验。写尽了人生中的自由与责任、庸俗与高贵、伟大与渺小、成长与蜕变……
阅读本书,就是一次心灵升华之旅。在冯至笔下平凡的山水里,容易体验到宇宙中蕴藏了几千万年的秘密;在伍子胥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可感受到充满哲理思辨的人生启悟。
◎《山水》——让人生在自然之中到达理想之境
“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面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那些无名的山水在冯至的笔下升华为一种“理想之境”。在这里,人与自然宇宙,生命的存在与消逝、短暂与永恒的辩证……都带给生活无限启示。
淡泊、优美、隽永且极富哲思的文字,处处展现着生命的伟岸与卑渺。在生命中某些黯淡的时刻,这些闪着微光的风景和人物,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万古常新,发现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的价值,体会一种“在无人的自然里独行人的无限的境界"。
这三本书,是一位伟大诗人完美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采优美,意境独特,处处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生命的哲思。
今年恰逢冯至先生逝世30周年,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冯至先生“三绝”钤印本,非常稀缺,特别适合珍藏。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