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这个问题,我感到窒息了

白诗诗 白诗诗 2023-03-31

如果总是逃避的话,在后来的某一天你遇到特别想要的东西,或者遇到特别喜欢的人,但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不知道那个时候你会不会后悔?

                                                                                 ---- ----题记‍‍‍

我在知识星球里遇到大量的提问,其中一个难以避开的主题是关于“我不太想去做该做的事情怎么办”,提问者的很多痛苦就是由此引发的。

比如知道该为期末考试做准备,但依然放不下手机,比如该去写论文了,但身体还是不听使唤的拖延…... 

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个提问者也是在逃避人生的某个困扰,选择了一些错误的逃避方式,乃至于让自己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看到“恨不得亲手扼杀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样的字眼,你会不会感到窒息?

或者我们中就有人有过类似的困扰,曾陷入过同样的泥潭。

所以,我们这一期的文章关于逃避。‍

你最近有没有想逃避什么?逃避学习?逃避考试?听说,你依然认为逃避可耻但是有用,所以一直逃避? 

逃避这个话题挺沉重的,但当你读完本文的时候,希望你明白要改变逃避的惯性,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因为本文会分享一个经过验证有效的“强行扭转心态”的方法。

下面的内容是结合我在知识星球做问答是积累到的一些关于“逃避”的认知,希望某些点能触动到你,其中第条是宝藏: 

1.认识之一:逃避行为的隐形影响不可估量 

举个例子,去参加社交,面对这些有可能会引起你焦虑的场合,你有两个选择,面对或者逃避。 

你找借口不去参加社交,在说出借口的那一刹那,仿佛心口一块大石头放下来了,焦虑消失,顿时获得安宁…….

你选择了逃避,并且如人们所调侃的那样(梗:逃避可耻但有用),你切实的感受到了,逃避这个选择尽管会带来一些“羞耻”,但确实很“有用”。 

被你发现“有用”的方式,自然是有价值的,它会被保留下来;

在你第二次遇到类似引起社交焦虑的考验,你能迅速的借鉴到以往的“有用”经验,于是你再次选择逃避……似乎你习得了一种有用的应对方式。 

逃避这种选择,在一次次的强化你的体验;

有第一次逃避,就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

很久以后,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过什么社交经历,这时候若是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出去社交呢,你想了想,可能会说:我不喜欢社交。

嗯,这个解释听起来“极度合理”。 

这是你为自己的长期逃避行为所做的合理化解释。 

但是自己真的不喜欢社交吗? 

或许是的,或许并不是的。 

兴许你在最初的时候是喜欢的,只是一次次的逃避让你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喜好。 

你以为现实这样的故事发生得少吗?很多人逃避学习,逃避着逃避着,最后他们也学会了把自己的逃避行为合理化为“我不喜欢学习”,久而久之,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信了那些原本只是编出来为了让自己逃避之后感到好受的鬼话(自我合理化解释)。

再进一步的,如果这些人以“我不喜欢学习”这样的观点来做为后续人生重大选择的基点,你说会产生些什么样的后果?呵呵。 

在知识星球遇到一位提问者,他因为害怕大学的微积分,因此经常旷课,或者上课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玩手机,平时作业都是抄的,在这门课的学习上极度消极。

结果就是,越逃避,他的微积分越难学好,最后这门课真的就挂科了。

不断逃避的过程强化了他对微积分的恐惧,最后他只能说服自己根本就不擅长。 

我还遇到这样一位提问者,本人条件不差,三十多岁还没有谈过女朋友,了解后才知道,三十岁之前他一直在逃避找女朋友这件事,因为他对自己没有自信,终究没有主动走出一步。

三十岁之后他痛定思痛有所转变,什么转变?他“决定不去找女朋友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洽的解释,那就是“这么多年都没有去找女朋友,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想要谈恋爱。”,似乎……也“合理”。 

不得不说,这些故事,是有一丢丢……可惜的。 

一直逃避,乃至于我们把最初的自己都给忘记了。

2.认识之二:逃避让你错失学习的机会

这不用多说的吧?因为“逃避”这种事本身并不在处理问题,只有直面才是真正的在处理问题;直面问题才能够获得相关经验的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以提高,而逃避的选择恰是完美规避了能力的成长。 

逃避,其实就是不给自己机会去学会那些应对难题的方法;这是在掐断自我的成长路径。 

很多人越是逃避越对自己不自信,我觉得这种不自信是很对的——你没有什么能力,凭什么就得对自己自信?不自信,是选择逃避从而导致能力一步步萎缩的结果。 

进一步的,在屡次能力得不到成长之后,起初的“逃避”是一种自由选择,后来就变成了“不得不逃避”,因为他已经无力招架,于是只能更加依赖逃避性策略,甚至他们会通过自毁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因为他已经没有匹配的能力来应对难题,已经无法参与到游戏当中;

无法参与游戏的人是会想掀翻桌板的,很多人的反社会人格会在逃避的恶性循环之中得以滋长。 

3.认识之三:逃避会扭曲人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伴随压力而来的很多负面情绪,实际都是企图逃避它的产物。心理学家发现,企图逃避压力,会极大降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快乐。 

长期依赖逃避策略以生活的人,变抑郁的概率会增加----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自然会增加抑郁概率。 

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说:越是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义和人心。 

在知识星球上我遇到一位提问者,他的一个逻辑是因为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所以才用逃避的方式每天晚上沉溺于小视频和游戏。

但我想说的是,或许他倒错因果了,正因为他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小视频和游戏这些肤浅的快乐和高刺激之中,他才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无意义。

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意义”的事物,往往都伴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沉重或者痛苦,看看文学作品就知道了,悲剧或者现实主义,往往才能够传达深入的主旨和意义。

4.认识之四:逃避无法让你变成强者

我朋友圈里有句话说得好:怕输赢不了,想跑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一半。 

两军对垒,气势是很重要的,选择逃避的那一刻,就泄气了;气势泄掉,兵败如山倒。 

选择逃避,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放弃成为强者,从而甘居弱者态位。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放弃一切能够让我们变强的途径,因为从终极的角度来讲,实力可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甚至于实力决定一切。 

换句话说,你实力很强的话,你屑于逃避吗?不会的,如果你有能力面对一切令人沮丧的事实,那么你逃避的欲望就会大幅度降低。 

面对困难迎头而上,而不是企图逃避或否认,你就强化了应对压力的资源,因为你实在告诉自己,我不是弱者,我不是能任“压力”宰割的,我还能做出我的反抗。 

一个人的自信不仅仅来自于外在的能力,更在于面对困境,你做出来怎样的选择。 

老实讲,抗得下压力,我们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实力;压力何尝不是一次锻造自我的过程。 

所以,逃避只会让人走下坡路;一切影响我们实力增长的选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 

5.认识之五:逃避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你想想看,有多少次的逃避,你把问题真正解决了?或者说通过逃避,把问题熬过去了? 

没有或者很少,是不是? 

真正能够逃避的问题,其实不需要你的逃避;而你真的想要逃避的那些问题,最终还是会找上你,往往在你拖无可拖的时候,你还是得硬着头皮去面对。 

所以我们寻常的那些“逃避行为”和“直面难题”的选择,其实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一个是“最终还是得面对”,一个是“从一开始就直面”,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两种行为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对立,区别只在于,前者去做了很多无用功。 

好比两个学生都需要解决一个数学难题,一个学生选择直面,直接面对难题,另一个学生认为问题太难,想要逃避,结果到操场跑了足够环绕地球八圈的距离,最后还是得去做那道数学题——所以这个逃避过程,除了自嗨,还有啥意思? 

我喜欢的一种姿态是速战速决----既然最终都是需要面对的,既然最终都要去经历那些痛苦,那还不如快到斩乱麻,省得他哥的夜长梦多。 

6.认识之六:哪怕逃避,也要选择那些可以让自己更早“清醒过来”的方式 

压力事件会激发当事人的某种糟糕情绪,促使当事人产生极大的逃避这种糟糕情绪的渴望。

比如有人压力大就会抽烟,因为抽烟是平复情绪的好方法,但是只能抽烟吗?哦,现在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刷小视频或者打游戏等等,那还有其他的解压方式吗? 

还有的,比如写作,有的人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程序,比如“当我遇到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当我有逃避冲动的时候,我就坐下来写作”,这是一个“当…..就…..”的行为程序。 

在我看来,也不是所有逃避都是可耻的,有时候面对的压力太大,乍时不容易接受,需要缓一缓,那么短暂性的“逃避”或许可以看成是一种缓冲。 

既然是“缓冲”,那么意思就是“缓一缓,还会回来的”,缓冲并不是逃跑;想要逃跑,想要真正的避开,那才是真正的逃避。 

这时候,用作“缓冲”的一些“逃避方式”就需要讲究,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不要被我们所选择的逃避方式带跑。 

其中,像游戏小视频这类逃避方式,对人具有高度麻痹性,就容易把人带跑,不小心几个小时过去,不小心几天过去。 

最好选择那些创造性的方式来逃避,前面说到的写作就是极好的方法,因为你写作是需要付出精力的,并且你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每当你想逃避的时候,你就用写作这个工具去分析自己的状况,这自然会让你更加清醒的面对局面。 

同样面对压力无所措,有的人一看小说,结果几天就荒唐的废掉了,有的人是去写作,结果两个小时之后就重新摆正了自身姿态;只因两者所选择的“缓冲剂”不同,最后的结果也相差甚大。 

除了写作,有的人还会采用绘画、运动等等,这些方式既能够缓解压力,还能够让自己变得平静。 

7.认识之七:想要改变也不难

想要改变逃避的状态,很难吗?在我看来不难,这里提供一个我在知识星球里分享的方法,用来强行扭转自身心态的原有惯性。 

我在知识星球里分享的内容是这样的: 

想要改变状态? 

不必哭哭啼啼的样子,哭给谁看? 

其实想要改变并不难,不需要几个月,甚至都不需要几天,只需要几个小时——若是你能够逼着自己三四个小时完完全全去做一件事,我保证你三四个小时之后,心态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比如你堕落几个月,每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但若你能够逼着自己用白天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好歹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成就感的。 

我们往往会低估自身的能量,同时也高估自己困境----总以为自己处于一个糟糕的状态,从而走不出来。 

但我们真正走不出来的是什么? 

其实不是客观和现实的限制,我们走出来的是自己的心境——心态走入了死胡同的循环里,在某种消极的想法之中,越陷越消极,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觉得自己无力。 

要走出来很简单,最关键的地方正在于,最重要的一步是我们要打破这种心理循环。 

两巴掌扇过去,一咬牙一闭眼,读书也好写字也罢,哪怕是打扫家庭卫生,你只要找到一件可以做的事,然后像工匠一样死心塌地的去干。 

三四个小时就足以见到成果,哪怕你抄书,几个小时抄了几千字,是不是觉得自己牛逼坏了?自己的左右手为啥这么得劲?是不是还可以干点别的? 

哪怕做家务,几个小时足够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看着面貌一新的居室,你的心态不会有变化?如果你说没有,那或许你是真的没有打扫过家务。 

无论你过去的状态多么糟糕多么的邋遢,无论你对人生有多么的沮丧,你现在有多么的对自己恨铁不成然后又继续如是……. 

请给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彻底的死磕一件事。 

行动可以改变感受和想法。 

这就是强行扭转心态的一个方法。 

点评:这个方法真的有用。 

不信你自己去做一个实验,比如你原本害怕学习数学,你只要能够强逼着自己老老实实的学两三个小时,你会发现自己也是能够学得下去的。每当不想学的时候,又再来个两三小时,整个数学的学习之旅就能顺下去了。 

很多我们自以为恐惧的事物,其实都是我自己的想象造成的,也许我们都高估了那些困难的难度。 

让自己强行采取两三个小时,足以让我们了解到难题的真实模样----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对不对? 

同时,我们也经常低估自己从惰性走出来的能力----总觉得自己无力挣脱,但实际上我们可以。 

再说了,很多事情,你只要能让自己去做两三个小时,都能够让自己进入状态,从而让良好的行为持续下去。 

8.认识之八:强大的内心才是人生最大的底盘,要强大,先修心

从人生大跨度来讲,我们如何真正可以做到不逃避? 

主要两个视角。 

其一是,实力足够。实力强大,乃至于我们所遇到的困难都能够被解决,有能力的人,往往不需要去选择逃避,也不需要去经历那些逃避的痛苦。 

其二是,内心强大。说白了,就是要有一颗强者之心,拥有一种我要不断变强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即便实力不足的时候,我们也有勇气面对那些艰难的处境。而实力增长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们这种“想要变强”的心态的不断转化。 

所以,我们人生能否越走越宽广,终究是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可问题是,我们内心太脆弱了,但凡遇到点不顺,就想着去逃避,这会让人生越走越窄。 

所以不妨修心。 

修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强大起来。 

这颗能够直面“淋漓鲜血”的强大之心,才是人生最大的底盘。 

猪突猛进。

无限提问,可来星球。 

今天心情好,发一张99元星球优惠卷,份数有限,抢完就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