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已10年,关于写作我所知的一切

白诗诗 白诗诗 2023-03-18

写作十年,这四个字给人一听,就很有一种唬人的感觉,好像某个人十年里都在写作的样子。

其实不是的,所谓十年,只不过是从第一次投稿得到稿费算起,期间有断断续续的写,然后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

话说回来,一件事就算是断断续续的持续十年,其实也是蛮不容易的啊,你说不是吗?

别的不多说,就只从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我在写作上所积累的纯时间累积已经达到2000小时(不想否认,这个数字让我感到骄傲,今年还在继续累计),尽管“纯2000小时”这个数字并不高,但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我觉得也还需要一些坚持、一些方法和技巧的……

所以,就此,我觉得我还是有点点底气去分享一些有关于网络写作的看法,若其中一两条能够对你所有帮助,那我就知足了。‍‍‍‍‍‍‍‍‍‍‍‍‍‍‍‍‍‍‍‍‍

1,文笔不是最重要的,传达让读者懂的内容更重要。

这是我在网络写作这条路上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可以说,这个信条对我写作的观点是颠覆性的。

接受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我们会写的是作文,在写应试作文的时候,很讲究辞藻。

起初,我也跟人多人一样,以为写作最为重要的就是文笔,这一点,我的追求和初入写作的人并无不同。

那时候我不再继续写高中中文,但是我依旧会沿袭很多的“传统习惯”,比如摘录好词好句、背诵好词好句、积累词语成语熟语古诗词……

我并不是说追求这些不重要,也是重要的,尤其是你要写的东西是偏叙事性的内容,文笔依然重要。

但是无论是议论性写作还是叙事性写作,比文笔更为重要的是你的内容:你要传达什么,你讲的话能不能让读者明白?

在接受了内容比文笔更为重要的观点后,我就彻底的扔掉了以往的习惯,转而去在乎自己真正想要说的话。

“把自己要说的话讲明白就够了。”

就是这个信念,让我丢掉了很多次要性的努力,其实也是让自己卸去了沉重的包袱——要知道,积累好词好句什么的,记的多忘记的更多,不知道这让人有多心累…..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正是这些“次要性”的工作,让我把写作这件事看得过于沉重。

卸载了包袱,于是一身轻松。

从此我专注的去读书,专注于思考,专注于琢磨如何把话讲明白……放下对文笔的执着,才让我松了一口气,让我更好的走到现在。

2,你可以写不出文章,但每次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写读书笔记。

我的这个“读书笔记”很特别,算是独门方法吧,我很少见到有人有我这样的读书观,我认为:我们所看的书不过是诱发去我们进行思考的材料。

“书中的内容刺激了你的所思所感所想,接着怎么办?”

“写下来,纵情写下来,写到天荒地老。”

天荒地老是夸张了,我并不觉得你或者我有足够的才华一写就写到天荒地老。

我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书中内容让你有触动,那么你就要把你的触动写下来,扔掉书本,沉浸在自己写作的世界里,一直写下去,直到你写不下去。

我认为无论你在书上读多少内容,其实都不重要,毕竟还是“输入”。

所谓输入,就是别人的输出进入了你的脑袋里,别人的输出才是在产生价值,而你的输入无论再如何,也改变不了消费价值的性质。

所以我建议你去沉浸于输出,沉浸于产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不断的输出,人才能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所以说,有些人问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主见,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值得长期的去坚持。

3,从长期看,在一个领域里稳定的输入和输出才是最重要的。

长期稳定的输入,意味着你需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输入习惯,需要让自己适应于阅读,以及接受各种信息。

短期的写作行为,其实可以看成是孤立事件。

所以,想要完成短期的写作,就只需要一些短期的努力行为就可以做到。

但是长期写作的话,就考验的是你的一个习惯系统。

在我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期写作、长期输出这件事,那只不过是他的整个习惯系统的副产品。

这个习惯系统,包括哪些?

包括,阅读习惯——如果你说你喜欢写作,但是不想阅读,不习惯阅读,那我想,你的写作之路,不可能走得太远。

包括,思考习惯——在这个习惯里面,我更强调的是思考的积极性,就是你平时是否喜欢思考,是否乐于思考,是否有琢磨问题的精神。

包括,信息吸收的习惯——你要对信息敏感,善于去接触新鲜信息,维持自己的好奇心,总是有意识更新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一个人喜欢阅读,日常会充斥大量的思考,还擅长收集和吸收各种新鲜信息,有这三个核心习惯,基本上就可以保持一个写作者拥有合格的输入状态。

一个能够坚持长期写作的人,各方面看起来,其实都是挺棒的人。

所以,你说写作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说写作吗?

不,写作只是知识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写作这件事,是一个系统。

再接着说的就是稳定的输出。

是稳定的输出,不是稳定的高质量输出。

如果你要长期搞写作这件事,那么,你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稳定输出,那你还有什么凭持?

能够做到长期稳定的输出,就需要破除一个心理禁锢,叫做“能够接受自己写的差的时候”。

写公众号的我,很明白“无法接受自己写的差”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早起,我认识很多写公众号的作者,后来有许多人不了了之,你道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只接受那些自己极为满意的作品,他们只会发布那些自己看得过去的作品。

但是,自己都觉得好的作品,怎么可能经常写得出来呢?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

我举个例子,有个作家,本身就很牛逼,那他会不会很轻易觉得自己平时写出来的东西就很牛逼呢?

断然不会,他只会觉得自己偶尔写出来的一些东西,才是好的——其实这往往是他的超常发挥表现了。

那么,这位牛逼作家大多数时间写的,被他称之为很一般的作品,就真的不好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看这些作品的是普通读者——在一般读者眼中,哪怕他平常写的东西,我们都会觉得是好的。

所以,作为一个写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这是最起码的修养。

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均准值”。

同时,又要接受自己所发布的作品“普普通通”的时候。

所以,要发布出去的东西,只要“自己看得过去”,其实已经够了。

接受自己“只是将就”的输出和发布,这样你才能够一直的写下去。

而也只有能够让自己一直写下去,自己的写作均值水平,才能够在长期输出锻炼中获得磨练和提高。

写作这件事,我觉得,你只要入门了,它就真的可以陪伴你一辈子。

而且,写作具有时间复利的事,因为随着你阅历的增长,你一直写下去,你的写作功夫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写作这件事,只要你愿意,可以写到你进入坟墓的前一天。

从这个角度来讲,写作这件事,是很值得一辈子去珍惜的,因为它可以陪伴你一辈子。

4,写文,最好保持写作思绪的连续性。

什么意思呢?

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一刻,你产生了灵感,你写下了一点东西,后来因为变故,导致写作中断,许久之后,你再回来,却已经不想写了?

我就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

很多写到一半的东西,甚至已经写到九成的东西,只要搁置的时间过长,再回去写的时候,就真的“没有感觉了”。

没有感觉怎么办?

最简单的做法是,重新把已经写过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但,还是很难找回当初的感觉。

尤其糟糕的是,越看自己写的东西,越觉得一无是处。

除非捏着鼻子,逼着自己“将就”着去补些完毕。

就是这个原因,导致我的“损稿”特别多。

损稿子也是稿,好歹也是花费了许多时间去写的。

这样的浪费,我觉得很亏。

后来我吸取的教训是:每一次写作,都应该给它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才能结束。

一个想法,别只写一半就停下,得进行完整表述才能停止。

一篇文章,如果全文是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那就要把文章写完再去干别的事。

尤其是五千字以下的这种短文。

最好能够做到,写完之后。紧接着就是检查,最后,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的话,那么最好在检查完之后,就接着进行排版,并且取好标题,最后定下发表的日期和时间就可以。

这样一整套就是一条龙,这才是最省力的。

如果写完之后,你不及时检查、排版、取标题,会出现什么情况?

比如,一篇文章写好了,就放在草稿箱里,两天之后再来检查,会怎么样?

我有很多经验,检查的时候,总有各种不满意,各种需要修改的地方。

有人会认为,修改不是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好吗?

我觉得,未必。

因为很多时候,你觉得文章需要修改,仅仅是因为你失去了原有写作的那种心境,而是换了另外一种心境,换句话说,你的心念已经改变了。

这种情况下进行修改,一定是“修改让文章变得更好”吗?不,这样的修改,只是让原来的文章,变得不同。

之所以不同,就只是因为你的想法变了。

隔两天不明显,隔上两个月,你再去看看?

我有过体会,两个月之前写好的文章,这时候再让我去修改,我都可能会觉得那篇文章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如果需要写的话,那就得重新写一篇了。

这是因为,成长快的人,两个月足以让人有很多想法上的改变了。

隔上两年更不必说了,两年前写的东西,我都没脸看。

但两年后我没脸看的东西,意味着那东西就是不好的吗?

不一定,因为那也是两年的我觉得写的好的东西。

因为人总是会变的。

两年前写的东西,只需要两年前的我觉得写得好就可以了。

所以,让任何一个想法或者观点的表达,都能够在它表达的时候保持写作连续性,要能够保持其表达的完整性,这就是我的建议。

这写作思绪的连续性,类似于一种写作的心流,这样的“心流”,不要让它中断太久。

能够一天一条龙搞定的一篇文章,就不要隔夜再去搞。

一鼓作气,才最省力。

5,小白不知道如何开启写作之路,可以选择知乎作为垫脚石。

实际上所有的问答模式,都可以改写成文章模式。

不会写文章,就先去回答问题好了。

6,相比于写作,阅读的习惯更为容易去培养。

很难相信,一个不爱阅读的人会长期去写作,更不要说爱上写作,所以如果想要让人开启写作之路,在初期的时候,不是硬性规定自己去写作,而是应该尝试多读一些有趣的书,一些能让人欲罢不能的书…...

这样,阅读的行为就会把人逐渐的导向写作…...就像想要学习生物或者宇宙学,纪录片是很好的兴趣引导物。

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读多了自然也按捺不住想动笔。

对于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来说,别的作用先不说,阅读确确实实地能够引起和维持你的写作兴趣。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想要让小孩子写作的家长,可以不必急于强迫,只要慢慢培养他阅读的习惯就可以了,阅读是会感染写作的。

7,阅读有可能也会妨碍到写作本身。

前面我们说多阅读可以把人的行为导向写作输出,但是事情一定要讲两面性:书读过头也是不好的,可能会造成写作心理层面的一些问题。

阅读这件事,有个特点,就是人的阅读眼光是会不断攀高的,也就是说,你看到好的作品后,就很难看进一些差的作品了。

说的好听一点,叫做你的鉴赏力提升了。

但是随着鉴赏力提升,一定会带来什么?

一定会带来“鄙视”,就是有些差劲的东西,你真的瞧不上了。

说个例子,有阵子我读网络小说,起初因为某些机缘,我最先看的是一部比较差劲的小说,但因为接触的是第一本,所以看得还是蛮有滋味,后来看完意犹未尽,就去网上搜了别的网络小说,结果一找还真惊喜,都是顶级评价的佳作。

那些佳作看着我几次三番颅内高潮……但是悲剧来了,看完那些顶级佳作之后,我还想继续看,怎么办?

没有办法,我书荒了…..因为我再去看别的书,全都看不进去!

所以,我们的问题来了,如果你通过阅读建立了高水平的阅读鉴赏能力,那么当你回去看你自己作品的时候,你会如何感觉?

尤其是当你还在尝试性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写出的那些东西连市场上最差的作品都不如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

“你会不自觉的代入阅读的鉴赏水平,然后看到自己的作品,你会很容易感到嫌弃。”

“书读过头,还是眼光和作者齐飞,但却会对自己的作品不屑一顾。”

这是很严重的后果。

看不起自己的作品,觉得自己写的垃圾,无法容忍自己的东西,动辄怀疑自己资质之低。

这种状态中,你已经很难正常看待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要么容易走极端怀疑自己,要么就是想方设法找捷径。对于写作来说,两者都是害。

8,写作是一件会让自己爽的事,尤其是你写爽的时候。

可以说,一部好的作品,从作者写作第一刻起,他所写作的每一句话每个字对于他来说都是高潮的共鸣,但是一个作品阅读者来说,我们只能隔行隔段才能偶尔体会到作品意趣恒生的激情。

作者的写作,无论是痛苦或享受,他都有必然经历全程的体验,而读者最多只能找到作品中一部分与我们自己世界产生共鸣的高潮。这种连续性高潮,你不写作是无法体会的;你不写作,这种连续性体验也是无法产生的。

9,修改,其实是属于写作这件事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那么你就是需要修改的。

很多人把修改和写作分开来看,其实当你把写作当成“一件事”,那么,修改其实是“写作这件事”中的一部分。

一个很有意思的感受是,很多人会把修改之前的作品当做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是不情愿把大力修改之后的作品当做是自己的真实水平。

这是读书时期的作文训练以及高考写作带给我们的灾难-------在高考和平时的作文考试中,我们都只能一锤定音,写完一遍就直接打分评定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了,“修改”这件事情在写作中的位置从来是边缘的。

其实,当我们看到那么多作家殚精竭虑去给作品修改的故事,怎么就看不到------修改也是写作中的一部分,而我们从来没有赋予“修改”在写作中应有的地位。

一蹴而就的高质量作品,是很少的,就算是有,也属于“幸存者偏差”。

真正99%的作品产出,都是需要经历写作以及离不开的修改-----往往好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

10,相比于其他技能,写作可以是一辈子的事。

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我的知识星球

以及,现在公众号的内容推荐机制改了又改,所以还喜欢这个号的朋友帮帮忙星标起来;你的星标,是我的持续写作的动力,谢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