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个值得被警惕的坏习惯

白诗诗 白诗诗 2023-03-31
生活中有哪些坏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这个问题是我问自己的,也是近段时间我在反思和总结的,这篇推送是我阶段性总结的一些内容,包括我的一些反思和我所吸取到的一些教训,希望其中某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1、缺乏计划
我们需要“日常规划”这玩意吗?
为什么说缺乏计划会影响到人的进步?
因为,你想要进步的话,就总要做些事情。
那么,「总是有事可做」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反过来说,怕的就是无事可做的状态。
无事可做的时候,人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别跟我说你无事可做的状态,就是“心灵终于自由”,甚至还提什么“亲近大自然”啥的。
很多人无事可做的真实状态,其实是“游离”;一般情况下,这种游离态会被虹吸到社交媒体的世界里。
说个真实的例子,比如我要写一篇几千字的公众号文章,在这篇文章没有写出来之前,无论是多长时间,我几乎都能够一直熬在这上面,一天写不出来我可以用三天五天的去写,我的做功完全是为写作而服务,很努力的样子,是吧?
我最怕的是什么情况?是我写完一篇文章之后,短时间之内找不到下一篇要写什么。
“短时间内找不到下一篇要写什么”,实际上包含两层痛苦,其一是,没有明确的下一件需要去做的事情的痛苦,其二是,找不到下一个明确目标的痛苦。
人是趋乐避苦的,这两层痛苦驱使游离态的我做出逃避痛苦的行动,比如打开某个平台小说看下去,搞不好最后就会喜获一个“阶段性堕落大礼包”。
你也不想要这种堕落大礼包吧?所以需要大量的去消除我们的精神游离,需要让自己知道,我,在每一个当下,可以去做什么。
再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我们经常听说大学生迷茫,但比较少会听说高三学生很迷茫,因为这群人只要高考没有到来,他们就永远有事情可做,永远有着下一份试卷、下一道题等着他们去做。
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很多人问的“如何才能长期坚持一件事”,你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果你能够通过设计,清楚的让自己知道每一天需要做什么,那么你是否可以有更大概率坚持你所要完成的那件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但至少这个idea对我很有作用,比如,如果我能够确定来年要写的每一篇文章话题是什么,那么我将可以更好的去完成这件事,这是在合理预期以内的事情。
这就是计划的作用,计划并不是把自己框起来或者限定住,而是为了能够随时让游离态的自己明确知道要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我知道有一种痛苦叫做“做了计划又失败,接着又重新做计划,永远是重新做计划……”或者是“falg频繁立起,频繁倒”,于是有人就说,反正立起来的flag都倒下去了,立flag没用啊,还不如不立。
很多人确实不立了,他们也确实舒服了,因为他们的flag从此没有再塌房过;无房可塌。
但是,flag真的没有用吗?进一步问,哪怕是立起来而后倒塌下去的flag,就真的没有用?
立了flag之后我们会干嘛?立了之后多少还是有一些行动的吧?即便很多的行动在我们看来是“三分钟热度”或者“心血来潮”、“浅尝辄止”。
但“浅尝辄止”,那也是真去“尝”过的啊;哪怕“三分钟热度”理由,也仍然火热过“三分钟”。
推进一点点,难道不是推进?进步一点点,难道不是进步?
不立flag是因为“不立flag更能成事”吗?不是的,那些不立flag的人,是不用执着于flag是否已经倒下了,但他们更有可能把时间浪费到其他事情上面去。
看过一条有趣的讯息,一项2018年的研究发现,制定日程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的人比没有制定计划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少得多。
意思是说,那些不立flag的人或者缺乏日常规划的人,会不自觉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相对来说,那些对自己做日常规划的人,正因为他们总是有明确的事情去做,总有明确需要完成的计划,所以他们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要停止使用社交媒体,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往“黑洞”里投掷时间。
这都不需要看研究数据,但是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做实验,比如你可以对比那些有所规划的日子和毫无规划的日子,哪个花费在社交媒体的时间多。
以及,我这里再提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做计划的意义,就在于“兜底”,而不是在于去死死遵循。
“兜底”的意思就是说,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当你迷茫,这时候你可以用得上你的早先计划。
但是,如果你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者你在脱离计划之外也总能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什么,那么这种时候,还有必要死死的遵循你早先制定的计划吗?没有必要。
2、“不会休息”
不会休息会影响一个人的进步?别急,看下去。
我这个人,你让我自律,我也能够自律,甚至可以做到极度自律的样子,当我投入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可以专注到不需要现实世界。
但你说我废呢,我也很有废的天赋,比如看一本小说,同样可以因为这件事“不知归路”。
我会在两种极端之间跳跃,所以我也不好定义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通过数次观察和总结,是什么东西在打断我的“长期自律”呢?
啊,我终于发现了,我竟然不会休息。
竟然是这个看起来有点离谱的答案。
你也别笑我,或许你也是不会休息的。
我所说的不会休息,是指我对自身的休息缺乏设计,于是乎有些次数的“错误”的休息方式,就成为一次次娱乐滑坡的开端。
比如,我可以傲人的敲击键盘,直到我再也敲不下去,即,一种被我称之为“才华病”的腱鞘炎病症再次生发出来,于是这时候我不得不休息——啊,“自律”王子不想继续作死,终于休息了!
接下来就真的一些羞耻的事情,比如休息的时候一旦看了某部小说,于是就一连好几天不想让自己拔离……很堕落的样子,不是吗?
总结发现,我的一次次“堕落”,主要来自于一次次不妥的休息方式,真的缺乏主动的设计。
我在想,如果我的休息换成,一旦忙累了,就带着小公主去逛街,或许就没有那么多事,可惜我没有小公主...开玩笑啦。
我主要想说的是,如果你也存在和我一样的情况,比如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妹子,她经常是吃饭的时候会想着看会电视剧,于是饭倒是吃完,但她发现不把电视剧追完整个人都不会好了,之后好几天时间又要被打乱……你看,她遇到的也是“娱乐滑坡”。
你会有类似状况吗?还是你可以很好的掌控自己?
所以我这里要分享的一个小经验就是,不要在那些间歇休息的时刻或者吃饭的时间纵容去自己开启那些具有连续长时叙事性质的内容载体。
什么叫做“具有连续长时叙事性质的内容载体”?
即比如,小说,你看了开头,一旦你看进去,搞不好你的整个人都会陷进去;故事性越强,你的好奇心被套牢的越是紧,“接下来故事怎样?主角会怎样?男女主会怎样?”,是不是会抓狂?因为你已经被故事深深的抓住了。
电影可以不算,因为就算是长一点的电影,也不过是两三个小时而已,但电视剧就算另一种“长时叙事”,看个一两集,你被吸引的话,不看完又怎么走得出来?
所以面对这些“一旦入坑,就很难出坑”的东西,一定要警惕,不是不可以入坑,而是不要随便让自己有入坑的可能。
比如你想要维持某个时段的长期自律,那就不要轻易的在这个自律时段内轻启这些“高时间投入”的项目。
我初中时是完全看不上网络小说的,但我记得自己的同桌就很沉迷,他总说为了中考要戒要戒,但是隔段时间他又重新看起来,最后他的中考成绩果然一踏糊涂。
相同的情况,我有个兄弟读书的时候也沉迷网络小说,但他做到有一点不同,就是他只有在寒暑假才会让自己沉迷得把眼珠子看到近视,最后的结果不算很差。
这两个对比的例子以及我基于对自身行为模式的了解,我得到对自身有用的一个建议只能是:在我没有准备好用大笔时间去消费长时叙事内容的时候,我绝不轻易让自己去尝试这些内容。
不品尝,就因为着,我并不需要大口去吃。
因为,我真的是一个怕“入坑”的人啊。
相对应的,我也让自己刻意去培养一种这样的小习惯,即,在消费一样内容之前,会先预估去判断----我如果不小心真的“入坑”,那么我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消化完内容?
这是一个很值得我去警惕的问题,比如看一本新小说,总字数除以我的我的平均阅读速度,如果是几个小时的级别,那我不至于会紧张,但若是几十个小时级别的,我脑子里就会立马拉响最高级别的危险警报,在没有准备好几十个小时来让自己“好好享受”的话,我只会跟自己说,避而远之,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简介绝不要看,想过书评和评论绝不要看,哪怕是书的封面能不看也不要去看,我是真的怕啊!
电视剧、动漫,我也是这样处理的......
至少目前来讲,我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必要坚决把这个小习惯持续下去;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讲,这个小习惯还是很有用处的。
3、不愿意学习
过去两年,你主动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又或者主动学习了哪些新技能?尝试了哪些新的领域?研究过什么新的内容?
有时候不想就罢了,但倘若有机会能以两三年的跨度认真回顾自身,当发现自己几年间竟然没有学会或者掌握什么新东西,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油然而生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产生小小的恐慌?
有句老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停止学习”,不知道这句话在多少人身上有了应验?
认真考究的话,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之所以“停止学习”,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大学毕业之后毕竟不再是以学习为中心,学习这种事被很多人边缘化也就能够理解……
不过,这里说的“不允许”,其实也是相对学生时代全职学习的状态而言的,只是说留给学习的时间没有像以前那样充裕,但实际上学习时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
只要你能够挤出时间在手机上刷微博刷抖音,这个事实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其实也是有这个时间用来学习的;你只是选择把时间用于社交媒体了,不是吗?
不学习的人,只会越来越让自己固步自封;更可怕的一点是,不学习的人,也越来越难于意识到自身的固步自封,因为他总是缺乏其他多方位的外部视角来观察自己。
不要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
以及,你今年有什么想要学习的新内容吗?AI技术?某门外语?哲学?你可以下方评论分享你的学习计划。
4、拖延&逃避
不拖延或者说不逃避,被我当成2023年最大的一个“心愿”,这就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提醒。
所谓不逃避,即,该做的事情去做,该解决的问题就去解决;不逃避,不拖延,我相信就能把我的2023年活到90%的满意度。
我很认真的觉得,不逃避、不拖延就是我的最大功课。
我始终认为,有问题就直面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划算、最经济的方式,而不是选择逃避,因为逃避这种选择会往往会滋生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即逃避本身不仅仅无法解决原来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和“新问题”的斗争上了----这种自嗨是巨坑。
逃?逃得掉吗?直到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不仅仅要解决的是原来的问题,你还需要去解决因为逃避而滋生的那些新问题——很显然,这是一个hard模式。
你可以代入自己的一些逃避经历,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我们知识星球最常见的一类逃避,就是学习逃避。对于提问者来说,原本他们只需要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就可以,但是他们却因为长期逃避学习的行为,最后他们还需要承受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原本只是单纯的学习问题,结果因为他们的逃避行为,活生生的把简单问题变成了复杂的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有问题就直接解决问题,那才是最划算的方式,逃避只会突然增加问题的解决成本。
不知道你身上是否存在我以上所列举的几个坏习惯,还是那句话吧,“有则改之”。
本文内容来源:我的知识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