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栋生丨不拘一格教方法

王栋生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22-06-06

 学生的写作基础、接受能力和写作个性千差万别,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兼顾教学要求和学生的作文趣味?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和既定标准,不拘一格教作文?听听特级教师王栋生怎么说。




 


王栋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


整齐划一的作文教学有效吗

观察一些老师实际的作文教学,很少有“循序渐进”的,但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在按训练要求“一步一个台阶”,“步步落实”的,认为自己这样的教学是讲究章法,“有板有眼”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明白。我的教学经历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趣味差异较大,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高一新生入学,有的记叙能力很强,有的发议论比较深刻,有的已有成熟的个人见解,有的表达很老到,有的则语句不通,有的则为写不满四百字而东拼西 凑……虽然他们都能通过中考,语文素养却未必都及格。每个班总会有几个学生,写作比一般高三学生要强,因为他们读书多,“经验”丰富,落笔海阔天空,常有惊人之语;而教到高三,个别学生仍然停留在高一水平,这三年,他在语文学习方面没什么进展。

 

学生写作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不一样,写作个性不一样,因此想到,很难以写作教程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写作教学序列容纳了能力要素,体现参照标准,可以供教师教学选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生“不整齐”,即使设立“起点”,一段时间之后,新的差异又会出现。每个年级的教学,有个大致要求就不错,作文教学不是按图作业,不能胶柱鼓瑟;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可借鉴的思路,往往会有些效果。

 

学生的写作,很难用一种方法教出来。也很难对一个教学班用一个既定标准去衡量。

▲王栋生著《不跪着教书》


观察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实际上随意性很大。有些学校,找到一个“好题目”,便一哄而起,从高一到高三按同一要求做一个题目。也有学校初一进校,就做当年中考作文题,名曰“摸底”,这些做法没什么道理,竟然习以为常。既然敢于这样“无序”,又何必强调“序列化”?与其这样随意,不如尊重学生学习个性,设立“自由写作阶段”,至少一个学期,让学生自由地写。在这个阶段,学生能领略自由写作的趣味,能有自由表达的意识和热情,或许能找到“感觉”;至少让他有些底气,不怕写。

 

学生自己能上楼梯,教师没必要要求学生“一、二、一”。初三教学要求学生学“一事一议”,而我看到一些学生已经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观察问题了,谋篇布局时,早就会“然而”“但是”“不过”“退一步说”了,四五百字根本满足不了他。但老师希望他,“中规中矩”“格式正确”,认为他没有按要求,只给他70分。这样的教学,是阻遏他的进步。教师评价失当,很可能是自己缺乏写作经验。

 

看一些初中教师的作文评语,真是辛苦:从内容、结构到表达语言,全面评价,写了三五行。但如果我是学生,看了这个评语会认为作文太难,怎么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呢?不过五六百字的文章,每个方面都有具体要求,“我就混混算了,反正写不好” —— 不少学生到高中后和我谈起初中作文要求高,会这样说。“总是写不好”,和这个“全面要求”有很大关系。“能力求全”,是对作文教学要求的误读,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未必会使学生成为自觉的写作者,相反使他丧失写作趣味。


如何不拘一格教作文

如何既能考虑教学要求,也能照应学生的作文趣味?

 

改进作文教学,措施要有灵活性。即如初中写作教学,要在具体方法方面给学生一点指导,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多教些办法。学生有了方法,“点子”多了,即使作文题有变化,要求有不同,他都能有应付办法,有比较,有选择,甚至有些自己的创意。比如,写记叙文,叙述一件事,可以提醒他:其实可以有两三种不同的开头方法。他认为构思符合要求了,能不能教他点文学经验,来些“吸引力”和“悬念”?同样一句话,能不能试试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你写完了这一篇,估计有些材料你没用上去,你觉得“用不着了”,它是不是可以成为另一篇作文的开头?……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积累意识,变化意识,有许多可以“换一换”的材料与方法,他在作文时,就能有“灵机一动”的可能性。作文教学如果常有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一些方法,有思考,有鉴别,那几乎就不用教了。

 

有高一学生的作文,开头一节很干净,就一句话,“原定星期二的物理测验取消了”,这个开头已经不错了,但自改时,他改成“物理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全班一阵欢呼”,这 个开头引人入胜,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表达,只有学生懂,局外人未必知道,那句话其实是说——学生发现物理老师手上没有捧着试卷。讲评时问学生,他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大家说“当时就是那个样”。这样的叙述不仅 是生动了,而且信息量大:谁都畏惧测验;气氛出来了,喜从天降而情不自禁;物理老师和大家关系还不错(否则要变脸的)……其他地方可不可以有改动?作者说,他本人并不畏惧物理测验,他做了充分准备,而且考多少分他一向不在乎,可是他认为如果取消测验的话更好。我说这样一来你可以写出点“起伏”了。读者会关心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下面的事由你说了……我觉得,这样来自学生作文的例子,教师可以直接和作者“对话”,让他明白:可以有更多的写法,也可以改得更有趣。 ——我们的对话,全班都在听,每个人都可能各取所需。也许作文讲评中比较难得有可供借鉴的鲜明案例,但发现了就要及时抓住,如果引导启发得当,他就有可能把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变为举一反三的资源。

 

▲王栋生著《前方是什么》


畏惧写作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不少是由于没法写好一段话(高中生偶尔也有这样的现象)而感到困难,如果他能一两句两三句地写,不要先和他强调“段的意识”,可以让他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把“零碎”写出来,然后再“拼”,“组装”, ——让他从这一过程中明白文句的“顺序”。有教师误认为这样不讲文章逻辑不行,但学生写作感到困难时,提过高要求只会让他丧失信心,甚至放弃;降低要求,做基本训练,有可能引导他过难关。会写“段”了,所谓“谋篇布局”才有可能。我在高一课堂上见到冥思苦想而写不出一行字的学生,我会问:“是不是不会‘开头’?”学生点头,我悄悄说:“那你就不要开头了,直接从第二段写。” ——我了解学生的心理,我自己写作有时也有类似情况。下课时学生说:“我写完了,补了个开头,挤在稿纸上面了。”我说:“下次再有这种事,先空两行不就行了吗?” ——谁规定过,作文必须“按顺序从头写到尾的”?

 

有时要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作用,把坏例子集中起来,让学生感受,特别是那些俗不可耐的套路,言之无物假大空的套话,让他自己读,让他感到不舒服,真正体会鲁迅说的“不应该那么写”,逐渐形成他的写作自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作文不能搞机械训练,“模仿”只是初级写作。小学生初学写作,模仿一些名篇的表达,不是不可以;到了中高年级,就该让他自己说话,有创意的表达要从童年开始。读到初中,仍然让学生抄写“好句”,模仿名作或范文的表达,学生作文会有“匠气”。学生的阅读积累,不是为了建立“模仿库”,而是通过大量阅读,形成“经验”,有了创新的意识,获得智慧,有独特的表达意识。儿童睿语,不是他会模仿了成人名人的话,而在于独特性,像是“不可能由他说出的”,而他竟然说了,其原因在于他有了“思考”。

 

▲王栋生著《致青年教师》


总是听到教师喊作文难教,也许他们本以为靠一本语文教科书就能教会学生作文,但怎样拿教科书去“教”,要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了解了学生的写作状态,办法才会出现,经验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能客观地分析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形成,就不难发现,作文是实践性极强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个“慢活”,是“手工业”,面对几十个拿着笔准备写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无数的“点子”。 

(原文刊载于《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7年第1期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福利来啦


转眼我们的公众号已经上线快两个月啦,很高兴能与你分享精美文章与名家观点。对于推文你有何阅读感受呢?对于公众号栏目设置你又有何意见或建议呢?或者吐槽我们都欢迎,要的就是你“独一份”的阅读体验。


活动规则:

1.在文末评论区留下你对推文的阅读感受OR对本公众号栏目设置的意见或建议。


2.我们将选取50名读者,寄出今年第一到第三期的《中学语文论坛》。包邮哦,亲~


3.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公布部分精彩留言,供读者交流。


4.活动截止时间:2017年8月31日

▲2017年第1~3期《中学语文论坛》

编辑丨葛杰

图丨网络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联系电话:025-66660303/66660302

订阅热线:025-66660309

投稿邮箱:luntanzhongxue@126.com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长按上方二维码

加入我们的作者群

与大家名师零距离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