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其他

王栋生:想,可以复杂一些

-作者简介王栋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杂文家,笔名吴非,著有《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致青年教师》等。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页面展示往期精选
其他

王栋生:作文批改要转变一些观念

平时作文,未必要全批全改,尽量不要精批细改,甚至不一定要改。语文教师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要煞费苦心地把自己锻造成批改作文的机器。作文教学长期低效,教师也要从批改方式上找找原因。
其他

王栋生:关于“四个老头晒太阳”的断想

-本文选自《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20年第2期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往期精选
其他

王栋生:为什么不给学生作文多打几分

Choice王栋生:作文命题的三大注意点吴非:不要把作文教学弄得复杂化王栋生:写作教学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精彩推荐观看步骤如下图①扫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②在对话框回复名师讲堂获取听课链接编辑丨葛杰
其他

王栋生:作文命题的三大注意点

Choice王栋生:“好老师”不该是应试积极分子王栋生:教师应设计合理的作业王栋生:写作教学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精彩推荐观看步骤如下图①扫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②在对话框回复名师讲堂获取听课链接编辑丨葛杰
其他

王栋生:“好老师”不该是应试积极分子

图片丨网络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添加小编微信(15601588673)加入杂志读者作者交流群投稿邮箱:luntanzhongxue@126.com
其他

王栋生:教师应设计合理的作业

合理的作业负担吴非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是针对当时美国大学教育的;这个常识,对基础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现今所说的“减负”,主要指中小学作业负担重。过重的作业负担会扭曲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让他们在宝贵的年华失去可贵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对未来的梦想。“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量”超负荷,“质”也不高,往往没什么价值。中小学相当多的作业不过是简单的重复,有的作业则是把明天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提前到今天来学,来操练,逼迫学生用更大的代价去争取“先跑一步”的所谓优势。超负荷作业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的思维停滞,也抹杀了他们的学习趣味。超负荷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很难获得有效发展,过多的“训练”往往只能让学生从小形成机械反应,“不考没用,考过即忘”。教学的“不合理”,不仅使学生难以发展思维或形成好的习惯,也妨害学生对“学习”的正常认识。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中小学时代,往往记不起什么有趣的事,顺口就是一句“作业多”,可是到了大学,和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一交流,觉得自己当年在学校“过的还算人过的日子”。有些学校,初中三年没办过田径运动会,高中三年没组织过春游、秋游,还有不准男女生交往的、“午餐时间规定五分钟”的……总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各地中小学生日均作业时间超量到什么程度,教育部门往往缺乏调查数据。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干预,检查、抽查要制度化,要按月调查计并公开,非此不足以治基础教育之乱象。听学生倾诉,有些意见耐人寻味。比如,有小学生说“学校活动太多了”,问他:“活动多难道不好吗?”他答:“活动是规定的,不参加不行;可是作业并没有因此减少。”中小学的“活动”如果不是自愿参加的,必然成为学习负担。既然是规定的“活动”,占用了学生课余时间,家庭作业就不宜太多。这么简单的常识,为什么不遵守?又如,有中学生说:“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根本不顾明天还有英语测验,照样三大张;化学、物理两科老师同时在星期三收作业,有时一天三四门课都有课外作业。”这种超负荷的作业安排,在很多学校是常态。学生的批评是讲道理的,教师的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要从小就给学生施加“苛捐杂税”式的重压。近年,多次听闻学生在高考结束时撕书狂欢,我不认为那是什么“青春狂野”,那不过是宣泄。——当读书学习在学生那里不是享受而是煎熬时,任何解释都讲不出令人信服的道理。青少年时代,太舒服安逸并不好,吃点儿苦没什么,但“苦”得要有价值。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多到了反常识、不讲理的程度。用所谓的“勤学”“刻苦”去消解学习趣味,学习没有了“探究”“冒险”“尝试”“体验”,怎么可能“培养创造力”?>>>>然而,作业负担重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不尊重人的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在于教师对学科性质和内涵缺乏认识。教学有盲目性,布置作业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盲目。很多教师仍然迷信“大运动量训练”,而不知这种“大运动量”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他们布置作业,既不考虑作业的必要性,也不计算平均完成时间,盲目到近于野蛮。近年高中教学流行“刷题”一词,即教师布置作业只需说“从多少页做到多少页”,至于数量究竟有多大、学生一般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如何评价,等等,次数往往不考虑。如果他们能去做一遍,能去体验几次,可能就会认识到这种超负荷作业的野蛮性。作业太多,教师没法正常批改,只能让学生自行“对答案”。如此“作业”,意义就更有限。教师不了解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不了解学生思考的状态和具体的困难,只能通过学生说“会”“不会”来做判断,这类作业劳而无功。学生的坏习惯也因此而生。家庭作业太多做不完,次日早读课上总有学生在抄别人的作业。为什么中学生的书写状况不佳?往往也因为小学阶段的作业过多,书写量过大,学生为了加快速度而牺牲了书写质量。在学校落后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学科之间无序竞争,抢占学生课外时间。大多数学生会说出某一门课的作业超量或“老师会折磨人”的话,而那个学科的教师极有可能是年级里的强势人物,或是在学校担任行政职务,或是带毕业班曾获得过好成绩。他因此拒绝批评,学生也不敢提意见。教师的强势往往有所依仗。学校或家长会表扬他“负责”,特别是他所教学生的中考或高考成绩能比年级均分多个两三分,然而,没有人去评估学生为了这两三分付出的高昂代价,更不会去考虑这种超负荷作业如何浇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确可以看到,学生因为高强度训练,能机械地完成答题,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也的确有学生会感激教师的强制训练,让他这个“一般化”的学生有机会上了大学。这样的表扬让一些平庸的教师更加迷信“大运动量训练”。可是,超量作业不仅败坏了学习趣味,也败坏了思维品质,学生成为做题机器,对“学习”产生错误认识,可即便如此,他也未必会发现他后来的平庸和中学时代的学习有关。>>>>教学观念不正,“减负”永远是空话。三令五申“减负”,均无显著成效。现在,动员“减负”反而有压力。政府向教育部门要“升学率”、家长压学校补课,都是20世纪80年代没有过的事,其苗头刚刚出现时还羞羞答答的,后来逐步公开化,并形成了“社会舆论压学校”的态势。学校的话语权被削弱,加之考试改革严重滞后,正确的教学观和教育常识很难影响社会,往往只能在少数学校看到部分教师在坚守常识。这些教师都谈到,设计合理的作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学习趣味,注意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有常识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品质,而不是所谓的“刻苦精神”。他们认为,只有完成科学合理、有必要性的作业,才能算“学习”,反之就会被视为“负担”。小学生写“观察日记”,原本是有用的学习,可有些老师信口一句“每天写!”学生的麻烦就大了:春天来临,有些地区的植物每天能长一两厘米,可是在寒带或是雨水少的山地,长两厘米也许要一个月,有什么必要让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对着几片小叶子生造胡编?这样地败坏“观察”,难道是“教学”?有小学语文老师说“观察日记不一定每天要写,有了发现、有了感觉再写”,看似一句话的不同,会教与不会教、理性与盲目、讲理与不讲理,区别就在这里。“会教”,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有个老师说“没要求学生做的,他们也有兴趣去做了”“担心学生感到累,但他们很兴奋”。“不会教”,老师则总是埋怨学生不努力,学生则不敢直言——有学生毕业多年之后回忆一些老师的做法,往往感到当年的老师“要求太严”“不太聪明,只会整学生”。如何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专业教师来说不应是难事,难的是他在受到干扰时能否守住常识。讲常识与反常识,很容易判断。有位初中数学老师总是说“今天的课外作业就这两道题”,他的学生因此不以学数学为苦事,一些学生因此保持了学数学的兴致,虽然那两道题并不简单;而平行班的作业是教辅上的“每日一练”,有十几道题,这些题目的设计有没有道理、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那些老师不去想,“反正多练没有坏处”。曾看到一些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他们说,“感谢学校,没有逼我的孩子补交作业”“感谢老师,让我们知道了培养好习惯比多做作业重要”。对这些教师的教学,业内应当给予足够的肯定。如果学生“懂了”“会了”,能不能让他们少做点儿作业?如果时间略有富余,能不能引导学生学点儿别的?——如果你也累了,能不能顺便也让学生休息一下?你真的认为学生能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是自己“不负责”?每天在那里“巩固”“加强”“扎扎实实”,目的也不过是“千锤百炼”“考试时不失手”。学生的学习视野狭窄,在未来会感到学习的欠缺。一些在学校循规蹈矩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创造力不足,和他在学校亦步亦趋的“紧张”不无关系,他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一直在向前“跑”,脑子里想的只是不能让别人追上,这与一只逃命的兔子没有太大差别,也就不可能去留意路边的风景。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撑,减轻作业负担不是没有办法。除非不想“减负”,以全国几百万教师的经验智慧,不可能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比如,既然讲“因材施教”,一个教学班内,是不是所有学生必须做同样数量的作业?有些老师没有主见,家长嫌作业少,他就增加,让学生吃不消;家长埋怨负担重,他就减量,让有的学生又喊“吃不饱”。教师心里要有常识,眼里要有学生,不应跟着家长或他人的意愿随意布置作业。为什么不能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状况,合理设计作业?比如,可不可以留“分层次作业”,满足不同需求,适应不同的发展个性?山东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对我说起她的做法——将作业分为A、B、C三种,供学生自己选。A种是根据教科书学习的普通要求设计的“基本型”,一二十分钟就能完成;B种是适当延展的“趣味型”,半小时之内可以完成,对课外阅读有些要求;C种是“加强版”,一小时才能完成,专门满足“焦虑型、饥饿型家长”的需求。选哪种作业的最多?老师笑着说:“三分之二学生选A,三分之一选B。原先有少数家长选C,也逐渐放弃了,现在没有人选。所以,我只要出两种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看你敢不敢学。新书推介照亮校园的常识吴非
其他

王栋生:要有诗,还要有戏剧

要有诗,还要有戏剧王栋生实用写作重要,文学写作同样重要。学生离开学校后,绝大多数不会从事文艺创作,文学写作基本知识学习只能在中学完成。中小学阶段语文课的审美教育,能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至少能让学生的欣赏有些美学常识做依据,知道“好”“不好”“一般”的大致区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教育,以后补学,状态与作用都会不一样。该“打底子”的时期,该播种的时节,都不可延误。小学开蒙,到了中学,作文应当有激情,敢想,敢写,不怕失败,要能“入迷”,甚至有几分“疯劲”;过了这个阶段,他们就不会“发疯”了,特别是文学激情会消退。因此,把中学时代当作文学的播种季节,特别重要。我不讳言自己是“种子论”者。特别是在特殊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播种,要让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在他们应对生存压力时,还能有梦想,并能把这点梦想多保持一些年。做教师的,为学生长久计,就必须有远见。中小学教育如果过于功利,过早地把学生推进应试潮流,最终必然卷入旋涡,学生进幼儿园便从那个所谓的“起跑线”一路狂奔,他怎么可能有“慢慢走,欣赏啊”的修养?到了高中,他在读一篇散文、一篇小说或一首诗时,想的不是时代与命运,不是美与情境,不是人与风格,而是“考什么”“怎么考”——如果这一类人在社会取得了“成功”,进了“上流社会”,只能说那个社会整体文明品质不怎么样。在基础教育阶段,我还是期望尽可能有文学写作的教学,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能不做。学生能有一点基础练习,动笔尝试,和他的文学阅读合成读写意识,即使没能形成文学写作能力,
其他

吴非:不要把作文教学弄得复杂化

不要把作文教学弄得复杂化吴非厘清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排列科学的训练序列,用科学方法引导作文教学,这些,像是极有必要的课题,很多教师在探索,高校有相关课题,我也了解了一些学者的观点。语文科的知识体系至今仍然不清晰,诸多问题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我看相关的资料,觉得有些问题不必搞得过于复杂,近十年的作文教学研究,讨论了不少问题,特别缠不清,问题可能在于与课堂实践相去较远,只是围绕应试“翻天覆地”。如果没有考试,作文教学很可能被当作无足轻重的事。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细到什么程度?比如,“材料作文题”有多少种类型,五种题型分别有哪些不同要求,应对策略有多少种,各个派别的认识有何异同……但是,在另一份杂志上,却认为材料作文题的题型应当有六种而不是五种;未几,又会有文章谈材料作文的三种题型……与此同时,另一家则开始了一轮“半命题作文”研究,思路和分析与“材料作文”大同小异,应对策略基本雷同……对这些热热闹闹的研究,没有认真阅读的教师教学并没受什么损失,他教到退休也没有受过干扰;而认真阅读的教师脑袋被搅成一盆糨糊,再把学生脑袋分别搅动为不同的糨糊,让他们听到“作文”二字如闻上门讨债。根本没那么复杂。民国作文教学没留下太多记录或“课例”,但是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留下不少,仍能看到鲜活气。推想当年的教学,应当没有今天诸多复杂要求。有一种判断,认为把作文教学理论化的教师,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未必会实践他的理论,他不过是要写这篇文章;如果他敢这样按部就班地上两学期,估计很难上得下去。实践性那么强的学习,那么丰富活跃的思维活动,怎么可能有既定的线路图?学生那么灵动的思维,怎么可能跟随他一招一式地学?学作文不是学拳术。我曾在作文课上和学生谈“取舍”“剪裁”,有些学生心不在焉,我注意到情况不同:有的是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困难,有的则是难在无话可写,他仍然不知从哪儿选材,他怎么“舍”,怎么“裁”?我认为按“课程标准”(以前得说“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在一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哪条腿先跨门槛,是先吃菜还是先扒饭,不能定得过死板。不要随意指责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有时就得照顾学生情绪,说因势利导也行,说顺应时势也行,说让学生喜欢也行,就是不能胶柱鼓瑟、自说自话地讲授“写作序列”。教室外面是春天,好不容易看到晴朗的天,学生这会儿就想下课去教室外看看太阳,嗅嗅春风,看看地是怎样醒过来的,你今天的作文却要求“托物言志”或是“描摹场面”,你就不能让他自由自在地先写出来吗?让小学生排着队,每人拿着小本子,在公园里一面看一面记,这个场面以前常见到,呆里呆气的,长大后也拿个小本子围在领导身边记,这是什么样的“教学”啊。我一度尝试遵循“写作序列”,但很快就放弃了。我不想浪费学生宝贵的写作激情,我只觉得让他们在最想写的时候写出自己最想写的事物,其他一切可以另想办法。教学的核心原则,常常在于“在恰当的时候做对了需要去做的事”——我的表达也许不准确,但我分明从学生的自由作文中听到了生命的歌唱。我才不管这是不是指定的旋律训练,我只觉得那样的歌声表达的是真心真情。研究写作理论的学者可能有兴趣做细致的探索,建立个人的理论。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可能更该遵守常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困难,而不能为验证某种理论,把作文教学弄得复杂化。-
其他

王栋生:写作教学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写作教学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王栋生批改学生作文,时有烦恼,除了学生没有认真去写,有时也有另一种不愉快。比如,学生的文字表达尚可,然而内容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正常甚至不健康,作为教师,很难选择“忽略”。在一个文明程度不高,价值观混乱的社会,也会让教师感到作文教学的困难。有家报社定期请我评点小学生的作文,我常看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写“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奶奶去买米”,“我替老师……”等等,全都自以为是“帮”和“替”,几乎没有人认为那些都是该自己做的分内事。当然,这没有必要上升到是非问题上去,然而,教师是否需要作一些正确指导呢?如果说毕竟是小学生,可能无知,需要提醒,那么一些高中生作文所表现的观念可能就无法解释了。我在一次作文讲评中说,有些同学作文中谈“以天下为己任”,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假期回家出校门,他一米七八十公分的个子,只提着自己的书包,让瘦弱的母亲替他背着行李,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能有什么信度呢?在旧时代,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建功立业,甚至慷慨赴难了。竟有学生听了不以为然,认为老师没必要注意这些事。我们的写作教学,总不至于是要培养那样一种言善行伪的恶劣作风吧。这种言与行的脱节或背离,大量地存在于高中生作文中,不能不引起注意。学生没有能力对一件事发表正确见解,可以通过教学启发,慢慢来,以期克服;但如果学生已经习非成是,他的作文即使很“真”地记写了自己的生活与思想,我想也不会有什么价值。有次批阅学生的随笔,看到一位同学叙述去福利院“送温暖”的过程及感慨,特别写到了老年人精神上的孤寂无助,我看了很感动。我一度认为这些同学不太关注社会问题,没想到他们这样热心公益活动,也能这样关心弱势群体,我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平时对学生的品格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主观了。我甚至停下笔来思考:我为什么会低估了学生的道德心?可是接下去的两天,一共看到七八篇同题随笔,原来那天去福利院是小组集体活动。其他同学随笔的记叙中还有这样一些内容:在去福利院之前,就买什么礼物,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有了“聪明的选择”——到超市买“大礼包”,因为“有包装,体积大,提着好看”;去之前讲好,“不能呆得太久,下午还要去上辅导班的”;到了福利院,“院长一看我们就说,管图章的人不在,你们今天来盖不到章”;院长还说“又是这么多礼包,我们没法处理,不能让老人乱吃零食,下次你们最好还是用其他形式,或者捐点钱吧”;同学议论“下次还是要事先联系好盖章的事,免得多跑一次”……有学生写道,某班“送温暖”后,有暗示受助家庭写感谢信寄到学校的;等等等等。——“真实”么?应当相信学生不至于胡编乱造。然而,这就多多少少让我这个老教师感到困惑,我看到了一些学校教育的另一面,知道了什么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学生社会服务记录”!在应试教学和形式主义教育的熏染下,学生做这些事,非但难以产生积极意义,很可能是贻害无穷的事。我没法责备学生,我在讲评时只是说:“这些,我都看了,我有些难过,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缺乏知识可怜,缺乏常识则可悲;如果教育用歪理邪说帮学生去解释道德的堕落,则很可耻。写作教学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正常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的错误的价值观,不注意培养是非观念,那么,再强的表达能力都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走向反面。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所谓的“自圆其说”,是鼓励个性化思维,鼓励创造性思维。通常是在思维方法、观察角度、评价尺度和表达的艺术方面对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注重发展智慧,一般不触碰做人准则和基本道德,这个底线是不能破的。当然,也并非任何观点都可以运用修辞去“圆”,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要培养相面算卦式的铁嘴半仙,也不是要培养“永远有理”的不负责任的官僚。
其他

张克中:我们教的只是考场作文,何谓正常的写作教学

写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情绪的倾诉,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节制的外化。有了表达的欲望,尽管去表达就好了,至于什么样的表达是恰当的,这只能在具体反复的写作过程中体悟习得。——张克中写作只是一场倾诉
其他

丁立梅:关于高考作文的4点建议,给即将高考的你

高考愿你的努力,不负光阴七彩小编想对你说今天是芒种的第一天,明天就是端午节。“端”即“肇始”,复习了许久的你,即将通过高考迈向人生新的“忙种”。此刻的你内心充满了紧张、惶惑,但是我仍然希望你能把它当作一次寻常的检测,因为说到底,高考也不过是一次考试。就像丁老师评价高考作文一样——它们都“不是洪水猛兽”。高考加油!高考作文不是洪水猛兽作者丨丁立梅这些天,不断有家长来电来邮,想让我给他们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做些作文指导。说实在的,我很惶恐。我的写作,率性自由惯了,从不拘格式,也不讲格调高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它很像一只羊,拥有很大很大的一片原野,高兴吃哪棵草就吃哪棵草,不高兴吃了,就躺在草地上睡睡觉。可是高考作文不能这么任性呢,它是直接关系到孩子们高考的分数的。然我还是想对孩子们的高考作文提点建议,这纯粹是我的个人见解,不具有普遍性。诸位看官若觉得有道理,不妨取走。若觉得好笑,你且一笑了之。首先要明确一下你对高考作文的态度。高考作文不是洪水猛兽,它就是一篇普通文章而已,与你平时的写作,没什么两样。你只需把你平时掌握的字和词语重新排列组合,把你平时经历过的事情筛选一下,择最想说的说出来。这个,拼的不是智力,拼的是从容。谁的脑子里不塞着一堆的经历啊?听来的,看来的,思来的,想来的,亲历来的……这个时候,谁若慌张了,谁就输了。你要对自己说的是,啊,文字拼图嘛,小意思。
其他

2018全国高考优秀考场作文汇编(附名师点评)

全国语文高考考场优秀作文(附名师点评)2019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高三学子就要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最后冲刺的阶段,分享6篇2018年高考考场优秀作文(附名师点评),希望能对高三学子有一些启发,打开写作思路,写出好作文,考出好成绩!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作文侧畔千帆过,前头万木春——致2035年18岁的你们写此信时,正是公元2018年。“00后”18岁芳华正盛,读信彼时,当为17年后的2035年,同样18岁的你们沐浴着社会主义现代的光辉,即将谱写时代的华章,前人有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过侧畔的千帆,沐春晖的万木,应当为我们两代18岁青年共同的风貌,亦为时代变换却不变的共同底色。此时此刻,18岁的我,将为你一一描绘18年来的中国乐景。我们见证辉煌,依旧昂扬,进入21世纪,中国在诸多方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你曾缺席的是“一带一路”建设贯通中外,完美践行“和平崛起”战略;“共享”经济风靡全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新四大发明”空前便捷,令无数外国人称羡。你恨不能亲历的是北京申奥成功时国人欣喜的泪水,是从鸟巢火炬直至今日体育经历过的蜕变,是全民健身、绿色出行的思想观念的蝉变。你素有可闻却无缘相见的是“天宫”升天、“蛟龙”下海的壮景,是袁隆平之于“超级水稻”的豪情,是钟扬上雪山采种子的坚定。不错,近日的中国是科技、经济、体育和文化的强国,18年的崛起,可谓令世界为之一震,而我今日之青年,正活跃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舞台,即使像我此刻,奋笔疾书,也想为你呈现一片千帆万木的昂扬之景。然而,正是所谓“多难兴邦”,我们历经磨难,低头沉思,君不见,汶川灾后重建曾经耗费祖国儿女多少心血。然而人们秉持“病树前头总有春”的信念,做灾后重建讲解员,复兴映秀茶马文化……蜀地今日,终于重迎春天。君不见,社会价值观空前多元,信息时代泥沙俱下,18岁的我们,也经受猛烈冲击:日韩文化的侵袭,“抖音”“快手”等低俗文化层出不穷,青年自称“佛系”,这是淡泊无争还是价值观的迷茫?幸而,规范整顿,文化综艺如雨后春笋,点燃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也给新一代迷途中的青年指以明路,焕发千帆竞发的豪情。俗语云:“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经历的,你们也必然经历。迷茫和昂扬,这原是青春相伴相生的底色,但也正如先驱指出:“国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你我青年,当以此自勉与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在18岁年华,预备激昂毕生才学奉献与祖国。愿展信的“今天”,你我千帆竞发、万木逢春;愿蓬勃的中国明日更胜今朝!名师点评面对“大气”的作文题目,考生容易无从下手,又或是单纯罗列事例,自陷窘境。本文不落窠臼,构思立意巧妙,化大为小,由虚入实,扣住了“中华民族青年之奋进与祖国命运”这条主线,合理编排材料,时空衍进,语义递进,将“代代青年人的精神传承以及对未来青年人的砥砺”之意清楚地表达出来。语言上,过渡段落和结尾段落语言真挚有力,展现其成熟不俗的语言功底。排比段落的事例以特定的语言视角呈现,既简洁明了又不失真情实感。标题化用古诗词,切合文章主题,“题好文一半”。(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16年-2018年江苏省各大市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丨《舍得的智慧》真题回放书海浩瀚,我们无法读尽世间之书,必须有所舍弃才有所收获,这就是“舍得的智慧”。读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舍得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
其他

近10年高考“新型材料作文”发展及审题立意探析

“新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探析“新型材料作文”自2006年首次在全国卷中出现后逐渐被推广,2012年—2018年,只有极少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偶尔出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大部分试卷采用“新型材料作文”。新型材料主要类型可以概括为“社会时事型”“象征寄寓型”“哲学思辨型”“想象展望型”几种。
其他

王栋生:教师教学生写作,要“尝百味,不偏食”

他们在“打底子”,有技能的发展,更有观念的培育。中学作文教育,要考虑未来,尽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念。什么是“好作文”,远远不止是“高分作文”所能解释的。我做过几年高考作文阅卷复查,在现场,
其他

张克中丨《琵琶行》解读:江州司马为何青衫湿?

泪湿青衫只因内心失重——《琵琶行》教学记当年做学生,课堂上读白居易《琵琶行》。分析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老师声音洪亮地说:“白居易的伤心,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他让我们接下去,于是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有气无力地接道:“——未到伤心处。”老师很满意。可是,他为什么伤心?我问。被贬啊,从京城被打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你上课没听吗?老师有点儿生气。我于是坐下。但我的意思是他到江州有闲职有俸禄可游山可玩水连喝酒都需要有音乐,自在着呐,虽有贬官之烦,但也不至于一曲琵琶泪湿青衫啊,他心伤在了哪里哭得衣衫湿透?老师没懂我的意思,看我坐下也就不再理我,转身在黑板上抄写《琵琶行》的中心思想。
其他

近60年高考作文题发展变化解析及审题立意探析

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发展及审题立意探析(上)一、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发展综述高考作文试题一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建国以来,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大体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等几种形态。
其他

王栋生:那些能让人不忘的好句子

有了“好的句子”,也能有好的段落;经常能写出好的段落,作文就不算难。——每次作文讲评说到这个意思,很多学生都会点头,表示赞同。学生最早的作文自信,往往来自小学语文老师在他的作文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加串葡萄圈”。有经验的教师会懂学生的期待。教师有鼓励的意识,有发现的能力,能以几个“好的句子”为契机培育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畏惧写作文。
其他

莫砺锋: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到底是香还是臭

我最早读到的杜诗注本,对“朱门酒肉臭”一句中的“臭”字都没加注。既然不加注,就意味着取其本义,就是“秽恶之气”,当然也就读作chòu。几十年来我一直这样读,从没想到还有其他的读法。近年来才听到不同的议论,有人说这个“臭”字应该读xiù,意即“气味”。也有人说仍可读chòu,意思却是指“香气”。他们从而把这句杜诗解作“富贵人家的酒肉发出香气”,而不是说富贵人家的酒肉多得腐败变臭了。几种不同的读法,到底孰是孰非呢?单纯从字义来看,几种读法都有根据。《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注:“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此句诗经中的“臭”字显然泛指“气味”。《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疏:“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此处的“臭”字显然专指“香气”。但是我们理解诗句中的字义,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就是必须注意其上下文的语意。这句杜诗见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前往奉先探望家人,途经骊山,此时玄宗等人正在山上的华清宫里寻欢作乐,宫外的百姓却饥寒交迫。于是诗人写道:“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南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二中引《孟子·梁惠王》中“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以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两段话作注。从批判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这个旨意来说,杜诗确实与《孟子》一脉相承,郭注可从。但是如论字句的渊源,郭注仍不够精确。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改引宋人黄庭坚之言:“《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其精确程度远胜郭注,但引文不够完整,出处亦有微误。今人邓魁英、聂石樵先生《杜甫选集》则据《艺文类聚·人部八》引王孙子《新书》:“楚庄王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将军子重谏曰:‘今君厨肉臭而不可食,尊酒败而不可饮,而三军之士皆有饥色。’”《艺文类聚》是初唐人所编类书中最著名的一种,正如闻一多先生《类书与诗》一文所言,类书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杜甫本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人,他对《艺文类聚》一定烂熟于胸,对楚庄王攻宋的故事一定十分熟悉。当他想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时,这个典故自会浮上心头,并现于笔端。杜甫晚年所作的《驱竖子摘苍耳》中说:“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也是运用同一个典故。《新书》明言“厨肉臭而不可食”,这个“臭”字只能解作“秽恶之气”。所以我觉得从用典的角度来看,“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还是解作“发出臭气”较为妥当。那么,说富贵人家的酒肉发臭是否夸张过度、不合情理呢?并非如此。杜诗对唐玄宗君臣在华清宫中的享乐情景有淋漓尽致的揭露:岁暮严寒之时,行走在骊山脚下的诗人感到“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宫中的舞女却穿着薄如烟雾的罗衣,高官贵戚则享用着鲜如初摘的果品。穷奢极欲,莫此为甚!当时的达官贵人,除了贪婪金钱以外,对生活资料同样贪得无厌。试看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大臣元载,据《新唐书》本传记载,从他家抄出的财物竟有“胡椒八百斛,它物称是”。胡椒是调味的佐料,即使是数十口之家,日用铢两足矣。连胡椒都要积储八百斛(合八万升)之多,家有酒池肉林何足为奇!酒池肉林一时享用不尽,变酸变臭又何足为奇!杜甫写诗,向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精神。清人赵翼评杜甫说:“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瓯北诗话》卷二)后面所举的例句即包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内。如果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是想用“臭”字表达“气味”或“香气”,那只能算是“说到七八分者”。只有用“臭”字表达腐败发臭,才是“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这两句诗才是惊心动魄的警句。显然后者更符合杜甫的创作实际。所以我认为,对“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不必追求新异的解读,取其最常用的义项,更为合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是诗圣杜甫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入木三分的讽刺,是对大唐王朝命运的深重忧虑,也是对千秋万代的社会隐患的深刻警示。在我们对基尼系数保持高度警惕的当下,更应时时倾听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这两声警钟。>原题《“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怎么读》,载《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7日03版莫砺锋:怎样读杜甫诗——杜诗向称“诗史”。它具有严格的写实性,是对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的全景式图卷,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诗人内心所激起的巨大情感波澜的忠实记录。杜诗对诗人自身的生命进程也具有纪实的性质,举凡他的行踪、交游、生活、仕历,都可在杜诗中找到相当细致的叙述。所以,我们读杜诗时绝对不宜像西方的“新批评”派所主张的那样,完全抛开诗人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而只对作品自身进行解读。我们应该结合杜甫的生平、结合唐代的历史实际来读杜诗,只有这样才能对其内涵有较准确的理解。首先,我们应对唐代的历史,尤其是对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有一些了解。在安史之乱之前,唐帝国基本上还处于盛世,在杜甫的童年时代,他所看到的是一派升平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然而到了安史乱后,唐帝国已经一蹶不振,杜甫临终时所看到的现实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在短短的十年间,唐帝国的人口从5190万锐减为1600万,三分之二的人民在战乱中死去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灾难啊!这是多么剧烈的社会变化啊!这个历史事实在历史文献中是有准确的记载的,但是那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粗线条的叙述而已。对那段历史作生动、真切的描绘,并进而揭示人们心底巨大伤痛的则有待于杜甫。优秀的诗人都是时代的晴雨表,在社会急剧变动的关键时斯出现的大诗人更应敏锐地感应到时代的脉搏。杜甫就是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大诗人,他用其如椽之笔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种种图景,他用细入毫芒的体会刻画了当时人民的深哀巨痛。杜甫的敏感不仅仅在于对已然发生的现实进行细致的观察,还在于对尚未发生的隐微征兆有先见之明,对暗中运行的历史进程有明晰的理解。所以当其他诗人尚沉浸于盛唐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一饮千钟时,杜甫却已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作了准确的预言。《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兵车行》等诗成为最早游离盛唐气象的作品,它们预告了唐诗将从浪漫想象转向严格的写实,也即从盛唐转向中唐,杜甫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如果不了解那一段历史,我们对杜甫的创作及其意义也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其次,我们应对杜甫的生平有较深的了解。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杜诗,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杜诗的深远意义。杜甫为什么对儒学那样的执着?杜甫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我们应该对杜甫的家庭传统、平生志愿、所作所为都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对此作出较准确的评判。杜甫是一个终生服膺儒术的人,“奉儒守官”是他世代相传的家庭传统,他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他在早年就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远大理想,以后虽历经磨难而不改初衷,直到晚年漂泊湖湘时仍把这个理想谆谆托付给友人:“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近呈苏涣待御》)由于在封建时代里实行仁政必须通过君主的途径,所以杜甫对明君寄予极大的希望,这是他的忠君思想的真正本质。杜甫的仁爱之心不仅施于其家人、亲友,而且还推而广之,以及于全体人民,甚至及于宇宙间的一切生命。他把儒家所提倡的“恻隐之心”推广到草木鱼虫:“白鱼困密网,黄鸟喧佳音。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过津口》)如果说宋儒通过理论抽绎而得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那么杜甫则通过其行为体现了这种伟大胸怀,而且用动人的诗歌把它表达出来了。杜诗中的情感内蕴特别深厚,梁启超甚至称杜甫为“情圣”,原因即在于此。当我们读杜诗时,应该借助于其诗歌编年、年谱、传记等资料,对诗人在何种境遇中写作此诗有清晰的了解,那样才能深入理解其写作动机和主题思想。这方面的参考书有冯至《杜甫传》和陈贻焮《杜甫评传》,前者比较简洁,后者则相当详尽。如果你只想大概了解杜甫生平,则读前者即可。如果想知道某一首诗的具体写作背景,则可查阅后者。▲陈贻焮《杜甫评传》本段节选自《怎样读杜甫诗》,《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5期END编辑:葛杰图:网络往期精选莫砺锋3500小时公开课分享:希望我的公开课能更多地普及大众莫砺锋丨读杜甫诗的正确姿势添加小编微信15601588673加入杂志作者读者交流群群↓↓↓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其他

2019高考大纲正式公布,九科详全!(精校版,值得收藏)

导读据中国教育考试网消息,1月31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有哪些内容?今年各科考试有哪些要求?快来看看!各科考试大纲都有哪些内容?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数学(文科)数学(理科)高考理科数学科要求考查考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
其他

王栋生:为什么要学会写简洁明快的短文

「能短则短」有机会时,我经常请教各科专家,了解相关阅读调查,希望知道中小学生及各类读者对不同文体文本持续阅读的时间及文字长度是多少。很奇怪,阅读调查中往往没有这一项。我只了解中学生的大致情况,不一定准确。
其他

徐志伟:江苏省2018级学生如何基于原教材,应对新高考、新课标(附样题)

江苏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调整部分解读与教学建议江苏省2018级高一学生面临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特殊背景,对此,江苏省发出了《关于调整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对语文学科而言,调整的宗旨是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使得省里的调整方案和学校的课堂教学能够一线贯通,从而完成教材使用的平稳过渡。
其他

王栋生:老师敢说“跟我学写作”,学生才不会畏惧作文

我认识一些被认为是“普通老师”的同行,他们有写作习惯,同样并没有以此觉得不一般,这不过是一般职业素养:厨师炒一盘青菜,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清洁工能把地扫干净。语文教师能写文章,道理是一样的。
其他

2018高考南京理科生中的语文状元:写作这件事,是拒绝机心的

高考总分384分,语文135分,语文单科成绩位居南京理科考生之首,被华东政法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录取;平时大小考试,语文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列,作文分数经常保持在60分以上;她还曾担任过学校学生文学刊物《微光》杂志社的主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尹子禾同学颠覆了普通人对“理科生”的印象。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并提升语文素养呢?尹子禾同学01写作这件事,是拒绝机心的。读书是写作的必由之路,难寻他途。抛却高考作文形式本身是否存在不合理不谈,任何一种写作都在要求着作者的阅读经验与储备。纵然一个人有支生花的妙笔,若没有阅读带来的知识储备和阅历,他笔底的文字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炫技。其实退一步说,一个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人又怎么会练就强大的文笔呢,文字感觉正是在一次次的阅读体验中逐渐形成的。从隐约的感受到能够初步判断文字高下再到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的阅读积累为强悍文笔的建立添砖加瓦。
其他

温儒敏全面解读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每位老师都该了解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其他

对《雨霖铃》一处译释的质疑及启示

对《雨霖铃》一处译释的质疑及启示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以其丰富细腻的离愁别绪与真挚深沉的别后相思深深打动了读者,这首词也由此成为许多语文同仁开设公开课的重要选择对象。笔者在听了许多关于《雨霖铃》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后,发现授课教师在解释“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时,无一不是采用教参中的解释:
其他

高考语文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的实践 ——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深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从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灵敏性方面全面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从信息文本类型多样化和信息处理策略灵活度方面有效考查信息处理能力,从感性和理性方面深入考查审美鉴赏能力。高考语文改革进入深水区,诸如文本选取标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浮现,需要研究解决。高考语文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的实践——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依据国家人才需求和高校新生选拔要求,也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在以往高考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等关键能力考查的力度。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根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力与能力的“迁移”水平;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性;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1]。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根据不同模块试题的特点,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思维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量。1.对思维深刻性的测量这类试题的抽象程度较高,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对文本有全局的把握,能够系统理解,完成逻辑推理。仅仅停留在直观表面的学生很难得分。全国三套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选文和试题设计上延续了2017年的风格。三个文本分别选自学术论文《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分别围绕诸子之学内在品格的历史承继性和思想创造性、大数据时代数据主体的“被遗忘权”、城市文明的弹性问题三个话题展开论证。三个文本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较强的论述性和思辨性。试题考查目标精准。以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为例:第1题考查对原文重要信息进行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全文后对四个关键概念——“诸子之学”“接着讲”“照着讲”“新子学”——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第2题考查了对原文论证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跳出文本言说内容,从稍宏观的角度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第3题考查了根据原文进行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文本已有的信息,由前提推出结论,由已知推出未知。写作试题提高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以全国III卷写作试题为例,试题材料呈现了来自三个不同时代的口号标语,从字面意义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时间、意义等方面的逻辑关联,等待学生发现,在字面意义之下,又隐藏着诸如价值观念变迁、历史任务变化等深刻内涵,需要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只有把握了种种逻辑关系并能清晰呈现这种逻辑关系的作文才是上等之作。表面的、片面的写作不应得到高分。2.对思维灵活性的测量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或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作答此类试题,学生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能够在考试时间内迅速调用、组织和使用这些知识。与以往相比,2018年全国卷多道试题以或显或隐的方式指涉高中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题A选项的作答,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对比论证手法。教材《师说》一文第二段即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学生在学习时对此应有所掌握,通过与之比照,学生在不必知道“对比论证手法”确切定义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古代诗歌阅读选自李贺的诗歌《野歌》,第14题C选项针对诗歌尾联“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设问,为“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学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通过阅读明白《野歌》以烟雾形容春柳,再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也是以烟雾形容春柳,再进而调动更多知识,判断出其他诗人词人也常以烟雾形容春柳,比如辛弃疾有“烟柳断肠处”,然后可以得出结论该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全国II卷文学类文本选自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在有限的篇幅内对二姐、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四个妇女形象进行了精细刻画和善意讽刺。三道试题分别对小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幽默的语言风格等进行了考查。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对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老舍的写作风格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并熟悉小说阅读鉴赏的关键概念才能迅速进入小说《有声电影》营造的特定情境并进行审美鉴赏。上述试题在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将知识内化于心,注重应用。3.对思维独创性的测量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够独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考是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完成的,对于独创性的考查有着多种限制,但依然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表现其独创性的一面。全国I卷的写作试题给形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学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并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学生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2018年出生、2035年成年的一代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试题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或打开思路、尽情想象。全国III卷古代诗歌选取唐代诗人王建的《精卫词》,第15题通过恰当的提问方式,打破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传统设问模式,营造宽松、民主的作答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见解。诗歌最后一句“愿我身死子还生”可能是作者的口吻,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精卫的生命,表达对精卫的同情和崇敬之情,也可能是精卫坚忍不拔、前仆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任选其一,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即可得分。4.对思维批判性的测量这类试题是要求学生跳出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反思的试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对他人观点不被动接受,而是理性质疑和选择,主动分析各类论断中包含的立场、假设。以全国I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例,这是一道复合文本的试题,三则材料均为围绕“墨子号”卫星的发射进行的新闻报道,但来源各不相同。其中,《人民日报》是我国官方媒体,报道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是科学研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的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是日本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体,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针对材料的这种特点和新闻文体的特征,第9题的设问打破传统聚焦文本具体内容的命题方式,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敏锐发觉三则报道内容的差异并主动思考背后的原因。5.对思维敏捷性的考查不同于其他试题,对思维敏捷性的考查贯穿于试卷的始终。高考语文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四类试题,这本身就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敏捷、反应速度较快。2017年考纲修订后,试卷的文字量总体而言呈增长趋势。以全国I卷而言,2018年的试卷文字比2017年的增加了千余字。这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我国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期,预计2020年,整体上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2]。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且获取成本降低。信息处理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双管齐下,从文本选取剪裁、试题设问指向两个方面作出调整,考查学生面对不同的信息类型、灵活选取恰当信息处理策略、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1.信息呈现方式力求多样阅读文本的选取尊重原文风貌,包括文章大意、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等,在此前提下,根据考试的需要剪裁改编。文本的类型不同,信息的形式、密度和意义也不同。论述类文本要求言简意赅,论述性强,为文字文本,要求掇菁撷华,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和试卷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换句话说,提供的信息几乎均和试题作答直接相关,没有一句无用之话。以全国II卷论述文为例,12个选项四百余字,均来自于不足千字的文本,可以说字字珠玑了。实用类文本包含文字文本与图表文本,是非连贯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文本的信息量大,包括与试题作答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当然,目前限于整卷文字量的控制,冗余信息比例较少,对学生试题作答形不成实际干扰。2.信息处理策略要求灵活文本中信息呈现方式不同,学生在作答时必须要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和信息处理策略。面对论述类文本中筛选和初步加工过的信息,要做的是对文本的精读和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以全国II卷第3题C项为例,要求学生判断“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的正误。学生要判断这样简单的一个句子,首先要概括文章内容,看是否分析了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再分析文章是否涉及我们的认同问题;最后再深一层,判断前者与后者之间是否是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最后还要辨别,论证是否是全新的。这些都要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精读细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文本内容经过层层加工,才能变成有用的信息。而面对实用类文本,要做的首先是快速阅读,根据试题内容定位信息、筛选信息,然后再进一步整合加工。信息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深入把握,部分内容只需泛泛了解;在不连贯的信息之间,学生还要利用自己稳定的认知结构,在它们之间建立关联。以全国II卷第7题为例(见下图),试题的四个选项均来自材料二的图片。面对这样的图片,不带目的的阅读是低效的,即使将所有信息背诵下来,也不一定解决问题,事倍功半。高效的方式,是带着特定的目的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事半功倍。针对不同的阅读策略,设计了命题指向各异的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主要针对的信息是文本的核心概念、关键句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等等;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更加关注文本的主要内容、内容间的关系、内容的质量和立场,等等。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学生都会面对浩瀚驳杂的各类信息海洋。通过精心设计,全国卷试题全面考查学生面对各类信息选取恰当策略,筛选、辨析、提取、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善于使用信息,才能在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善于寻找信息,才能在信息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信息处理能力的深入全面考查,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要求。三、对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除了对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之外,全国卷也非常注重对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方式呈现美,以层层设问考查发现美、欣赏美、梳理美的能力。以全国I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文本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受命星际航行、寻找人类可移居星球的宇航员先行者在寻找无果返回地球,途中得知地球大灾难已经发生,预料地球及其文明已荡然无存;但抵达地球后,先行者却意外发现人类依然存在,只是进入了“微纪元”。科幻小说的阅读要求学生既调动想象力,理解故事情节的走向和结局,对故事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又能理性地高于故事叙述,理解作者在故事中寄寓的情感与意义。在完成这些试题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获得审美愉悦,在理性认识之外,分析贯穿作品的内在逻辑。试题的设置有合理的梯度。第5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考查了学生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第6题则要求学生将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结合作品分析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发现美、欣赏美,只需要感性的体验即可,但梳理美、将对美的梳理清晰地组织成答案,就需要理性的分析综合和表达了,这就是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审美鉴赏能力是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内容改革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从2017年修改考试大纲、变革试卷结构和题型,到2018年继续深化对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内容改革逐渐由表及里,进入深水区。一些学科考查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出现。比如说,带有瑕疵的文本能否进入高考试卷。高考制度自成立以来,典范性就被默认为是文本选择的原则之一。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能力的测量也都是通过具有典范性特征的文本实现的: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代诗文阅读,无论是阅读题还是表达题,选择的文本都力臻完美。典范性原则存在的根源在于,学生进入高校后,能否从诸多文本中筛选出优质的文本,从优质文本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形成新的信息,决定到学生学习、特别是自学的效果。而高考文本选择的典范性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高中教学中注重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但典范性文本决定了阅读的姿态是阐释的,而非质疑和批判的。高考核心功能除了引导教学之外,还有服务选拔[3]。如果从高考选拔功能和测量能力全面的要求来思考,在信息时代、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某些带有瑕疵的文本应该进入高考选择视野。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无论是试卷结构、模块比例、能力设置,高考语文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既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也需要在语文学界、在一线教学界形成共识。本文系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考批判性思维考查研究”(课题编号:GJK2017012)的阶段性成果出处:《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8年第9期作者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其他

王栋生:学生怕写怎么办?

写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不怕写”?简单——每天写。其他呢?如果他的阅读积累多,会有很多发现,有话要说;更重要的,有老师支持和倡导的表达自由;再有,如果老师爱写,更好办。
其他

王栋生:没有质疑,没有美,只有实用的课堂,是好课堂吗

很可能学生也因此厌倦,甚至恐惧。不能浪费经典!僵死的教学会杀灭学生的阅读趣味,还不如不教。想起一些地方开发旅游,组织大众一窝蜂地探访文物,有时恰恰破坏了文物,还不如封存保护。
其他

莫砺锋3500小时公开课分享:希望我的公开课能更多地普及大众

花白的头发,素净的衬衫,一副简单的有框眼镜。单看外表,您可能不会将这位长者与“莫砺锋”联系在一起。然而,外在的朴素并不能掩盖思想的深邃。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古代文学研究大家、杜甫研究学界权威、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近几十年,盛名之下的莫砺锋老师开始思考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并更多地把目光从象牙塔转移到了更广泛的人际领域。在出席交汇点公开课的开课仪式之前,他接受了交汇点记者的独家专访。在莫砺锋看来,投入功夫做点古诗词的普及工作非常有意义,他不止一次地说,“希望我的公开课能更多地普及大众”。谈个人转变“人生最重要的转变我想应该在那时”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辈人而言,“知青”岁月是不可磨灭的印记。莫砺锋教授是1949年生人,“文革”开始的1966年,他刚刚高中毕业,不到两年,他和同学便全部下乡了。时代洪流中,莫砺锋先在苏州的太仓县插队六年整,之后自愿迁到更艰苦的安徽泗县。1977年底恢复高考时,他穿着大棉衣,走进泗县第一中学的考场。那一年的他29岁,成为安徽大学英文系的一名学生。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市,从英文到中文再到古典文学,从莫砺锋教授的人生经历来看,他经历了数次转变。那么对他而言,最重大的一次转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人生最重要的转变我想应该在那时。”莫老师回忆道,“1979年春,正在安徽大学英语系读本科二年级的我报考了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导师是程千帆教授,专业方向是‘唐宋诗歌’。当年秋天,我走进南京大学,开始跟程先生读书。1981年底,我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1982年初,我又顺利成为南大中文系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人生就此改变。”莫砺锋(右)与导师程千帆谈家国时代“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起点”个人的经历总是与时代与家国密不可分的。莫教授出生在无锡,“我生的时候解放军还没过江呢,一个月以后就解放了。”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用莫砺锋的话来说,凡是共和国的风风雨雨都碰上了。在莫砺锋看来,一个伟大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彰显,愈加深远。1978年,南京大学胡福明老师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光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起点,对其个人的思想经历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莫砺锋是古代文学研究大家。在专访中,莫砺锋坦言,唐诗宋词中的代表作对后世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文字之优美,也不在于教会后人如何更好地运用祖国的文字,而在于它所体现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他毫不讳言对杜甫以及苏轼的喜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被称为“诗圣”,不仅是因为杜甫的诗歌炉火纯青,更是因为杜甫的人品。杜甫忠君爱国,甚至在吃凉面的时候也在想君主能否也能品尝到如此美味;同时又心忧百姓,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他身上体现的仁爱思想正是杜甫留给后世的价值观财富。此外,苏轼的人生态度也令人叹服。虽然苏轼的成就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其人生精神我们可以学习。“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一个比一个遥远,一个比一个荒凉,但他却在如此困境之下,爆发出巨大的文学能量,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走上百家讲坛的莫砺锋谈交汇点公开课“希望我的公开课能更多地普及大众”“我一直觉得古典文学的作品如果没有让现代的普通读者感到有意义,没有让大家都来接受,我们的研究工作从根本上说价值不大,是象牙塔里的研究。”在专访中,莫砺锋教授数次谈及他的文学普及观念。他告诉交汇点记者:“我觉得应该要做好普及工作,让大家都知道唐诗好在什么地方,让大家相信唐诗的价值。”从《莫砺锋诗话》,到《百家讲坛》,到各大图书馆……近几年,莫砺锋教授的演讲“越做越多”,“越做越新”。今年下半年,莫教授还将走上交汇点公开课的讲堂,与现场嘉宾和线上观看视频直播的网友们分享他的“诗意人生”。“这种线上的分享课程我还尝试得不多,希望能与大众碰撞出新的火花。”您问莫教授会讲什么?他提前剧透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六位伟大诗人:烈士屈原、隐士陶渊明、豪士李白、儒士杜甫、居士苏轼和侠士辛弃疾。至于其他的细节,就要到公开课的课堂上去寻找了。莫砺锋教授公开课链接1.【诗意人生五典型】(全8集)http://dwz.cn/0nK9J5cn2.【唐宋文学专题】(全43集)http://dwz.cn/HW8iUbaT3.【中国文学经典之杜甫、苏东坡】(全14集)http://dwz.cn/aXvvwlBj4.【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全10集)http://dwz.cn/19VHcAKi5.【百家讲坛·白居易】(全7集)http://dwz.cn/eh1nw3LK6.【杜甫诗歌讲演录】(音频,全24集)http://dwz.cn/H7eMxjMqEND▍出处:新华报业网2018年7月15日▍编辑:葛杰▍图:网络往期精选莫砺锋丨文学、读书与读人莫砺锋丨读杜甫诗的正确姿势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其他

王栋生:何必敬重高考作文?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也许正因为知道阅卷的工作状态,我很不在乎高考作文了,我厌倦谈这个问题,我觉得那实在不是语文教育的正途,一名教师如果陷在应试教学中,热衷于研究高考作文,其专业素养且不论,他的生命质量可能不会太高。——我说这样的话,有些老师就抱怨:家长要的就是这个分啊,校长就用这个来卡我们啊。按正常的写作教学要求,辛勤地工作了三年,学生对付高考作文竟感到困难,无法得其所哉,岂非怪事?我多年观察,以现行高考命题与阅卷水平,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最后的得分,能不吃亏或是少吃亏,就不错了,期望值不能太高。同样,学校凭学生考场作文来评价教师教学,更没道理。我教过的班,高考成绩也出现过“倒挂”,——平时作文很好的,得分不高,平时作文写不通顺的,得分却不低。作文中常有独立见解、得到过教师赞扬的学生,高考作文被判不及格,盖阅卷人头脑单纯,认为离经叛道。所以,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高考作文是高考作文,未必是一回事。我常对学生说,能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的概率很低,不要太把高考作文当回事,有才情固然很好,但有时要靠运气;你敬重写作,但这回你不能不去“功”那个“利”;你爱惜自己的声名,但你这会儿得活下去,你谨慎一些吧,反正无须署你的大名。你混在几十万人中过封锁线,那卡子上端着枪站着的人,良莠不齐,有人在度长絜大,惜乎没有一双俊眼;有人叹息队伍之中无英雄,可是真有个高人走在里面,他又嫌其与众不同;有人已经站了五六个小时,精神崩溃,快要发狂想扫一梭子,你过卡子时千万别惹他生气;你有本事,走在人流中,带点微笑,精神点儿,千万不要畏畏缩缩,你内心极其鄙视这一套过关卡的把戏,但无论如何要装得像个老实听话的孩子;如果你水平一般,就热情一些,朝他笑一笑……总之,要想方设法混过去。写作,是一辈子需要的能力;高考作文,是那一天的麻烦。差不多是两回事,得不到高分不说明什么问题。END▍文章来源:“吴非的博客”
其他

王栋生:学生作文“说假话、写空话”之风盛行,如何破局?

学生写作没有了束缚,写作则如同自由呼吸。学生愿意写了,往往便不在意教师的评价,束缚少了,写作的进步会很快。自由作文最大的效益,就是“敢写”,这样的能力,在离开学校后会显示出独特价值。
其他

“人生撒谎作文始”,我们该教给孩子怎样的写作能力?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特级教师陈兴才老师认为当前学生写作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代言”或“作注”,回避“思考”二是文艺腔偏好三是见识素养和理性思考严重不足这与当前的作文教学和评价方式不无关系他认为,只有弄清了如下问题才能有效改进和提高作文教学
其他

视频丨2018江苏省中语论坛高中展示课:潘双林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高中组展示课是潘双林老师的《雨霖铃》品读课。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促进中学语文发展的宗旨,我们将逐步推送高中组六位名师(谢嗣极、张小兵、唐缨、潘双林、周健、徐飞)的精彩展示课,欢迎大家在文末留下观课感想。更多活动详情可以点击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分会场活动报道。执教老师潘双林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姜堰中学教研处主任。展示课简介潘双林老师带领学生品读玩味柳永名词《雨霖铃》,以婉约派的代表性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带动对全篇的深入赏析,让学生全面把握意象叠加、层层渲染、虚实相生、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到作品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展示课视频PPTEND往期精选
其他

视频丨陆志平:《高中新课标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专题讲座

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促进中学语文发展的宗旨,今天为大家带来的2018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现场视频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先生的《新的突破
其他

视频丨2018江苏省中语论坛高中展示课:徐飞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高中组展示课是徐飞老师的写作课。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促进中学语文发展的宗旨,我们将逐步推送高中组六位名师(谢嗣极、张小兵、唐缨、潘双林、周健、徐飞)的精彩展示课,欢迎大家在文末留下观课感想。更多活动详情可以点击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分会场活动报道。执教老师徐飞苏州工业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兼园区二中副校长展示课简介徐飞老师的写作课令人耳目一新。他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出话题,让学生就“父母可不可以强势影响孩子的成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在这个过程中加以灵活引导和及时纠偏,意在使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展示课视频PPTEND往期精选
其他

视频丨2018江苏省中语论坛高中展示课:周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高中组展示课是周健老师的《女歌手》。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促进中学语文发展的宗旨,我们将逐步推送高中组六位名师(谢嗣极、张小兵、唐缨、潘双林、周健、徐飞)的精彩展示课,欢迎大家在文末留下观课感想。更多活动详情可以点击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分会场活动报道。执教老师周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展示课简介周健老师循循善诱,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他提示学生注意一些关键细节,选取了《女歌手》一些片段作进行重点研读,让学生紧扣文本展开思考和讨论,引领他们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深化对人物形象和构思立意的认识。展示课视频PPTEND往期精选
其他

视频丨2018江苏省中语论坛高中展示课:张小兵

为期两天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完美收官。本次论坛大咖云集,堪称语文人的盛会。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促进中学语文发展的宗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逐步推送高中组六位名师(谢嗣极、张小兵、唐缨、潘双林、周健、徐飞)的精彩展示课,欢迎大家在文末留下观课感想。执教老师张小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展示课简介张小兵老师的写作课在形式上别出心裁。他让学生就一个新闻热点话题(地铁“流动书架”)展开讨论,并针对材料中的不文明行为制作一份宣传教育小报。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示例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使学生明确不同文体、文风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学会选择恰当的文体,创新表达方式。展示课视频PPTEND往期精选
其他

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分会场活动报道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为期两天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完美收官。本次论坛大咖云集,堪称语文人的盛会,无论是名师展示课、专家点评还是名家讲座,都异彩纷呈,展示了江苏省中学语文的最新教学成果和教研方向。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分会场活动报道4月27日初中组展示课与点评4月27日上午9时许,初中组公开课展示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千人报告厅拉开帷幕。初中组第一位执教者是扬州市梅岭中学的路明老师,路老师带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课文《昆明的雨》。路老师从课文中的词句之味入手,从领读、伴读、齐声朗读课文经典片段开始,带领全班同学品味汪曾祺先生遣词造句的意味,从文中的美味作为教学切入点,幽默而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将课堂气氛带动的生动活泼,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充实有趣,令人意犹未尽。▲
其他

今天,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开幕!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开坛论道,千名中语教师荟萃金陵研讨课标,名师大家现场评课释疑2018年4月27日上午,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七彩语文》杂志社承办的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召开。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的嘉宾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先生、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先生、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黄厚江先生、江苏省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段承校博士、《七彩语文》杂志社总编辑朱念博士、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先生及由省内13个大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带队的近千名中学语文教师。开幕式由江苏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克中先生主持。王国强院长表示,本次论坛是江苏省中学语文人的盛会,是展示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成果、教研方向的平台,是为了研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转型而开坛论道。王院长说,转型是本次论坛的主题,转型即是主动求真求变的过程,对于省内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唯有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先生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先生表示,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的内容充实,内涵丰富,论坛的举办对促进江苏省的中学语文改革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育向前发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充实了江苏省教师的学习生活,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也大有裨益。▲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先生《七彩语文》杂志社总编辑、文学博士朱念女士对与会来宾和观摩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说,承办本次活动对《七彩语文》杂志社、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来说又是一大盛事,开放和创新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转型的应有之义,服务师生、心系教育、回馈社会是杂志社和研究所初心不改的事业和追求。▲《七彩语文》杂志社总编辑朱念博士会议在张克中先生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江苏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克中先生在27日的会议中,有来自江苏省的12名初、高中语文教师现场执教,做精彩的课堂展示。其中,初中组的执教老师分别是:扬州市梅岭中学
其他

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报到酒店服务、乘车用车信息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温馨提示:本次活动初中组届时将进行现场直播,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在线观看!报到酒店服务+乘车用车信息1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地址:邺城路8号电话:86538888乘车路线:1.南京站(南京小红山汽车站):乘地铁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或河定桥方向)至新街口站,站内换乘2号线(油坊桥方向)在元通站下(4号口出),在公交站江东中路·元通南乘坐109路(宜悦街方向),国际青年文化中心站下车,沿邺城路步行365米,至南塔楼东门即到
其他

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嘉宾简介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2018年4月26-28日,首届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将在南京举行。论坛特邀多位教育界大家、名师欢聚一堂,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转型等问题,届时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教学示范课、专家点评和学术讲座。论坛的大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先睹为快吧!不想错过这场教坛盛事?本次活动初中组将进行现场直播,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在线观看。讲座专家讲座专家:陆志平讲座主题:高中新课标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陆志平,研究员、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著有《语文课程新探》《小说美学》《品味与感悟》《语文随谈》等作品。讲座专家:王栋生讲座主题:中学语文教学漫谈王栋生,笔名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原南师附中教师,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王栋生教学笔记》等。点评专家高中组点评专家:黄厚江黄厚江,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首批国家教学名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载的达100多篇。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享受语文课堂》《论语读人》《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等十余部。高中组点评专家:曹勇军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南京市中语会会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发表《用故事构建我们的语文生活》《追求作文教学的智慧》等论文100余篇,出版《语文,我和你的故事》《语文的表情与眼光》等论著10余部。初中组点评专家:袁源袁源,南京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曾获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首届“斯霞奖”等殊誉。初中组点评专家:钱建江钱建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首届名师领航班导师,长三角初中语文课程专家,全国文学教育名师,现任职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版个人著作《语文:另一种表达》,编著《经典名著深度导读》《初中作文学程(统编版)》《初中语文同步写作教程(统编版)》等10多本书籍,近年来在多个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执教老师高中组执教老师:谢嗣极执教内容:《庖丁解牛》谢嗣极,现任教于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

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会议指南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2018年4月26-28日,首届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将于南京举行,会议通知、活动简介、日程安排……你想知道的会议信息都在这里!温馨提示:收藏本文或保存图片至手机,更方便阅读哦!◆
其他

关于举办2018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论坛的通知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使用说明:会议通知如下,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长按图片保存至手机,前往打印店即可打印文件。END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其他

《项脊轩志》很难教?因为你一直忽略了这个教学重点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期推文中我们梳理了2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篇目及专家备考建议今天我们将以归有光《项脊轩志》为例和老师们探讨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欢迎各位老师在留言区分享您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期待您的留言与互动巧选角度,情深趣浓——以《项脊轩志》为例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其他

近2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篇目梳理+专家备考建议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本文转载自语文清话(ljyuwenqinghua),已获作者授权。1995—2017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命题评析卷目篇目出处作者朝代1995全国卷《列女传》《隋书·列女传》魏征编撰唐1996全国卷《郭永传》《宋史·郭永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1997全国卷《大唐新语·持法》《大唐新语》刘肃唐1998全国卷《李若水传》《宋史·忠义一·李若水传》脱脱、阿鲁图撰元1999全国卷《苏琼传》《北齐书·苏琼传》李百药编撰唐2000全国卷《胡质传》《三国志·魏书·胡质传》陈寿魏晋2001全国卷《田单列传》《史记·田单列传》司马迁西汉2002全国卷《李将军传》《史记·李将军传》司马迁西汉2003全国卷《裴矩传》《旧唐书·裴矩传》《资治通鉴》评说刘昫编著司马光后晋北宋2004年全国卷Ⅰ《孟尝传》《后汉书·孟尝传》范晔南朝宋2004年全国卷Ⅱ《桑怿传》《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欧阳修北宋2004年全国卷(3)《疏广传》《汉书·疏广传》班固东汉2005年全国卷Ⅰ《裴侠传》《北史·裴侠传》李大师、李延寿编撰唐2005年全国卷Ⅱ《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司马迁西汉2005年全国卷Ⅲ《丙吉传》《汉书·丙吉传》班固东汉2006年全国卷Ⅰ《何远传》《南史·何远传》李延寿编撰唐2006年全国卷Ⅱ《季布栾布列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司马迁西汉2007年全国卷Ⅰ《宋均传》《后汉书·宋均传》范晔编撰南朝宋2007年全国卷Ⅱ《安重荣传》《新五代史·安重荣传》欧阳修编撰北宋2008年全国卷Ⅰ《廖刚传》《宋史·廖刚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2008年全国卷Ⅱ《王昙首传》《宋书·王昙首传》沈约编撰梁2009年全国卷Ⅰ《魏德深传》《北史·魏德深传》李大师、李延寿编撰唐2009年全国卷Ⅱ《郭原平传》《宋书·郭原平传》沈约编撰梁2010年全国卷Ⅰ《王祎传》《明史·王祎传》张廷玉编著清2010年全国卷Ⅱ《康保裔传》《宋史·康保裔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2010年全国卷(新课标)《花云传》《明史·花云传》张廷玉编著清2011年全国卷《熊鼎传》《明史·熊鼎传》张廷玉编著清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何灌传》《宋史·何灌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2012年全国卷《郭浩传》《宋史·郭浩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2012年全国卷(新课标)《萧燧传》《宋史·萧燧传》脱脱、阿鲁图修撰元2013年全国卷Ⅰ《马文升传》《明史·马文升传》张廷玉编著清2013年全国卷Ⅱ《李揆传》《旧唐书·李揆传》刘昫编著后晋2014年全国卷Ⅰ《于休烈传》《旧唐书·于休烈传》刘昫编著后晋2014年全国卷Ⅱ《韩文传》《明史·韩文传》张廷玉编著清2015年全国卷Ⅰ《孙傅传》《宋史·孙傅传》
其他

2017新课标名著解读:《三国演义》还能从这个角度教,你可能没尝试过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部分的名著数量显著增加《三国演义》位列小说阅读推荐篇目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群英会蒋干中计》一章又是三国中的经典片段以往该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侧重于周蒋二人的形象分析台湾东吴大学的李家人另辟蹊径带来解读的全新视角也为课堂中的名著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其他

从一类卷“滑档”到四类卷,这篇考场作文的问题到底在哪?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今年的高三苏锡常镇一模考试的一篇学生作文一评老师给出68的高分最终仲裁却只得到46分是什么原因让这篇作文从一类卷“滑档”到四类卷?为什么对待同一篇作文不同老师的评分标准会如此悬殊?现将原作实录如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你给他判多少分?期待你的留言互动!试题回放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考场作文实录灯火夜微明时光,一层层的把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在生活不断地捩转下,或许你也曾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或许终将是柴米油盐,酸甜苦辣。铜钱四海,襟花皑皑,一灯如豆,三生不来。走在回家的夜路上,慢慢地唱着歌,路边像北岛描述的那样:“公路像擦过黑夜的火柴。”醉醺的路灯似与每一个晚归的梦想碰了个杯,夜晚的生活总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的本来样貌。安恬入眠,代表生活带给你温情的回忆;一夜无眠,代表生活的洪水猛兽正向你袭来。说到底,每个人都要经历生活的种种重锤。朱自清被时间裹挟着,《匆匆》里留下:“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最终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海子囿于黑夜的洞穴,在暗蓝苍穹的夜空下想起诗人的一句:“天空为何这样,给我以安慰。”席慕蓉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在脆弱的气泡里沉浮,诉说到:“原来岁月不是消失了,它只是慢慢躲藏起来,转而改变了我们的容貌。”在时光的流转下,我们不断品尝生活的真谛,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月色溶溶,夜声寂寂,人生苦短,当与懂你的人秉烛夜游。夤夜里你粲然的笑似月下吃糖的睡莲,将星辰拟作百里流火,乘一只小舟,像太白一样将河岸熠熠的灯火化为玉醅,醉了太白饮于花间,也沉醉了你的心,万家灯火指引你前行的方向,于是不再选择彷徨,朝着梦想、未来竭尽全力,即使多方掣肘,也要有勇气仰头大笑。即便入世难居,也将与有缘人相会时互放光亮。末了,唱到“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生活的真相就是,有时你想拥抱眼前的人,有时却又想转身拥抱全世界。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的有时,我们因掌握自身生活的节奏,不论是泫然垂泪还是心脏狂跳,都将在几分钟几秒钟消散,所以抬起头继续往前走吧,灯烛如豆,朝着有光的地方走。简媜在《四月裂帛》里告知我们:“四月的天空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季节尚且在不断地擅替。我们更不因生活的困顿让自己停滞不前,可借鉴生活的真理,但一生只是一生啊,管他肥了江山,瘦了人间。灯火夜微明,时光如星砂般流逝,早月在天空印下一枚淡淡的吻,明月我将掬取春露的倩影,为备新茶。点评这是2018届高三苏锡常镇一模考试的考场作文。应该说,该作者基本理解了材料的含义。首先,作者说:“夜晚的生活总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的本来样貌。安恬入眠,代表生活带给你温情的回忆;一夜无眠,代表生活的洪水猛兽正向你袭来。”是材料“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紧接着,作者说每个人都要经历生活的种种挫折(重锤),在复杂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品尝生活的真谛。最终,作者指出生活的真相:人常常有多变的欲望,在多变的欲望中,我们应掌握自身生活的节奏。从结论看,不错。然而,材料表达的是,天行有常,不会因为个人不同的诉求而格外理会你,因而,我们只需过好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立意与材料是有距离的,最多判定为若即若离。这篇文章一位老师给了68分,一位老师给了58分。我前后阅读了很多遍,才大致把握住这位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总的说来,我对这篇文章总体的判断是文风浮夸。你会发现,这位作者其实也并没有说出多少深刻的道理,其思想的内核与其他考场议论文并没有本质区别。小作者始终在追求一种文风,通过旁征博引来展现阅读,展现文采。殊不知,这样的文章已经陷入了文采大于思想的境地。这里的“大于”,主要指一种遮蔽,读者要透过语言的层层遮蔽,才能费力地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该文最终被判为四类卷46分,主要考虑是立意与材料若即若离,素材与观点匹配度存疑,文风浮夸。读这种文章,在高考阅卷时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可悲的是,这样的文风还有很多考生趋之若鹜,也有很多考生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文章是符合高考要求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认识,不妨以这篇文章为标杆:如果你的文章所谓的“文采”已经影响了你意思的表达,可能就陷入了浮夸;如果你的文采真的能为你的文章说理服务、增色,那大可追求这种文采。END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