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子反应器恋人——「切尔诺贝利」往事

非想 七寸丁 2020-09-25

切尔诺贝利事件——人类史上最大的核灾难,在俄文中切尔诺贝利前半截(Чорно)意为“黑色的”,后半截(биль)意为“曾经、经历”。


这段黑色往事真正的恐怖之处究竟在哪?是半衰期亿万年不灭的核辐射物质?是数十万人的罹难、病残?是心理重创下的精神症候群?还是当局政府背后的惊人隐情?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纪录片和书籍:

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 2006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阅读时间:10min


本书的另外另个译名: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关于真实的切尔诺贝利往事,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核子反应器恋人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序幕:孤单的人声

叙述者:切尔诺贝利抢灾消防员遗孀

    露德米拉·伊格纳坚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刹那间1200吨的反应炉顶盖被掀飞,50吨核燃料冲入大气层,据回忆者称当时辐射粒子犹如烟花般呈现出绚丽的颜色,橘色、血红色、天空蓝...


1993年,雪后的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距离切尔诺贝利镇3公里,核灾最严重的地区。49400名居民撤离后,普里皮亚季成为了地球上的一座空城


露德米拉的丈夫瓦西里成为了第一批抢灾消防员之一,那时候二人刚成婚不久。很快消防员中便出现了辐射后的症状并被送往莫斯科隔离救治。在此期间露德米拉全程守护丈夫直到其去世,为此她甚至隐瞒了已有6个月身孕的事实。


“他开始咆哮:医生怎么说的?你不能抱我和亲我?”瓦西里的身体瞬间被高剂量辐射击垮,每天排脓血便30次、皮肤龟裂破溃、呕吐脏器碎片。1600伦琴辐射,这是致死量的四倍,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座充满辐射的核子反应器。这是《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最感人的一则口述,叙述者露德米拉忍受着非人的痛苦陪丈夫走完了最后一程。


1993年,乌克兰奥巴吉奇,逝者的遗物


后来露德米拉生下了瓦西里的遗孤,很不幸这个残疾女婴四小时后去世。若干年后露德米拉再婚,坚决再次怀孕,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也许这是她对生命和爱最重要的寄托,包涵了她延续逝去爱情的渴望。而她只是千千万万破碎家庭中的一个缩影。


2005年,白俄罗斯维斯诺瓦的孤儿院。在核污染地区出生的孩子患先天性缺陷及智力发育受损的几率会更高

书中多次出现了种种异变场景,爆炸后的天空、遭辐射的病患、水源出现了黄色、褐色、蓝色等妖异的变化,同时人的身体也一样,最终这种异化形成了某种心理上的症候群,“切尔诺贝利人”、“切尔诺贝利国”成为了另一种独立的名词,如阴霾一样隐藏在人心中。


异化

核灾与战争  |  伏特加的抚慰


在你们的认知中,对切尔诺贝利的印象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对这场事件的唯一认识就是核辐射变异巨鼠的传闻,90年代这个说法三人成虎,甚至传说巨鼠吞噬了科学家,当然这最终被证实为谣言。


猎杀动物——消灭任何可能的辐射源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采访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有官方人员、技术人员、军人,还有许多平民。在平民的认知中核辐射就像是一个神话,它看不见摸不到、无色无味,然而这东西却危及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耕地、牛畜猫狗,马铃薯和苹果都在,但却不能吃。核能的使用不仅关系生态环境、战争军备,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同时也关乎民生这一国之根基。


2005年,乌克兰伊利因特斯。数百名居民回到了核事故发生前自己居住的地方,过着简朴而清贫的日子


在灾难发生同年的1986年2月,当政的戈尔巴乔夫跃跃欲试发起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苏联当局自矜地提出以“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人道主义”、“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响亮。


戈尔巴乔夫之吻


然而就切尔诺贝利事件来说,政府并没有做到“公开性”、“人道主义”:如大量被污染的蛋奶肉类流入市场,人们花高价购买最贵的萨拉米香肠,但实际上最贵的香肠里反而混入了更多的污染肉,因为比较贵吃的人就会少。


伴随着大批灾区的疏散撤离和苏联当局一团糟的处理方式,切尔诺贝利事件给百姓一种战争的错觉。庞大的苏联“帝国”尾大不掉,苏维埃联盟中亚五国下的塔吉克斯坦对避难的俄罗斯人产生了排异情绪,并发生了枪杀事件。


再加上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余波、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灾难被更多的蒙上了政治因素的阴影,甚至成为不久后苏联解体前的镇魂曲。切尔诺贝利事件业已异化为一场隐形的战争。


我注意到在救灾过程中俄罗斯男人最爱的伏特加会频频出现,酒精的麻醉作用显而易见,对抗劳累、恐惧,甚至是因辐射失去生殖功能的男人们悲伤的买醉。在清理人高强度高危的作业中,他们甚至穿着铅制内裤去招妓。站街的女孩留着泪卖身,男人、女人在这场灾难中灵魂失控、异化成傀儡。



体制与英雄

意识形态操控  |  谎言与真相


在救灾过程中,苏联动用了50万清理人,其中2万人死亡,20万人残障。在清理放射物的过程中抢灾人员以人体对抗辐射,徒手清理核废物的人一次可以得到100卢布(相当于现在的100美元)的奖金以及证书,然而这些和生命相比又何其微不足道?他们为了什么呢?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二次核爆会可能带来10倍于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这几乎可以夷灭半个欧洲,而且一些善后工程将无法进行。但一旦有人因为生命危险和对家庭眷顾的原因而拒绝执行任务时,他们将遭到谴责和惩罚。体制下的个人被无限压缩,人道主义在此毫无用处,意识形态操控下,人们都会扪心自问:我是党员?我怎么能不去?


对于国民性格而言,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往往不是聪慧与机巧,莽莽俄罗斯造就了沧桑、粗粝甚至是蛮横、莽撞。二战期间苏联对抗德国以七分之一人口的丧生付出了血的代价,即使弹尽粮绝士兵们也要以肉体守护阵线,军中若有逃兵,则十人中抽签一人枪毙,这就是俄罗斯的作风。对待切尔诺贝利也同样如此。


1945年5月柏林战役,攻陷德国国会大厦


无独有偶,上图的场面在切尔诺贝利抢灾中被原样复制。耗资180亿卢布的切尔诺贝利石棺封印了反应炉中的核物质,也许是为了鼓舞士气,也许是处于民族骄傲,俄罗斯人再次将国旗升起在核废墟之上。飘扬在德国国会大厦上的国旗固然成为了反法西斯之旗帜,即使照片是第二天补拍的。但因辐射而朽烂的国旗为什么还要人工不断更换呢?


斯大林的名字也仍然是这次事件屡次被提到的,作为一种体制的代名词,它对公民的控制已根深蒂固。秘而不宣置国民与邻国安全不顾,一边死撑着大国面子,一边甚至抛出“西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攻击”的伎俩掩盖真相、转移矛盾。公民的话语权被剥夺,寻求真相的医生被关进监狱,纪录片只能宣扬英雄事迹,真实报道被禁止。整个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到,事实上灾难往往与人祸携行。


乌克兰政府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组织五月节庆典,使人民暴露于辐射之中。后乌克兰第一总书记谢尔比茨基引咎自杀



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事实依然迷雾重重,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可以看到部分核工业本身的技术探讨、辐射后流行病学研究、环境研究,但真正触及政治因素的却少之又少。除了人类对核能滥用的后果和看不清的机密真相,只能通过纪录片和少量书籍中的叙述多角度补完真相的一部分,在真实事件亲历者的经历中更多看到的是渺小的人,以及从中流露的爱、自由与尊严。



点击二维码,进入异世界


-THE - END-



七寸丁

@非想_爱心觉罗

用你的拇指爱抚我的二维码~

CP号:人有两张嘴,「三寸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