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记day06丨自然体验,从念头初动到目标达成要走多少路?
正值周末,我有幸参与了山峦的毛毛虫之旅免费体验课,以自然体验师身份亲自体验了一把带活动,才知道一个活动从念头初动到目标达成有多不容易。
准备工作
我到小草沟的时候,山峦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前期工作,包括人员招募,活动流程设定,都是按照流水学习法来的。我们直接摘取了盖娅初级体验师培训课程里的大风吹+蒙眼毛毛虫+自然艺术三个活动来做串连。
参与者共三人,山峦,小树和我。这三个案例山峦和我都是玩过的,拿着书可以直接实践。山峦的活动目标设定很明确,大风吹破冰,蒙眼毛毛虫调动五感,自然艺术亲子共育,最终达到感知小草沟自然之美的目的。
讨论与分歧
当我看招募的小朋友年龄范围是3-6岁,而报名者多数只有3-5岁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夏令营小童营里4-7岁的小朋友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么复杂的活动,7岁也是自然教育课程的分水岭。果然,幼儿园老师小树确认蒙眼、与父母分离、画画几乎都是不太可能达成的事。
我们开始讨论课程的可执行性。大风吹让家长抱着孩子跑,这个在盖娅森幼实施过,可行。蒙眼毛毛虫因为大人与孩子分离及蒙眼,最多十分钟孩子忍耐就会到极限。于是我们放弃了场地一,在旧近的两个场地之间做选择。菜园子路线变化丰富但是太晒,通往小河的路线变化少,但是阴凉,最终效果震撼,更贴近我们玩过的蒙眼毛毛虫。我们暂定了小河路线。
完成课程排演,电话采访,准备物料讨论细节,已经夜深。
活动实施与突发状况
有家长驱车上百公里早早的来了。孩子们比我预想的还要小,大部分都在五岁以下,不由得担心活动实施。
果然,大风吹环节让家长抱着小朋友跑,可有的小朋友比较重,有的要自己跑,太小的几个听不懂活动规则,跑起来和别的小朋友抢垫子。好在山峦随机应变,控了场。
蒙眼毛毛虫游戏只有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愿意蒙眼,年纪小的小朋友不断呼喊妈妈,幼儿园老师小树与山峦直接带小朋友们口念儿歌,来了一场睁眼毛毛虫之旅。
此外也因为场地的临时改变,让我误以为活动路线调整,带领的毛毛虫路线也没有按原计划。我们准备的自然串词也没有用上,直接变成了指令式的语言。而又因为这些变化及看到部分家长不在状态,我控制不住想要救场,结果打乱了山峦的节奏。
总之,一场体验师们表面镇定自若内心满脸问号的体验活动,竟然以家长们都比较满意告终,尤其是那个中途哭鼻子不肯玩的小朋友,竟然说这里太好玩了,还要来。这下我是彻底一头雾水了。
意外惊喜与突破
在我眼里这场活动算不上成功,但是却收到了家长的好评,这我并不意外。因为整个活动中,最配合的是家长,她们非常认真的在玩游戏。
蒙眼毛毛虫时,我带领的是大人队,有一个妈妈最开始是不肯蒙眼的,拉着我手的家长最开始手也是僵硬的。我们慢慢的在菜园子里走,阳光与风在我们身边。没有家长说话,我拉着的这双手慢慢的放松下来,她们跟着我穿过苋菜杆的阻碍,摸黄瓜叶,摸茴香,听风铃声,上下台阶,摸水。每个家长从最开始的随便玩玩心态,到最后全情投入,她们激动的回顾路线的样子,真的让我动容。
而这次我们把这么小的孩子与大人分开也是一个突破。有一段时间小朋友是看不到妈妈的。孩子们在陌生但安全的环境里信任新认识的老师,家长们能短暂的放下孩子投入体验,真让人惊喜。
我们常常误以为教育是为孩子准备的,其实教育中更重要的一个主题是“我是谁?”。你也是这世间的珍宝,值得被认真对待。
总结复盘
在我冷静思考后,这场活动虽未按照我们预期执行,但是却并未脱离活动目标,所以并没有失败。
在活动中大家相互认识了,了解了五感的概念并感知了自然。自然艺术做毛毛虫环节,大家观察到了平时忽略的自然物,大人与孩子配合也达到了亲子共育的目的。休息时有孩子乱扔果核,但是午餐时的餐前感恩与餐后的垃圾分类,就让大人与孩子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大人与孩子短暂的分离,山峦拒绝有额外要求的孩子,其实都是在突破舒适区。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招募年龄段的预计与活动执行年龄段匹配度不够,以至于活动进行不得不临时改变规则。对场地状况预估不足,所以临时改变了场地。团队之间磨合不足,讨论不够深入,所以出现突发状况时会打乱其他人的节奏。
提前踩点与细化教案的用处也就出来了。虽然临时改变了场地,但是因为周围的场地我们都踩了点,所以这变化终究可控。同理,教案准备与课程讨论也是如此,终究让活动执行可控。优秀的环境不是一场活动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优秀的活动计划与准备才是。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想法。是不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太希望一切事情都可控,才觉得活动有突发状况是可怕的失误?对小事情的容错度太低,会死盯着眼前的事,而忘记目标吧?
橙子老师说一个活动至少要执行十遍,现在是第二遍。后续我会继续与山峦探讨沟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