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28:孩子有很多问题,但他们并不需要现成答案

张诺诺 张诺诺的缙云风物 2022-06-08

问题多到“讨人嫌”的小女孩


今天遇到一个事情,晚饭后散步回来,一个老太太在带孙女,小女孩子大概三四岁的样子,很是活泼,小嘴自顾自的叭叭的说个不停。老太太在与另一个老太太聊天,小女孩子跑来跑去,不断问问题试图打断她们。老太太先还耐着性子回答了,孩子追问不休,老太太就不耐烦了,瞪着眼说:“你去拿把锄头来嘛,我给你挖根根!”把孙女撵到一边去了,然后转头对另一个老太太讪笑:“小娃儿硬是一天到晚话多的很,说得不歇气!讨人嫌得不得了哇!”小女孩倒很健康,又自顾自的一边说着一边玩去了。


思考人生“吓坏爹的男孩


前段时间也遇到一个问题。在朋友圈里看见一个父亲提问,自己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陷入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位朋友也是饱学之士,于是耐心与孩子探讨,然而几个回合下来,所有的理论都被孩子否决了,于是这位朋友也慌了,发圈求支招求书籍。


这两个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的无法解答。遇到这样的情况,比较关心孩子成长又不了解孩子认知发展状态的家长难免焦虑。处理方法就看家长水平各显神通了,而这些处理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一而论。


What+Why?孩子没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上面的小女孩的话多,还是上面青春期男孩对人生意义的追寻,都没有任何问题,孩子很正常,正好处于与之年龄对应的认知发展阶段。


三四岁的小女孩,认知发展正好处于前运算阶段,典型特点是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觉得万物有灵,并且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品与自己有相同的感受。所以一个孩子总是在对着面前一切事物说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不断提问,也是因为孩子对抽象的语言符号概念认知不多,希望通过提问来了解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之一。



也许大人并不明白孩子在说什么,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但孩子有孩子的逻辑。想想看,在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时候,就能通过自言自语与世间万物有了连结,还能通过不断提问来学习和认识世界,这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而且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心理状态,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与要求自己吃饭穿衣独立行动类似,提问难倒大人,也是确认“我长大了”的方式。如果耐心观察一下,如果被孩子问倒后,大人的反应是欣赏并赞扬,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


所以,年龄小的孩子的提问在意的并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要通过提问的过程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与强大。如果得到正向的回应,孩子会发展出积极的人格,变得自信、乐观、自主。



青春期的孩子提问与年龄小的孩子提问有共性,都是关于“自我”的,所以有人说,青春期是孩子第二次发出“我长大了”的信号。但是与三四岁的孩子不同,青春期的孩子发展的阶段任务是寻求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自我认同。典型特点是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思维以命题方式进行,会思考人生问题,比如“我是谁?”“我该怎么办?”这个阶段的孩子既需要在群体内寻找认同,所以各种闺蜜死党传小纸条组小团体等等都是这阶段的典型现象。同时又会在群体活动中慢慢发展出自我认同,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慢慢成型,逐渐变得有心有定数。对了,这个变化多数时候是隐性的,所以有一天突然发现孩子变得成熟,往往会让很多家长心里有失落感。


所以,写到这里,我想你也和我一样明白了。孩子心中有了疑问,根本不需要明确的答案,虽然孩子总是表现出特别需要一个答案的样子,但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其实不必过于焦虑。


How?怎么办?


那要怎么做呢?这个先贤大师们也给了答案。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基本条件是必须符合个体的发展规律,然后是调动老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能动性。


通俗点说就是,小龄孩子提问,是希望与大人互动,获得正向激励,以此建立自信积极的人格。那么如果时间多或者知识面还比较丰富,那么可以与孩子相互提问啊,当成游戏来玩,很好的互动机会。孩子再大一点,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寻找到了再回来与大人分享,也依然可以促进孩子探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不要强调答案的正确与否,哪怕孩子是错的,那也没关系,以后他们会自己修正的,而探索的过程却可以让孩子印象更深。



青春期的孩子对未来充满迷茫,对答案的渴求也强烈得多。这个阶段的孩子既希望能被大人正向评价,以建立自我认同;又希望自己能胜任成人角色。所以作为大人,要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人来看待,鼓励孩子的想法,以促进他们向成人方向努力。比如上面的男孩,他愿意与父亲讨论困惑,说明父子关系很好,那父亲也可以平等的分享自己的观点,但不必求孩子的认同。同时激励孩子去探索和验证自己的观点,推荐相关书籍让孩子阅读并归纳自己的观点也是很不错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平等意味着不强行说服。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要是也能在思想上相匹敌,那又多了个知己了,赚了,赚了。


所以总结一下:1、孩子有疑问很正常,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在那个人生阶段的任务,他们追求的是过程,不是答案。2、在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阶段中,自我调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必太焦虑。



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前运算阶段(2-7岁)的特点(节选

①泛灵论: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有生命

②自我中心主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品与自己有相同的感受。

③能用语言、抽象符合命名事物,但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2、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特点(节选)

①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思维以命题方式进行,接近成人水平,可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等。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1.5-3岁(节选)

发展任务:自主vs羞怯

形成积极人格后:自主、自信,进而演变到去帮助别人。

2、3-7岁(节选)

发展任务:主动感vs内疚感

形成积极人格后:自信、责任感

3、12-18岁(节选)

发展任务:角色同一性vs角色混乱

形成积极人格后: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自主选择并努力。


教育的功能(节选自《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1、教育的个体功能定义:教育对个体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表现:①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③教育促进个体谋生功能。④教育有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产生作用与影响的条件:①必须符合个体的发展规律。②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③必须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此处是广义的教育)。④教育必须调动教师的引导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注:年龄段的划分请勿对号入座,各前辈的理论都有年龄波动,以及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有个体差异。




1


PS1: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更新后不再按照推送时间排序,而改成了看人气推送。如果你还是时不时会想念我的文章,不想失联的话,需要你在每一次阅读后点“在看”。谢谢!


PS2:如果不方便点在看,也没关系,我的公众号偏重个人记录和分享,并不在意人气。更何况,人生是一条长河,我们各自在路上走,他日有缘又相逢,也是一件乐事。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系列尘世间系列猫咪张念九的专栏在自然里玩系列浮生偷闲系列过日子系列游学记系列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记录真实的人间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