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9-07
刘强 岳麓君
岳麓书社
快,关注上方“岳麓书社”,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共享读书生活~
今天,我们不说相声因为“师徒如父子”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与颜回是怎样真正做到“师徒如父子”的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我们先来看看颜回第一次在《论语》中出场时孔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新译孔子说:“我与颜回谈话一整天,他没有一句问难质疑,好像很愚笨。等他退下来后,我省察他私下的言行,对于我所讲的道理学问颇能有所发明。颜回啊,一点也不愚笨呀!”新识此章颜回第一次出场,大可注意。作为孔门高足,颜回深受夫子喜爱,原因何在?窃谓关键在于:其一,颜回好学;其二,颜回谦逊;其三,颜回聪慧。今按颜回有此三德,堪称古今最佳学生,难怪夫子赏誉有加,视若己出。孔子说之以《诗》曰:‘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可见,孔子认为,颜回不仅敏而好学,安贫乐道,而且颇有才干,若有机会,必可大有作为。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
以下五章皆记颜回之死,犹如“倒叙”为孔门弟子所记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新译季康子问:“您的弟子中,谁算得上好学呀?”夫子答道:“有一个叫作颜回的算得上好学,却不幸短命死了。如今就没有好学的人了。”新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咳!老天要灭了我啊!老天要灭了我啊!”新识此章所记,必是夫子初闻噩耗时所言,反复凄恻,令人低回唏嘘。遥想当年,夫子一行在匡地被困,颜渊掉队,后追上来,夫子劈头就说:“吾以女为死矣!”颜回则答曰:“子在,回何敢死?”如今,子在,回却已先死,此非“天丧予”而何?故朱熹《集注》说:“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今按夫子畏于匡时,曾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可如今,“我”之“后死者”已先我而死,则“斯文”何依?吾道安行?!夫子“丧予”之叹,实有“后继无人”之义。盖夫子深知,自己身后,孔门必生分歧,而唯有颜回能协调门人之关系,夫子尝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孔子家语》),其他弟子则无此亲和力。故颜回早夭,实孔子晚年所遭受之最大打击,伯鱼死于前,颜回夭于后,血脉之嗣与精神之裔皆告凋零,夫子心中之痛,可谓无以复加矣!“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新译颜渊死了,孔子哭得过于哀恸。随行的弟子们说:“先生您过于哀恸了。”孔子说:“真的过于哀恸了吗?我不为这个人哀恸,还能为谁哀恸呢?”新识朱熹《集注》称:“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胡氏曰:“痛惜之至,施当其可,皆情性之正也。”今按夫子之哭颜回,乃吾国精神史和心灵史上极大之事件,值得大书特书,致意再三。盖夫子尝云:“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意谓:人一般不会情感难以自控,除非到了丧亲之痛时!此番夫子痛失颜回,甚至有比痛失爱子更痛者在焉。夫子这一哭,将师弟子之伦理提升到了亲情伦理之上,使我华夏文明从此具备一道统超越宗法血统之哲学乃至宗教维度。此正维系中华文化数千年于不坠之重大关钥!夫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亦性情中语,其所蕴含者,乃是一超越亲情血脉的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悲情!——此又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者也。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新译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为颜渊置办外棺。孔子说:“不管儿子有无才能,做父亲的也都可谈谈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孔鲤死时,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而为颜回置办外棺,因为我也忝列大夫们之后,按礼是不可以步行的啊!”新识颜回死后,颜路请夫子卖车以为颜回置办棺椁,夫子不听。夫子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孔鲤死,便“有棺而无椁”,都是儿子,应一视同仁。二是“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卖了车,我坐什么?其实,这两条理由皆为托辞,盖对颜路其人,只能如此解释。夫子未说的理由至少有三:其一,夫子视颜回若子,孔鲤死,有棺而无椁,颜回死,自不能有不同。唯其不为其置办外椁,更能见师徒之情深。其二,颜路提出如此要求,不合礼数。夫子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丧事尽哀则可,不可铺张奢侈。再者,夫子所乘之车,必是当年为大夫时国君所赐,颜路让其卖车买椁,实在过分。其三,夫子最讲诚信,反对欺伪。颜路此举,犹今之所言“打肿脸充胖子”,不诚而有伪。试想,夫子生病时,“子路使门人为臣”,便为夫子所斥责:“吾谁欺?欺天乎?”颜路如此自欺欺人,岂非让黄泉路上最诚实淳厚的颜回蒙羞?今按夫子所以委婉其词,盖因颜路虽系弟子,而年龄仅比自己小六岁,犹如今之所谓“发小”,如此说,方不致伤害彼此感情。夫子宅心仁厚,于此可见一斑。“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新译颜渊死了,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弟子们还是厚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啊,你待我如同父亲一般,我却不能像待儿子一般待你。不是我要这样啊,都是你那些同学们干的啊!”新识此章可与颜路章呼应,“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正是对颜路未曾说也不便说的心画心声!若颜路不能体察夫子深衷,尚可理解,门下先进弟子如子路、子贡辈此番为颜回厚葬,再次“表错情”,则不能不让夫子伤心莫名。朱熹《集注》说:“叹不得如葬鲤之得宜,以责门人也。”窃谓夫子所感叹者,乃颜回死后,世上再无“于吾言无所不说”之“知音”矣!试想,若子贡辈先死,颜回还在,夫子欲以葬孔鲤之规格葬子贡辈,颜回必能默识心通,不至先斩后奏、违拗于斯矣!明乎此,则可知夫子何以两答“好学”之问,皆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了!“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此数语大可注意,因其乃《论语》中唯一一句生者对死者所言之语,岂非茫茫人间,知我者其谁之叹!行文至此,恍如夫子在前,其人若见,其声若闻,不觉目湿喉哽,鼻酸肠热,真想与夫子同放悲声、大哭一场!颜渊之死给夫子带来的伤痛,远超伯鱼之死,故几乎一年后才渐渐平息。《礼记·檀弓上》载:“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祥肉,乃亲丧满十三月祭祀时所供之肉。此时夫子可能已遭遇子路之丧,其“入弹琴而后食之”,必是食不甘味,满目沧桑!今按以上五章,皆颜回死后夫子之表现,其言其行,并非应机设教,纯为真情流露,弟子描述如画,情韵悠长,真可谓善叙事、体人情者也!
以上解读均摘自《论语新识》刘强 著,岳麓书社9月出版为“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第一部(本系列包含《论语新识》《古诗写意》《世说三昧》)
内容简介作为“有竹居古典今读” 系列的第一部,本书是人文学者刘强先生潜心《论语》教学研究十余年的最新成果。本书会通古今注疏,出入文史经传,熔铸中外哲思,饱蕴人道情怀,实现了义理、考据、辞章的有机融合,在同类著作中特色显著而颇具认知价值,尤其适合广大文史爱好者及国学教育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已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清世说新语校注》等十余种。
版权声明 本图文消息内容版权归岳麓书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违者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