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探索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探索
2016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山西省举办了第十一期图书编辑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出版理念、选题策划、媒体融合等问题与编辑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岳麓书社副社长、编审马美著应邀做了主题演讲,他从立足传承文化、努力打造特色、探索媒体融合等三个方面,与山西的各位编辑同仁分享了岳麓书社作为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探索历程。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岳麓书社作为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探索。
一、一家小社
我们岳麓书社是一家小出版社,1982年成立,是从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古籍编辑室分离出来的,也就是湖南古籍出版社。成立之初,我们主要是做古籍整理,后来又把出书的范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前。
我们的图书产品,一是整理湖湘地方古籍,先后出版了《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魏源全集》富地方特色的名人著作集。二是普及古典名著,先后出版了“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古典名著今译读本”“古典名著标准读本”“传统蒙学丛书”等系列图书。三是开发历史教材,先后开发新课标初中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材。四是文博考古类图书。同时,还出版一些学术著作和知识性读物。
二、几个名编
钟叔河、唐浩明、杨坚是我们社的名编辑。我以我们社有这样的编辑而自豪。
△ 钟叔河先生
钟叔河,编审,首任总编辑。提倡“用新的方法来整理古籍,用新的观点来选印旧书”。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受到学界广泛称赞,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策划出版《周作人类文编》、“凤凰丛书”等优秀图书。著有《从东方到西方》等多种图书。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钟先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在新中国快成立之前,他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到了《新湖南报》工作(《湖南日报》前身)。因为湖南是和平解放的,解放得比较早。56年反右,他被打成“右派”,从此以拖板车和在工厂画图纸为生。文革中,又被打成“反革命”,坐了10年的牢。平反后,按理他应该回报社,但是他不想回去了,于是就到了出版社。
他一到出版社,就搞出了大动静。他主编了一套“走向世界丛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时期,迫切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钟先生发现早在晚清时期,就有无数人已经在关注西方,他们记录下来的文字对当时改革开放很有启迪。
△ “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修订版10册35种
该书出版后,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说:
“是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钟先生在“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每种书的前面都写有叙论,后来这些叙论被结集出版,钱锺书先生还为这本书写了序,钱先生是从来不给人题序的。(戳:钟叔河:记钱锺书先生作序事了解更多)在2016年12月,我们推出了“走向世界丛书(续编)”65种,与第一辑35种合璧。
△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65种
“湖南出了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和周作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圈流行着这样一句嘲讽的话,而这三种人中的两种都和钟先生有关。
2016年6月,岳麓书社出版的《知堂题记》《知堂序跋》《知堂书话》便是由钟老先生重新编订,补充收录了更多周作人作品的一套文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当时总编辑是朱正,是钟叔河的好友,而书的底本就是由钟叔河提供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钟叔河从旧书店“抢”下来的书。这一次经历被他记录在《小西门集》的《买旧书》一文中。(戳:钟叔河买旧书:曾“巧取豪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解更多)
△ 唐浩明先生
唐浩明,文学硕士,编审,首席编辑。历十余年责编的《曾国藩全集》,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著有历史小说《曾国藩》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新中国60年百位优秀出版人物、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奖励。曾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唐先生也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唐振楚,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在1949年去了台湾,在台湾当过大学教授,做过台湾政府的“内阁部长”。唐先生父母去台湾的时候,他还只有两岁多,就被寄养在衡阳市一户人家中。他大学读的是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从事过多年水利建设工作。恢复高考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再到岳麓书社工作。他的导师石声淮,是钱锺书的妹夫。
△ 《曾国藩全集》(修订版)31册
唐先生到书社后,他就致力于一件事——编辑整理《曾国藩全集》,可以说是兀兀穷年啊!《曾国藩全集》原来出版30册,后来修订增至31册,都是唐先生一人所为。他不仅整理了曾国藩的全集,而且研究曾国藩,写了很多的学术论文,还写了长篇小说。
我们湖南是蛮荒之地,卑湿之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可是有一段时间“湖湘文化”“湘军”叫得响亮,这很大程度上都与唐先生写的曾国藩系列图书有关。
△ 杨坚先生
杨坚,编审。历十余年责编的《船山全书》,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91种之一,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校点《郭嵩焘日记》、翻译《希腊罗马神话》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第四届韬奋出版奖。
杨先生没那么为人熟知,但也是极值得称颂的一位好编辑。如果说钟先生长于发现,唐先生长于推广,那么杨先生就是长于案头。杨先生去世后,我们出过一本书《杨坚编辑文存》,这本书记录了出版界一个求真务实、敬业自律、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献身于出版事业、学术事业的典型形象。
△ 《杨坚编辑文存》
他在编《船山全书》的时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还没有复印件,全靠手抄资料。他早晨上班到图书馆,带上两个馒头,中午也在图书馆抄资料,要管理员把门反锁上。
在他80多岁的高龄时,又主持了《船山全书》的再版修订工作,坚持每天到书社上班。如果因身体不适或者别的原因不能来上班,都会向总编辑请假。他对1000万字的《船山全书》全部重新审订一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光修订的记录稿就有20多万字。
△ 《船山全书》
这些老一代的编辑,是我们编辑界共同的财富,从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现在的编辑学习的地方:
一是见识。
我们说学识才三者,对我们编辑来说,识更重要。如钟先生出的和推荐出的“走向世界丛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周作人”等,都反映他的见识。虽然有的当时受了批评,也不过是他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就拿出版周作人的作品的时候,当时思想还不够开放,过于强调周作人的汉奸身份,钟先生就提出了“人归人,文归文”,四两拨千斤,轻易化解了这个难题。钟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口号,“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在当时大家都不富裕的情况下,提议用小五号字来排《红楼梦》。
二是执着。
这几位先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固然有他们天资聪慧的一面,但更与他们对事业的执着有关。唐先生已经70岁了,现在还没有退休,每天都会到书社上班,写书、编书不辍。
杨先生在去世前,都在修订《船山全书》,可谓死而后已。很可惜,他的修订完成,但修订版还没有出版,他就去世了。在《船山全书》修订重版完成后,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湖南日报》,以纪念杨先生。
钟先生现在85岁高龄了,依然在编书,我们今天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他是主编之一。这可不是挂名,他是要看书稿,要定版式的。
△ 钟叔河先生在修改“走向世界丛书”文稿
三、传承文化
岳麓书社1982年成立,在办社之初,就确立了办社的宗旨:
道承湘学,言纳百家,繁荣学术,积累文化。
”我们一直是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
建社30多年来,我们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魏源全集》等大量的文化典籍,特别是湖湘文化典籍。我们社历时七年完成的《湖湘文库》,出版文献整理图书300多种。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社就规划出版六大全集。现在有四大全集已经完成,尚没有完成的《王闿运全集》《王先谦全集》都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目前已经启动整理工作。
△ 《湖湘文库》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很多是开创性的,为文化的梳理、积累、传承留下了一笔很大的财富。也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些传承文化的工作,得到了学界的承认和读者的认可,我们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
去年有篇网文,《看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评60家国内出版社》,其中谈到岳麓书社:
“35.岳麓书社 古籍类巨鳄,包装上逊于中华书局和中国古籍出版社,装帧、选纸方面则高一点点。”
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但也表达了读者对我们的肯定。
四、打造特色
我们是一家小社,以出版古籍文史类图书为主,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特色。
我们的第一任总编辑钟叔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他说:
“岳麓书社编辑十余人,年出书不过百种,在出版界这支宏大的交响乐队中,只是过打边鼓的小角色。正因为角色小,我们不能不努力打出自己独立的点子和音色;否则南郭吹竽,有我不多,无我不少,岳麓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我们是一家小社,目前发稿的编辑也不过20来人,比起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古籍出版的大鳄,我们是难望其项背。为了有立足之地,我们历代的负责人都致力于打造特色产品。
1.开发古典名著产品。
现在古典名著产品非常多,“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80年代,古典名著还是黄钟大吕、阳春白雪,我们就开发和推广古典名著普及产品。这些书确实也影响了很多的读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延续下来的开发古典名著普及产品,仍然是我们一般图书的重要内容。我们社的古典文学类图书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于全国的首位。
2.开发民国图书产品。
我们社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致力于开发民国图书产品。我们出过“凤凰丛书”、“旧籍新刊”等丛书,如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储安平的《英国采风录》、蒋碧微的《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等,在当时出钱穆、储安平、梁实秋等的书,还要一定的胆识。
近十年来,我们也同样在民国图书产品上发力。我们出版了200种的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应该是目前民国学术出版品种最多的出版社。几年前,我们购买了台湾《传记文学》的版权,拟出版一大批传记文学图书。现在已经出版了的有《我的朋友胡适之》《民国三大校长》等10来种。
3.开发中学历史教材。
在国家颁布新课程标准之前,我们就利用出版社编辑熟悉文史的优势,开发了湖南地方使用的历史教材。在国家的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先开发了初中历史教材,后来又开发了高中历史教材。既有初中历史教材,又有高中历史教材的在全国只有我们社和人教社。
4.开发文博图书产品。
湖南是一个文物大省,大家知道的有马王堆汉墓,还有很多考古发掘。我们专门成立了文博考古图书编辑部,负责开发相关产品。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省的文博考古专家研讨会,就文博图书的出版征求意见。我们的文博图书从学术著作到通俗读物、学生读物方向发展。文博图书比较专业,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今后会向周边的省份延伸。
5.开发数字图书产品。
这个也是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
五、媒体融合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传统出版的冲击之大,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目共睹。
对于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我们社比较早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我本人就有个思考,写过在数字阅读时代如何发展传统出版业的文章,就发在我们的《编辑之友》上。
对于数字技术的影响,我们首先认为就是大家不读纸书了,都去屏阅读了。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不是一个简单的出版介质的变化问题,而是新兴媒体的互动性,争夺了受众市场。
新兴媒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是因为新兴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非常好的互动性,人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感官愉悦。
那么基于这么一个认识,我们开始探索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就这样诞生了。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
五年前,岳麓书社就将数字版“四大名著”纳入了出版计划,那时还没有二维码技术,智能手机也不普及,所以我们的想法还停留在“纸质书+讲解光盘”的模式上。
这五年来,我们每年的选题会都会讨论这个问题,虽然也觉得应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可是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啊,因为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来呈现我们的产品,想过用光盘,想过用U盘,也想过用ipad,但都不太理想,直到二维码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成熟,我们就采取了目前这样的形式呈现。
△ 用二维码的形式为读者提供试听入口
正如大家看到的,“能读能看能听”是“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的主打特色,这套书使用岳麓书社畅销多年的经典版本,邀请话剧界和配音界著名专家进行全文演播,利用影响广泛的二维码技术,对接名家演播音频和专家讲解视频,使“四大名著”不但能读还能看能听,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体验。
我们为什么选择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名著数字化工程”的首款产品呢?因为“四大名著”是我们社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卖得最好的,有普及版、豪华版、评点版、线装版等15种版本,每年发行20万套以上,单品种累计销售近3000万册。
虽然我们的“四大名著”销售情况较好,但总的来说,“四大名著”的同质化严重呀。据统计,“四大名著”有近1500个版本。所以我们下决心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全新的版本。
我们设计这个新产品的时候,我们确立的起点非常高。我们请的演播者和讲解者都是大家,《三国演义》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导演、编剧顾威全文演播,《西游记》由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曹灿全文演播,《水浒传》由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徐平全文演播,《红楼梦》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晏积瑄全文演播;邀请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郭英德教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四大名著”涉及的相关古典文化内容。
△ 诸位演播名家:
晏积瑄、徐平、曹灿、顾威、郭英德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的“四大名著”是演播,而不是朗读。朗读只是抑扬顿挫地读出来,演播则带有角色创作的意味在里面,所以我们在选择演播专家时首选话剧或配音演员,他们对于声音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无可替代的。
演播音频录制是“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出版过程中耗时最长、最费精力的工作,总时长293个小时音频内容前前后后录了3年多。
当初项目组物色演播人选时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最先确定的是演播《西游记》的曹灿。曹灿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播讲了三十余部长篇小说,被评为“听众最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
2013年,已年过八旬的曹灿考虑再三,终于接受了演播《西游记》的邀约。为了更好地演绎经典,曹灿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除了《西游记》,他的书桌上常常摆放着《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等工具书。录制期间,曹灿因直肠癌不得不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他又乐呵呵地投入录制工作中。曹灿演播的《西游记》风格突出,细腻地演绎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画面感强,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录制完成后,曹灿感慨道:“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就没白来这一趟。”(戳:宝刀不老的演播大师: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就没白来这一趟了解更多)
△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曹灿全文演播《西游记》
和曹灿一样,其他三位演播名家也十分重视此次演播工作。录音前,都会查阅大量参考书和资料,以求精确拿捏各种角色和不同场景的转换。为了方便演播专家的翻阅和标准,岳麓书社还特意将文稿用大字号打印出来,并进行了大量注音、校勘等工作。从前期准备到艺术家再创作、工作人员监听,整个录制工作要求演播人员对各种人物“频道”切换自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我们这套书在今年的包头书市上推介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曾经到现场指导,他看了我们的演播版“四大名著”后,这样评价这套书:
“通过与新技术的融合,把‘四大名著’搞活了。读者是多样的,需要纸介质,也需要聆听,这种融合发展做得很好。”
正因为能满足读者的立体需求,上市两个多月时间里,一共订出去11万套,印厂的生产能力已跟不上订单的速度。
关于名家演播版“四大名著”,当下的状态还远远不是它的终点。我们社的古典文学名著还有很多种,如何坚持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持续系统地推进“古典名著数字化工程”,是我们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完】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版权声明
本图文消息内容版权归岳麓书社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