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友的智慧,《论语》里随处有可取之处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
友与师相连,师是人生的导引,友是人生的助缘。友的作用在于互相砥砺,互相激发,互相帮助。师处上位,当尊之为主。友则比肩,主要在于帮助。大凡正当的人生,都以尊师重友为道,无师友,不成人生,朋友既是五伦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孔子教人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这是个很重大的问题。以善人为友,自己也会越来越善;以智者为友,自己也会增长智慧;与邪佞者为友,自己就会慢慢变坏;与庸碌者为友,自己就会越来越庸俗,越没出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信实的和有学问有见识的朋友,是三种好的朋友;顺情说好话的、阿谀奉迎的和虽然能说会道,但却言不及义的,都是不好的朋友。
因为正直的朋友,不回避你的过失,直言奉告,所以能够使你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便于改正;便辟的朋友会躲避你的过失,使你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利于改正偏失。朋友的信实可以导发你内在的诚心,朋友的善柔,只是阿谀逢迎,使你也习惯了虚伪,而远离诚信。这两项都是对德而言的。友多闻,可以增长你的才识,扩充你的闻见;便佞的朋友虽然口若悬河,但都没有真实的体会,所以,言虽多而不中于义,无益于扩充闻见,增长才识。
损友三种正是益友三种的反面。益友三种的前两种,利于修德,后一种利于增智。正是先尊德性而后问学的次第和程序。
人都有“乐多贤友”的内在要求,但却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条件的限制,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交朋友也要靠机缘,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个机缘绝不是一种说不清的和不可捉摸的神秘的东西,也不是宿命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机会。正是所谓“仆人眼中无英雄”。长在路边上的一棵树,木匠见了,想象它的用途;在焦渴的夏日里走累了的人们想到它可以乘凉;搞城市规划的人和诗人见到它,想法都不一样。鸟见了树,想到自由地起落、想到做窠,猪见了树想到可以靠在下面睡觉。机会遍地都是,随时都有,但它只提供给与此有缘的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所以缘分不是宿命,有缘者未必有分,无缘者绝对没分。这就是缘分。你喜欢闲扯,人家有正事,见了你自然想要躲开,你也没机会跟人家交往。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不是遇见了什么样的人,而主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在你还没有完全成形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指引你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很重要。所以师友、师友,师在先友在后,人生对于朋友的要求,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当然,这里的老师不局限于读书的老师,而是在人生道路上遇见的所有可能对你产生影响的人们,其中家庭成员至关重要,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喜好,会对你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做法和他们的朋友圈子,会对你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导引作用。要不然宋明的大儒们为什么要利用《周易》的《蒙》卦大做文章,拼命强调“养正于童蒙”。童年时期尚未开蒙,如何开蒙却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见到很多家长,有的还经常打骂孩子,说孩子不好好学习。他们自己却游戏人生,无所事事。或者自己整天只知道赚钱,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从来不跟孩子在一起谈点有意义的东西。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印在心头,他们怎么能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养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习惯!又怎么能够改换途辙,走出崇高,哪怕就是走向向上的积极的人生道路!
得到了好朋友,既是如此不易,所以就要珍惜。怎么去珍惜朋友的友谊?世界如此之大,人数如此之多,哪会有固定的方式?但在总体上,就普遍的意义而言,还是有些大致的东西可以做到。《论语》中也有相关的借鉴,《公冶长》篇有下面一段对话,孔子让颜渊和子路各自谈谈自己的人生愿望,子路抢先说道:“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接着说自己的愿望:“愿无伐善,无施劳。”都说完了,子路就转问孔子,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段话对人生处己安人,以及如何对待朋友,给朋友以怎么样的交代等,都有重大的警发和指导意义。
人生的常态是重利轻义,子路是勇者,肯将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同分享,坏了都不在乎,是重义轻利的表现,是超出凡俗的高致。这是对朋友义字当先而不计较利害得失!相对于子路义者的胸襟,颜渊“无伐善”、“无施劳”,则更高一些,是仁者的情怀。无伐善,就是自己有仁德或者功劳,但却不向朋友夸耀;无施劳,就是不给别人找麻烦,不给朋友添劳苦。所以说这是颜回仁者的情怀。
不导引朋友走邪路,对朋友不吝啬,不给朋友添劳苦,不显示比朋友强,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善,也不能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冶长》篇中记载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对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却说:“赐也,非尔所及也。”恶名、罪名不可强加给人,美名、英名、善名同样不可强加于人。劳苦不能强加给人,无力之功和无劳之益也不当强加给人。还有无聊的清闲等,同样不能强加给人。对待他人,都应当把选择的权利留给人家自己,不应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这是对于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孔子认为子贡做不到这一点,可是颜回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子贡还只是一个贤者,而颜回则基本成了一个仁者。至于孔子,欲使老者安其所安,少者怀其所愿,朋友信其所信,使人各遂其愿,各得其安,物各当其份,这是真正的圣者。子路的目标在成己之义,颜回的目标在成己之仁。两人虽有高低之别,但都差了一截向外的推展。孔子的目标是使一切的一切都各自成为他自己想要成就的,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目标,己、人、物各得其所,不待向外推展了。
这段话未免高深了一点,咱们再回来说点简单的。孔子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要尽量去交比自己强的朋友,这样自己才有获得进步的机会。有关这段话,有人会说:“如果大家都去交比自己强的朋友,那么比自己差的人不就没有朋友了吗?不仅比自己差的人没有朋友,比自己强的人也没有朋友,自己也不会有朋友。因为每个人都要去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你要不比人家强,那人家也就不跟你交朋友。这样的结果就是谁也没有朋友。”看来这句简单的话也不简单。实际上孔子只是希望大家交朋友时,尽量交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平的朋友,这样自己会有更多的收益,更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讲去交在各个方面都比自己强的朋友,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朋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坏人身上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当然这样的话语不是让大家去和坏人交朋友。愿意跟坏人交朋友的人,自己可能也不是好人。欲观其人,先看其友。他为什么能和这样或者那样的人成为朋友,那就是因为他们有声气相投的地方。小人与小人为友,是因为他们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君子和君子成为朋友,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正直的精神。
就是在朋友之外,也还是要向普通人学习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有正面的教益,还有反面的警策,所以才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但是无论跟谁交朋友,都要以诚相待,以善相奖,以直相规,以力相帮。不能表面上不满意,还装作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和人家嘻嘻哈哈。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跟别人交往,只挑别人愿意听的说,尽给别人愿意看的脸色看,装出恭敬的样子,这是自不知耻。对别人有怨气,不满别人的做法,也不表达,还装作没事一样,跟人家还像从前一样的交往,这叫做“匿怨而友其人”,这不仅是耻辱,而且是阴险,保不准哪一天得到机会就会回头报复朋友。
当然,对朋友以直相规,也是大有学问的,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去规谏自己的朋友,是需要智慧的。古人说:“不当言而言,谓之失言;当言而不言,谓之失人。”不当你讲,你讲了,人家不高兴,你也达不到目的,反倒把事情弄坏了,这叫做“失言”。一生不断地失言,就是浅薄,就是无知,就是自以为是,甚至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朋友需要你提醒的时候不去提醒,以为不当自己说或者不愿意得罪人而不说,就对不起这份友情,就会失去这份友谊,失去这位朋友。这里学问最大,《红楼梦》里面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认字,也不在于学会几个公式可以套用,关键在于参悟人生。人生不是随便就可以成就的,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铭心刻骨地去学习。一生不断学习,还会经常出现失误,何况不学习?学会写“文字的”文章和演绎科技的能力,自然可以谋生活命,但要活出质量,活出分量,主要还要在人生本身上下功夫。写诗的功夫在诗外,人生的功夫却只能在人生的过程之中。要向人生学人生,要在人生的过程中学人生。
人生不是活命,活命简单,人生麻烦。比如“当言而不言”,不只是时间地点是否适宜的问题,还有你的身份和处境是否适宜的问题。后一个问题可能更重要。不自知自己的身份,以为只要是对的,就可以说,那是不行的。就算你讲的话语是对的,但是由你讲出来可能就是不对的。朋友,你要考虑在私下你跟人家的关系究竟多么密切,你的身份跟人家究竟有多大的距离,需要用怎样的方式,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
正直不是莽撞,正直更不代表无礼甚至无知。如果你不适合说,但是你说了,那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你还四处扬言说人家不听劝谏,那效果就更差。如果只想表明你自己的判断和说法是对的,你就一定要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这是自私,这不是友情。友情是帮对方走出困境,不是让人家知道你厉害!这个问题一定要明白,不明白这个问题,就是不懂友谊!跟朋友交往,不是让人家知道你正直或者能干,而是要使人家受益。说了一句真话,反倒使人家受到伤害,倒不如说一句假话,而使对方免受损失。目的永远高于手段,这是原则。
当然,这也许仅仅是中国的学问,因为我不了解外国人究竟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中国的朋友有的时候要相伴终生的,甚至比夫妻还紧要。不要以为是朋友,就可以随便放肆,珍重友谊的人,是要学会这一点的。不要见到危险而舍弃朋友,也不要因为关系好,就毫无顾忌。因躲避危险而舍弃朋友是不仁,因无所顾忌而失去朋友是不智。不仁不智,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也不配谈真正的友谊。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交友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德,为自己的成德寻找可靠的助缘,所以要认真对待,要认真负责,还要认真呵护才行。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不能一切都依赖朋友,朋友只是助缘,成德主要还要靠自己。交朋友为了成德,成德的是你自己,所以,不要轻易把责任推到朋友身上,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对待朋友的态度,这样也难以交到真心的朋友。不要以为别人都是为你而存在的,更不要以此要挟朋友,以朋友关系而对他人提出无尽的要求,这是自私,这是不智,也是不德。
有关生活的智慧,《论语》中随处有可取之处,有心的人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阅读,肯定会不断有新的或者更深的收获。
总之,圣人不是我们对于孔子的虚美,也不是我们简单找个历史性的精神依托,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论语》虽然不到两万字,但意义无限,解读和理解《论语》,不仅要靠头脑,更要靠生命的体会,要发挥心灵的作用,不要单凭头脑的逻辑思维。心灵和头脑不一样,头脑虽然是所有感官的主脑,但也只是总经理,心灵才是董事长。这个道理要慢慢体会,多一层体会,就多一层收获;多一层收获,人生就深入一步,开阔一步。
孔子曾语:“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的一生,无论活多大年纪,只要了解了人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并知道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哪怕就此死去,也是值得的,也就算没白活一回。这也许就是《论语》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END
本文摘自《王立新讲〈论语〉》,岳麓书社出版。
推荐阅读
《王立新讲〈论语〉》
编 著:王立新
定 价:¥32.00
作者王立新,著名学者,曾在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个媒体讲座。本书是在作者给大学生讲座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对《论语》没有进行逐字逐句的阐释,而是以思想为纲领,在《论语》中选取相关言论加以论证和说明,对《论语》的思想性做了非常通俗的诠释。本次出版,加入三十六堂《论语》讲座音频,比文字更直捷丰富,激扬人心。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论语》
编 著:杨伯峻 杨逢彬 注译;杨柳岸 导读
定 价:¥26.00
《论语》是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也有弟子之间的谈话,是后人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文本。《论语》位列“四书”,是儒家基本经典,被尊为“中国人的圣经”,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国学大师杨树达三代后人合力,打造《论语》经典注译本,值得期待。
本书内容包括原文、导读、注释、翻译,深入浅出,多方位为读者解读《论语》。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