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食堂的苦日子(卢忠雁)

2017-10-25 作者:卢忠雁 知青情缘




   这些年过春节,越来越热闹,亲朋好友,来来往往,老友相聚,推杯换盏,开心惬意。面对一桌桌丰盛的菜肴,不禁使我忆起农场的苦生活。那时候,最最尴尬的事情,是物质匮乏,又是干大田的累活。对于我们从小没有种过地的上海人,怎么受得了?到了农场,不要说荤菜,就是蔬菜也没有吃。这,不能不说是个大事情。


    那是1975年3月,我离开了大上海,到江苏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去工作。我刚去的时候,没有电灯,只好点煤油灯,弄一只碗,倒上一点点火油,再弄一根棉纱线,这样就能照明了;没有自来水,吃、用都是河里的河水。


   时间一点点过去,电线杆在我们的辛勤劳动中,一根根竖立起来,电灯亮了;过了一段时间,深井也打好了,水的问题也解决了。但吃菜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的农场,是围垦而来的,土壤的盐碱成分很高。因此许多时候,是没有蔬菜吃的,只有喝酱油汤的份。喝酱油汤的日子,可不是好过的。咋办?去赶集,于是,约好农友几个,一同去赶集。那个集市叫四岔河,要走7里多的路。路上看到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驶过,你要有铁道游击队本领,能“飞身”上“车”,就可以省下许多走路的时间。可有的人没看准时机就跳车,没抓住手扶拖拉机的铁栏杆,被狠狠地摔下来,跌得鼻青眼肿,狼狈不堪。起初我也被摔下来好几次,痛得嗷嗷叫。后来,终于掌握了“技巧”,在手扶拖拉机擦肩而过的瞬间,双手一搭,人就跳上去了,稳稳坐在了车厢里,任凭驾驶员破口大骂,我自岿然不动。到了四岔河小镇,买了许多蔬菜和副食品,心满意足地回到队里,如此,能吃好一阵子呢。


   为了解决吃菜难的尴尬,大队专门建立了蔬菜班,还从上海近郊聘请了一个老农,开始对土壤进行改良。渐渐地土质被改造好了,蔬菜种出来了,大家都非常高兴,但品种不多,供应量少。记得那时候,食堂只有二种菜,要么就是来个二合一。菜少的时候还不能保证人人有份,为了能够买到菜,我们都巴不得早点收工。而我们的小队长为了争先进,经常晚收工,害得我们赶到食堂经常没有菜了。为了这件事,大家都有意见。


   在农场里,想吃肉也像做梦一样。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买肉是要凭票的,还分大户小户呢。有一天,不晓得食堂里怎么弄来几只咸猪头。一下子,食堂里就像炸开了锅,都去排队了。难得有肉吃,再节约的人,也想多买一二盆,就连许多在上海时看到肉片上有毛都会说太脏而放弃的女孩子,这时候,也不管有毛没毛了!


   那时,我们饭量都非常大。有时会拿洗脸的小面盆,去食堂里打饭,一买就是一二斤。我五小队里,有个绰号叫长脚螺蛳的人,现在想想,是有点噱头的。他长得很高,胃口也大。排第一趟队,买好饭菜,一边吃一边再换一个窗口继续排队,排到了再买一份饭和菜。有的时候,他甚至会排三趟队。这样的吃相,太猴急了吧!长脚螺蛳是不怕丢“没面子”的人,他会一边摸摸肚子,一边自说自话:“我今天排队好几趟了。这样,肚子才能饱饱呀!”看他心满意足的样子,大家都见怪勿怪了。


   记得最好笑的事情:一日,我刚从大田班里收工回到寝室,我小队里的一个人,一边跑,一边喊我的名字:卢忠雁,卢忠雁,快到食堂里去买大块“素肉”啊!我只听到肉字就顾不得洗手洗脸了,赶到寝室里拿了饭菜票和碗,直奔食堂而去。食堂里已经有许多人都在排队了,大黑板上明明白白写着:“今天供应大块素肉”。我搞不懂这是什么东西,反正今天是有肉吃了!轮到我了,我心里想:不能错过机会,多买一点,我就买了三大块素肉,过过吃肉的瘾!当炊事员把碗从窗口递出来的时候,我才晓得实际上是大冬瓜切成一块块像大肉的样子,再红烧罢了!可见那时的炊事班为改善大家的伙食还真是动足了脑筋。


    有了农场里“吃”的经历,我就非常珍惜今天的生活。现在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但我保持着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我会将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决不浪费一粒粮食的。现在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当穷日子过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可不能丢啊,侬晓得吗?



 作者简介


    卢忠雁,男,河南镇平人,1957年3月13日出生于上海。1975年3月13日赴江苏省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农场当知青。1981年10月母亲病退而顶替回沪,进入上海市第六丝织厂做机修工。工作之余,自学考试1989年6月毕业于上海市司法学校法律专业,凭此法律中专文凭,1989年底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而今在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办公室工作。


    卢忠雁从小喜欢读报写文章,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投稿不止,因不知文章之“规律”,终于屡屡不中。其中的煎熬,实为难过。发誓不再投稿;然,又不知不觉写之、投之。1989年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后,特别是1990年调入办公室工作,编中队简报、发新闻稿,投稿热情空前膨胀。终于,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刊登。从此而屡屡投稿,又时时文章被刊登。至今刊登文章千余篇,有通讯稿、散文、诗歌等。在上海《新民晚报》的《上海闲话》栏目接连发了三篇文章:《过街楼》、《占位子》、《汤婆子》等。


2001年5月进入普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宣传科、办公室工作,2017年3月13日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二代人的大学梦(卢忠雁)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