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往事】六九年的烦恼与苦闷:农村来了下放户(刘江)

作者:刘江 知青情缘 2024-02-02



   1969年的春天,生产队陆续接收了三户由沈阳来的下放户。其中老张孤身一人,年龄大我们七八岁,与我们知青一起住在马号里。这老张在沈阳常年做临时工,在五行八作中做过很多行当,染得一身江湖习气。平时好玩个摔跤打拳,人长得不很壮实,一双拳头却出奇的大。一次他和几个年轻人切磋技艺,他突然挥拳照一个壮汉的脸上打了一拳,说是试试拳力。那人刚要反击,目光落在他那像豹头一样的拳头上,无奈的忍住了。老张平时穿一双布鞋,白色塑料底儿的那种。走路高抬腿,后脚掌立起,把鞋底儿完全展示给后面的人看。使人想起了评书艺人常说的:那马扎撒开四蹄,一路翻蹄亮掌云云。


   老张与我们合住一屋,立马做了一件极具“功德”的事情。那天他安排完行李,便在炕上放了一口袋烟叶,招呼大家品尝。同学们连香烟都不会抽,哪能抽得了老旱?但架不住相让,每到工余饭后,便陆续有人扯块报纸,过来凑热闹卷一袋烟。赶上雨休一天能抽上好几根。等把他那一袋子烟叶消耗殆尽,我们这几个男生都成了货真价实的烟枪,烟一成瘾便跟随了我们几十年。


   有一次,我们两个同学和老张一起下饭店。同学们要了炒肥瘦溜肥肠,老张由于打小就不吃肉,单要了酱鯽鱼。待那盘鱼一落桌,没等老张客气一下,这俩小子倒一齐把筷子撮了过去,翻拣出大块鱼肉送进嘴里,吃相难看的大快朵颐之后,盘里就光剩鱼刺酱汤了,这才收回筷子,慢慢品尝起自己面前的肉菜。老张一脸苦相又哭笑不得,几番张嘴要说“给我留点”,但终归抹不开面子把话咽了回去。无奈只得就着酱汤下饭了。酱汤也是油水,比起自家的白开水煮兎子(煮白菜),强了百倍。一碗饭落肚老张人长了些精神,脸色也舒缓并红润了。往回走的路上,太阳照在后背暖烘烘的,老张摸着肚子,哼起了小曲:老张我今天肚儿圆,就好像过了个年,不管他明天怎么样,单说今天改了馋哪啊啊……

    老张人精明,干农活稍显笨拙。一次铲地,一人一条垄大帮哄式的往前铲。他忽然内急,起身去撒尿。跑到地边背对着社员,就忘了农谚里的“迎风划火,顺风撒尿”的训导。社员们坐在地头上抽烟,划火实在很技术,只听火紫头嚓的一响,立马双手抱拢,合成一个严实的小罐,那火苗便在这小罐儿中冉冉跳跃。这老张却迎风撒尿,怕跑了光还用手遮挡,结果小风扬起水花,浇了一手一裤子。有人见了一边数落他笨一边大笑不止。这时打头的说声收工,社员们开始往回走。老张那条垄还有十几米没铲完,本应该铲完它。哪知老张闻听收工,扛起锄头一蹦一跳地赶在了队伍的前头,往家奔去。老张能说能唱幽默乐观,他在哪儿,哪儿就不沉闷。


   下放户老邹就不同了。老邹有一大家子人口, ,拖家带口就他一个人劳动,过得很不容易。这人性情老实,平日里沉默寡言。为了减少是非,绝不与人争辩。只是勤恳地做好每一天的农活。秋冬打场的时候要分口粮了,队里从粮堆的上风头开始分,先分到的都是子粒饱满的粮食,当粮堆到了下风头上,最后才轮到下放户。此处的粮食就有些不太成熟,出粮率要打些折扣。社员们吆五喝六、欢天喜地的把粮食装上车往家送,老邹也乐颠儿颠儿地跟着车往回跑。


   那年的夏天队里给老邹家盖房子,垛墙垛到一半的时候没有土了,为了赶工期,又不能现去拉土,就在他家的院子里开挖,结果房子盖好,院子倒挖出个坑来。老邹只是忙着给大家点烟倒水,仍热情不减。开饭了,老邹端出来的是,雪白雪白的馒头,热气腾腾香气逼人。那年头能吃顿馒头,是比娶媳妇儿还畅快的事儿。“造啊,不造白不造!”人们欢叫起来,把一屉屉的馒头,风卷残云般的卷到肚里。我们那里吃大米很平常,馒头却是稀罕物。只记得又白又宣又香又上口的馒头,竟没人记得那天吃的是什么菜。这邹家大馒头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人们便不再称他的大号,背地里只管他叫做邹大馒头。那个兴奋劲多年不减,每当说起仍赞叹不己,夸他的馒头手艺真好。


   只是每到雨天,他的院子里就积水。看到邻家院子里郁郁葱葱地长滿蔬菜,他便抓紧脚步,挑起担子,到村外的高地上去取土垫院。第二年终于看到他家院子里,芸豆茄子辣椒黄瓜,硕果累累、欣欣向荣了。


                     

刘江   网名清河雁阵  生于52年   六八届沈阳知青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青往事】六九年的烦恼与苦闷:农村来了下放户(刘江)

作者:刘江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