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自制二胡

作者:徐建国 知青情缘 2024-02-02












《顾世雄》青葱岁月

自制二胡


作者:徐建国

 

   小学快毕业时 , 迷上二胡的顾世雄三天两头往同学家里跑,目的是为了听同学的哥哥拉二胡。可一直往人家家里跑也不是个事儿,要是去文具店买一把二胡,那该多好啊!可是,那得花好多钱。于是他决定自己做。好在二胡的结构,他已经看得滚瓜烂熟了。先制作琴筒 ,办法很简单。先从枫泾东栅的竹木行里要来一段毛竹筒,用小锯子吱嘎、吱嘎地锯。


   老半天,终于锯下一节竹筒,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下来,用一根铁条,放进煤饼炉烧,待铁条烧得通红的时候,将其扎在竹筒的特定位置,烫出一个洞,用以安琴杆。琴筒成型了,再用砂皮精心打磨,直到光滑柔和。


   接下来就是琴杆的制作。正宗的琴杆,其实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琴杆,一是琴头。


   顾世雄的方法就简单了,他根本不考虑琴头,只制作琴杆。他从家里找出一根二尺来长的小木条,用一把木工用的小木刨,刨去木条的棱。一条棱又一条棱,小木条的四条棱被刨去了,再细细地修整。终于,小木条变成了一根光滑的、一头细一头略粗的小木杆。然后,他又刨出了两根短短的小木杆,那是两个调音的把手。


   琴杆制作完毕,将它往琴筒上一插,再把调音的两个把手往琴杆上一插,一把二胡就成了。接下来顾世雄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蒙皮。二胡的蒙皮极为重要,其中包括皮的挑选、皮质的处理和蒙皮的松紧。正宗的蒙皮应该是蟒蛇的皮,且皮的厚薄对二胡整体振动、音色的优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顾世雄来说,这不仅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 , 连何处有蟒蛇皮都不知道 , 在枫泾这样的江南古镇,是没有蟒蛇的,何况巨大的蟒蛇也不是一个 10 余岁的少年能抓住的!顾世雄想:没有蟒蛇,能不能抓一条水蛇呢?在江南水乡,水蛇倒是经常看到的。可奇怪的是,平时经常能看到的水蛇,当他真的想去寻找的时候,却一条也不见。再说,细细的水蛇,剥出来的皮也不大,估计蒙不住琴筒。怎么办呢?


少年时代的顾世雄


   这时,墙角跳出了一只小小的癞蛤蟆。顾世雄忽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抓一只大一点的癞蛤蟆呢?它们的皮倒是与蟒蛇皮有点相似,不知行不行?嗨,抓了再说!


   主意一定,立即动手。没花多少工夫,顾世雄就抓回了一只大癞蛤蟆。剥皮,洗净,再把皮紧紧地绷到琴筒的一头,用线扎紧 , 再用电工黑色绝缘布把蛤蟆皮紧紧地缠在琴筒上。可这时的蛤蟆皮还是湿的,而且顾世雄的这一双小手还不能把皮蒙得多紧,因此二胡还无法正常发声,怎么办呢?望着初具模样的二胡,顾世雄想:能不能把琴放到太阳底下晒呢?

   

   妈妈每次糊好鞋底布的时候,总要放到太阳底下晒。一天下来,鞋底布会硬得像门板。可又一想:不对!如果真的把二胡放到太阳底下晒,癞蛤蟆皮就没有了弹性,还怎么发出声音呢?


   如果晾干,行不行?试试看!顾世雄就把二胡放在院子里那棵梧桐树底下,晾了好几天。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摸蒙皮干了没有。


   这几天里,顾世雄又抓紧寻找制作琴弦和琴弓的原料。他在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不知猴年马月剩下的一条尼龙绳,从绳中抽出了几十根细长的尼龙丝,在一把从同学家要来的废弃旧弓上,像模像样地组装起来。在顾世雄的辛勤努力下,一把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成了。


   可这时的二胡还不能拉,还缺少一个虽小但必不可少的零件——琴马。正宗的琴马是六角形的,放在琴皮和琴弦之间,使弦的音源充分地通过琴马带动琴皮的振动传至琴筒。琴马上开两个桥孔,中间的桥孔大小要适中,大了可以使音量增大,但同时也会使声音发空。琴马底座可以做成椭圆,中间部分可以圆并突出,这样可以使琴马受压后与蒙皮相对吻合。琴马材料的要求是松紧适合,太紧的木料,例如红木、紫檀等会使音色发尖,影响声源的传送,因此琴马并不是越高档的木料就越好。


   顾世雄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木料呀?他到文具店,把那把油光铮亮的二胡看了又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绘画用的铅笔上切了 1 厘米长的一段,抽去中间的笔芯,在上面开了两个切口嵌琴弦,一只小小的琴马就做成了。现在那把自制的二胡就缺少琴弦和松香了,这是顾世雄没法做的,他只好向母亲要了两毛钱解决问题。


   这天傍晚,顾世雄终于把二胡制作完成了,他在家中的院子一拉,嘿!这把自制的二胡,真的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虽不能与同学的哥哥从店里买回的那把正宗二胡相比,但也已经相当不错了。顾世雄高兴得跳起来喊:我成功了!


   少年时期制作二胡的经历,使顾世雄养成了自己制作器具的习惯 , 在他日后的学艺、教书生涯中 , 解决了很多问题。


   二胡制作成功了,只要一有空,顾世雄就会去同学家,向他哥哥学演奏技巧 ,抄些简单的二胡乐谱 , 然后根据乐谱上的弓法、指法,学着拉一些简单的曲子。一段时间后,像《东方红》《光明行》, 他已经拉得像模像样了。


   这把自制的二胡,他一直用到中学毕业去云南边疆建设兵团为止。是不是坏了呢?不是的!因为“上山下乡”,瘦小的儿子要到 2000 公里外的云南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上海,一直觉得亏欠了儿子的父母,从文具店里买回了那把他不知瞻仰过多少次的二胡,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这把二胡,在遥远的边疆,陪伴了顾世雄整整七年。

《顾世雄》一书目录




待续



相关链接

新书连载:《顾世雄》序一

新书连载:《顾世雄》序二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生在芙蓉白牛村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致和桥上的琴声


顾世雄——知青战友的骄傲(知青情缘)

知青战友顾世雄老师的书画作品(知青情缘)

云南知青顾世雄老师和外国友人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知青情缘)

【相聚枫泾】参观知青艺术家顾世雄艺术工作室。(知青情缘)

【知青的骄傲】顾世雄老师上央视了!(知青情缘)

【开幕】《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徐汇艺术馆

金山绽放的奇葩——从版纳胶林走来的画家顾世雄(诸炳兴)

《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参观纪实(沈成林)

云南知青顾世雄书画艺术参观记(刘东亮)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自制二胡

作者:徐建国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