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归途枪声(应宜逊)

应宜逊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归途枪声


作者:应宜逊

 

大约是1963年4 月的一天上午,我休完假,背着洗干净的棉被,从杭州回农场。

当时,13路车只通到良渚,剩余的12里路就得靠两条腿了。听人说,从崇福寺翻山要比走长命桥近得多。于是,我从良渚下车后,先走4里路,然后便过崇福的大桥,向西南方向翻山而去。

不料我一走到山上便迷了路,周围又无人可问,一个人在山上直打转转。

正当我内心焦急万分力图尽快找到正确方向时,忽然听到半空中“叭”地一声响。我本能地回头向山下望去,只见有十多个人在那里挥手并喊叫。其中四五个人还一边叫一边朝我跑上来,两个人手里都拿着步枪。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迎着他们走了过去。那知道他们一到我身边,就凶巴巴地问我:“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在山上乱跑?叫你站住为什么不听?”并且一边问一边就动手拉扯我,要我到民兵大队部去接受审查。

我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向他们解释:“我是大观山农场的职工,长命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从杭州回农场,为抄近路上了山,由于头一次走这条路,迷路了。我的耳朵有点聋,没有听到你们在叫我。”

也许,民兵们看到我浑身上下干净整齐,又戴了付眼镜,很文气,不大象歹人,因而气氛有些缓和了。

民兵们又问:“你说你是大观山农场的职工,证明呢?”

听到这话,我连忙掏出一刀长命食堂的饭票,分给他们每个人一张,这是当时我所能出示的唯一身份证明。

民兵们仔细看了我的饭票,经过简短的商量,决定放我走。

他们给我指明了回农场的路,同时告戒我:“下次可要注意,不要背着棉被在山上乱跑,这里坏人多,我们还当你是逃犯呢!幸好朝天鸣枪后你站住了,要不然,第二枪就可能朝你身上打呢!”

我连忙谢过他们,并按他们指明的路往前走。果然,很快就到农场了。

这时,已经快到午餐时间了,我无暇顾及刚才发生的事情,只能赶紧放下棉被、换好劳动服,准备去吃饭和下午出工……



          


作者简介

应 宜 逊 简 历

男,汉族, 浙江诸暨市人, 1940年12月出生于浙江永康市方岩镇。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91年12月入会。

1959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去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担任过小队长、副大队长。选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多地创造过高产记录。

1966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专修科(函授)。

1977年6月调入杭州市药品检验所当工人。

1983年9月调入浙江银行学校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师。

1987年1月调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所从事金融研究。

历任普通干部、副科长、科长、副处级调研员。1987年评为经济师,1993年评为副研究员,2000年评为研究员。先后担任过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浙江省政协委员。2003年2月退休。

现在担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财金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委财金委员会顾问。

退休后曾经担任过:浙江省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2005-2010);以及一些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

研究方向与特长:(1)宏观经济、金融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2)金融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主要研究成果:公开出版经济、金融著作4本;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各种级别的学术奖励多次。有多篇对策性研究成果得到朱镕基、温家宝、黄菊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批示。


推荐阅读链接


【相逢是首歌】和浪花大哥相逢在杭州(快乐)

我终于落下了眼泪  ——献给所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友

(应宜逊)

一个比较“满意”的下午(应宜逊)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归途枪声(应宜逊)

应宜逊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