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梦忆》 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 (祝康)
《山村梦忆》
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
作者:祝康
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我写了一篇回忆录《山村梦忆》,缅怀当年下乡当知青的情愫,重拾当年那些从艰苦中尝得的浅浅的温暖!
目录
《山村梦忆》
1、那辆无情的火车
2、那个偏远的山村
3、那些难忘的记忆
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
5、那一夜我学会坚强
6、那一年我离开了小山村
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
人在年青的时候,多往前看,对未来有追求和幻想,很少会沉浸在回忆之中。但是上了岁数以后,常常会沉浸在回忆里,脑海里就象是百度搜索引擎一样运转,从中找回当年的情感,思考人生经历,吸取快乐和经验。
每每回忆往事,就会想起小山村里的乡亲们!村民们每天土里滚、地里爬,日头晒、风雨淋,不象城里人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虽然他们没有美丽的外貌,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和读书识理有莫大的关系。朝鲜族人没有文盲,只要会说话,不上学都能识字看书,无论农村人还是城市人,朝鲜民族文化修养都很高,所以山里的村民其实都是文化人。虽然是一个鲜族村,但是男人们和年轻人们,都会说汉话。他们常常在地头休息的时候给我们讲朝鲜民族的寓言、故事。他们对山外的世界也很渴求了解,会要我们给他们讲上海大都市里的所见所闻。我们之间的沟通很顺畅。正因为朝鲜族人文化素质高,所以教养好,人也热心善良。上海娃子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争着帮助我们。比如,是他们帮助我们盖房挖窑安居下来;是他们教我们田间农活,学会了自食其力;更是他们在我们想家的时候,和我们拉家常说故事让我们开心!
在我们插队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她叫郑贞淑。她有一张圆圆的苹果梨般的红脸蛋,有一双明珠般闪亮的大眼睛,还有一颗聪明善良的心。在同年令的女孩中,她的汉话最好,所以常来集体户里玩。我们也特别喜欢她。说来也怪,她的阿爸依老郑头却长得又黑又矮又瘦,下巴上还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她的阿妈妮也不漂亮,一笑牙还往外鼓。不知道小贞淑怎么长的,把她的爹妈长得好的地方再放大了十几倍全长到了自己的脸上!出落得就象一朵美丽、纯洁、盛开的金达莱花!集体户的男生们在议论这件奇事时,大家总是感慨圣主为什么就这么偏爱这位小姑娘!其实,岂止只有圣主偏爱她?慢慢地,我们上海知青们都偏爱这位朝鲜族小姑娘了!
有这么三件事让我今生不能忘怀:
记得刚来没有多久,一天傍晚,我们吃着小米饭泡土豆汤。小贞淑来玩了。男生们抱怨没有咸菜吃不下饭,当着她的面,商量着要去偷村民家中菜窑里的咸菜。小贞淑说:“哥哥姐姐们,你们不要去偷,我回家去拿!”说完起身就走。一会儿她端着满满一大盆各种腌制的小咸菜放在我们的面前,说:“哥哥姐姐们,你们吃吧!你们爱吃,今年秋天下了菜,我和我妈妈来帮你们腌朝鲜族辣白菜!”后来,总有各家的阿芝妈依们不断地给我们送咸菜。让我们一直吃到六月份集体户自留地里长出了新鲜蔬菜!
到当年秋天村里分下了白菜、罗卜,果然有一天一早,小贞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集体户里,主动教我们做辣白菜。 小贞淑和妈妈给我们带来了自家磨的那种不带辣椒籽的辣椒面,教我们把整颗整颗的大白菜用清水洗干净,再放到温水里绰一下,等蔫一阵子后,再把大蒜和辣椒面掺和一起在白菜中分层地夹进去后放进缸里,上面再放几块大石头压实,腌制几天就成了。小贞淑和妈妈连续教了我们好几天,还教会了我们腌酸辣萝卜丝呢!待辣白菜开缸那天,小贞淑和妈妈也来品尝,吃完后连连夸我们说:上海“阿的里”(孩子)们真是“卓挞”(真行、真好的意思)!那个冬天,我们想吃了,就下窑从缸里捞一颗辣白菜用刀切成两半,再横着剁几刀,真是很方便。进村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就吃到了自己亲手腌制的辣白菜,真要感谢这位有心的朝鲜族小姑娘贞淑妹妹哩!从今以后,上海娃子们再也没有动脑子去偷老乡们菜窑里的咸菜了!
还有一次是她家哥哥结婚,下午放工时队长说:“今晚集体户不要做饭了,等着吃打糕吧!”我们听了自然是兴高彩烈的欢呼了一阵。可是晚上等到快9点了,也没见老郑头来叫我们吃打糕,天又黑了,没有谁还有心思起来为大家做饭了。我们只好躺在炕上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心里又委曲又想家,含着眼泪睡着了。不知是深夜几点了,只听到小贞淑喊:“哥哥姐姐们,快起来吃香喷喷的打糕吧!”大家醒来一骨碌地坐起身来,擦着睲松的眼睛,只见小贞淑的妈妈头顶着一大盆打糕,小贞淑头上顶着一盆蘸打糕的红豆粉来到了集体户。我们一看高呼万岁。贞淑妈说:“太忙了,不是小贞淑提醒我,我还真把你们给忘了!哈哈,不怪阿芝妈依吧?”是呀,朝鲜族农村办喜事各地来的客人太多了,要忙上个三天三夜呢,我们连说不怪不怪!可是不管怎么说,不是小贞淑想着我们,我们真的要挨一个晚上的饿呢!
最后这一次更是我终身都不能忘记的:一个多雨的夏季,暴雨连续下了一天一夜,村口的小河也成了涛涛大河,汹涌的洪水冲着下面的石头轰隆隆地往下滚。去公社林场出劳工的男性壮劳力全回不来,河对岸的牛圈里的几头小牛已经两天没有放出来上山吃草了!当时是我和一个阿爸依(大爷)管放牛,乡亲们眼瞅着对岸的牛饿得哞哞叫,干着急没有招儿!老阿爸依也急得上了火,红了眼!正好岸对面有一个邻村的社员经过,老汉叫住了他,我们把一根粗绳甩过了河,让他帮忙栓在了树上,我们这头也栓在了树上。成了一条绳索桥。说着老阿爸依要抓着绳子爬过去!我一看急了,怎么能让阿爸依老汉干这冒险事呢,我一把拉下阿爸依,把上海牌手表脱下递给了朴队长老婆,说:“我去!”我双手抓着绳子,,双腿勾在缆索上,身体吊在空中,往河对面倒挂着爬去,没想到爬到河中央身体的重力使绳子下垂,我的人全淹在了湍流的洪水中,洪水遇到了阻力,把我往下游冲,我在水里被冲得昏头转向,一连灌了好几口水,但是还知道双手死活抓紧了绳索不放!大家惊呼:“快回来!快回来!”我只得先退了回来。湿漉漉的我好不容易爬上了岸!我吐了几口水,说:“把绳子绑得高一些,我再过一回,要不牛得饿死了!”这时,小贞淑一把拉着了我说:“喔巴(哥哥)!你不能去!你不能去!”说完了她死死地拉住我湿漉漉的衣袖不放!我分明清楚地看到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的那种真切!聚在河边的阿芝妈依(阿姨、大妈)们也异口同声地劝着我不要过去了。
此时小贞淑双手合拢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向对岸的过路人用朝鲜话喊着什么。事后我听朴队长老婆告诉我,原来对岸的人是六队社员,是小贞淑的一个远房亲戚。那天他雨后进山采蘑菇,她让这位远房亲戚帮忙割几捆草料扔到牛圈里,让上海哥哥等到第二天洪水退了以后再过河去放牛。听了这话,我又感激又激动地对着小贞淑用朝鲜族话连连说道:“妞咚赛,咔木扎哈木尼达”(妹妹,谢谢你)!”
但是让人家割几梱牛草料也是一件很累的活,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做呀!于是我向朴队长老婆建议:把我今天放牛的1.5个工分给邻队的这位好心人吧!朴队长老婆同意了,向对岸的人说了这个决定,到时候让朴队长和六村队长结算就行了。
一场危机让聪明伶俐、朴实善良的十五岁姑娘小贞淑给化解了。现在回想那天我要是再下水,后果的确会很严重!小贞淑的笑脸和那天的泪眼,是我这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脸孔和最善良的眼睛,她总是闪耀在我的心灵中,永不熄灭!
我把思绪拉回到现在,如果用今天的网络时髦语言可以这样形容这位朝鲜族小姑娘郑贞淑,她无愧于是七十年代当红的七道沟乡亲们的形象代言人,她代表了山里人的纯朴、善良、诚实、聪明、守诺、互助的品质。只有具有这些好品质的父母亲,才会培养出这样的好女儿。七道沟的乡亲们虽然很穷苦,但是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我们在这群人里接受再教育,为我们今后成为一个不做坏事的人,一个诚实尊重他人的人,一个正直的人,真得很有必要!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今天终于用笔记录下了对小贞淑的回忆。其实当年十五、六岁的小贞淑也很向往知青们的家乡上海,记得她曾经睁大了眼睛望着远方,好奇地问过我:“哥哥,上海的楼象山一样高吗?上海人很有钱吧?听别人说过,上海人家家都有摩托车呢!”当时哥哥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
此时夜幕降临了。故乡上海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站在自家十五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城市的夜景。一幢幢天柱般高楼屹立在开放的上海。无数的彩灯像是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了夜空里、大地上。现在哥哥可以回答你了:“贞淑妹妹,上海现在很美,上海人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上海人家几乎家家住高楼,家家都有了小汽车呢!”
窗外早已华灯初上,我遥望北方,似乎看到了山沟里的那棵小小的金达莱花!记得我刚退休时去过七道沟。但是在沟口就听人说,沟里面没有人家了,全扶贫搬迁了,都分散到富裕的各个乡村了。于是我没有再进沟里。因为我不愿意让没有了老乡们的空旷的七道沟删除了储存在我脑海里的那些七道沟的美丽景象!
风起的日子,是心儿在感激吟唱,下雪的季节,是感慨世事的悠长,思念的时候,企望真诚的问候传向远方:朝鲜族小姑娘郑贞淑,你还好吗......?
贞淑小妹妹,如果有可能,我会以一个七道沟老知青的名义邀请你来上海,亲眼看看你小时候日夜向往的大上海,坐在哥哥的家里,吃一盘上海味道的生煎馒头小笼包子!贞淑小妹妹,当年你比我们也只小五、六岁,伴随着流年的岁月,想现在你已经是位六十五岁左右的阿妈妮了!不知道你生活得好吗,身体健康吗?我们上海知青真得好想你,在此我真心祝福你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此时,随着打字键盘的嘀嗒声,我双眼早已涌出了泪水!面对着电脑上的一纸素笺,卷起我对往事的一帘心绪,品尝着回忆如新的滋味,也品尝着对老乡们思念的牵肠!
秋去冬来,五个轮回!在回忆五年插队的生活中,我的笔中尽写了寒意,不知开山.人群内的同仁们是否看到了从寒意中透露着春的气息?这春的露珠浇灌了我们知青们成长的萌芽季节,从中,我们得到了滋润!从而知道苦中甜来甜更甜的生活味道。
今时此刻,这份思念与牵挂如同长了双翅,一路向北飞翔,一路向北追寻!小贞淑,我们知青永远是你的“喔巴”(哥哥)和 “恩妮”(姐姐),你也永远是上海知青的好妹妹!我们永远想念你和七道沟的乡亲们!!!
(待续)
作者简介
祝康,于1969年去吉林省龙井县智新公社长财大队七队插队落户,1974年招工进了国营吉林省开山屯化学纤维浆厂任工人,1977年后在厂工会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退休后入户回到上海。
作品荐读
本文 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