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三. 为人民服务 四 .难忘的10月21日(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
作者:吕其龙
语音:原野
前言
前段时间,参加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上海知青49周年聚会。
大家聊了很多当年在大南溪十营的生活经历,由此打开了我尘封在心底,渐已淡忘了的记忆大门。
回首往事,各种艰辛与快乐的生活情景,就仿佛是发生在昨天。如同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说来真是感慨万千。由于本人故事太多真不知从何说起。
下面我把我所经历过的,其中一些生活小事和小片断,以口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与各位知青朋友们分享回忆。
三、为人民服务
来到连队第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有一个老战士到我宿舍来跟我聊天,其中提出希望我能帮他理发。我当时吃了一惊,心想我还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我有一套理发工具会理发,他怎么会知道我会理发的呢?
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本连老战士在七月十一日我们到达南溪车站,为了方便运输在打开我的行李箱化整为零时,看见我箱内有一只小小的理发箱,所以他们早就知道上海知青中有人会理发,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找到了我。
其实当时我并不会理发,而是在来兵团之前,父亲利用休息时间,亲手为我制作了一个,配有一面镜子的理发箱,并配齐了全套理发工具。希望我向雷峰同志学习,自学理发技术,为连队广大战友义务理发。这几天我还真愁怎么向别人开口,没想到今天竟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于是我马上向他解释我想学习理发,只要他不讲究发型的话我当场就可以为他理发。没想到他居然满口答应配合我,并说从他开始让我练习,我听后内心非常感动,便立即拿出工具为他理了起来,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有了这第一次的理发经历,大家很快就知道了我有一套理发工具,纷纷来找我理发。由于我完全是一个生手,所以刚开始为别人理发,不是将别人的头型理成了奇形怪状,就是把别人的头发拔得很疼,往往搞得大家哭笑不得。好在广大知青朋友和老战士们善意的理解与配合,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理发技术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并能熟练地为大家服务。
(上图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一天中午,我们连队对面深山里的一位苗族老乡,下山釆购生活用品,路过我的宿舍门前。见我在为本连的侬族老战士理发,开始他还以为我是收费理发员,所以就坐在我的门边等我为他理发。
当然我也很客气地招呼他坐下,并开始理发。当老乡把他长长的头巾慢慢解开,没想到一股浓浓的酸臭味散发了出来,一下子呛得我差点昏倒,立即将头转向别处,等过了好一会儿,味道散发了才开始为他理发。
在理发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我的推剪,将他靠近耳朵上面的一块头皮给掀了起来。心里一惊,怎么会这么不小心?但是再一看老乡,他好像没啥反应。我想按理来说,如果头皮给掀了一块,应该会出血也会很疼的呀?怎么他会没反应的呢,觉得有些奇怪。然而再仔细一看,哇……这哪是什么头皮,分明是一层厚厚的,如同头皮一样的污垢啊!
于是我就快速地将他的所有长发全部剪掉,给他理了个小平头。然后用推剪慢慢地把这层形似头皮的污垢,整张的剥离了出来,上面还有许多头发的小孔真是令人震惊。
理完后老乡摸出了一角钱给我,我笑着谢绝了,告诉他我是在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义务理发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后如果需要理发还可以来找我,老乡听后满面笑容,很激动地与我握手告别。
四、难忘的10月21日
大南溪的亚热带雨林风光,确实是风景秀丽。然而由于地处边疆交通极为原始,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只有一些崎岖的羊肠小道,严重制约了大南溪的各项建设。为此营领导决定,抽调各连队部分人员,组建成立了一个开筑公路的队伍,简称“公路连”。
由三连的副连长胡光荣,担任公路连的连长,全面负责公路连的一切事务。
当月,带领我们大家,来到了位于半坡和新寨之间,一个叫“天生桥”的地方。找了一块有水源,但长滿了野藤、杂草和灌木林的洼地安营扎寨。
大家一起努力,只用了半天时间,用砍刀和锄头很快就把这块洼地收拾干净。就地取材,砍来较大的树杆和芭蕉叶、滕条、矛草等等,快速搭建了两排临时简易工棚。并且利用树桩、竹片、茅草等造了两排通铺, 当天完工然后就住了下来。
第二天,全连官兵就开始了艰难的挖路工程。当时上级主管部门,由于受“先冶坡再冶窝”错误思想的指导,公路连已经开始运作,但许多生活物资都没有配备到位。营部只提供了大米和少量的油盐,其它一概没有,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开工一段时间后, 就出现了断油断盐和断菜的极端现象。
面对广大战士,每天承受着消耗大量体力的繁重工作,又不得不捧着没油没盐没菜的白米饭时,我们的胡连长焦急万分,不断地找其他连队寻求帮助借油借盐。然后再到自己悄悄在山上种的小菜地里,拔点生姜和小米辣等,拿来分给大家沾着盐巴吃,帮助大伙渡过难关。
休息时间带领大家一起上山找来一些野菜和野生菌菇。如喂猪的芭蕉杆心,切碎后用清水煮一下,在锅里用小竹杆不停地搅拌,将其中的丝状物取出,然后再放点油盐拌匀。或者找来一些野果,如黑熊爱吃的 青果,放在锅里煮一下,去除中间的果核,放点盐拌一下来做菜。虽然比较难以下咽,但总比吃白饭强多了。
当时,胡连长为了公路连的日常生活操碎了心,我们广大战士每天看在眼里,都在心底里默默地感谢他。
10月21日,这天是我20岁的生日。早饭和昨天一样,连盐巴都没有。我到伙房打了八两白米饭,因为刚出锅饭还比较烫,我就用芭蕉叶,捧了点地上冒出来的泉水,倒入热饭里。这样一来可以快速降温,二来也比较容易下咽,随后就稀里哗啦地将白饭,送进了胃里上了工地。
由于近期饮食太差大家又连续几天吃了许多生姜和小米辣之类的东西,很多人都得了痢疾,个个都面露病容无精打采。但为了让边疆早日通上公路,大家还是硬顶着病痛奋力地拼搏。
当时我个子比较矮小,不能胜任重体力劳动,胡连长就给我安排一个比较轻松,但相对危险性较高的爆破手工作。
这天中午,当大家结束了 上午的艰苦工作,回到工棚吃饭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爆破手,在统一的指令下,开始了像往常一样的爆破工作。
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声后,大家都上了工地查看爆破后的情况,各自检查一下有没有哑炮。如有哑炮不及时排除的话,势必会给下午的工地带来 极大的危险,后果不敢想象。
我到了我负责的地段,发现有一处炮眼,不 知道什么原因,导火索点燃后没有炸响。我就向胡连长汇报了情况,说我去把它排除了并动身找工具。这时胡连长一把拉住我说:“小吕啊这个哑炮你不能去,你是新手要去也应该我去”,我说:“为什么?这是我埋的炸药我知道情况啊”。
这时胡连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吕你不知道,排除哑炮如果一不小心出了问题,那后果是很严重要死人的。我如果出了问题没关系,我已经有了后代。而你们还是娃娃呢,又是毛主席派来建设边疆的知青。
如果你们一旦出了事,我怎么向毛主席交待,又如何向你们的父母交待啊,所以你不能去!再说我比你有经验,等以后有时间,我会慢慢教你们,如何安全排除哑炮技巧的”。
1973年修路突击队-公路连“战士”
部分人员合影
中间是公路连胡光荣连长
最后排左二是本人
当时听了胡连长说的这番话,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激动,多么朴素的语言。眼前这位矮个子的共产党员胡连长,在我心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胡连长他不但是我敬重的领导,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阵阵䁔流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非常的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 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待续)
作者简介
吕其龙,上海市69届初中毕业
1970年7月--1979年3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四连工作
79年按政策回沪后,历任上海市模具技术协会会员,模具工程师
上海林春万向轮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
奔特兰换气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厂长
上海位众汽车配套有限公司,厂长
现已退休
作品荐读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一)前言(二)奔赴云南(吕其龙)
本文 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