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故事│无奈分飞的鸳鸯(余杰)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转载自公众号:一壁残阳 




   

无奈分飞的鸳鸯

—— “留在那里的爱情”系列之七 

  

余 杰

上海老知青

  

  上海知青老二姓张,大家习惯叫他老二。到云南农场后,他干活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平时,老二的话不多。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他最多是笑笑而已。

  西双版纳的农场,最为头痛的吃菜问题。一到雨季天的时候,几乎各个连队都会断菜。老天爷一个劲地下雨,把地里的菜都浇死了。而老二所在的连队却与众不同,雨季天照样有菜吃。这要归功于湖南来的老工人老苏的本事。久而久之大家看出一些名堂。老苏种菜有自己的绝活,他每天4点就起床到菜地干活。等到大家上班了,他却在家里悠闲的抽着香烟。到大家下班的时候,他又在地里忙开了。他只说了一句:白天,火辣辣的太阳下能种好菜?

  

  

  老二是老苏的徒弟,跟着老苏种菜,渐渐地也掌握了一些种菜的本领。两个人在山沟里的一片菜地里默默地耕种着,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老苏的女儿就会把饭菜送到菜地里,让这爷俩好好吃上一顿。这时,老苏会叫老二陪着自己的女儿说说话,自己一个人在地里干活。

  时间一长,大家都在开玩笑说,老苏把老二当做女婿了。

  这以后,老二干脆吃在老苏家里。每天要到熄灯的时候才回到自己的宿舍睡觉。老苏两口子也心安理得地把老二当成未来的女婿了。连老苏的小儿子见到老二都叫“哥哥”了。老苏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勤恳老实的女婿,还是上海知青,多么体面啊。

  老二对自己的好友阿春说过,女知青还有多少呢?嫁人的嫁人,回城的回城。我还能找谁呢?反正这辈子是回不去了,有老苏这样的好人家也蛮好的。

  

  

  是啊,是蛮好的。可惜好景不长。知青大返城开始了。

  老二的父母一天一个电报,要他立即回家,顶替母亲到厂里工作。可以回上海了,这是老二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老二为此失眠了几天。怎样对老苏说呢?这些年来,是老苏一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把自己当成亲生儿子一般对待。老苏的女儿和自己就差办理正式的结婚手续这一步。自己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回家,多么伤老苏一家的心啊。

  这时,老苏找到了老二。

  “回去!”老苏很坚决地说:“能回去不回去,你是傻瓜啊!”

  老二一句也说不上。

  “我和老太婆商量好了,你和海云(老苏的女儿)的事情就到此为止。我们能够理解你父母的心情。”老苏说:“谁不盼望自己的孩子回到身边啊!”

  老二哭了。他突然跪在老苏的面前叫了一声:“爸!”

  老二临走的前一夜,老苏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为老二送行。几位还没有离开连队的知青也应邀参加。席间,知青们向老苏不停地敬酒,感谢这位老工人对于知青的照顾。老二开始一声不吭,喝着喝着嚎啕大哭起来。他紧紧地拥抱着老苏,半晌才说出一句话:这辈子我忘不了你们!

  

  

  后来,在老二全家的坚持下,老苏一家到上海来玩了一次。

  以后呢?在知青的聚会上我问老二。

  “以后,我成家了。海云在云南也成家了。我们经常通通信。海云的生活过的不好。农场搞了承包,干活干不动了。家里过的很苦。唉,我也无能为力啊。我也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每月只有这点钱。要是我混的好,我一定会帮助他们。”

  老二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眶里包含着泪水。

  

写于2009年12月11日  

   

  

请点击下方目录链接

阅读本系列其他故事

   

《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在沪首发

知青故事│小知青的爱与性

知青故事│被拒绝的“爱情”(余杰)

知青故事│她葬送了青春和爱情(余杰)

知青故事│阿康的爱情悲喜剧(余杰)

知青故事│小兵的“孽债”该怎么还(余杰)

知青故事│不必纠缠的情感(余杰)

   


作者简介

  余杰,上海老知青。1970年4月从上海到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上山下乡,1979年2月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第三机床厂当工人,后在宣传科工作,先后担任企业党委委员、党办主任、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厂长等职。2002年参加上海临港新城(现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担任港城集团行政总监、党办主任。2012年退休后,在浦东新区国资系统发挥余热,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自2007年起在网络上刊发有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文章约400万字。

   

   


───────────

本文2016年5月30日刊登于《共识网》

原标题为“深深的记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青故事│无奈分飞的鸳鸯(余杰)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