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旅游散记之十八:《缘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八
缘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作者:汪向明
同名征文获奖证书
44年前我作为还在插队的知青,通过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侥幸在570万考生中成为27万分之一。毕业后分配到当地的省重点中学当语文教师,那时全国统编教材第一册就有一篇茅盾先生写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课文本是茅盾先生1946年应苏联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去苏联参观访问后回来写成的《苏联见闻录》中的一篇。虽然自小知道第比利斯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格鲁吉亚的首府,至于第比利斯在苏联的什么方位却是一无所知,当然现在知道它在高加索地区,已经成为格鲁吉亚共和国的首都。
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给全体国民带来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大家都各尽其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一样。
上课前,我认真钻研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这篇课文,发觉这是一篇按空间顺序来记叙的散文,与学生以往接触较多的按时间顺序纪事的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是梳理课文结构,再是画一张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的建筑示意图以助讲解,让学生有一点直观感受,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在沙皇俄国统治,共产党人发挥高度的聪明才智,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精神。
我按着课文结构,设计了一则《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课文板书。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板书
这则板书既体现了课文的行文结构,又表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用“正常、普通”反衬“秘密”来说明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
地下印刷所铭牌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纪念馆大门口
1983年,我把这则板书以及设计思路整理成一篇文章,寄给了华中师范学院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该刊在当年的第12期仅刊发了板书。因为它是我所发文章诸多“第一次”中的一篇,至今已近四十年了但还是印象深刻。当时先在学校阅览室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杂志的目录上,很有一点激动,样刊和稿费大约是一个月后才收到。虽然篇幅很短,但当时的激励作用也是很大的,后面几乎年年都有一些文章被各地的语文教学期刊发表。这篇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我第一篇被省级语文期刊发表的文章。
我算是敝帚自珍的,凡有文章发表的报纸、杂志都保存得比较认真,而今不想没有翻到这本杂志,颇感遗憾。只好网上搜搜,我先输入“《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没有发现;再搜“《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板书”,还是没有;我不甘心,继续搜“《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板书 汪向明”,总算有了。就此想打开看看,不意没有权限,只好又是一番感慨和遗憾!
网络搜索
仅限于此
地面建筑
四十多年前,我还仅是一个难以自食其力的知青,是小平同志决定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立志读书青年的命运;三十多年前,教《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时,为课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设计板书的成功,让我意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教一篇课文,对课文所涉及的地方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有机会就会想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例如教《登泰山》后我去爬了泰山,教《大瀑布揽胜》后我去了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和腾冲的大叠水瀑布和其他一些瀑布。可是教《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时,我是不会想,或是不可能想,甚至不敢想能够前往格鲁吉亚亲临实地去参观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的。
水井入口
印刷所隧道入口
印刷机前
介绍通气孔
聆听当年故事
当2018年6月23日,我前往格鲁吉亚亲临实地去参观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时,一种当年不会想,或是不可能想,甚至不敢想的心愿一下子得以实现的心情,是既惊喜又自豪。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年没有敞开的国门已经大大的敞开,当年普通公民不可能随意出国的状况已经改变,当年许多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国民现在已经把广场舞跳到了世界各地。我来到格鲁吉亚旅游,实现了当年不敢想的小小心愿,无疑也是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吧!
作者简历
汪向明 1949年生于上海,高中68届,1969年上山下乡插队江西万年垱下公社,直至1978年春入上饶师范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先在上饶市上饶一中、杭州市求是中学任教,后调回上海,退休前任上海《家庭教育时报·高招周刊》责任编辑,主持学科复习版工作。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