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旧事(26)离开版纳的成因(阿玉)
版纳旧事(26)
离开版纳的成因
作者: 阿玉
我曾经多么渴望能够成为一名女兵,所以才会不假思索地报名奔赴云南西双版纳,因为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兵团。其时《军队的女儿》对我有极大的影响,家中的那本小说我阅读了无数遍,我被主人公刘海英的精神感动,书中对浩瀚无垠美丽草原的描述使我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唯独没有想过艰苦环境创业的困难和艰辛,也没有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到兵团后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繁重的力不从心的重体力劳动、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炼,才知道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生活,内心感到非常的沮丧,对当初不谙世事的冲动充满了悔意,又不能与任何人言说。在人前的我虽然表现得还是积极向上,平时依然若无其事,不失清纯可爱,然而内心却充满了多愁善感的矛盾和自怨自艾的悲切。
我性格的形成与家庭出生环境有着很大影响。父亲出生在一个耕读人家,祖父母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由曾祖父母一手带大。曾祖父曾是秀才,清朝灭亡,科举制度废除,曾祖父当了一名教书匠。父亲虚岁五岁就进了私塾,他受的都是封建伦理和传统行为规范的教育,所以家庭观念很重。上海解放前夕,共产党坐江山已成为必然趋势,共产党地下组织为解放全中国作着准备,他们动员白区的进步有文化的青年奔赴苏北解放区,为的是培养解放后接管上海的管理人才,地下党也动员了父亲。父母从小就由媒妁之言和长辈作主定下的包办婚姻,那时他们的婚期已近,为了儿女情长不违背长辈定下的婚约,父亲放弃奔赴苏北解放区,而与父亲一个床上打滚的倪师弟去了解放区。解放后父亲积极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中,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多次评为市系统劳模,那时候父亲工作很忙我们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父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处于长期工作紧张压力大,而且生活比较艰苦,父亲得了肾性高血压。
父亲从小失去了父母双亲,所以他将亲情看得非常重,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並宠爱着家人。得知我自说自话报名奔赴西南边疆,父亲是难以接受的,理智告诉他大势所趋他无法阻扰,但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不舍。自我离家以后父亲因思念太切,使他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肾病也日益加重,以至不幸逝世。父亲的不幸离世,那沉重的打击对我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有段时间我都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对自己当初冲动的决定充满了自责和悔恨,怨恨自己的不懂事,自作主张以致父亲英年早逝,给母亲家人带来了天大的灾难。自此之后一直郁郁寡欢,心里满怀悲哀,碰不碰就会不由自主的泪水涟涟,好几次上山扛柴,看着脚下波涛翻滚的云海真想一头扑进那云海之中。我从小身体素质不是很好,那段时间身体也不断出现状况:扁桃腺反复发炎、长期低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早博;突然间膝盖不能弯曲,疼痛得几个月爬不了山坡……总之身体和情绪低落得都将要崩溃。
父母婚后几年才有了我,从小父亲将我当成掌上明珠,疼爱有加,不舍得让我受一点点的委屈,这是家人亲戚都这样认为的。小时候我并不觉得母亲很爱我,有时甚至觉得母亲对我的要求有点严厉和苛刻。后来我明白母亲对我的爱并不比父亲少,因我是长女,她要求我必须像个家中老大的样子,带领好底下的弟弟妹妹,所以对我的要求自然严了些。父亲去世后,母亲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为我而得了美尼尔氏症,经常会突然晕倒,为此还受了工伤。并托咐亲友无论如何要将我从云南调出来,外祖父母就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否则他们都觉得对不起我父亲,因父亲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是我。而那时的我好像也有了忧郁症,情绪低落,任何事都开心不起来,母亲劝慰亲友开导都不起作用,我呢要不是放不下母亲我那时真的可能走上了绝路,当时我钻在那样的牛角尖中就是钻不出来。
后来母亲找来父亲生前好友——郑伯伯。郑伯伯从我父亲对子女的爱说起,以及对子女的厚望,慢慢切入正题。给了我不少劝导,说我还年轻,凡事应该向前看,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波折和磨难,要经得起风浪。对我不喜结交沉闷内向的性格也作了批评,希望我开朗活泼些,多交一些朋友,有些事必须和好朋友敞开心扉交流,不能憋在心里。还告诉我父亲的病故不全是我的缘故,说我这样是父亲不愿意看到的。郑伯伯那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后,我自己反思了很久,慢慢打开了心结,调整了心态,内向沉闷的性格也开始转变。随后调动之事也有了转机,让我看到了希望,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
许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说实在当年如果一直待在版纳那样的环境中,由于我心理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及时释放,恐怕真的有一天我的精神会为之崩溃。同时我感激母亲和家人,也感激帮助我度过心理最黑暗那段时光的所有的亲戚朋友!
写于2008年4月19日
修改于2021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
杨玉英(笔名:阿玉)上海知青,69届初中。1969年12月赴云南西双版纳水利四团,后转插安徽凤阳。1978年病退回沪,回沪后在街道加工厂工作。1980年初到粮食系统加工场工作,担任基层的结账员、财务,后调公司直至退休。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