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婚以后,或缺老伴儿以后,要不要结婚?》另6篇(卢忠雁)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生活随笔】


《离婚以后,或缺老伴儿以后,要不要结婚?》


另6篇


作者:卢忠雁










《离婚以后,或缺老伴儿以后,要不要再结婚?》



  不少认识的朋友哟,大至都是50、60岁的人。在聊天中,问及于我一个问题:“如果离婚了,或是缺老伴以后,想赶走寂寞难耐、孤独终老的状况,再一次选择了婚姻。然,又有心中的不踏实而犹豫不决。如何是好?!”


  我的意见如下:


  不管是离婚,或是生病了,男女有一方先走而缺了老伴,再找对象,情有可原,大可不必“心惊肉跳”。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打结婚证书,再办酒后结婚。我固执地认为:不妥当。现实生活中,如再婚,你法律上确实保障了。但是,活着,没什么大的纠缠不清。一旦一方走了,那么,留下的财富,就是难以解决的“后事”。


  所以,我的想法是:倘若再找一个老伴,就是不结婚,但可以同居。生活开销,按照约定之说来执行之。因为现实例子中,再婚的男女双方,往往是:一方人走了,就会为财富而翻脸,还有的打官司来解决财富问题。


  更有甚者,一旦结婚了,如男女双方都有子女,那么,财产方面都会“留一手”。从而会把各自的钱省下来,以后留给自己的子女。有的,就会想方设法限制再婚老伴的钱,使之最大程度地“挤牙膏”似的挤再婚老伴的钱而积累之,到以后给自己的小孩。此种情况以及做法,在再婚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再有现在的人,寿命都长,活到80多岁的老人,大有人在。


  所以,如果50岁就再婚,漫漫岁月中,以活到80岁为一个假设,就有30年的大跨度,积累下来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再婚,就是再婚夫妻的共同财产,这笔钱,如何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也是伤透脑筋的事情。到时,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了!  


  人生之路的旅途中,不论从情感上、心理上、生活上,都是非常希望有一个人陪伴在身旁的。结婚以后,不管咋样的原因而“落单”了,去再婚,这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事情,不得不考虑再三,想清楚后果,而不是一味地冲动就去再婚。我是持不再婚而选择同居模式去找到“新生活”之观点的!




《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每一个人在奋斗的路程中,一定会遭遇到“他人的眼光”,被人讥笑或是讽刺,也是家常便饭的一件事。定律是: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生活或工作中,“他人的眼光”始终是存在的。正是这种“他人的眼光”的影响,要你自己去把握,并且义无反顾地向自己预定的目标进发,“不达目的不罢休”!


  人生之旅中,特别是在工作中,受到“他人的眼光”影响,非常正常。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经常会受到“他人的眼光”影响而难以承受;再有:伟大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极大的“不融合”。造成了我的苦闷、彷徨、失望……然而,不管咋的,日子总的过呀。“他人的眼光”是客观存在的,是难以左右的。但真正重要的是“看待自己的眼光”,从而问一问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如是。那么,就坚定地走下去!” 在农场的工作中,繁忙的大田工作,累是肯定的。但,我绝对不浪费时间,一有空,抓紧学习,看书做笔记;每天写日记;用硬抄本摘录好词、好句等等之“工作”,做到雷打不动。


  尽管当时被诸多的知青说成不合群、有点怪癖等等。我仍然我行我素,每天工作之余,按部就班地学习。再累,也要学习。不瞒你说,有时候,在规定熄灯的时间里,我就在帐子里,打着手电筒学习……


  “他人的眼光”没有能影响到我。我当时就这么想:“谁笑到最后,就是胜利!”


  这种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支撑着我,使我“如鱼得水”。顶替“回沪”,在一个纺织厂里做机修工。曾经躲在我们机修工放零件的仓库里(电梯房最上面),啃书本,硬是“啃好”了“书本”,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法律专业的文凭,并一举考到了普陀区一个机关工作。躲在机修工放零件的仓库里学习,一直受到“他人的眼光”干扰,被检举揭发,有负责机修工的技术员,赶到我的学习地,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且挂在班组的大黑板上点名扣分,那么,这个月的奖金就要被扣除不少!


  关键的是:异样的眼光,一直会围绕其中,好像我是一个“犯罪者”一样。就是在这样“高压”的情况下,我没有被压垮,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的努力学习。我坚信:我有朝一日,会以我“看书本”成绩来说话的。果然如此,当我拿到被录取普陀区一机关工作通知单时,工厂的工友们,纷纷来祝贺;就是这个技术员,也走过来:祝贺我的成功“跳槽”!


 


《人之一生:努力学习奋斗是必须的!》


 


  人之一生,努力奋斗是必须的!不努力,却羡慕他人的成功,有何益处呢?!


  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当然,成功,努力奋斗是必须的。还有诸多要素,正如朋友“天道酬勤”说的那样:


  “坚信成功努力外,还需运气,缘份的青睐。只有努力加机遇,幸运之神便会眷顾,成功便会向你招手!”


  努力奋斗之,在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前提下,就有机遇眷顾。我通过自学考,获取了文凭,并成功跳糟后;我把我所知晓的信息以及复习材料,送给我的机修工搭档,让他去走一走“捷径”,他通过笔试和面试,一举考入了黄浦区的一个机关工作。


  是的,有缘我们成为机修工,平时成为了好朋友,有了这样好的“机遇”,我当然不会放弃,“雪中送炭”之,使他运气来了,好运也来了,由此而顺利地跳槽成功。


  而今,我俩都享受公务员待遇退休,过着幸福快乐的时光,享受着奋斗而为所赐予的“甜果”。如果仍然是机修工一辈子,那么,要遭遇到下岗以及做保安的命运,岂不悲哉!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羡慕他人的成功,倒不如自己奋发有为之!” 不怨天尤人,不责怪他人,也不羡慕他人的成功,做好自己的事情,认准了目标,就要奋发有为不断前进之。努力学习奋斗之,应该贯穿于人之一生!


 



《不要人为设置“拦路虎”》


 

  上街沿,在行走的情况下,不容乐观。


  一是共享单车“拥挤”而“霸占”了“道路”。有的路段,在放置共享单车时,将通往人行道的出口封住了。


  二是本来就不宽畅的人行道上,沿街的商店堆放杂乱的东西;又饮食店的(吃饭的人乱停乱放的电瓶车),把人只能挤到了快车道上行走。


  三是好端端的在上街沿上走。却不料想:自行车、电瓶车逆向冲将过来,被撞伤,是经常发生的事。行人走上街沿,也得格外小心啊……


  以上种种,只是举例的一二三,还有诸多的“拦路虎”挡道呢!昨天晚上,回家途中,在金鼎路上的上街沿上走(走到近悦乐坊)时,左脚被一“拦路虎”的硬物撞痛,低头一看,是一个水泥的“石疙瘩”,马上将其凊理掉。这才发现,是白天设摊者买东西而当其凳子来坐的。这不,害人不浅的“拦路虎”!


  为了保持上街沿的安全行走,切切勿当“拦路虎”啊。


 



《“国货”需要与时俱进》


 

   “国货”,需要创新,使之成为“新国货”,这就是与时俱进。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在继承中去开拓创新,促进品牌的推广之。


  从小,就知道上海有大白兔奶糖。70年代的时候,此糖,成为了风靡上海滩的“珍品”,也是上海的一个大品牌。那时,我在海丰农场工作,地属江苏省大丰县的一个农场。在缺肉、缺糖的年代里,这类食品缺乏。为了补充营养,也为了解馋,一旦有知青回沪,就会托回沪的知青带些许来。


  带来的大白兔奶糖来,是在工作之余,将此糖当作奶茶来喝,以此来补补身体呢。而今,从大白兔奶糖,又开发了大白兔奶糖唇膏,这就是与时俱进,非常好。


  还有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国服”之一。旗袍是我国女性美的代表,穿旗袍,体现了女性的端庄、娴静、含蓄、温婉之状态。在民国时期,旗袍就已盛行于市,大到富家千金,小到平民妇女,在民国所穿的衣服皆为旗袍。


  穿旗袍,美艳与身体曲线都充分展现,可以这么说,一件旗袍,就是一件“灿烂辉煌”的正品,把女人的妩媚多姿、优雅得体现出来,感觉“韵味十足”而“光彩照人”。


  当下,旗袍通过一些创新,成为了改良旗袍,成为了女性特别喜欢的式样……


  新国货,需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其它的优秀东西,从而创新之,如此,才能把新制造为代表的新国货不断推进之,并频频刷屏,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之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更多人喜欢旗袍,使之浓浓的“国潮”风在当下流行开来,延续下去。


  “国货”得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才有好的发展、好的前程。


 


《宅在家,亦乐》


 


  突然间,又是“非常时期”,这疫情防控之战,打了一仗又一仗,好像有点“没完没了”了。


  这不,好端端的8月份安排的旅游之行,被无情地取消了。在抗战“病毒”之战中,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全神贯注而努力之。


  唉哟喂,这次疫情时间这么长,折腾了2020年的整年;而今又“卷土重来”之。


  曾记得:2003年那次疫情又是这么短地“风吹草地见牛羊”过去了。


  当下,能够宅在家,就宅在家:听听音乐、喝喝咖啡、看看微信,亦乐!又,可以定下心来,看看书,买来的书以及友人赠送给我书,忙碌之中,没好好看。有的书,只翻阅了几页,何不乘当下宅在家的时候,躺在床上,翻翻看看,也是一大乐也。


  一旦“触类旁通”,有了新的感悟,马上打开电脑,写上一篇短文,不,不必打开电脑,手机上,直接就可书写短文。


  如果饿了,下个面条、馄饨吃吃;如果累了,躺一会儿,小磕睡一觉。宅在家,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写,就写,想打游戏,就打……随心所欲,随意啦!宅在家,“革命工作干不完”,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感觉快乐,就干,就做,随心随意去“畅游”!


  退休人员呀,在当下情况下,好好地宅在家,享受“躺平”的生活,等待“阳光明媚灿烂”好日子的到来,再去旅游,再去潇洒走一回吧!



《吃饭店被冷落了》



  这些天来,家附近的小吃店被冷落了。


  金鼎农贸市场1号门的沿街商铺店(小吃店),过去,吃得人多。现在晚上,到吃饭时分,只有廖廖几人吃。金鼎路靖边路口的“家常菜706面馆小吃”,晚上生意也冷落了些。



  金鼎路悦乐坊大厦中吃饭的店,本来就人气不足。这些天来,更是甚为“冷落”。悦乐坊大厦边门处对面,有一家“现烤比萨芝根芝底”店关了,目前正在装修。看装修的广告告知:“百果园”!这样的店,在靖边路上已有一家了,离得这么近,再开一个“百果园”店,生意会兴隆?


  是疫情有了新情况的缘故,还是什么其它原因?总之,家附近吃的店,生意又见冷落了。是热闹惯了而选择了不去“饭店”聚餐呢,还是目前疫情防控之“关口”所造成了人“怕怕的”状况。有疫情的新情况,饭店生意冷落了,但还在营业着;那,想去旅游的人,一方面心里怕怕的,不敢再去旅游;另一方面旅游社也喊停了。


  又是“非常时期”呀,防患未然不可松懈也。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历



   卢忠雁,男,河南镇平人,1957年3月13日出生于上海。1975年3月13日参加工作,在上海市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农场工作。1981年10月母亲病退而顶替回沪,进入上海市第六丝织厂做机修工。工作之余,自学考试1989年6月毕业于上海市司法学校法律专业,凭此法律中专文凭,1989年底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2001年5月进入普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宣传科、办公室工作,2017年3月13日退休。


    卢忠雁从小喜欢读报写文章,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投稿不止,因不知文章之“规律”,终于屡屡不中。其中的煎熬,实为难过。发誓不再投稿;然,又不知不觉写之、投之。1989年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后,特别是1990年调入办公室工作,编中队简报、发新闻稿,投稿热情空前膨胀。终于,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刊登。从此而屡屡投稿,又时时文章被刊登。至今刊登文章千余篇,有通讯稿、散文、诗歌等。在上海《新民晚报》的《上海闲话》栏目接连发了三篇文章:《过街楼》、《占位子》、《汤婆子》等。


   写作这么多年,仍然对文字“执迷不悟”,每每早上醒来,就随便拟题而一挥而就,《每日随笔》不止,就是在外旅游,也会千方百计完成之,好像一日不写而不好过矣,实为有点“精神病”也。也罢,因为,唯一保持了写作此爱好。遗憾的是没能成为一名作家,那么,就作为写手吧,知足长乐也,以为记。


作品荐读




【知青情缘】卢忠雁文集 (78篇)


《离婚否?》另18篇(卢忠雁)

《共享生活: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另17篇(卢忠雁)

《人老了,脚痛臂膀疼的,急人啊》另8篇(卢忠雁)

《吃力啊吃力》另7篇(卢忠雁)

《态度上是否粗暴了些》另6篇(卢忠雁)

【生活随笔】《不必说老》另12篇(卢忠雁)

【生活随笔】《穿拖鞋,得当心》另5篇(卢忠雁)

【生活随笔】《老歌,听不够》另9篇(卢忠雁)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离婚以后,或缺老伴儿以后,要不要结婚?》另6篇(卢忠雁)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