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十堰这个村走“三型”发展之路,值得借鉴!
近年来,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立足自然资源,积极创新思路,坚持市场引领,产业带动,与民共赢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服务保障型、扶贫带动型、产业富民型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使村级集体经济达到年收入15万元以上。
基本情况
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位于上津镇西部,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797户、3220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7户、824人,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09元,近3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
发展集体经济情况
1、村企联建,打造服务保障型集体经济。2017年4月,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在郧西县上津镇丁家湾村伞河塘度假山庄建立了湖北唯一一个写生基地——中国上津写生基地,服务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赴上津镇写生。围绕写生基地,建立了5处写生点,上津镇石庙村培植了写生点2处。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石庙村委会主动与写生基地对接,成立了郧西县石庙写生服务有限公司,由村委会主任担任公司法人,为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赴上津写生提供交通、食宿、安全等服务保障工作,村委会按每人每周120元的标准从公司进行提成作为集体经济。今年以来,公司累计接待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821人,公司营业额达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达9.85万元。
2、村村联动,打造扶贫带动型集体经济。上津境内日照条件良好,目前建设的20MWp以上的光伏电站就有2座,其中在石庙的30MWp光伏发电项目是湖北省引进的第一家地面光伏发电项目。为顺利完成贫困村“九有”“出列”的任务目标,确保每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上津镇按照“统一筹措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监管”的思路,在全镇16个村整合资金80万元,集中为每村建设一座6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覆盖我镇16个村,2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通过产权、管理权转移归属到村,每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光伏电站按照最低使用寿命20年计算,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旱涝保收。
3、村群共赢,打造产业富民型集体经济。石庙村结合本村有水源充沛、水质好的大片水田优势,按照“五统三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藕种、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分户承包经营、分户享受补贴、分户获取收益)的产业发展思路,由村委会集中流转农户土地65亩统一种植莲藕。利用产业发展资金中分户经营的政策,整合产业资金20余万元用于购种、土地流转、购买肥料等。流转的65亩土地,其中45亩莲藕的收益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其余20亩收益归村级集体所有。可使4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经验启示
1、向市场要出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村级党支部更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特点,做实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对接第三产业。要注重做好服务文章,通过村企共建、市场主导、公司运营的方式,在第三产业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向规模要效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各村单独发展面临规模较小、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乡镇党委应立足本镇实际,按照“长效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分村获益”的思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通过产业的集中连片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向好。要做好产业的深加工,通过发展加工业,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提升村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附加值。
3、向发展要成效。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个重要论述。通过发展产业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解决民生问题,回应群众需求。在布局民生产业的同时,同步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民与产业兴村并举。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编辑|姚恒 曹婧
热文精选
热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