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都来看看,这些地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哪些好做法
10月10日,全市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丹江口市委组织部、郧西县委组织部、竹山县麻家渡镇党委、竹溪县汇湾镇党委、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党支部围绕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分别作交流发言。十堰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将分期编发交流发言材料,供学习参考。
丹江口市委组织部
坚持全面布局 力促整市推进
丹江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易斐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以“整县推进”试点市为契机,按照“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功能”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堰市委工作安排部署,坚持从严处要求,向实处着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统筹协调抓推进。把整市推进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坚持全员上阵、全域推进,形成大抓基层的强大合力。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丹江口市基层党建整市推进促脱贫攻坚计划》,按照“工程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引领”的思路,确定了61个工作项目,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逐项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将整市推进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常委分工负责和联系点制度,市“四大家”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镇、一个软弱涣散村,定期走访调研、听取汇报、指导开展工作。各镇(办、处、区)、市直机关工委、“两新”工委结合实际分类制定工作责任清单,分领域推进实施。明确了丁家营、浪河镇2个“整镇建强”试点乡镇、江南316国道和丹郧公路两条党建示范带、57个党建示范点,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力争在2017年底80%的镇(办、处、区)实现“整镇建强”,2018年底“整镇建强”镇(办、处、区)达到100%。
二、务本务实抓推进。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实支部建设。一是创建合格支部。围绕“五个基本”分领域制定合格支部标准,按照对标创建、验收评定、分类定级、整改达标的步骤,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对标创建,以党委为单位组织评定验收,按照3:5:2的比例进行分类定级,共评定一类支部284个、二类支部482个、三类支部177个,按照“一支一策”的要求对“三类”支部进行整改提升。二是建强带头人队伍。成立“头雁工程”课题组,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的“选、育、管、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45名,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对194名村书记开展全员轮训,组织50余名社区干部开展外训,分片区组织村书记座谈会7场,选育村级后备干部556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办法》,强化对村干部队伍的履职尽责管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调整优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派驻445人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抽调4名干部组建基层组织建设组,加强驻村干部的日常综合协调、日常管理、督办检查、考核考评工作,每月开展1轮督导检查,下发情况通报9期,分散和集中约谈驻村干部和单位负责人60多名。三是激发党员活力。延伸支部触角,在农村普遍探索设立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主监督、和谐共建“五型”党小组,建立党小组活动纪实、工作汇报、工作考评等制度,将农村党员全部纳入进来,每月至少开展2次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市直机关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日”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窗口行业、执法单位党员工作日佩戴党徽上岗,企业党员亮出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构建党员“网络之家”,组建党员微信二级群13个、三级群42个、四级群413个,打造党员学习交流平台。
三、问题导向抓推进。聚焦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集中整治,努力实现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提升。一是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理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印发《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点》。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摸排,实现选派党建指导员“全覆盖”。会同教育局通过2个月的集中攻坚行动,单独组建民办学校党支部6个,联合组建党支部10个,派驻党建指导员67名。二是提档升级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面积不足300平米、功能设施不完善不达标的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提档升级计划,整合扶贫、民政、卫计等部门资金2100余万元,对36个重点贫困村、39个非重点贫困村进行提档升级,到2018年将实现全面达标。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紧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投资2800万元,在重点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计划。深入开展“双建双培双带”活动,成立103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09个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涌现出502名党员致富带富标兵。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大力推行“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压实责任抓推进。立足从严治党新常态,探索建立清单明责、督导压责、科学考责、从严问责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一是严格责任落实。年初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对照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指导书,层层作出公开承诺,制定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通过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现场观摩、每半年一次积分排队、每年一次述职评议,不断压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推行党建工作提醒函制度,定期对市“四大家”领导和党员领导干部、乡镇及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就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下发提醒函80余份。二是严格督导检查。为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上紧下松、压力递减的问题,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员制度,精心选聘10名基层党建专职督导员,定期开展全覆盖、清单化、拉网式督查。目前已开展7轮督导检查,下发督导通报6期。与此同时还利用网络督办、线上督办的新方式,通过电脑、手机等平台上传、调阅、检查相关工作资料和图片,随时掌握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三是严格考评问责。拿起问责利器,针对年初省市县三级考评检查反馈的问题,对90余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给予提醒谈话、通报批评、党内警告、责令辞职等处理,对2个综合排名倒数的乡镇纳入“笼子”管理,其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被约谈。结合日常考核和检查督导,1名落实党建工作不力的组织委员被调离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理清工作思路,补齐工作短板,落实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逐村夯实、整镇建强、整市推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竹山县麻家渡镇党委
党建促脱贫 实干奔小康
竹山县麻家渡镇党委书记 耿恒举
麻家渡镇位于竹山县西部,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发祥地,享有“施洋故里”“宝石之乡”美誉。现辖21个村,3.1万人,846名党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67户、6552人。近年来,镇党委牢固树立“百姓要脱贫、党建必先行”的工作理念,按照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的要求,着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工作优势,2016年实现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双赢效果。
一、责任上肩,党委勇于担当。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镇党委不断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抓主体责任、抓作风建设、抓调度考核、抓履职问责、抓氛围营造,建立了一抓到底、一包到底、一管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基层党建人人参与、脱贫攻坚全员上阵的工作态势。同时,实行全员挂点驻村,坚持做到岗位在村、阵地在村、责任在村,将一切工作落实到村。我和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至2个贫困村,我联系全镇最贫困的桂花树村,38名镇干部自觉发扬“5+2”“白加黑”工作作风,每周至少在村工作6天以上;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中,实行24小时驻村,做到了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在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期间,辖区内三大水库先后溢洪,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回到工作岗位,第一时间组织库区下游群众安全转移,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人民群众一起与无情的洪水展开搏斗,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战天斗地的赞歌。
二、资源下沉,夯实基层支部。按照抓实支部、建强支部的要求,镇党委聚焦“工作短板”,以“整村夯实,整乡提升”为抓手,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支部倾斜,着力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建“老大难”问题。针对村级党组织服务发展能力不强问题,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每个合作社奖励2万元的标准,先后建立各类经济组织和协会组织58个,构建了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针对基层基础保障不强问题,在县委高度重视下,按照每村30万元标准对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将村级办公经费从2万元/年提升到3万元/年。针对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问题,从“一村多名大学生”、转业军人、致富能人中先后选拔19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党员群众进入村干部队伍,跟踪培养了48名村级后备干部。2015年,位于施洋故里的桂花树村党支部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村,通过持续深化整顿,2016年新建了占地10余亩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300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三、加强培育,建强骨干队伍。镇党委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来抓,依托镇党校培训基地和产业扶贫基地,大力实施以党员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将全镇农村党员分期分批纳入脱贫攻坚技术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强化45岁以下农民党员对扶贫政策、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种养殖、驾驶、烹饪、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农民党员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使其成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同时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发展党员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返乡能人、复员军人中培养发展党员,每村每年至少培养1至2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到农村党员队伍中去。特别注重“一村多名大学生”的培养,通过3年努力,全镇共培养了30多名“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能致富”,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大力支持他们兴办实业、创办实体、推广技术,激发了新型农民的带富能力。
四、思想引领,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在脱贫攻坚中,争当贫困户、坐等吃救济的现象较为普通,这既是农村现实,更是工作难题。作为十星创建发祥地,镇党委始终做到红旗不倒、荣誉不丢、品牌不甩,围绕“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脱贫先脱旧”的思路,坚持以“双十星”争创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以精神脱贫助推精准脱贫。按照党员引领、农户参与的要求,深入开展“一争双带”活动,即党员在争创“十星级党员”的同时必须带领家庭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带动2户贫困户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全镇846名党员共结对帮扶1861个贫困户。通过党员引领示范,带动贫困户主动参与,引导农户牢固树立了“创星就是创业”理念,激励群众在争星创星中发展产业、走向富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同时,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展“最美家庭”“十大孝子”“脱贫能手”等系列评选活动,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可看、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通过“双十星”引领,十星文明创建的深入开展,在全镇上下,“十全十美,十星光荣”的文化精髓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内心世界,“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融入群众的现实生活,“抛掉苦日子、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和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施洋故里展宏图,十星名镇谱新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要求、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在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征程中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
打造“四带”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
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 方必春
项家河村位于门古寺镇东北部,2002年由原项家河、大坪、大岩、大柳、磨石五个村合并而成,辖10个村民小组、765户、3134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4户、555人。近年来,我们借助精准扶贫机遇,打造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大户带领、合作社带管的“四带”模式,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村党支部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我本人也被授予“荆楚楷模”荣誉称号。
一、支部带领抓合力。一是建强支部,形成合力。“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5村合并时,村民人多心不齐,整个村就像一盘散沙,支部没有凝聚力,干部没有动力,群众没有创造力;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个“空壳壳”,还欠着39万元的外债。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学习国家政策,商议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办法,我反复给支部党员干部做思想工作,克服大家的畏难情绪,最终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同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二是找准路子,发展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脱贫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示范岗设在成产一线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已形成了“烟、畜、菌、果”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村种植烟叶2000亩,养殖山羊6000只、黄牛5000头、白羽土鸡2万只、黑猪1500头,发展食用菌20万袋,建设核桃基地2000亩。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服务。在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村“两委”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了支部与党员创“十星”、干部要“六能”、开门“20事”、服务“110”等村级管理制度。完善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三个议事组织”,要求党员做到“村民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产业多去管管、家有诉求想法办办、家有急事帮着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让党支部这面红旗高扬在村民心中。四是改善条件,强化保障。村党支部提倡“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支部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村硬化公路38.5公里,实现组组通;搭建便民桥11座,解决行路难;修建拦河坝20多座、水渠7120米、水窖7处,解决用水难;修建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38户,分散安置14户,让一批村民住上了安全房。
二、党员带头抓示范 。党员干部,先干一步。我们始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员教育重要抓手,把“十星级党员”争创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党员干部在宣传政策、发展产业、结对帮困、脱贫致富的工作中,人人以身作则,个个率先垂范,不仅与群众同心、同向、同行,而且学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全村47名党员中,19名党员都是产业发展示范户,我本人作为发展烟叶带头人,在2006年起步种烟叶时,村民多在观望,为打消老百姓疑虑,我把自家的5亩多水田旱地全部种上了烟叶,同时动员3名村干部及村里的党员种了350亩烟叶,当年烟叶收购时,亩均2300元的收入让村民“眼红”了,第二年就有20多户村民跟着种。目前全村有48户村民种植烟叶,面积达2000亩,超过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一,烟叶产业一举成为我们村的主导产业。
三、大户带动抓增收。近年来,门古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设十个专业合作社,鼓励各村能人积极申报项目;支持能人大户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对发展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大户进行现金奖励。同时,简化程序为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村党支部依托镇党委政府举办能人大户技术培训,结合本村实际,将参训所学内容对农户进行再次培训,解决了技术薄弱的问题;发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村级微信群、QQ群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100多名有志青年返乡创业,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制定保障措施,党员干部多次入户,和老百姓交心谈心,消除疑虑,增加发展壮大的信心。本村10斤以上的猪崽死了,村集体对农户进行100-500元赔偿;烟叶因天气原因减产,村集体也进行一定赔偿,消除了能人大户发展壮大产业的后顾之忧。我们村要求贫困户至少要加入一个合作社,通过推行“大户+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农户讲给农户听、大户带着贫困户干,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真金白银”。回乡创业青年席良斌,2016年在村支部指导下成立蓝天畜禽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销售的方式,带领20多户贫困户养殖3000多只白羽乌鸡;烟叶种植大户刘忠秉2016年种植烟叶70亩,带动周围邻居种植烟叶180多亩。目前,全村有产业大户27户,带动6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户均增收15000元。
四、合作社带管抓机制。合作社作为互助型经济组织,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领社员合作致富,成为当前精准扶贫攻坚战场的一支生力军。村党支部将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牵头兴办合作社,按照“养殖在户、服务在社、销售在社”的理念,为入社养殖户提供技术、种苗、饲料、销售“四包”服务:合作社安排专人给予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以“投母还仔”的方式提供种苗,养殖收益归养殖户所有;精饲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配方,统一加工后以成本价供应;销售由合作社与经纪人签订购销协议,分季节集中组织销售,收入全额向养殖户兑付,合作社不分得任何利润。“四包”服务模式做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经验共享,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愁销路等难题,推动了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已成立了蓝天畜禽、春润山羊、烟叶产业、兴林核桃等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177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累计有232户、641人通过专业合作社顺利实现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更多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人士、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结构、提升发展动力;充分利用我村的生态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项家河村真正成为“景美、人富、民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编辑|姚恒 曹婧
热文精选
热文精选
全市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干货都在这!
【新闻快讯】十九大新闻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于11日零时正式开通
【两学一做】2017年《榜样》视频(完整版)出炉,一定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