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 | 《我的扶贫日记》(2)——在鲍花村干到退休的李贤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第二篇《扶贫日记》——在鲍花村干到退休的李贤进。听听他在鲍花村退休前的这段时光,与乡亲们一起努力奋斗、脱贫攻坚的故事。


我的名字是李贤进,今年57岁,中共党员。1980年参军,1990年转业到市纪委,现任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1月驻张湾区柏林镇鲍花村,担任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两年来,我从当初对这里的一无所知、彷徨无措,到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男女老少,并带领他们成功脱贫。现在,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里,不出所料的话,我退休前的时光都将跟乡亲们一起度过。



2017年1月,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安排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得到消息后,心里很是不安,但转念一想,我出身于农村、又是军人出身,如果能在退休之前带领乡亲们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只有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掌握他们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才能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到鲍花村,我们马上开始挨家挨户走访。



鲍花村由杨家沟、鲍花沟、郑家沟三条十几公里长的山沟组成,村民居住极为分散,加上很多人白天都在外干活,给入户走访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工作只能不分白天、晚上进行,记得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要走访30多户村民。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鲍花村280户、11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46户、499人,是深度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还是山多、地少,青壮年都出门打工,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一直以来,父老乡亲们饮水、洗衣、灌溉都指望山沟里的溪水,既不卫生、也不方便,之前村民多次因为饮水问题发生纠纷。通往鲍花村三条山沟的道路破烂不堪,还没有照明措施,到了晚上很不安全。


随后,我们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接通自来水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群众饮水难、出行难问题。



这些基础设施解决后,我们又想方设法利用村里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在三条山沟平整土地100余亩,成立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漆产业300余亩,解决部分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务工难问题。利用古龙泉寺遗址资源优势,兴建停车场、农家乐、游步道、采摘园等设施,发展旅游产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鲍花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1元,已经全部脱贫。同时,全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望无际的蔬菜基地、紧张施工的旅游项目、随处可见的漆树……老百姓看到我都热情地说,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近两年来,让我自豪的不仅是村里的变化,还有老百姓对我们工作队的认可。群众都是明白人,我们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心知肚明。如今,常住在村里的男女老少,基本都熟悉我们,见面都会热情地招呼,让我十分欣慰。


不出所料的话,我退休前的时光都将在村里度过。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制定规划,竭力实现基础设施功能完备,建成以古龙泉寺遗址为中心、方圆10公里的度假旅游休闲区。我相信,将来的鲍花村会更美、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幸福!


个人档案


李贤进,今年57岁,中共党员。1980年参军,1990年转业到市纪委,任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1月驻张湾区柏林镇鲍花村,担任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鲍花村概况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鲍花村,由杨家沟、鲍花沟、郑家沟三条十几公里长的山沟组成。该村280户农业人口11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46户,贫困人口499人,是深度贫困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建设,该村已经于2017年整体脱贫。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记者 韩玉砚 整理)

编辑/何磊  曹婧  责编/陆璐  审核/徐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