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 |《我的扶贫日记》(9)——深山里来了位女教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第九篇《我的扶贫日记》——深山里来了位女教授 。了解五年来,扶贫干部金梅在我市海拔最高的村落,用耐心、信心和热心与村民交朋友,从内心深处尊敬老百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我一直都记得2014年8月28日这一天,天空下着小雨,我受汉江师范学院委派,踏上了去竹山柳林乡公祖村驻村扶贫的征程。其实,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是名“老兵”,2011年时候,我就是“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的一员。


从十堰到公祖村,一路花了7个多小时。公祖村位于十堰与重庆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海拔最高达1600米,可谓是十堰地处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驻村工作队由市工商局、汉江师范学院、十堰高级职业学校三单位组成。



进村不久,我就开始入户走访。这里山高人稀,很多村民都住在大山上,车难行,只有步行走上去,房屋看着就在眼前,走上去却要花不少时间。




走访过程中,我还曾被村民当做“骗子”。刚去的时候,村干部陪着去走访,后来我就自己去走访,到了村民家里,我热情地给村民打招呼,村民们见我很热情,找个理由把我稳住,然后扭头就去了邻居家:“我家里来了个骗子呢。”村民们说,越是热情的人,越有可能是骗子。后来我才了解到,当地有村民被骗过,所以村民们对我这样热情的人,格外提防。


其实,这里的村民们都很淳朴,和他们打交道时间长了,我对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熟悉了,哪家有几口人,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贫困,我都了熟于心。



村里有位贫困户叫熊正万,家里四口人,一家经济来源主要靠他种点药材。今年3月,我去他家走访时,看到他家在竹山县第二中学上高中的儿子回来了。一问才得知,他儿子得了中耳炎,脓水都把耳朵堵住了。因为不懂医疗知识,熊正万按着土法子给儿子治耳朵,不仅效果不好,还让儿子萌发了退学的想法。


听到这个想法,我赶紧劝说:“你要是不读书了,我心里都放不下。”我对熊正万的儿子有一些了解,小伙子挺帅气,品质特别好。当时,我就把他带到村里的卫生所去治疗耳朵,医生开了药后,我隔几天就打电话给他,叮嘱他按时吃药。半个月后,他耳朵好了,回到学校去上课,今年考取了我们汉江师范学院。报名的时候,我特意把他送到学校,并给他买了生活用品。



村里还有位贫困户叫陈绪国,妻子10多年前离家,至今毫无消息。他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种了几十亩烟叶。今年,我鼓励他扩大种植面积,并积极和烟草部门沟通,帮他扩建了炉子,使他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截止到目前,今年他已经卖了2000多斤烟叶。他说,今年收入将近10万元。他不仅有信心,还雇了村民帮他干活,带动了周边的村民致富。


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陶卫红,2014年的时候左眼出现视力模糊,影响干活和生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汉禄和我们两个队员多方联系,和国药东风总医院沟通,今年6月,医院联系到了角膜,陶卫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现在,他的眼睛恢复很好,他还积极发展产业,养猪、种植药材,今年收入可达3万元。



很多人都说,作为全市80多支市直扶贫工作队里为数不多的女队员,我在深山扎根5年多,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很伟大。我却觉得,和贫困户们做朋友,帮他们脱贫致富,是应该做的工作。确实,我们驻公祖村工作队的队员,这几年来换了一些,我一直都坚守着,就是想帮他们多做些事。



做扶贫工作,我最大的体会是,要耐心、信心、热心,从内心深处尊敬老百姓。我去村里走访,村民给我搬凳子,我接过来就坐下,不会顾及凳子脏不脏。村民给我倒水,我接过来就喝。看到村民,我会主动伸出手握住,我是真心把他们当朋友。村民们也都慢慢了解我了,大老远看到我,“金教授”喊得很亲热,没有任何隔阂。



如今,看到公祖村的村民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从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公祖村脱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会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起,继续努力奋斗,把工作做到村民的心里去。




金梅,53岁,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2014年8月开始,在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驻村扶贫。


公祖村概况


公祖村是我市西北部边远山区大巴山系里的一个自然村,是湖北省45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与重庆市巫溪县、陕西省镇平县接壤,据我市竹山县城115公里。公祖村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7亩,林地面积2万3千亩,人口总户数586户,2054人。该村山高坡陡,路途遥远,自然条件限制了村子的综合发展水平。


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结合地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乡、村两级与2001年与中国烟草签约烟草种植合同,开始大面积种植烟叶。2014年8月,由市工商局、汉江师范学院、十堰高级职业学校三单位组成的市直驻村工作队来到公祖村,通过精准识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0户1083人,在连续多年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基本脱贫,但仍有部分农户处于贫困状态,需要集中精力予以扶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金梅的脱贫故事!


在十堰,还有很多很多扶贫工作者,坚守岗位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致力脱贫。目前,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十堰日报社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我的扶贫日记》征集活动。


那么,就请你说出你在扶贫一线的感受,积极投稿吧。

电话:18062186182

邮箱:3483246785@qq.com


点击了解活动详情↓↓↓


扶贫攻坚 | 重磅!“我的扶贫日记”活动已上线,请注意查收


来源/十堰晚报秦楚网融媒体(罗毅 整理)

编辑/何磊  曹婧  责编/陆璐  审核/徐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