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委组织部开展8月份写作小组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8月27日,市委组织部写作小组围绕“共同缔造建好全省最大易迁安置区”主题,集中前往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提升写作小组成员做群众工作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早上8点,市委组织部机关8月写作小组活动拉开帷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张克松出席活动并精心部署,从“进得了门、观得清事、落得了座、搭得上话、听得清音、谈得了心、记得住话、找得了法、帮得上忙、传得到意、悟得出道”等11个方面,既对实地调研活动提出了要求,又教授了年轻干部入户走访的方式方法会议结束后,30余名写作小组成员集中乘车前往郧阳区青龙泉社区。



在青龙泉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写作小组成员集中观看了《新的跨越》专题片,从整体上了解了青龙泉社区的形成过程、主要做法、工作成效。随后,写作小组成员分成14个小组对该社区140栋楼房进行走访,每栋楼选取1至2户搬迁户,涵盖党员、群众代表、治理骨干、能人大户、重点人群等,实现走访楼栋全覆盖、访谈对象类别全覆盖。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对学员们进行入户前培训,确保访谈有深度、走访有效果。

每到一户,写作小组成员都仔细查看搬迁户的居住环境,详细询问家庭成员情况、享受政策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并认真听取群众关于共同缔造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完整系统掌握群众最真实的意愿,确保问卷调查准确、全面。走访结束后,14个小组梳理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并结合入户情况形成调研感悟。市委组织部对各组调研收集的问题建议进行了汇总,并会同郧阳区、相关部门抓好问题解决。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写作小组成员表示,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破题有方向。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才能工作有抓手、心中有方向。年轻干部只有用好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才能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为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调研感悟摘录



第一组:马斌、汤均洲


1.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热情持续提升。走访群众大多反映,能够从穷乡僻壤搬到这里,都是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共产党的好政策,只有伟大的共产党才能做到。住在7栋的吴光治一家从五峰乡黑家湾村的搬迁户,搬家时在客厅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幅画像,“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搬到县城边上,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为方便服务搬迁群众,青龙泉社区党委开发群众网上点单平台,在每栋楼下张贴二维码小程序,群众有事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向社区反映,有效实现民意在一线收集、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 自力更生、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党的惠民政策都很好,只要自身不懒惰,都能过上好日子。住在9栋的罗小林一家从安阳镇王庄村搬过来,夫妇两人不等不靠,承包香菇种植大棚3个,年产香菇1万余棒,实现增收致富。住在5栋的梅海瑞一家从梅铺镇梅铺村搬过来后,夫妻两人一个在重庆从事工程技术,一个在郧阳玩具厂务工,家里有了稳定收入,“以前真是穷怕了,现在政策这么好,关键得靠自己努力”。

3. 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社区党委的引导示范带动下,搬迁群众睦邻友爱、融洽感情,形成了守望互助的良好风气。住在8栋的柯玉华2018年底从叶大乡叶滩村搬到青龙泉社区,后来妻子、儿子相继不幸去世,周边群众经常隐姓埋名给他送粮送菜,让他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主动担负起7、8号楼的楼栋长,“享了共产党的福,周边群众也很照顾我,我总该为身边的群众做点事”。住在5栋的龚飞是青山镇龚家院村的搬迁户,一家人经常帮助一楼独居的陈章莲老人购买生活物资,赢得周围邻居的纷纷点赞。从胡家营白塔村搬过来的童华寿老人半身不遂,三个儿子都在外务工,平日由老伴独自照顾,住在1栋的胡凤杨听闻后,主动认当二位老人的干女儿,协助照看童华寿,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童华寿的老伴说:“我这个干女儿真是没话说,比我的亲闺女还要亲呐”。






第二组:范  靖、魏远扬


1.党的好政策落实落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实实在在。来自18个乡镇的4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离边远的山沟沟,从夏季漏雨、冬季漏风、房前屋后杂草丛生的土坯房里搬出来,住到青龙泉新社区,住房宽敞明亮,出行交通便捷,孩子就近上学,老人方便就医,生活环境实现了巨大的提升。有群众说:共产党可是没说的!把我们从穷山沟里搬出来,住楼房,上学、就医都方便,下雨出门脚不沾泥。

2.基层组织发挥巨大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走访中我们看到,不管是在家的、在路上散步的、在楼下聊天的群众,和网格员都彼此非常熟悉,都热情的打招呼,有什么大小事都乐意给网格员反映。有群众说:之前给网格员反映,没有地方晾衣服的问题,网格员及时报告给社区,现在每栋楼下都安装了晾衣服的钢管,又能晾衣服,又整齐美观。

3.共同缔造理念植根群众心中。群众可能不一定能说得准确“共同缔造”这样的词汇,但都表示,青龙泉社区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共同参与。群众支持社区的发展,积极给社区干部、网格员提出建议,支持和响应社区的工作,参与开展环境整治、绿化带清理、文明创建,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第四组:龚  涵、袁  昊


1.易地扶贫搬迁,党的好政策惠及每家每户。郧阳区集中在杨溪铺镇中心地带建设165栋楼房的集中安置小区,来自叶大镇、五峰乡等18个乡镇的4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离偏远大山共聚一方。青龙泉社区高标准配套建设学校、社区卫生院、集贸中心等,居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生产生活便利程度有了明显提升,群众对如今的生活赞不绝口,对党的政策满怀感恩。居民王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给了我这么好的生活,以前住在山里,生活出行都不方便,家里来个客人想多上几个菜,拿着钱没地方买,如今住在这里啥都买得到。“

2.织密建强组织,党的好队伍为民造福。青龙泉社区把165栋楼房划分为了8个网格片区,每两栋楼配备1名楼栋长,每家每户门外都贴有信息卡,每栋楼下都有公示栏,群众有困难找党员、找组织的意识普遍形成。楼栋长、网格员日常上门走访,宣传惠民政策、关爱重点人群,党群关系融洽和睦,群众普遍评价较高。居民普遍反映,网格员、楼栋长几乎每天都会见面,工作很负责,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3.充分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啥是共同缔造?居民说不清楚概念性的理解,但是说到小区日常建设、维护需要所有居民一起参与、一起管理,不少居民都能接过话来聊几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走访过程中不少居民也对社区公墓建设、礼堂建设、绿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少居民在疫情期间,自愿参与楼栋值守、人员劝导等工作。居民冯光兴说:”我们楼下停车一直是个问题,后来大家商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楼下平整出来了,现在停车方便了。“






第八组:梁  阳、柯贤桃


1. 党的领导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青龙泉社区作为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安置了来自郧阳区18个乡镇的4152户群众,把这些群众从四面八方搬迁过来,集中安置起来,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领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是办不到的。

2. 深入群众是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有效解决政策规定与群众期盼之间的“落差”。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永不过时的方法论。

3. 发展产业是关键。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才是关键。青龙泉社区安置群众本就是各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大多有基础疾病,致富能力较弱,很多单人户需要靠国家政策兜底,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有底气,确保不返贫。






第九组:李东勇、何峙霄


1.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好。走访的10户和随机访问的居民群众,均反映低保、医保、养老、高龄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普遍认为搬迁后就医、小孩上学、购物都较以前方便。来自叶大乡大沟村的唐开朋说,以前生病了一个月去不了一趟医院,太远!现在有点小毛病一天能跑好几次社区医院!

2.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好。从走访了解情况看,青龙泉社区治理骨干中,网格员、楼栋长作用发挥较好。带着我们入户的网格员胡娇,家家户户都认识这个荆州监利嫁来的姑娘,并且胡娇熟悉每个家庭成员的情况。楼栋长史兆科,责任心强,每月只有300多元的补贴,基本上是全职干部,每天都要上门看看独居老人。党员干部在搬迁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来自叶大乡虎烟村的党员党隆全说,我是党员我带头搬。来自杨溪铺镇风火山村的刘建华说,我是村民小组长,我不带头谁带头。

3.邻里之间相互融合好。走访的10户中,从叶大乡搬迁来的5户、杨溪铺镇2户、刘洞镇1户、五峰乡1户、白桑关镇1户,相互之间比较熟悉,特别是从一个地方搬迁而来的,虽然因抓阄选房不在一个楼栋,但相互之间联系的多、帮助的多。来自叶大乡大沟村的唐开朋说,你理我我理你,你帮我我帮你,邻居就会变亲戚。

走访也发现易迁群众的思想融入、生活融入、感情融入还有一定差距,多元化诉求还需加以解决,建议:一是聚焦老年人这个重点群体出实招、解难题。办好幸福食堂,建好红白理事堂,加快推进公墓建设,减轻群众负担。二是聚焦邻里这个基本单元抓治理、见实效。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活动,将熟悉的群众相互联系起来,再拓展到同一楼栋的门对门、楼上楼下,让陌邻变睦邻。三是聚焦活动开展这个载体润人心、得实惠。加大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基于群众需求,抓住节假日节点,聚焦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用活动逐渐增强群众情感认同。





来源/市委组织部组织科(作者:李东勇)

编辑/何磊   责编/陈迪隆   终审/刘永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