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定原理

文化治要 2020-09-19


 点击上方"圣贤治要"可关注我们



  一、为什么要入静?
  答:回归天真。


  二、为什么能入静?
  答:天真本清静。


  三、入静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答:前人言:“尘去镜自显”;又言“六根清静方为道”。逐渐约束、停息六根(五感和意识)妄动,则原神自然显露,这就是入静的根本原理。



  四、入静之前、入静过程中、最终入静后,一路行来,身心又经历了那些具体的、实际的变化?


  答:入静之前“识神灼盛、杂念纷起”;入静过程中,身心的经历大致有这么几步:


  1、“识神反盛、杂念反多”阶段。
  原因是因为入静不得法,“用意识趋赶意识”的缘故;


  2、昏沉散乱、昏昏欲睡的阶段。
  原因还是因为入静不得法,“用意识趋赶意识”以至于“神疲”的缘故;


  3、“撞门”阶段(也叫“偶静”阶段)。
  不碰南墙不回头。就象“跑五千米的人累坏了,自然就再也不想跑了”,人为的、劳神费力的入静次数多了之后,偶然的就再也不想做脑力劳动了,于是偶然的放下了,于是偶然的入静了。


  偶静阶段的身心体验是:我终于休息一次了。很舒服、很轻松。但是,由于“偶静”通常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学者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能偶然入静”的道理,因此,“偶静”常常不稳定,往往是“这一次静了,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4、“摸门”阶段
  “偶静”次数多了,学者自然就慢慢悟出道理了。于是,当杂念再起时,既不会“跟着它走,忘记入静了”,也不会“提起精神,跟它斗争到底了”,而是“冷眼旁观、如同闲看云聚云散”,“它来由它来,它去由它去,反正我不参与了”。


   “摸门”阶段的标志是:每一次静坐都能入静。
  “摸门”阶段的身心体验是:功中“识神渐驯、杂念渐少”;功后,神充气足。到这阶段,神经衰弱、失眠能彻底痊愈。


  5、“动触”阶段
  由于身心渐静,平时感觉不到的身心活动,于是就渐渐浮现出来;于是,学者会自觉“功中,五感特别敏锐”;于是,各种“动触”渐次发生。

在这阶段,不能对任何“动触”感到惊奇、害怕、喜欢、留恋,而应“它来由它来,它去由它去,反正我不参与”的对待。


  如果能以如此态度对待,则各种“动触”会自然的“依次的从无到有,然后又依次的从有到无,最后一切归静”。


  在这阶段,一般的疾病都能渐渐痊愈。



  6、“初静”阶段
  当所有“动触”停息后,就进入了“初静”阶段(或叫“初定”阶段更恰当)。其实,所有“动触”彻底停息的实质是“五感停息、意识泯灭”。


   “胃病的人,早已习惯了胃酸分泌不足的‘胃环境’。这时,如果猛然的给他改善胃酸的分泌,反而会使他不适应”。同理,对于从来没有体验过“五感停息、意识泯灭”的常人来讲,他很习惯“五感潮涌、意识起落”的身心环境,反而对“五感失灵、意识泯灭”的身心环境感到非常不适应。因此,当终于走到“五感失灵、意识泯灭”那一刻时,他会感到特别的、莫名其妙的恐惧。这就是前人戏称的“初夜恐”。



  7、“见性”阶段
   “初静”经历多了,熟悉了,自然就不害怕了。于是,就逐渐进入了“见性”阶段。“见性”阶段的标志是“心(性)光显露”(即见元神)。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心光”,意指“发生于‘心地’的、五感混同的、没有大小的、没有方位的、不知道在那里的光”,而不是那种“眼前的、只有光感的、有方位的、有大小的、能知道在那里的光”。


  虽然,通过观“眼前之光”可以导人入静,从而最终的验证到“心地之光”,但究其实质,那种“眼前之光”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动触”罢了。


  见性光时,虚室生白。在修道人的主观感觉上,就好象黑暗中醒来,突然发现天快亮了一样。明明是黑夜,但修道人却觉得屋里是亮的。因此,祖师们对见性光的描述还有一句话:黑地引针。的确,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穿针。呵呵,这可不是比喻,而是实际的身心效验。


  另外,由于“心地之光”是“没有方位的、五感混同的”,因此,到达此境的修道者“能同时‘看’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东西和动静(即声音)”到这时,修道者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音可以观”。


  到了“见性”阶段,修道从此就算是真正入门了。虽然以后还有功夫,但修道者已经可以自己修行,而不用事事请教师父了。


  所以,我讲到这,就不讲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王凤仪思想

wangfengyi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 道学, 儒学, 易学,  佛学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 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