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社畜最友好的城市,我们找到了

管培圈 2022-10-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网易数读 Author 网易数读

⇪ 名企校招,关注管培圈 ⇪

 商业热点 名企职位︱求职干货︱VIP求职
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网易数读
作者:陈泰瀚
设计:杨楠、黎旭廷

啊...永远堵在路上的小编


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有一群打工者,他们被叫做“三和大神”。和普通的上班族不同的是,他们居无定所,“做一天玩三天”,拒绝稳定的工作在日本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三和大神”们吐露了选择这种生活的理由——流水线作业、群居宿舍带来的枯燥生活与曾经在某代加工厂里被克扣、被盘剥、被歧视的经历。
更多人还是做不到这么“豁达”。虽然生活在都市中,外表光鲜的上班族也需要为枯燥的工作、磨人的通勤和狭小的居住空间而烦恼。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社畜”对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多少会有点不同。选对一个城市,对自己的幸福感还是至关重要的。
01要挣更多的钱,就得加更多的班
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诗与远方,但对于处在奋斗阶段的上班族来说,还是要先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挑一座城市工作,首要指标就是「薪酬」根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报告,北上广深不出意外地位居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已经超越广州,以9698 元的平均薪酬位列第4 。由杭州带跑,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工资正在向一线城市靠拢。生活在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上班族虽然工资不及一线城市,但报告显示,它们薪酬「涨幅」还算可以,有些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而且可以以更低的城市生活成本生活。另外,在这些城市生活还有一个好处:加班少。2017 年,滴滴大数据通过对工作日晚9点到凌晨0点之间从商务楼打车到住宅小区的订单占比测算,最能加班城市的五大城市名单与现在的薪酬统计结果完全重合,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1] 以北上广深为例,若想在这里求职,需不需要加班大概率不是一个值得问HR的问题,因为从调查结果来看,四地基本都有 70% 左右的上班族需要在工作日加班。其中,上海上班族在工作日加班的占比排名第一,达到了78.38%。就四个城市总体来看,周末上班对于一半以上的上班族都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三成左右的人在周末也无法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广州上班族周末加班的比例最高,占比 72.81%,同时他们在周末加班超过 8 小时的占比也最高,为 34.48%。不过,同样是加班,如果生活在美食之都广州,至少能吃的好一些,这对上班族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吃是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题,容不容易解决,关键看你所在的城市提供了多少选择的余地。一座城市里,连锁店提供的是安全和稳妥,而非连锁店才更能展现口味的独特和美好。根据饿了么的数据,能够提供更多选择,避免千篇一律的美食之都,川渝当之无愧。广州作为粤菜菜系的核心城市,在美食多元性上发挥稳健,位列第四。相较之下,同处广东的深圳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在美食多元指数位列倒数第四。作为公认的美食荒漠,北京的美食多元指数也很低。上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美食多元指数比不过成都、重庆、长沙、西安等城市。这么看来,假如你是一位老饕食客,为了留住人生中那点探店的乐趣,想要工资高,又不想经常加班,最适合你的工作城市,也就只有重庆、成都、长沙等部分新一线城市了。
02要闯入围城,先挤公交地铁
虽然生活成本、加班时间、日常饮食等因素的存在,多少左右了求职者或已经在职的上班族对薪酬的单维度追求,但拥有「更多机」的大城市还是吸引着青年来闯一闯,即使这些城市已经人满为患了。人多,就意味着在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有更多的人跟你竞争坐位和站位。而城市规划中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分布距离,也将影响通勤的成本。影响通勤感受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通勤距离,指的是家到就业地的距离。从数据上看,城市人口规模与通勤距离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城市人越多,通勤距离中位数就越大在一线城市,北京拥有最长的通勤距离中位数 7.6 千米,而同样拥有千万常住人口的深圳,通勤距离中位数最短,仅为 3.7 千米,甚至要小于常住人口规模在 1000 万以下,500 万以上的所有城市。全国 35 个主要城市的通勤距离中位数为 4.4 千米,相比之下,大部分新一线城市的通勤距离都较长,仅有杭州和郑州通勤距离较短,成都、重庆的通勤距离甚至和上海看齐或更长。平均通勤距离越大,居民通勤成本越高,城市就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系统支撑。反之,服务能力差的交通系统也会加大居民的通勤成本。公共交通对于高密度城市的通勤出行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一般来说,45 分钟内公交服务能力占比越高,说明公交系统对城市通勤的保障越好。从全国范围来看,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在 45 分钟公交服务能力上表现出色。而通勤距离中位数 7.6 千米的北京却拥有全国主要城市中最低的 45 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仅为 32%。另外,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越高 ,说明轨道对职住空间支撑作用越好。一线城市轨道启动得早,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均值为 32%,要大于其他规模的城市。要注意的是,北京的通勤距离中位数不仅最远,45 分钟公交服务能力普遍低于新一线城市,甚至一些二线城市,而轨道服务能力也不如武汉和成都。如果考虑到道路拥堵情况,北京的通勤体验也不是很好,根据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单位共同发布的《2019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京是全国第四拥堵城市,前三分别是哈尔滨、重庆和长春,上海未进入前十。[2]西安和沈阳,这两个新一线城市也在十大“堵城”之列。另外,在拥堵前十的城市中,除重庆、贵阳,其余均为北方城市。[2]在这些“通勤困难”城市工作,通勤距离就算不远,但在路上堵个半个甚至一个小时,也让人很崩溃。
03居住自由有多难
好不容易挤上地铁回家,一天的时间几乎都给了加班的夜和上下班沿途的“风景”,能留给自己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实在不多。
大城市房租很贵,很多初来乍到的人只能选择合租。回到家面对的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一张床就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实在很难谈得上享受生活。更何况,为了供养这个一眼望尽的房间,可能要花掉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3]对很多人来说,买了房子,才算在一座城市真正的扎根落脚。但如今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就像是一堵遥不可及的高墙,把很多人拦在了外面。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 新一线城市居住生活报告》,想在大城市实现居住自由真的很难。一线城市里,深圳和北京的居住自由指数最低,仅为 8.09 和 12.11。广州的情况则要好不少,甚至好于杭州和南京。虽然加班多,但加上吃饭、通勤等因素,广州堪称在一线城市里对“社畜”最为友好的城市。杭州近几年房价飞涨,房租也跟着水涨船高,居住自由指数为 49.36,排名倒数第四。加班太多,通勤又要耗费不少时间,回到自己狭小的小屋里,很多人已经身心俱疲,外面的灯红酒绿再诱人,也只想躺平宅着。2019 年,智联招聘联合美团点评调查了全国 6895 名上班族的夜间消费习惯发现,82.8%的白领选择晚上宅在家里,仅5.2% 的白领习惯于夜间外出娱乐度过休闲时光,还有12% 的白领在休息时间依然在加班。[4]这些待在家中的白领,娱乐活动也很单调。男性受访者宅在家中更多的是看游戏直播,而女性则是追剧网购。打会游戏、刷刷剧就睡了,单身独居青年是这样,就算非单身独居的上班族,晚上的活动也没有那么“丰富”。网易春风 2018 年发布的《中国80、90后性福报告》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确信了这一点。据调查,一线城市平均每周能拥有一次以上性生活的 80、90 后人群占比 45%,二线城市 53%,三线及以下城市达 57%。其中川渝表现最性福,每周拥有一次以上性生活的 80、90 后人群占到 67.3%。应该注意到,由于调查样本跨越了两个世代,世代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是十分明显的,相当于现在的 80 后比 90 后对性生活的性趣更高。根据潘绥铭《2000-2015 年中国人的“全性”》一书中的调查数据,2000年到2015 年,18岁-29岁的年轻人中,没有“性趣”的男女占比分别从 4.8% 和 12.8% 攀升到 12.1% 和 27.3%。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日间模糊,而人们也逐渐对这种节奏习以为常。如果不愿意享受 996 的“福报”,甚至会被认为是不上进、不努力。对于追求宏远目标的工作狂来说,如果加班、通勤、私人生活通通不是问题,那么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自然是不二之选,在这里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对于要让生活慢一些,拥有更多自我支配时间的人来说,其他新一线或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开外的城市也不错。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不容易。不然在都市深夜的写字楼里,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叹气,感慨自己曾经斩钉截铁地说过自己不愿过这种生活。
更多招聘信息关注管培圈

推荐阅读的求职干货〡商业动态

推荐关注的秋招职位〡求职社群

20/21可投,国企中信银行校招
世界500强,戴尔科技亚太区供应链管培生万事达卡校招启动!全球人才发展计划世界500强,美国惠普校招启动TOP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2021校招管培圈求职社群:无广告」,无负能量」
❶ 海归抱团取暖群:已启动,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备注:海归-学校-专业)❷ 垂直行业群: 互联网 | 地产 | 快消 | 医药❸ 国企央企群加群备注」国企央企-学校-专业-毕业时间,例如“国企央企-人大-管理-21.7。温馨提示」进群后,请按照“学校-专业-毕业时间”改昵称。友商勿入,发外部链接者一律✈️。「点赞」or「在看」,挑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