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现存民国100个历史建筑的传奇故事

苏杭 吴之韵 2024-03-22
.吴韵

泛称江南吴越文

化,即春秋吴国

越国所辖地区文

化风情,独有的

雅致含蓄意味。


万水千山总是情 点个关注行不行


.


南京城里林林总总的民国建筑,就像一部部无言的书,有形的画,凝固的音乐,哲理的诗,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诉说流逝的历史。


都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街头那一幢幢绝美的民国建筑,就是古董铺子里最优雅的文物。



南京的民国建筑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次系统城市规划。自那以后南京出现了宽阔的林荫大道(中山大道为代表)以及街道两旁形形色色的各类行政、公共、文教、官邸建筑……


这些建筑有中国传统宫殿式、西方古典式、西方现代派,以及中西合璧、华洋杂糅,是空前绝后的民国审美范例,现存的1500余处民国建筑,星罗棋布于南京的大街小巷,南京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本文就以行政、公共、文教、官邸、纪念、宗教、金融、交通等八大分类,来简要叙述迄今南京保留下来的100幢代表性的民国建筑。



如果你是喜欢听民国故事的人,那这篇文章你就收藏好,因为这100幢建筑,我就讲了100段相关的故事,哈哈。


每一座建筑背后都凝聚着建造者的心血,每一套房子主人的背后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行政建筑类(20处)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中央行政机构由五院十八部六个委员会构成,这些由中央政府统一建造的行政类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是南京独有的。




01

民国政府总统府

地址:玄武区长江路292号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后的15年间,这里先后作为江苏总督府、副总统府等机构。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移驻这里办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先后成为日军第16师团部和伪维新政府行政院。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总统府建筑群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六朝、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历史时期,最终奠定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它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堪称近代中国历史最重要的遗址博物馆。这里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




02

国民政府外交部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32号


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之后,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外交部隶属于行政院。民国年间《中国建筑》评价外交部办公楼“为首都之最合现代化建筑物之一;将吾国固有之建筑美术发挥无遗,且能使其切于实际,而于时代所要各点,无不处处具备,毫无各种不必需要之文饰等,致逊该大楼特具之简洁庄严”。目前旧址使用者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少有人知的是,这座建于1934年的大楼,第二年就发生过一起谋刺外交部长的未遂案件。当时,外交部长张群坐在办公室里,却不知有两名刺客在外面正预谋杀掉他。谋划这次活动的人叫叶蓬,他与张群结怨很深,诛张的理由是为国锄奸,张群暗中勾结日本,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他用复兴社提供的钱,收买了两个失意的退伍军官,并提供了两支手枪、一百发子弹,结果还没动手就被便衣警察抓获。张群赴台后继续追随蒋介石,晚年疏离政界。




03

国民政府最高法院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101号


国民政府最高法院,1933年5月落成,现为综合写字楼。高大门楼从民国时期就一直矗立在这里。西洋风韵明显,竖向线条更加衬托了挺拔感。除了两侧墙脊的坡顶略有点华夏元素,这座门楼的特征完全是欧风美雨。院门面朝中山北路,中通一个拱形门洞;主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建筑的内部,共有276间办公用房,是清一色的西方现代派风格。建筑干练简洁,不失最高法院的严肃。主楼无论正视还是俯视均呈“山”字墙,寓意执法如山。在风中叹息,如沙丘滑落在岁月长河中,如山般坚定,朗照人类对清明乾坤的渴望,这是永恒的信仰。在大门与主楼之间,设有一座平面呈圆形的喷水塔,塔顶形似蘑菇和雨伞。高院也被称为101大院,这和远在台湾的台北101大楼又有某种神秘的呼应。




04

国民政府行政院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252、254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现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址。行政院于1928年10月25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为最高行政机关,居国民政府五院之首。院址初设在国民总统府东花园。此处院址始建于1929年9月,1937年之前为国民政府铁道部所在地。1945年后国民政府行政院迁入。现存办公楼、孙科别墅和数幢卷棚顶青砖宿舍楼,其它建筑均被拆除。其中办公楼坐东朝西,平面呈“一”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3层,两侧2层,另有地下室1层。风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主楼重檐庑殿顶,侧楼歇山顶,覆琉璃瓦,檐下斗拱、梁枋、门楣等皆彩绘。院内以北“工”字形二层楼为办公人员宿舍,北端有花园式别墅两幢,分别是行政院长和铁道部长官邸,孙科曾在此住过。1949年3月,行政院长何应钦以院址离长江太近,易遭炮击,迁中山东路励志社。




05

国民政府考试院

地址:玄武区北京东路41、43号


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地处鸡鸣寺东侧,玄武湖南岸。建筑群规划整齐,建筑特色独具,颇为考究,新老建筑相互交融,建筑与庭园绿化相映成趣,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现在是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政协、南京市人大所在地。该处原为武庙,建于明初,为十庙之一,祭祀武夫子关羽,其规模宏大,殿宇轩然,不仅有大成殿三间,还有东西斜廊各五间,露台高阔,前有大成门,棂星门三座等,太平天国时遭战火焚毁。1930年成立国民政府考试院,次年在废址上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华林馆等建筑。该建筑群有东、西两条中轴线。整座考试院为园林式建筑群,按东西两条平行的轴线排列。西部依次为西大门、孔子问礼图碑亭 、明志楼、公明堂等。国民政府考试院的东部由泮池、东大门、武庙大殿、字远楼、华林馆、图书馆书库、宝章阁等组成。




06

美龄宫

地址:玄武区中山门外小红山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战争结束后,蒋氏夫妇常在此居住,并将客厅改建为内部教堂,称为“凯歌堂”。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不时同蒋介石在这里下榻、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相称沿用至今。美龄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楼内的功能分布,似乎也以女主人为尊。空中俯视,依山势修造的建筑整体设计,犹如一串镶有绿宝石挂坠的珍珠项链,两边通往美龄宫主楼、长满了法国梧桐的环形路是“项链”,大门口是“项链”的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犹如项链的宝石挂坠。现为景区供游人参观。




07

国民中央监察委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31号


南京军区档案馆大院内正中央,有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它东望南京博物院,西望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俗称"西宫",因其位置大致在明朝皇宫内的文华殿遗址上,故俗称"东宫"。旧址共有房屋12幢90间,建筑是由一组仿明代宫殿式建筑及围墙、大门、警卫亭组成,规模和式样都与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相似。平面布局为南北向,建筑主轴线与中山东路垂直,轴线东西两侧对称。主建筑周围有水泥道路环绕,东西呈半圆形;南部为一个大庭院,设有绿岛花坛,植有苍松翠柏。中央监察委员会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监察机关,其职权如下:1、决定各级党部或党员违纪的处分;2、稽核本党经费;3、审查全国党务进行的情形;4、监察本党党员的政治活动是否根据本党政纲政策。




08

国民党史料馆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309号


明朝时,这里是朱元璋定都称帝时明皇宫的一部分,而近代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是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委员会的所在地。以明故宫为中轴,它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在位置上对称,俗称“西宫”,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该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的杨廷宝先生1934年设计,1935年2月动工,次年7月落成。大门牌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传统三间四柱仿木样式,额枋彩绘。反面字匾四字为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国家档案局所属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成立于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处,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




09

国民政府交通部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303号


国民政府的交通部早在1921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初期就成立了,当时它主要负责全国的铁路、邮政、航政等事务,汤寿潜任总长,于右任为次长。1932年朱家骅接任交通部长,在中山北路以建筑邮电部大厦的名义,兴建交通部大楼。大楼由上海协隆洋行的俄国人耶朗设计,建筑平面为“日”字形,主楼与两翼附楼之间各设计了一个天井。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三层,屋顶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的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颇为富丽堂皇。可惜的是在日军攻占南京时,大楼被炮火击中,大楼顶部烧毁。现在看到的是修葺后的平式屋顶。虽然依旧壮观、大气,却给人一种缺少什么的感觉。交通部大楼现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西院,与铁道部大楼(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东院)隔马路对峙,雄伟壮观,被誉为“国府第一办公楼”,1936年发行的邮政开办40周年邮票,四张之一就是交通部大楼。




10

临时政府参议院

地址:鼓楼区湖南路10号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气势宏伟,100多年前,全盘负责设计建造这幢建筑的,是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孙支厦。而当年慧眼识人的,是清末状元张謇。该建筑仿用严整对称的法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形式进行设计建造,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造,砖木结构、二层米。这幢楼还有其他名字就是江苏咨议局大楼、江苏省议会、也曾是清政府时期张勋的提督府;1911年辛亥革命的先驱曾聚集于此,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1912年临时政府参议院设在此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此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35年以刺杀清廷摄政王而名噪一时的汪精卫,在这里被爱国志士孙凤鸣刺伤,震惊中外;1927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29年6月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京奉安南京,在此院内小礼堂公祭三天后,葬于南京紫金山。该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座活的见证,以民国第一个立宪机构而被载入史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




11

国民政府国防部

地址:玄武区黄埔路林荫大道的北端


黄埔路的顶端,是一个高墙环绕的大院,大院内绿树蓊郁葱笼,建筑物鳞次栉比,这就是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国防部成立于1946年6月,是由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及其所属各部门改组而成。在组织系统上隶属于行政院;在业务上,国防部长承行政院长之命综理军政事宜,参谋总长承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之令综理军令事宜。国防部的组织分为军政、军令两个系统。南京解放后,在这里成立了华东军政大学。后来刘元帅又在这里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成为军事人才的摇篮。抗战前,这里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憩庐设在此地:是蒋介石起居、工作的主要场所,亦称总统官邸。1929年7月12日开工建设,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高二层,另有一层地下室。墙壁为红砖砌造,屋顶覆盖红色板瓦,室内木地板,木楼梯。入口处有一圆拱装饰的方形门廊。大楼外部造型简洁朴实,内部设施一应俱全。楼下有客厅和办公用房;楼上有卧室和客厅。




12

国民大会堂

地址:玄武区长江路264号


国民大会堂原名国立戏剧音乐院,现为南京人民大会堂。1935 年9 月,国民党要员孔祥熙等5 人提议,在首都建国民大会堂,供国立戏剧音乐院和美术陈列馆共用,既可作剧场,又可作会场。该提案获得国民政府的批准。1936 年5 月5 日,国民大会堂正式竣工,是民国时期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大会堂。国民大会堂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地上4 层,地下一层,分前厅、剧场、表演台3 部分,国民大会堂的造型属于西方近代剧院风格,但在檐口、门厅、雨篷等处,都巧妙地运用了民族风格的装饰。1943 年冬天,中共南京地下组织领导爱国进步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其主要发生地就在国民大会堂门前的广场。1949 年5 月1 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代表以及南京的地下党干部3000 余人在此举行了会师大会并宣布:新的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成立。会议之前,大会堂门口上方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的“国民大会堂”几个字,被改为“人民大会堂”。




13

国民政府军统局

地址:秦淮区洪公祠1号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局座为戴笠。旧址现在是南京市公安局。洪公祠位于新街口以南,长约200米,东连明瓦廊、三元巷,西衔丰富路、秣陵路。清初,这里是总督江南军务洪承畴的大府宅,他死后,清政府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此辟建了当时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祠内的公馆是一幢独立老式花园洋房,占地约60亩,有二个大厅和大小一百多个房间。1928年12月少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曾先后四次到南京来议事。为工作方便和协调与各部门的联系,他曾派人在南京置地建房,以作办公等用途。少帅张学良到南京,曾在此暂住休息。其间还曾设宴招待过民国高官张铭等人。后因戴笠与张学良交好,张学良把这处房产送给了军统头子戴笠。军统局一直以来他们的权力都是非常大的,当时除了蒋介石还有戴笠等少数的几人之外,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对他们进行制约的。所以这个组织在当时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的权利还有能力,所以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都不敢随意和他们为敌。




14

国民党励志社

GRADUATION SEASON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古老的石头城逐渐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此也出现了不少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其中具有官方背景和俱乐部性质者,则有以黄埔军人为对象的励志社、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公余联欢社、以联络国际人士情感为目的的国际联欢社等。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1月1日,由三幢清代宫殿式建筑构成的院落,这就是国民党励志社总社所在地,现为钟山宾馆。励志社的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它是蒋介石效仿日、美军队建立的一个军官俱乐部性质组织。社长蒋介石,实际负责人为总干事黄仁霖。励志社的建立是为国民政府首脑及官员提供后勤、日常生活及娱乐服务的场馆。励志社为蒋介石、宋美龄所倚重,它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充当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另一方面是接待外国来华军政人员,特别是美军顾问团。励志社总社三幢建筑物的内部设施齐全,有多功能礼堂、剧院、办公室、餐厅、浴室、宾馆式客房和理发室等,还有网球场、手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跑马场等。




15

行政院中英庚款会

地址:鼓楼区山西路124号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于1931年4月成立,是国民政府行政院下属的负责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英国退回庚子赔款的专门机构。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于次年9月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付给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赔偿银4亿5千万两,年息4厘,分39年付清。这就是所谓的庚子赔款。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奥等同盟国失败,英、法、美等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也成了战胜国。巴黎和会以后,英国政府在中国人民爱国运动促使下,于1922年12月宣告:“以后中国应付逐期庚款预备悉数退回”。中英庚款董事会办公楼,是董事会用庚子赔款,在1934年建造的,现为鼓楼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办公楼为两层中廊式建筑,底层为秘书、会客及杂务用房;二层为正、副董事长室和会议室等,阁楼做储藏用。办公楼为庑殿四坡顶,上铺褐色琉璃瓦,外墙贴棕色面砖,大楼入口简洁朴实。




16

国民政府监察院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105号


1928年6月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后,宣布国家结束军政、进入训政阶段。同年8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训政时期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应逐渐实施”。10月8日,五院制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公布。依据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原理,国民政府由司法、立法、行政、考试、监察五院组成。在训政时期,监察院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监察机构,于1931年2月正式成立,职能为监督国民政府各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性质上属于准司法机关。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层部分,在政治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民党执政时期,专门设立了监察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和联系。监察院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内,该大院建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青砖平瓦两层西式楼房3幢,西式平房9进,木板房3座,白铁皮房1间,防空洞4个,共计330间,分别为监察院和行政法院办公使用。




17

陆军军官学校

地址:玄武区黄浦路3号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决定将设在广州的黄埔军校迁到南京,在南京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清朝陆军学校旧址。蒋介石任校长。办校之初,沿用原来学校的建筑。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原有校舍破旧不堪,从1928年至1933年,先后建造了大量的校舍,计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楼17幢,共1075间,形成以西式建筑为主调的建筑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1号楼、大礼堂、憩庐和122号楼。宋美龄曾对记者说,她一生做成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参与了这所学校的建设。1号楼:位于大礼堂的正南方,为军校校部办公楼。神秘的122号楼,因初入该楼不易辨别方向,所以又称迷宫式建筑。该楼还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室。194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内战节节失利,国统区人心涣散的时刻,蒋介石在国防部大礼堂召开了最后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由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轮流主持,历时7天。参加会议的有顶级高管一百二十余人。蒋介石企图通过这次会议统一军心,鼓舞士气,挽救统治危机。会议作出了停止战略性进攻、防止解放军渡江的战略方案,但这次会议并未能改变蒋家王朝灭亡的命运。




18

国民海军司令部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346号


南京船舶雷达海军研究所所在地,是原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旧址。它的大门造型独特,颇引人注目。大门坐北朝南,为砖混结构的牌楼形式,建于19世纪末,平面呈圆弧形,圆弧状的立面均匀分布着10根装饰门柱。在牌楼正中顶部设有斜向两侧的层层退台,共有五层,其上装饰有具有动感的曲线旋涡花纹,这在西方建筑史上称作"巴洛克风格"。海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原是江南水师学堂。清朝光绪十一年,海军衙门成立,以订购舰艇、培养海军专门人才为要务。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经海军衙门批准,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在南京创立江南水师学堂,设有驾驶、管轮两科。教员大多是英国人。课程设机械、天文、航海等。鲁迅先生曾于1898年考入管轮科就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部成立,将江南水师学堂先后改为海军军官学校、雷电学校和海军鱼雷枪炮学校。




19

国民国资委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1932年,蒋介石在钱昌照等人的倡议下,决定设立一个国防设计机构。11月1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正式成立。它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下设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原料及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专门人才调查八个部门。主要职能为:一是关于资源的调查研究;二是关于资源的开发;三是关于资源的动员,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资源委员会现为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办公楼。大门面朝西南,朝向与中山北路垂直,大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警卫亭,为砖木结构,庑殿顶,顶覆绿色琉璃瓦,梁枋均施以彩绘。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国资委)的办公楼建于1947年,大楼面朝东南,高二层,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混合结构,红砖墙,坡屋顶,上覆灰色水泥板瓦;室内木地板,木楼梯,造价极为低廉。其余的建筑物也都是这种风格。




20

首度宪兵司令部

地址:秦淮区瞻园路126号


民国时期的宪兵为民国国军的一个部队,专司城镇战斗与维持军纪、社会秩序。宪兵本质上是陆军的兵科,但是平时为独立运作,不受陆军司令部管辖,而是由自己的宪兵司令部所管辖,彼此间互不隶属。1932年1月16日,国民政府首都宪兵司令部正式成立,首任宪兵司令是谷正伦。4月创办宪兵军官讲习会,聘萨孟武及日本宪兵少佐加藤、大尉长友等人为教官,教育干部。7月成立宪兵教导总队。8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宪兵勤务令》,律定宪兵主掌军事警察,兼任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官,同日军政部公布《宪兵服务章程》,确立宪兵制度,明定宪兵职掌。首都宪兵司令部旧址现在系航天部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所在,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




公共建筑类(20处)



从上空俯瞰,南京的民国建筑们好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南京的城市中,像是一枚枚琥珀,温柔地包裹住曼妙的时光,又像是一个穿越百年而来的身着旗袍的少女,不声不响,立在窗前静静凝望。




21

大华大戏院

地址:秦淮区中山南路67号


建成于1936年的大华大戏院,由美籍华人司徒英铨集资建造,设软席座位1768个,有冷暖气设备,为当时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戏院空间设计匠心独运:门厅入口处故意压低,衬出宽大的雨棚,而当观众进入门厅后,空间突然变高,有豁然开朗之感,大厅内12根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朱红圆柱,直通二楼顶端,支撑着彩色玻璃吊顶的钢架天棚,门厅内迎面正中设有一个宽大的台阶,通向二楼休息平台,左右各有一个门道通向可进入放映厅。从建筑到装潢,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民国味道。1937年南京沦陷后戏院中部被战火焚毁,占领者修复后专映日片。1945年民国收回,整修后恢复营业。1950年9月由第三野战军文化部管辖,改名军人电影院,后又交回地方,复名大华电影院。1966年因“文革”再改名“东方红电影院”,并一度停业。1972年3月再复名。这是南京市唯一保留的民国老影院。




22

国立美术陈列馆

地址:玄武区长江路266号


民国伊始,文化界名流如蔡元培、鲁迅等就开始倡议设立国家美术馆,呼吁呐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也为之四处奔走,遥相呼应。强大的舆论积极推动,国民政府于1935年3月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议案,推定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居正、孙科、褚民谊等政要在内1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堪称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国立美术陈列馆,现为江苏省美术馆。1936年竣工,主楼建筑坐北朝南,立面呈“山”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四层,两翼三层,左右对称。外形为西式风格,采用简洁明快的手法来表达民族性,如稳重的对称式构图,立面檐口、雨篷等细部的传统装饰图案等,很是典雅;在内部布置上,完全是按照现代美术展览的要求来设计的,显得流畅明亮,是新民族形式建筑代表作之一。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端。




23

民国中央医院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


南京中央医院的前身是1929年1月蒋介石筹办的中央模范军医院,主要收治伤员兼顾市民就诊,1930年1月,改名为中央医院,划归内政部卫生部直接管辖,时任卫生部长刘瑞恒兼任院长,是民国时期南京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国立医院。1931年国民政府拨款扩建中央医院,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楼四层,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1933年6月竣工,紧邻当时的内政部卫生部。医院主楼外观为平屋顶,浅黄色面砖外墙,施以花架、檐墙、滴水等,入口处门廊尺度适宜,门厅简洁洗练,细部简洁大方,柱顶梁头伸出菊花头,具有我国传统特色,门楣刻数字“1929”,象征着它的起源,是新民族形式的一个重要杰作。其外观是在西方古典建筑对称式构图的基础上,加上带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细部与花纹,并用一组华表、传达室、门廊等小品来突出重点。整栋大楼立面呈"井"字形,大楼之上有"中央医院"四个大字。现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探视接待处。




24

马林基督医院

地址:鼓楼区中山路321号


南京市鼓楼医院,又名南京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房屋12层,设门诊部和住院部。该院前身在为英国教会教医马林于1892年建成的基督医院。清光绪十二年英国基督会派出加拿大籍医师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来宁传教,取中文名马林。他先后在鼓楼与城南花市大街设堂传教,附设诊所,免费为贫病患者治病,劝人信教。1887年,马林得到基督书院院长的帮助,兴建一座砖木结构四层楼房,于1892年底落成,并增添人员设备,命名为基督医院,马林出任院长,有床位50张,外籍医生3人。1911年,金陵大学增设医科,该院成为金陵大学医科的教学医院。马林任金陵大学医科教员。1941年元旦,金陵大学医科董事部与大学理事部会商,为完善医科教学医院,以2.7万元金洋收购基督医院,易名金陵大学鼓楼医院,外国人习惯称为"大学医院"。1951年更名南京市立人民鼓楼医院。




25

圣心儿童医院

GRADUATION SEASON


圣心儿童院是外国天主教在南京开设的一家慈善机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爱尔兰修女马哥能租赁宁海路32号,创办“方济幼稚园”。1946年天主教方济各马丽亚传教女修会开始筹款兴建医院,并迁入广州路72号新址。新开设的圣心儿童院部门增多,机构扩大,任玛负责全面工作,医院具体工作由法籍修女华安德负责,后由爱尔兰籍修女兰义德任院长。1948年7月9曰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于斌主持开幕,陈果夫、司徒雷登等要人参加典礼。初名育婴堂、圣心孤儿院,后增设小规模圣心医院。1951年外籍修女因医疗事故的命案被驱逐出境,这是建国初南京首起涉外案件。1951年4月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圣心儿童院和慈爱育婴院两院合并,成立南京市婴儿院,地址就在今天的儿童医院。原圣心儿童院大楼,现为医院行政楼;小教堂为职工之家俱乐部;修女住宅现为单身员工临时宿舍。




26

民国中央饭店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


中央饭店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原设计为7层大楼,因其位于总统府的正南方,有关当局认为这么高的建筑会对国民政府的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只批准建造三层。1930年1月,中央饭店正式开业。主楼三层,呈塔形层层收分至中区六层,以长方体和红白相间的方格构图为主要造型手段,而以柱式门廊突出入口,屋顶和入口见体块大小的变化,雅致大方。饭店各种设备应有尽有,是三四十年代南京少有的高档服务休闲场所。背靠总统府的中央饭店,极尽地利优势,正因如此,中央饭店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场所,也是国民党政治活动的重要载体,蒋介石与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谋划国策。1937年8月上旬,蒋介石邀请中共和红军代表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龙云于8月9日由西安飞抵南京,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的代表、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姚琮以及国民党军政要员何应钦等人接到中央饭店,品尝了一顿别有风味的西餐。




27

民国福昌饭店

地址:鼓楼区中山路75号


新街口商圈内,每晚华灯初上,饮食男女穿梭其中。中山路东侧,熙来攘往,却很少有人注意藏于一隅的福昌饭店。这家民国时期的豪华饭店,当年的南京第一高楼,见证过了岁月沧桑,寂寞和繁华。开业轰动首都,达官显贵趋之若鹜。饭店的创办者,是浙江宁波人丁福成,他是德国礼和洋行买办,在新街口开有一间贸易行。1932年,准备再有发展意图的丁福成准备在中山路上开一家豪华饭店。店名“福昌”——福泽四海,昌隆四方。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福昌饭店成了南京保卫战的一处指挥中心。抗战胜利以后曾作为李宗仁官邸,为军政首脑宴请和议事的地方,福昌饭店再一次见证了历史——中方代表曾与日军将领松井石根在此谈判在华日军的投降事宜。1952年起由南京市政府交际处承租,作为重要内外宾的接待场所,先后接待过黄炎培、华罗庚、溥仪、溥杰、杜聿明以及卢森堡大公等中外贵宾。




28

民国首都饭店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178号


能配得上“首都”二字的饭店,在当时无疑是南京最豪华的宾馆,这里不知迎来送往多少军政要员和外宾,连阎锡山都放着近在咫尺的颐和路公馆不住,常来这里包房。民国时期的首都饭店现更名为华江饭店,为民国商业建筑遗存,首都饭店是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陈光甫先生于1923年在上海成立旅行部,1927年改为旅行社,1932年投巨资在首都兴建的豪华饭店——首都饭店。该建筑有2幢主要楼宇,分别为西楼、东楼,1主体4层,饭店有客房50余间,均设浴室。整个建筑采用了西方现代派造型,根据建筑功能与所处地形的特点,建成不对称的形式。平面布局比较灵活,大楼平面呈“7”字形,周围用名贵树木点缀园景,正面为椭圆形广场,中部设有花坛;建筑物后面设有两个标准的网球场。南京沦陷时期为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1949年后系“军字号”的招待所:隶属南京军区装备部,原军区第二招待所。




29

民国扬子饭店

地址:鼓楼区宝善街2号


这座如今呈现出别具风格的欧式古堡始建于民国元年的酒店,承载了民国时期的许多历史故事。据说当初标价为20元一晚,或许这个价格按照如今的物价来算,一定是奢华中的奢华了。而扬子饭店曾为中国近代简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历史大事件发生在扬子饭店的某一个房间角落。宋庆龄、张学良等历史人物曾经下榻于此。也是当时许多政治活动进行的场所诸如宋庆龄舌战汪精卫、怒骂蒋公等传奇佳话,都是以扬子饭店为大背景展开的。扬子饭店,是英国人柏耐登建造的一座西洋式建筑,是南京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最早的一家西方人开办的宾馆。南京解放后,1950年饭店闭歇,柏耐登携妻子李张氏移居上海,房屋由南京市政府交际处租用。1954年柏耐登死后,产权归其妻英籍李张氏所有。1965年李张氏死后,经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判为绝产,由南京市房管局接收,后成为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办公处所。现更名颐和扬子饭店于2017年9月29日开门迎客了。




30

民国华侨招待所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81号


到过江苏议事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幢三层的宫殿式建筑,庑殿顶,外墙以混凝土仿中式立柱,入口设卷棚顶抱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民国二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华侨招待所昨晨举行落成典礼”。不过,它今天的名字,是江苏议事园。华侨招待所共分三层,第一层是礼堂、会客室、阅报室、休息室、弹子房、游艺室、会食堂、第二三层是宿舍、浴室、厕室等,新闻里形容房间设备“至为完美”。在1931年5月20日举行的落成典礼上,蒋介石、陈果夫等均到场,有来宾五六百人,十分盛大。南京沦陷初,这里也曾是南京国际安全区难民收容所之一。1937年12月16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4天,侵华日军从这里的难民中,抓出所谓的疑似军人5000余人,被集体押往中山码头用机枪射杀致死,并弃尸于长江毁灭证据,这里见证了抗战的悲壮历史。后来这里还成了沦陷期汪伪中央党部所在地。




31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地址:建邺区江东门北街33号


这幢德国援建的电台原先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陈果夫等人提议设立广播电台,获得通过。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呼号为XGOA。为扩大电波覆盖面,1930年向德国订购了全套无线电广播设备、七十五千瓦功率的中波机、两座高一百二十五米的发射塔。开播以后,电台每天播放时间长达十一个小时以上,设有新闻、政治、教育、知识、文艺等节目。于南京、西安、长沙等地建有30多座直属台。1929年5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来南京,在举行“奉安大典”期间,该电台除了在广播中宣传,还在迎灵宣传列车上装置了播音设施,沿途在各站宣传、播放哀乐,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宣讲“三民主义”。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建立的现代通讯工具,其规模和功率当时被称为“东亚第一、世界第三”。1949年以后为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基地,一直使用至2014年。




32

民国国际联欢社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249号


民国时期的国际联欢社,是用来联络各国驻华使团成员为主的国际人士感情的团体。它成立于1929年,隶属于外交部,1935年建造专属活动场所。民国际联欢社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大楼的造型设计采用西方现代派手法,立面入口设计成半圆形雨棚,用以加强立面效果。门厅部分采用新颖的装饰材料,内部装饰豪华,外部别具一格,为当年南京著名的建筑之一。南京沦入日军之手,国际联欢社被日伪占用,改为“东亚俱乐部”。这里也成为汪伪政权的发迹之地。1940年3月20日至22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日本政府及军方的授意下,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一时期,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海思平、王克敏、梁鸿志等各路代表30人云集于此,通过了汪伪“中央政治会议”的工作大纲案,以“还都”名义,正式成立汪伪国民政府。国际联欢社现为南京饭店,院内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内,亭台楼榭,花木山石点缀四周,正中一坪三四百平方米的茵茵芳草地,为市内其他酒店所罕有的旅游涉外饭店。




33

民国江苏邮政局

地址:鼓楼区大马路62号


江苏邮政管理局现为南京市邮政器材公司、南京邮政局人力资源中心和邮政招待所使用。光绪二十五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正式在下关设立南京邮政局。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大清邮传部为交通部,改大清邮政局为中华邮政局。南京邮政局改称为江苏邮务管理局,地址在大石桥,管辖除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以外的江苏省内各地邮政局所447处,邮务长为英国人李齐。民国七年于下关大马路建造新局,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二层,正面外墙写有“1918”字样。该建筑平面呈矩形,立面为外廊式;立柱厚檐,平屋顶;楼顶建有一座圆顶的两层塔楼,俗称“绿帽子”。建筑物的柱侧、檐口、腰线及门楣等处都塑有水涮石浮雕,图案精美。该建筑的外部粉刷成为后来南京各类西式建筑水木作的样板,地道的民国风情特色,下关的地标性建筑。




34

民国首都电话局

地址:秦淮区游府西街8号


淹没在一排店铺后的游府西街南京电信局大楼,并非新建筑,而是“古董”,它建成于1920年。抗战前,这里是首都电话局办公大楼。楼内装有共电式电话交换机和自动电话装置,是民国年间南京市的电话运转中心。《为蒋介石接电话十二年见闻》一书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后,首都电话局长途台业务日益繁忙。当时,蒋介石每天都要打电话到前线询问战况,然后下达指示。在战争最为激烈之时,曾发生蒋介石与女话务员之间的冲突。有一天晚上9时许,蒋介石对长途台话务员说:“要顾总司令(顾祝同)电话。”接通时却是朱总司令(朱绍良)。蒋质问:“我要苏州顾总司令,怎么……”女话务员反问:“你讲没讲苏州?”蒋介石把地名漏报,再加上蒋的宁波官话,南京籍女话务员把“顾”错听成“朱”。这件事令蒋极为不快。此后,有关人员为蒋介石提供了专人、专线、专机。1930年南京电报局就建立了地下党,1949年在全局员工的努力下,通信设备和器材都完整地移交到人民手中,取得了护局的胜利。




35

民国中央博物院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


南京博物院简称南院或南博,是我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我国创立最早的博物馆、我国第一所由国家政权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型博物馆,为辽代建筑风格。该建筑由徐敬直设计,经梁思成修改建成。南京博物院在当时为中国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造,直属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北平历史博物馆曾归属于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为分院。1948年4月,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5月29日一6月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内举办了联合展览,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帝后像等,蒋介石、于右任等要员名流出席、参观,观者塞途。如今,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式,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讨部分,即考古研讨所、文物维护研讨所、古代修建研讨所、陈设艺术研讨所、非遗维护研讨所、古代艺术研讨所,并设有我国博物馆中仅有的民族民俗学研讨机构。




36

民国中央体育场

GRADUATION SEASON


中央体育场位于南京体育学院内,灵谷寺的南部,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场。它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多个运动场馆,可惜如今很多场馆都只剩下一个牌楼。民国十九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国民政府以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智育,尤为重要,决议要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作为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并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一大片土地为体育场场址。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当年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纹样装饰,进出口主看台都采用中国式牌楼建筑风格,并于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旧址在阳光下、绿荫中,这些建筑看上去非常气派,中国传统的回云纹样式与古罗马奥运场的巴洛克浮雕样式相结合,中国式的屋檐与罗马拱门立柱相映成趣,加上大门前立着的两个青铜鼎,尽显民国风采和文化特点。




37

民国公余联欢社

地址:玄武区香铺营29号、31号


民国公余联欢社又称文化会堂,原有建筑物六幢,现为江苏省歌舞剧院所在地。公余联欢社乃国府“公务员之家”,首任主任理事为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褚民谊,为了改善他们公务之余生活质量、“矫正官场恶习”等,1933年底筹建国府公余联欢社,次年初成员人数翻倍增至1540余人。公余联欢社成立后,香铺营社址作为重要的文化游乐设施,成为当时社会各界聚会、办展等活动场所之一。每逢休假日或周末晚间,该社经常举行昆曲、京剧、话剧等演出,组织西洋音乐会和一些游艺活动。1935年编辑刊行《公余月刊》,报道时事社闻、刊发文艺作品、传播知识与交流经验等。公余联欢社旧址现存一幢二层黄色西洋式建筑,见证了南京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当时,包括宋美龄、于右任、孔祥熙、张学良在内的一些政要显贵,都到过这里演讲、看戏、观展、出席宴会或茶话会等。回眸历史,往事并不都会如烟。公余联欢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南京文化生活发展,但因当时百姓生活困苦,加之社会动荡、人口迁徙等因素,该社的存在可谓“曲高和寡”“昙花一现”。




38

民国首都电厂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长江边


民国首都电厂旧址毗邻中山码头,高高的塔吊、卸煤和取水码头、各类机器设备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缓缓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民国首都电厂最早要追溯到清朝宣统二年成立的金陵电灯官厂。由此演绎南京百年电力发展的缩影:自金陵电灯官厂到省立南京电灯厂,再到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南京下关发电厂,再到扬子电气公司首都电厂,最后到大唐南京发电厂。1928年4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决议,南京市电灯厂更名为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从1935年4月安装2台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1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2台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制造的蒸发量为50吨/时的锅炉,电气设备和其他附属设备等7家制造厂产品。到1937年发电量达8755万千瓦,建设工程经历了种种坎坷,最终中国人自行设计完成,为我国电力史上的创举。电厂的一隅,有一座精致的红色小楼,原是电厂的办公楼,色彩华丽而庄重。建筑物的东、西、南三个面都有阔大的柱廊,其中二楼凉台柱廊用爱奥尼柱式。旧址主要由老码头,水上景观平台,展览馆,和市民互动区等部分构成。  




39

金陵制造局

地址:秦淮区应天大街388号


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同治四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聚宝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民族工业先驱,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也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也是中国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民国以来,金陵机器制造局名义上属中央陆军军械司管辖,实则为江苏各届都督所控制。1929年6月,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重庆,改名兵工署第21工厂(现在的长安集团),日本投降后工厂重新迁回南京,改称60兵工厂。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期,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将60兵工厂向台湾高雄搬迁(后改名为205厂,是台湾地区最主要的轻兵器生产中心),只留下少量无法搬走的旧机器设备以及整座厂房等。金陵制造局衍生出的三家企业:晨光、长安、205厂,都是重要的军工企业,在中国军事工业的历史上都曾书写下辉煌的一页。




40

慧园里民国小区

地址:秦淮区慧园街24号


在南京距离夫子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慧园里的民国小区,门头上题写着“慧园里”三个字,这就是南京现存较少的几处民国时期的“石库门”民宅片区。建造这些房屋的原本是日本人,房屋建造好之后是他们就居住在这里,后来民国时期,这里居住的大都是公务员、商人、医生等中产阶级,一向有“城南颐和路”之称。虽在闹市,但入口不容易引人注意,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这里大部分都是红砖砌成的独栋小洋楼,有点像上海石库门的里弄,老虎窗、小院落、铁艺阳台都充满了民国风情,进去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是南京“民国味”最浓的地方之一。别看夫子庙秦淮河总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可是这里却有着安静的氛围,慧园里小区旁边就是慧园街小学,它是一个民国建筑群,有20多幢小楼,分东西两排,由于门头并不大,虽处闹市,却有高墙深院之感。经过的人也大多不会留意到这里。慧园里小区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走进这里就可以浓浓的感受到民国时代的那个特征,清一色的红墙红瓦,中西结合的两层小楼,有着浓厚的江南弄堂感觉。




公馆别墅类(25处)



中国之近代史始于南京终于南京,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而颐和路见证了20世纪初中国的风风雨雨,目睹了中华最大的苦痛。民国时期,旧官僚、新权贵、外国公使云集南京。他们纷纷大兴土木,修建办公场所、豪华住宅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留学归来的建筑师们开始在山西路以西、西康路以东、草场门以内的颐和路一带为达官贵人设计、兴建官邸,老百姓们把这一带叫做“公馆区”。




41

民国美国大使馆

地址:鼓楼区西康路33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大使馆于1946年4月由重庆迁来南京。由于美国在国共对立双方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因而美国大使馆也就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属于中华民国公共建筑遗存,现为西康宾馆,又称省级机关招待所。1930年1月詹森任美国驻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公使馆设三牌楼。1935年9月詹森改为首任大使,大使馆设上海路82号,该处是汪精卫妻弟陈昌祖建有的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租给美国大使馆的。抗战后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馆址迁到西康路,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西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由三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建于1946年。三幢馆舍为公寓式建筑,砖石结构,高二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时的司徒雷登,当时已年近70岁,作为传教士出身的大使,司徒雷登保留了他传教士的习惯,在使馆主楼外广场西侧,有一处石砌、水泥抹面的祭台。




42

日本神社

地址:鼓楼区五台山1号


南京也有“日本神社”,不过,放的却是抗战牺牲将士灵位。走进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东边的江苏省体育局宿舍大院,“日本神社”就位于这个院子里。日本神社旧址是日寇仿照东京靖国神社而建。抗战胜利后,它改造成用于存放抗日战争牺牲战士牌位的纪念堂。其附属建筑被拆除,仅留下了神社的正殿和侧殿。正殿正对着大院正门,黑色屋顶,墙壁为明黄色,窗户为赭黄色,大门朝向南方,是典型的日本庙宇式平房,门前有两个石狮子。侧殿位于大院东部,大门朝西,已被改建为会议室和“老同志之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若要是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开始算起,日军侵华已有43年。侵略者在大陆烧杀抢掠,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残暴罪行是无法狡辩的,巧舌抵赖也无法抹去历史的真相。日本神社旧址,是日本侵略南京的重要罪证,这座建筑被遗留下来也是为了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日军侵华的那段悲惨历史。




43

民国法国大使馆

地址:鼓楼区高云岭56号


法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没有美国和英国那么阔绰,可以自己购地建房,所有的馆舍都是租用的民房。一幢民房通常很难满足一个国家大使馆的使用要求,所以会出现很多分散的馆舍,在鼓楼区,现在至少还能找到五处曾被法国租用做大使馆的民国建筑,其中最主要的当属高云岭56号。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另四处为,一是位于金银街17号,原为刘健群公馆,于1947年租借给法国大使馆;一是位于北京西路19号,原为李景潞公馆,1946年租借给法国大使馆;还有两处是:高云岭20号、宁夏路4号。位于南京鼓楼区高云岭56-1号,这里最初为馆舍,后升格为大使馆。抗战期间,该使馆曾被迫关闭。抗战后,法国政府任命梅里霭为特命全权大使来到高云岭的大使馆就职。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呈方型,二层南面有宽阔的阳台走道,有8根罗马柱支撑,而这个建筑最精彩的当是多折的屋顶,三层递进的斜面,中间最高处是突出的人字顶。前后各有一老虎窗,东面有一烟囱。此处现为江苏省民政干部学校。




44

民国英国大使馆

地址:鼓楼区虎踞北路185号


历史就是永远无法预知。百年之前,这个地方应该是有着威武雄壮的卫士守卫的庄严之地,插着大英帝国米字旗的小轿车从守卫森严的大铁门中进进出出,高鼻梁,蓝眼睛的洋人该是何等的威风。曾经宫禁森严的地方,如今车来车往,飞入寻常百姓。英国大使馆旧址,一幢小白楼,现为双门楼宾馆,为四星级酒店,隶属于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小白楼是一栋两层西式建筑,楼房周围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壮丽中带有古典风韵。最特别的是走廊转角处的立柱全是三根柱鼎立,气势磅礴,这在南京的民国建筑中极为罕见。柱廊内是宽敞的落地门,楼上四面都是高挑的大窗,而屋檐下则装饰着塑花滴水沿,处处呈现英伦式建筑风格。英国大使馆是外国在南京修建最早的建筑之一,建于1919年。之后的几十年,英国在南京的使馆建筑一直没有变过,这座大使馆结合了英国人对传统园艺的情趣,前后有大片绿地,整体犹如一座典雅的英式庄园。后因扩建虎踞北路,昔日规模庞大的英国大使馆逐渐被拆,只留下了现在的两座建筑。




45

民国苏联大使馆

地址:鼓楼区颐和路29号


前苏联是较早与民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1933年5月前苏联政府任命鲍格莫洛夫为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并抵达南京履任。1948年6月由罗申继任前苏联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一职,先后租用南京颐和路29号王青莲寓所、扬州路18号童季龄寓所、大方巷56号田聚兴寓所、赤壁路9号朱一成和吴南轩寓所、赤壁路15号伍叔傥寓所作为使馆用房。目前颐和路29号、扬州路18号、赤壁路9号、赤壁路15号基本完好,大方巷56号已经拆除。颐和路29号是时任国民政府航空大队大队长的王青莲1937年前购地兴建的寓所。有砖木混凝土结构的西式三层花园楼房一幢及附属建筑若干、花园一座。红瓦白墙小楼格外地吸引人,墙壁上,还爬着爬山虎。房屋的结构基本没动过,主楼共有9个房间,每层还有一个卫生间。在楼旁边另外有厨房,警卫室。1948年8月,苏联大使馆以年租金4800美元租用,1950年10月30日退租,移交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曾在此居住。




46

民国拉贝故居

地址:鼓楼广州路小粉桥1号


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德国人,他的名字如今被南京人家喻户晓,这就是约翰·拉贝。其时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表。他早在1908年就来到中国工作,先后担任了德西门子公司驻北京、天津、南京代表处的代表。当他1932年来到南京,就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938年2月23日,国内纳粹一纸招回;他给南京难民深深下跪,自责不能挽救黎民于水火,含悲回国。他伟大的人性光辉和无私的人类之爱,洞彻今古,永世留芳。就在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古城陷入了黑色的恐怖大海之中,然而,刀波弹涛中却挺立着一座绿色小岛。它就是当年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租住的广州路小粉桥1号宅院:一条寻常巷陌,一座安宁的院落,一幢二层坡顶西式小楼,掩身在高大法国梧桐的后面,一切似乎普通而神秘。透过它宽大的蓝色门牌,张挂在院门两侧的数幅匾额,又隐隐觉出它有些与众不同。拉贝在这里收留了六百多名附近的居民,写下了长达二千一百多页的战时日记,记载了五百多个日军大屠杀惨案。血泪合成的《拉贝日记》已成为日军炮制惨绝人寰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正义与邪恶、人性与兽性在这里剑拔弩张,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




47

民国马歇尔公馆

地址:鼓楼区宁海路5号


古典宫殿式两层建筑,别小看门面不显眼,里面却很壮观。目前为南京军区司令部住宅,平时铁门紧闭。马歇尔,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不过,马歇尔特使来华艰难调停内战,却只成就一场婚礼。此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参天法桐夹道而立。朴实典雅的苏式框架建筑、幽居山顶的国民政府时期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公馆矗立于此。马歇尔公馆最早为1935年金城银行所建的别墅,后为当时在国民政府任外交部长的张群购入作为公馆,其后被赠予德国大使馆,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被作为救助难民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因当时建筑内设施豪华,被时任委员会主席的拉贝称之为“我们的宫殿”。




48

梅园新村纪念馆

地址:玄武区梅园新村17、30、35号


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简称“梅公馆”。1946年5月3日,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到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谈判,代表团主要任务是揭露国民党的内战方针,尽可能推迟全国性内战爆发。谈判期间,中共多次作出让步,而国民党当局坚持无理要求,谈判陷入僵局,最终导致谈判破裂。1947年3月7日,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梅园新村17号、30号是当时国民党当局指派给中共代表团使用的;35号是中共代表团为解决住房拥挤,以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名义买下的。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2层楼房3幢,共18间。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49

李宗仁公馆

地址:鼓楼区傅厚岗


这幢灰青色砖墙的三层小楼,始建于1934年。原有楼房四幢,是典型的西洋带阁楼别墅。1947年,这个宅子迎来了新主人——时任国民政府副总统的李宗仁。此宅现在是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虽然这处建筑以李宗仁官邸而闻名,但最早是首都警察厅长姚琮的私宅。李宗仁住在这里时,门前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但是喧闹中布满杀机。1949年1月,随着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接连失利,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地位深感不安,便让保密局长毛人凤制订方案,企图暗杀李宗仁。特务在傅厚岗的拐角处,摆了一个旧书摊,监视李宗仁的行踪。旧书摊内藏有一挺机枪和数枚炸弹,以便随时狙击。为防止李宗仁秘密离开南京,毛人凤还在光华门外通往机场的路边,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作掩护,同时装有一部电话,以便发现李宗仁去机场时立即用规定的暗语报告,由毛人凤通知随时做好准备的两驾战斗机尾随李宗仁的座机,只要离开南京,即行射击。特务们又在南京通往杭州公路的汤山段开了一家小饭馆,还在下关火车站附近买了一间木屋,摆香烟摊。这样,无论李宗仁从哪条道离开都很难走脱。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没有实施暗杀李宗仁的计划,但是国民党内部激烈的倾轧斗争由此可见。




50

何应钦公馆

地址:鼓楼区徐府巷斗鸡闸4号


这幢造型极具美感的宅子,是何应钦在南京多处公馆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何公馆坐落于南京大学图书馆西北的斗鸡闸,相传南北朝时,王公贵族们聚集在这里斗鸡寻乐而得名。抗战前,何应钦来金陵大学视察,相中了这块宝地,就命人高价买下,全家人搬来这里住。何应钦公馆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别墅。原先占地近10亩,现在仅余3层主体建筑,整个建筑构思精巧,外部是鲜亮的米黄色,顶部则覆盖着中国传统的瓦蓝色琉璃瓦。外观简洁大方,琉璃屋顶与塔楼高低错落有致,公馆四周广植雪松花木,门前的7株合抱雪松为何氏当年所植。该楼现为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原何公馆抗战中被毁;1945年何应钦以其夫人王文湘的名义在原址重建。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这里成了国民党党政要员云集之地。何应钦主张发兵讨伐张、杨,欲置蒋于死地而代之,并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发兵潼关,直逼西安。后蒋鼎文由西安飞抵南京,向何出示了蒋介石的停战手谕,何才悻悻罢手。从此,蒋介石对何应钦的态度便发生了改变,乃至若干年后夺了何应钦的军政部长一职,让心腹陈诚取而代之。




51

汪精卫公馆

地址:鼓楼区颐和路38号


通过汪精卫公馆,看看汉奸岗哨林立的生活圈。汪精卫乃民国政府要员,有自己的别墅并不奇怪,不过这幢别墅最初并不是他的,是在诸民谊名下的,而他自己靠紫金山的别墅,早在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时化为废墟。1940年汪精卫回到南京,着手筹建伪政府时苦于没地方住,因诸民谊的老婆陈舜贞是汪精卫老婆陈璧君母亲的养女,两家关系密切,加上后来汪精卫的提携,诸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他这幢房产赠予了汪精卫。南京沦陷后,汪精卫随同其他国民党官员一起避难四川。他高谈对日讲和的论调。1938年底,武汉、广州沦陷后,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不久,投敌叛国,沦为可耻的汉奸。这幢别墅占地两亩多,连上附属建筑共有8幢49间,一家人住这么大房子甚是惬意。由于汪精卫投敌卖国,自知不会见恕于国人,生怕遭到暗算,所以平时进出门总有保镖前呼后拥。当时一楼是会客室和办公室,二楼是汪精卫和陈璧君的生活起居室,三楼是他们子女的卧室。抗战结束后,这座院子被作为逆产充公,因与美国大使馆近在咫尺,被改做美军军官俱乐部。现在住户身份不清,但有人看见经常是部队车牌号进出。




52

宋子文公馆

地址:玄武区北极阁1号


南京北极阁,是鼓楼附近的自然高点,古称鸡笼山。城市中心能有这样一处坡地公园,能休闲,能登高,又是闹中取静的雅致之地,难怪被宋子文公馆相中。宋子文公馆可谓是公馆魁首——既没有军阀暴发户的俗气,也没有买办商人的奴气,和宋子文本人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身份很相称。1949年后市长刘伯承住在这里,今为南京市科协执行所。宋公馆始建于1933年,那时宋子文担任着财政部长。“茅草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曲尺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底层用毛石砌造,显得极为坚固;上面两层用砖砌,表面采用弹涂工艺粉刷而成,立体感极强。公馆最为特别之处是其屋顶,颇有乡村农舍风味,远望上去仿佛是用茅草盖成,俗称茅草屋。其实,屋顶是用进口白水泥拌黄沙在芦荻上盖成,给人形成了茅草屋的错觉。外表虽然俭朴,但室内装饰却颇为现代化,是当时私人建筑中唯一安装了空调的公馆。当然,这是一个美国博士、国家级富豪、民国财政部长的公馆的必备条件了。西安事变令宋子文极其难堪,被捉的蒋介石是自己的妹夫,捉人的张学良是自己的挚友,因而全中国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宋公馆了。张学良回南京后被软禁在此公馆,这里又被称为美丽的监狱,宋子文也成了张学良一切事务的经办人。




53

蒋纬国公馆

地址:鼓楼区普陀路15号


蒋纬国在南京的公馆有二处:一处是普陀路15号,另一处在上海路11号后面的永庆巷13之1号。普陀路公馆主楼为西式二层楼房,砖混结构,木门窗,青瓦屋面,水泥外墙。另有汽车房、厨房、卫生间等。该公馆是1937年前的建筑,系郭少兰出资为蒋纬国购买的住宅。蒋纬国,幼名建镐,号念堂,蒋介石次子,不过,据说为其养子,实际生父为戴季陶,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蒋纬国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台湾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著有《军事基本原理》、《国家战略概论》、《大战略概况》、《柔性攻势》、《国防体制概论》等。1997年9月23日,在台湾去世。蒋纬国早年曾否认自己为蒋介石的养子,晚年时在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中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津渊美智子其实是其长兄戴安国之母,重松金子的名字出自蒋介石日记,非常可信。但还有一种来自戴季陶的说法,是蒋介石的亲生子。




54

孙科公馆

地址:玄武区中山陵8号


孙科是孙中山的长子,国民党高官的住宅自然不能马虎。孙科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铁道部部长、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等。当年,孙科选择在中山陵园区里营造别墅,更多的是为了他的父亲,遵循了“结庐而居,服孝守灵”的文化传统。孙科在南京有四处所谓的“太子楼” 这是保留完好的一处。孙科公馆,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占地约40余亩,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住宅楼两层,用玻璃砖作墙面,客厅光线明亮而柔和;卧室屋顶有蓄水池,供隔热保温。前院设警卫室、车库、停车场等,东南是大面积的草坪和树丛,环境幽深宁静。1948年,孙科入住别墅,但是没住几天就离开了南京。解放后,刘伯承元帅和许世友将军先后在别墅内居住过,现为南京军区东苑宾馆。与民国时期的西式官邸相比,孙科公馆的设计也颇有个性。从楼房的正面看,左右不对称,楼顶的瓦既不是通常的大平瓦,也不是传统的小青瓦,而是中西结合的红色筒瓦和板瓦,一仰一合。




55

孔祥熙住宅

地址:玄武区高楼门80号


自1933年11月接替宋子文任财政部长,至1937年南京沦陷之前,孔祥熙和家人住在铁汤池公馆,中山东路128号。1945年抗战胜利,孔祥熙回到南京后主要住在高楼门80号。这里原为国民政府海关总署高级官员住宅,建于1932年,后为孔宅。西班牙风格建筑,整个建筑造型复杂多变。高两层,砖木结构,外墙为黄色,朝南是一排大圆拱玻璃窗,坡屋顶,铺红色筒瓦。入口为一门斗,二楼设一半圆形带护栏的阳台,颇有特色。车库设在左边,门前还有停车场和草坪、假山,院内老树名木,环境幽美。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扣西安,南京形成两大中心。一是何应钦的公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军事中心,主战派的大本营;另一处就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的公馆,蒋介石被扣期间,这里实际上成了宋美龄的行宫,此处既是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行政中心,也是主和派的中心据点。1947年,孔祥熙携全家移居美国,公馆闲置。1992年,高楼门80号孔祥熙公馆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居民住宅。




56

童寯住宅

地址:秦淮区文昌巷52号


在南京文昌巷,热闹的美食街上,伫立着一幢民国小洋楼,闹中取静,一片绿意的温馨老宅,这便是童寯住宅,有着70年历史的童寯住宅现为童寯纪念馆。中国现代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与刘敦桢、梁思成、杨廷宝并称中国“建筑四杰”。但你知道吗?就是这一处被称为“陋室”的老宅,也是童寯的建筑作品。它淹没在高楼林立的文昌巷中,是承载着童寯一家三代人记忆的私家住宅。童寯,满族,辽宁沈阳人,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旋即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经梁思成推荐,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及系主任。1944年,赴南京,与赵深、陈植共同创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任建筑师,并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此后,他设计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首都电厂、美军顾问团公寓AB大楼、铁道部大楼、水晶台地质调查所、朝天宫故宫博物院仓库等优秀建筑。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建筑文化,童寯遍访大江南北,考察园林渊源,实地测绘摄影,搜集图文资料,干30年代中期撰写成《江南园林志》。




57

杨廷宝住宅

地址:玄武区成贤街104号


提到南京的建筑,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杨廷宝,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民国时期设计的工程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金陵大学图书馆、紫金山天文台、下关火车站、中山陵音乐台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感极强的优秀建筑。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杨廷宝,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后入清华学校,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故居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新街口办事处出资修复,建成杨廷宝故居纪念馆,每周二、周四下午对外免费开放。杨廷宝故居的价值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馆。据了解,基于杨先生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巨大声誉和号召力,杨廷宝故居正在成为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圣地”。杨廷宝故居纪念馆的建成,正在吸引更多的建筑设计行业高端人才集聚,对于加速环东大周边的建筑设计、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58

汤山温泉别墅

地址:江宁区汤山


南京汤山蒋氏温泉别墅距南京城28公里,这里层峦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湿泉喷涌,岁月流逝,而温泉别墅一直保持着原建筑风貌。民国初年大批达官显贵先后在此营建温泉别墅,其中有江宁名人陶保晋于1919年建筑的“陶庐”。1927年,民国建都南京,不久“陶庐”作为“逆产”被没收。1946年4月,国民政府将该庐改建为蒋介石、宋美龄的专用温泉别墅。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和随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后汤山蒋氏温泉别墅经过数次修葺整理,小院春回,更显幽静清丽。住宅内有院子、图片墙、笔墨遗迹、暗道、浴池、桂花树、居室等。进了院子,第一感觉简洁雅致,中西合璧的别墅前,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已经超过屋顶了,似乎至少是1946的植种的。




59

美国军事顾问楼

地址:鼓楼区北京西路67号


一直以来,“军字号酒店”华东饭店,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他只服务于部队内部的师级以上的高官。那个年代还接待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朝鲜民主共和国、马耳他总理明托夫、前罗马尼亚等国家元首......不过,饭店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座传说中的AB大楼,AB大楼就是曾经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公寓。二战中,中美同属同盟国阵营,很多美国军官被派遣在中国军队中担任教官和顾问。他们是1946年成立的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成员,总部就设在首都南京,顾问团的编制是1000人左右。AB两幢大楼就是为这1000美国人和家眷吃喝拉撒服务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公寓建于1935年,A楼现为今南京军区华东饭店,一墙之隔的B楼为南京军区西苑宾馆。1946年2月,美军将领巴大维等相继率团进住。后改组为驻华美军联合军事顾问团,下辖陆军、海军、空军、联合勤务四个顾问组和联合参谋顾问处。美军顾问团在中国参与、从事了一系列军事活动,企图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党政权,结果是徒劳无益。1949年1月26日杜鲁门宣布召回巴大维,撤回驻华美军顾问团。




60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

地址:鼓楼区青云巷41号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共有三处,分别位于鼓楼区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高云岭29号(原高楼门29号)、西流湾1号。旧址(原傅厚岗66 号)为纪念馆,是一座三层楼的花园洋房,现存状况完好,免费开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国共两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合作抗日,进行了长期会谈。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9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代表中共中央和红军参加国防会议,同时继续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协商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8月19日,周恩来和朱德离宁赴陕,叶剑英等人以八路军驻京代表身份留在南京组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并先后在傅厚岗、高云岭觅得两处住所,作为办事处办公及生活用房,后因住房不够,办事处在西流湾1号租下了一排平房作为宿舍兼办公用房。




61

顾祝同的公馆

地址:鼓楼区颐和路34号


说道西式的民国建筑,没有哪里比颐和路更具丰富,更具代表性。美式的、法式的、西班牙式的……你几乎找不到一座式样重复的。这幢顶楼有老虎窗的美丽典雅的小楼,仍透着当年的奢华,留着民国的印迹。地处颐和小区中心,院广宅大,气派非凡。三层黄色的法式洋楼迷人可爱,抢眼的屋檐和参天的大树:屋檐顶部是两个亮黄色的窄方柱体烟囱,顶楼有老虎窗,院内两株高大的雪松绿意葱郁,并肩挺立。这是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公馆。1937年,顾以二哥顾祝信的名义买下这块地,建成了气派的豪宅。顾祝同生于1891年,江苏涟水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910年,考人江苏陆军小学第五期,在校期间,即参加革命军,19岁任第九师排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代主任。1948年,任参谋总长。1987年1月17日,病逝于台北。




62

阎锡山公馆

地址:鼓楼区颐和路8号


这处大面积的院落,房子规模也不小,在颐和路公馆区中十分打眼,人们称这里为阎锡山公馆。来!观阎锡山公馆,回忆气派大洋楼里民国四星上将的无力挣扎。阎锡山,国民党大佬,人称山西王。说来,阎锡山从1949年4月14日入住到22日离开南京,只在这座公馆里住了8天,可算是居住时间最短的公馆。公馆保存完好,现在是军区老干部活动室。主楼是一座两层西式的大洋房。庭院中央是一棵大雪松,四周院墙有一座座怪石嶙峋的假山,树木花草繁多,幽静之中渗透着奢华。这里原为汪彬梅的公馆,建于1936年。1949年3月,阎锡山从太原乘飞机到南京,是应代总统李宗仁之邀,帮他参谋议政。李宗仁将此楼拨给他居住。阎锡山在南京期间,为了报答李宗仁,不停地在总统府和美国大使馆间奔走,游说美国出兵协助保卫长江,继续拨款援助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权,司徒雷登则以“不干涉内政”为由婉言拒绝。4月22日,阎锡山眼看时局不可扭转,便匆匆离开南京跑到了上海,24日他听到了太原城破的噩耗。城破之时,阎锡山最宠信的五妹阎慧卿、侄儿、山西省主席梁化之等自杀。阎锡山后来孤零零地死在台湾。




63

陈诚公馆

地址:鼓楼区普陀路10号


陈诚公馆能读懂“袖珍本的大元帅”陪伴蒋介石左右的“忠诚”。陈诚是一位军事和政治都很出色的将军,浙江丽水人。陈诚公馆是当年陈诚将军用于休息、办公、接待宾客的地方。在公馆里,很多重要会议、决策及重大事件被商讨和决定。可以说陈诚公馆是在近代史上很值得纪念的一个地方。陈诚公馆别出心意,修复后将公馆改成会所形态,集展示厅、书厅、会议厅、红酒雪茄厅与宴会厅等,人们可以进到这个环境里,亲身细细体会当年的风采,感受当年在商讨重要事件的紧张氛围,以及在接待宾客时的友好,而不是被玻璃阻挡,像博物馆里只能隔着冰冷的玻璃看。这样的方式,使人能够很容易融入到环境的氛围里,彷拂时光倒流,置身在当年的历史情境里,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当年的生活场景,宛如亲身经历这段珍贵的历史时光。陈诚,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上将,曾任过台湾省主席,也称呼过“陈副总统”,一九四九年随蒋去台湾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1965年在台湾去世。




64

民国赛珍珠旧居

地址:鼓楼区汉口路22号


赛珍珠(Pearl S. Buck),本名珀尔·布克。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赛金花”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赛珍珠才华横溢,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伟大的女作家。她于1922年开始写作,一生创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32年籍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得奖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等,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她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65

徐悲鸿故居

地址:玄武区傅后岗4号


徐悲鸿旧居是一幢精巧别致的两层西式小楼,前院很大,院内有高大的广玉兰,为当年所栽。一楼右边是悲鸿的画室,名“无枫堂”,里面有着一段恩怨。该处虽名为“徐悲鸿纪念馆”,门旁还有徐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铭牌,但未曾开放过。在近现代,南京是中国艺术的大本营,有“艺术之都”之称。那时的中大艺术系集中了一批造诣高深的教授,除了徐悲鸿,还包括吕凤子、汪采白、张书旗、潘玉良、陈之佛,以及后来的吕斯百、傅抱石等。徐悲鸿、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那一批画家,大多接受过西方绘画艺术洗礼,西画手法在中国画中得以融现,中国画的笔墨韵味里被渗入了西方的素描和油画技法。这在徐悲鸿的画作中特别突出。徐悲鸿在南京工作与生活了长达十年,其间创作了代表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和《徯我后》、油画《月夜》、中国画《九方皋》和《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纪念建筑类(6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考虑的方式思维,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有的人喜欢街头璀璨的霓虹灯,喜欢大城市的你追我赶,喜欢在灯红酒绿的街头穿梭,有的人则喜欢青石板的小路,喜欢窄窄的古巷,喜欢古风古韵的建筑,喜欢摆在街头小商贩手里的一个小物件。




66

中山陵

地址:玄武区中山陵园内


中山陵位于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宽博大方,空间开阔,予人畅想无穷。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67

藏经楼

地址:玄武区钟山风景区灵谷寺西


“藏经楼”建于1935年,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通过佛教协会发起筹款捐建。仿宫殿式,色彩及装饰带有佛教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屋脊中部的小塔,具有典型喇嘛教建筑特征,一只仿佛常转不息的经轮。藏经楼前的孙中山铜像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赠送。1929年奉安大典时运来南京,由于当时的中山陵园内一时找不到合适位置安放,故只好将铜像暂时安放在黄埔路国民党陆军学院内。1942年11月,在纪念孙中山诞辰日前夕,由汪伪政府将铜像移至新街口广场中央。1966年文革开始后,为防止人为破坏,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将铜像运到中山陵园内保存起来。1968年,铜像竖立在中山陵前广场南端的八角石台上。1985年藏经楼修缮一新,并辟为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常年展出先生的著作、遗物等,考虑到馆内应有一尊孙先生的雕像,同时又为了恢复中山陵墓警世钟外形的整体风貌,遂决定将铜像安放在藏经楼前的广场中央。




68

中山陵音乐台

地址:玄武区钟山中山陵广场东南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是中山陵园的纪念性建筑,1932至1933年建成,以其造型独特、设计完美成为民国时期的经典之作。圆中心是舞台,台后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壁原理相同,以汇集音浪。台前有月牙形莲花池,池前是半圆形草坪,可容纳三千观众。沿草坪周围绕以水泥回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佳境。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散发出了经典的景观理念与新潮的设计元素,愈发自然灵动,充满活力,宛如镶嵌在南京钟山的一颗圆润珍珠。在重要的节假日,音乐台经常举办大型演出活动。对于演出而言,最吸引人的是音乐效果。音乐台地处自然盆地,周围森林密布,这种结构的空间对声音的传播非常有利,在不借助外部技术的条件下,自身就能很好地满足散播音效的功能。再加上舞台后方的大照壁汇集音浪,前方的月牙形水池也可以放大音效,音乐台四周帷幕式的森林又完成了对声音的传导,而扇形的草坪看台让观众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聚焦舞台,这些元素使这里成为经典、独特且珍贵的森林音乐厅。




69

民国阵亡将士墓

地址:玄武区钟山灵谷寺景区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于1931年至1935年间建于灵谷寺旧址上,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建筑以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葬有1029名国民革命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祭堂由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的建筑无梁殿改造而成。正堂中央奉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两边是“国父遗嘱”和“民国国歌”碑刻,四周内壁上嵌有110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和军阶。其中1至61块石碑刻1926年至1930年北伐期间阵亡的北伐军将士名单;61至67块石碑上刻1932年淞沪会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单;67至110块石碑上刻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名单,共刻有阵亡将士33224名,全文165,0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




70

侵华日军慰安所

地址:秦淮区利济巷2号、18号


从1937年日军大规模设置“慰安所”,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8年,亚洲至少有40万女性受害。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由“东云慰安所”旧址和“故乡楼慰安所”旧址组成。旧址共保存有7幢房屋,约2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是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十几年前,日本学者西野留美子在朝鲜找到一位当年的慰安妇朴永心老人。在老人痛苦记忆的片断中,这个慰安所有几个显著特征:慰安所的周边有铁路通过,因为她能清楚地听到火车声;附近有练兵场及水塘;还有一个私人诊所,那是她们经常就医的地方。几经周折,最终确认慰安所旧址。2003年,曾经在这里做过三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来到南京,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慰安所。1939年8月被诱骗到南京的17岁朝鲜女孩朴永心就安置在这里。那时的南京从夫子庙到大行宫一带,是当年日本划定的“日人区”所在地,靠近日军的兵营与许多军事机关,因此慰安所非常集中,南京有40多处慰安所,这一带就有10多处。




71

民国中央军人监狱

地址:建邺区江东门外


建于1930年的“中央军人监狱”,又名“军政部军人监狱”、“中央海陆空军人监狱”,坐落在南京江东门外,当年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管辖,曾经囚禁过陶铸、曹瑛、惠浴宇、刘顺元、王鹤寿、刘宁一等大批共产党人,恽代英就是在这监狱里的刑场上遇害的。这是现在唯一被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南京“四大监狱”之一。其它三座分别为位于老虎桥的首都监狱、位于晓庄的首都反省院、位于宁海路的宁海路看守所,均已不复存在。当年的监狱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约200米,四周筑有高达6.7米的围墙,围墙上设电网,围墙外挖有深沟,围墙内四角筑有岗楼,由荷枪实弹的军人24小时看守,人称“天牢”。监狱内分东、西、南、中四大监房,可关押1000余人。现在仅存有东、西大监房和监狱长办公楼3幢建筑。据记载,在南京沦陷期间,中央军人监狱被日军烧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原址又重新建造。




文教科研类(9处)



早在清朝时期,南京作为两江总督府所在地,便是清朝南方最重要的统治中枢。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传入中国,南京成为重要的传教中心。民国时期,基督教所设医院、学校、教堂等数不胜数,南京几乎成为全国基督教的中心。这也带动了南京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72

民国中央大学

地址:玄武区四牌楼2号


国立中央大学源于1902年开始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中央大学作为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在1928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时,这所学校就设立了文、理、法、商、工、农、医、教育8个学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当仁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央大学均有较大差距,即使合并后的西南(重庆)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所不及。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位列亚洲第一。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建筑多为前国立中央大学遗存,历史风韵浓厚。东大的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可容2700余人。大礼堂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后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竣工。建国后与金陵大学等校有关院系合并调整中,中央大学各学院相继迁出成立独立院校,发展成为现在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等,衍生出12所高校。




73

民国金陵大学

地址:鼓楼区汉口路22号


金陵大学,诞生于清光绪十四年的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金陵大学校址现为南京大学。1928年金陵大学首先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并批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中国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大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金陵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北大楼、东大楼、西大楼、东北大楼、礼拜堂、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十余幢建筑。这些建筑物一律都是青砖墙面,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严谨对称,进深较大,窗户较小,显得封闭稳重,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的特征。北大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由于诞生于中西文明激烈冲撞和融合的年代,至今我们依然能从它的外观和风格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大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74

民国金陵女子大学

地址:鼓楼区宁海路122号


民国二年,美国在华教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最终选定南京为校址,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绣花巷李鸿章花园开学。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这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参与者中有第一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1922年开工建设,到迁入时完成了7幢宫殿式的建筑。1930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随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主体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造型均是传统古典风格。100号楼后面是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方式,建筑物之间则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999朵玫瑰。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75

国立天文研究所

地址:玄武区紫金山第三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中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总部观测站始建于1934年,台址设在风景优美的紫金山上。1935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一颗小行星,国际行星中心按紫金山天文台意愿将其命名为“中国”号。老照片故事:南京天文台1937年12月12日中国守军“教导总队2旅”官兵对日军16师团33联队进行了奋勇的抗击,在天文台处发生了激烈攻防战,双方均有死伤。这张照片是南京沦陷不久后拍摄的天文台。右边的观象台已经被炮打穿一个大洞,下面的墙壁被烟火熏得漆黑,说明英勇的中国军队在此和侵略军进行了殊死争夺,由此看来,南京就是英勇的南京,为持久抗战在战略上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左边观象台的一上一下也有两个炮眼。路上的日军正在列队换防,持枪鬼子的沙袋工事应该是中国守军构筑的。楼主照片岩石处就是沙袋工事的地方。




76

民国地质调查所

地址:玄武区珠江路700号


在中华民国史上,1929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可是,这一年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乃至世界科学发展史上,却有着极可纪念的日子。就在1929年即将结束的12月2日,年轻的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将一件50万年前的猿人头骨奉献到世人面前。中央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址建筑始建于1935年,三层德式建筑风格,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成果最多、组织最为健全,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全国性地质科学机构。1992年初,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易名为南京地质博物馆。自创立至今,南京地质博物馆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里先后走出了48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有“中国地学摇篮”之称,曾经的民国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就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陈列室展出了中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调查所裴文中先生,在北京周口店挖掘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化石的惊天发现把人类原来只有一二十万年的历史,一下向前延伸了二三十万年。




77

国立中央研究院

地址:玄武区北京东路39号


原国立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隶于国民政府。1928年6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后,陆续按学科分科设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战发生时为止,已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心理、社会科学及动植物等十个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江苏省科技厅所在地。中央研究院设有学术评议会,为民国最高学术评议机构。1948年4月1日选举产生第一届院士81人,其中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人文组院士28人。1948年12月,中央研究院开始向台湾搬迁。除总办事处、数学以及历史语言研究所较完整地迁台外,其余各研究所大都留在南京和上海。在中央研究院81名院士中,迁至台湾的仅有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稚晖7人,在国外的有陈省身、李书华、赵元任、汪敬熙、胡适、吴大猷等12人,其余五十余人,除萨本栋等人去世外,均留在了大陆。1949年10月,中央研究院留在大陆的各机构都被中国科学院接收。图为第一届院士门前合影。




78

国立气象研究所

地址:玄武区北极阁2号


北极阁坐落在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南朝为皇家苑囿之一。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南京北极阁旧址就设有日观台,又称司天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气象台。明代朱元璋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鸡笼山南设国子监,观察天文气象,其优良精巧的设备,令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叹为观止,这是十四、五世纪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28年新建的北极阁气象台在南京鸡笼山山巅北极阁旧址上落成并使用,成为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堪称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气象台建在石砌平台上,六角形,上下共四层,高约1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气象台内设有旋梯通向每层挑台和顶层平台。气象台矗立在鸡笼山之巅,远远望去宛若是一座古塔。它是我国现代第一座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的落成,结束了外国人操纵中国天气预报的历史。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近代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到了近代,南京原钦天监在山上所设观象台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功能被转移到紫金山天文台。




79

民国育群中学

地址:秦淮区中华路369号


这所中学与鼓楼医院,均为英国籍加拿大人马林博士创办。劳动楼建于1926年,青灰色的5层楼房为民国育群中学旧址,现在是中华中学的办公楼,学校何时称其为“劳动楼”?不得而知,或许是文革时期的原因吧。民国时期,学校风气保守,大部分学校只收男生或者只收女生,当然也有些开放点的学校男女兼收,这些在当时都不算奇怪。但是有这样一所学校,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却又男女分而隔之,既不在一个大门里进出、又不在一个教室上课,是不是很特别呢?这所学校就是民国非常有名的中学——育群中学。不过,它的原名为爱群中学,而基督教会还有一所明育女中。因为这两所学校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所以决定合并,各取原校名中的一个字组建“育群中学”。在男生部里设有一个基督教堂,每周六下午和礼拜天有牧师传经布道,并向社会开放。在那时,参加弥撒作祈祷者就有机会得到1包标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字样的五颜六色的什锦糖或巧克力豆。1951年育群中学与南京市立女中合并称“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如今作为省市重点的中华中学,现址就是当年育群中学女生部。




80

鼓楼幼稚园

地址:鼓楼区北京西路4号


在六朝古都南京的鼓楼高岗之上,坐落着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的发源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幼儿园前身鼓楼幼稚园,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春创建,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幼儿园之一。当时任南京大学教育科心理学教授的陈鹤琴得到东南大学教育科赞助,在自己新建的住宅客厅里办起了幼儿园,取名鼓楼幼稚园,自任园长,收幼儿12名,聘东南大学讲师卢爱林为指导员,甘梦丹为教师。经费由东南大学教育科及中华教育改进社补助,目的在于实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在陈先生指导下,鼓楼幼稚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验成果,编写出版了《幼稚园单元教学》、《儿童游戏》、《儿童节奏》等书籍。1925年春,陈鹤琴教授感到在家里办园不便实验研究,为此发起组织董事会,募捐建园,由董事会成员十人及热心幼教人士筹募资金,在陈教授住宅旁购地三亩正式建立新园舍。当时全园设有大、中、小活动室、盥洗室、衣帽室、储藏室、办公室、游戏场、草坪、动物园、小花园等,用以教育的实验研究。




地区宗教类(6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不管是相信命运,还是相信自己,还是精神寄托的宗教,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健康。基督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南京在基督教传向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非常特殊的作用,教堂也随处可见。宗教文化建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南京最美教堂寺宇。




81

金陵神学院

地址:鼓楼区大锏银巷17号


新街口附近的金陵神学院旧址,是闹事小巷内的一座神秘院落,占地不足30余亩,毗邻金陵文化创意园。金陵协和神学院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办的金陵圣经学院,1911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南北长老会等四个教会联合创办。原址位于南京汉中路140号,第二年更名为金陵女子神学院,五年之后再改名为“金陵神学院”。1921年10月迁入大锏银巷新建校舍。所以,金陵神学院在南京共有两处遗址,分别位于汉口路和大锏银巷。金陵协和神学院创建于1952年11月,在当时大锏银巷金陵神学院原址的基础上,由华东地区11所神学院及圣经学校联合而成,院长为丁光训。大锏银巷旧址由原金陵女子神学院的三幢主要建筑组成,具有美国殖民期建筑特征,以中央部位的教学主楼为代表,建筑主体二层,中央亭楼三层。主楼中央小礼堂具有浓郁的教堂风格。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该校任教。现金陵协和神学院在南京江宁大学城内又有了新校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全国性神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82

天主教石鼓堂

地址:秦淮区石鼓路110号


这是一座几经兴废的教堂,一座见证西方宗教与中国传统激烈碰撞并走向和谐共存的教堂。石鼓路上的天主堂是一座典型的天主教堂建筑,为法国传教士于1870年建成。在北伐战争中该堂遭到严重破坏,并一度改为马厩,1928年,国民政府拨款重修。石鼓路天主堂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教堂,它是南京唯一现存的罗马风建筑,具有中国传统的木屋架与仿罗马风的圆拱吊顶的组合,位列中国十大最美的教堂之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就来到南京传教并建了所小教堂,后来意大利神父又在附近建立大堂。该建筑外观厚实,体形简洁。平面为正统拉丁十字形,属欧洲早期修道院形式。结构采四分拱顶、拱券肋、集束柱,是南京仅存的一座“罗曼式”建筑。教堂正面的花体字是拉丁语Ave Mazia的首字母缩写,意为万福玛利亚。




83

圣保罗教堂

地址:秦淮区太平南路396号


教堂于1923年落成,是南京中华圣公会的圣保罗堂。距今已近100年的的历史了,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发生所在教堂的原型就是这里。这座朴素典雅的欧洲乡村式小教堂,按照当时西方流行的复古主义形式设计,外观属于哥特式建筑,钟楼高耸,腔调满满,是南京基督教现存最早的民国建筑。教堂内在结构用中国传统的构架取代了哥特式的尖券交叉拱,墙体用南京旧城墙砖磨光砌筑,并经过加工磨光。所有的窗座、门扇、墙中部环箍、钟楼顶屋、城堡式的垛堞和封盖以及内柱脚、拱座全是采自高资山的白石。堂内的读经台、讲座台、洗礼池、圣坛和栏杆柱等也是用白石磨光精制而成。砌在墙上的环箍、拱座内侧石面上,精刻了程通甫先生缮写的经文,由江鉴祖会长贴上金箔。这里环境清幽,靠近著名的太平南路商业区,挨着内秦淮河四象桥。每逢周末,就会有很多信众来这里礼拜,圣诞节平安夜人就更多了,教堂内座无虚席。




84

基督教莫愁堂

地址:秦淮区莫愁路350号


基督教传入中国,经过了“三进三出”的过程,据可靠文献记载,最早是在唐朝,叙利亚传教士来到长安,翻译经典,那次传来是也一种文化交流。根据圣经的教导,基督教的传播是需要经过本土化过程的,“自传、自治、自养”的思想不是由外国传教士提出的,这也是保罗的传福音的路线,保罗传福音是在传到一个地方后,然后交由当地教会自己管理。中国现在的基督教发展,同样也是按照圣经的教导进行着本土化。清光绪14年,在明德女子书院东面有一座正规的“四根杆子礼拜堂”,可容纳400人。民国16年,这耶稣会堂改名为汉中堂。后来,四根杆子路拓宽成莫愁路,汉中堂被拆除,再后来,鲍忠牧师筹款折合1100两黄金重建汉中堂,由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之弟陈裕华长老设计,由冯玉祥将军题写房角石“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基督”。教堂属哥特式建筑风格,可容纳1000多人。1954年汉中堂更名为莫愁路堂。




85

基督教道胜堂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


基督教道胜堂原址为现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图书馆,由美国圣公会差会创立于1915年,“道胜”之名意为“以道胜世”。首任牧师约翰·马吉,因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设立国际安全区保护南京百姓、拍摄日军屠杀罪证等凛然义举而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与纪念。1917年,沈子高主教自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即担任南京道胜堂牧师,时年23岁,是年创办益智小学,担任校长,与马吉牧师一起为南京下关地区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道胜堂建筑外观为典型的中国古典风格。属于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道胜堂附设的道胜学校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源头之一。1958年南京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道胜堂教堂关闭,用于南京大屠杀中拍摄日军屠杀罪行的道胜堂牧师的名字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为牧师的义举,2009年在美丽的长江之滨,绿荫葱茏间矗立着一座褐色的雄伟教堂——道胜堂,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聚会的现代化风格教堂。




86

基督教百年堂

地址:鼓楼区汉中路140号医科大校园内


在南京医科大学老校园中的江苏省口腔医院大楼后面隐藏着两幢老建筑,一幢坐北朝南,另一幢坐西朝东,保存十分完好。它们是南京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旧址,现为学校行政办公楼。建筑上的细微装饰清晰可辨,十分精美。在东大楼东南角镶嵌的白色黄岗岩碑上,有中、英两种文字的铭文,全文如下:“百年堂,此系美国南卡罗莱纳省萨姆特城三一堂捐献,所成用作监理公会国外布道百周年纪念。中华民国十年,西历一千九百二十一年敬志。”也就是说,百年堂因监理会国外布道百周年纪念而得名。1921年,美国南卡罗莱纳省,即南卡罗莱纳州萨姆特城三一堂捐建了这座建筑物,用作监理公会国外布道百年纪念。在百年堂的东北面约二十米处,还有一幢高三层的西式建筑,风格与百年堂相近,相传是传教士住宅。两幢楼房风格统一,都建于1921年。百年堂与金陵神学院同时落成。从新街口大锏银巷东到南京医科大学老校园,当年都是金陵神学院的范围,可见校区规模之大。




商业金融类(9处)



南京作为曾经的民国首都,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南京城内至今保留着众多的民国元素。它们和城市血脉相连,化为南京的美景。




87

民国中央银行大楼

地址:鼓楼区大马路66号


中央银行大楼就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下关办事处旧址,一座静静地矗立的西式三层洋楼,现为长江水源保护局南京监测站。小楼始建于1923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六根粗大柱子彰显着欧式建筑风格,古朴、纯粹又极富高贵、霸气,隐约透着一丝央行气息,是西方古典样式在南京的早期实例。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人是宋子文,它的前身是大清银行。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不久正式在上海总部开业。1912到1928年,中国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负责代理国库、承汇公款、发行钞票等。1912年02月14日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成立的日子。在中华民国期间,南京中行作为当时的第一家中央银行,发行了中国银行“南京券”,成为中国银行成立后自印发行的第一张钞票,后来被誉为“共和第一钞”。清末,西方列强盯上了南京,金陵关口被迫对外开放,沿长江岸2.5公里,宽0.5公里左右地带,外国商人开设洋行、设立码头货栈,旅馆、茶楼、戏院、绸缎庄、鞋帽店、钟表、钱庄、银楼等商号密集于此,还有包括这幢中央银行大楼和江苏邮政管理局等数座西洋建筑。大马路一时间成了下关最热闹、最洋气的商埠街,民国小姐、绅士、权贵都以在此消费为荣。中行还有一所南京分行旧址在白下路23号。




88

民国中南银行大楼

地址:秦淮区白下路155号


在南京现存的老银行里,最精致的建筑,要算中南银行大楼。该楼红褐色外墙色彩明快,V字形的建筑造型活泼轻巧,现为交通银行白下支行。这座老楼建于1929年,今年90岁,在长长的岁月里,它虽几经易主却保存完好,见证了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历史的更替,更鲜活记录了近代金融业的轨迹。中南银行由南洋华侨黄奕柱1917年创立于上海。而其发展壮大与首任总经理、民国银行家胡笔江有着莫大的关系。最初作为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中南银行在南京设立的办事处,1933年改为南京分行,除了经营存、放、汇款外,还兼办理储蓄、信托、仓库、房地产和证券交易。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旧址,内设3个库,设在地下的库由于保管条件不好已经封闭不用,一楼的库现为支行的金库所在,二楼的库为代保管库。1988年打开清理,在11个箱子中发现各种契约、信件、保险单、土地证、活期储蓄存款本、银锭、银币、戒指、皮包、书籍、小布袋、租箱书、私章等物,现仍在白下支行保管。库内的保管箱除少部分损坏后重新制作,大部分仍为原物。




89

民国国货银行

地址:鼓楼区中山路19号


民国中国国货银行,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新成立的一家官商合办银行,1929年11月1日成立于上海,孔祥熙为董事长,宋子良为总经理。1936年后,国有资本相继控制了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等民资银行,加上原本就为官股控制的中国国货银行,它们成为“大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的附庸,因而被称为“小四行”。1930年国货银行增设南京分行,建成6层大楼,为当时南京最高建筑,现为南京市邮局新街口支局。国货银行的设立,旨在抵制日货,支持民族工业,起缘于北伐期间的1928年的动议,当时日本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把老蒋逼出了济南城,所以当这个动议提出时,老蒋是极力赞成并慷慨认股的, 1932年国民政府甚至还以官方名义发布抵制日货决议。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地下室1层,外观对称,大门廊建有8根方形混凝土立柱,整个建筑立面庄重、坚实,具有现代建筑特征。




90

民国上海商业银行

地址:秦淮区建康路145号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年一开业,就被人称为“小小银行”,开业时额定资本仅7万余。总部设在上海宁波路9号一幢老式洋楼里,7名股东个个是董事。但由于镇江人总经理陈光甫经营精明,管理有方,业务发展迅速,创造奇迹。到1926年时,资产总额超过4,700万元。由于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密切,业务上得到官僚资本银行的支持,以及经营、管理上的灵活、多样,业务进一步扩展,最高时分支机构达111个,1927年存款总额近2亿元,成为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名言:“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就是说,银行仅凭信用,就可以聚积社会不少资金,以供工商行业使用。我国各银行所收储蓄存款之数,当推该行为第一。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均为江浙资本家集资创建,合称“南四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南支行。它于1917年在南京下关设立办事处,后成立南京分行,1933年4月迁至该处营业,兼营储蓄、信托和仓库等业务。




91

民国交通银行

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1号


繁忙的新街口,有一座建筑,安静的屹立在德基旁。人们走过的时候,会不禁的感叹下这柱子真的是高。民国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市分行。1935年7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近似矩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造型为西方罗马古典建筑形式。大楼正面朝南,门口有四根高达九米的爱奥尼亚式巨柱直抵二楼;大楼外部东西两侧各配有六根式样相同的檐柱。大楼外墙面采用水泥斩假石,做工细腻 。在这幢民国建筑中,最受市民关注的恐怕要算里边神秘的金库了。民国时期的老金库,分为两间,都是当年储存现金的地方。金库一直戒备森严,一道钢门就厚约40厘米,重约6吨,锁头有22个。该金库门大有来头,购自当时大名鼎鼎的万事利公司,据称存放美国独立宣言原件的库门也是万事利公司的。清末和民国时期有多家银行也买了这种金库门,这些门至今都在使用。民国交通银行的实际控制人是孔祥熙,这家银行创始于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发钞行之一。




92

和记洋行

地址:鼓楼区宝塔西街168号


英商南京和记洋行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或称和记蛋厂,由英国韦思典兄弟资本集团1912年创办,是民国时期南京的外资企业。1897年以来,英商在内地汉口办和记公司蛋厂获得了巨额利润,便计划扩展至南京。1912年英人马凯司承总公司旨意,抽调汉口和记公司长沙韩永清、罗步洲来宁办厂,定下关宝塔桥附近为厂址。英国资本家利用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不向中国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申报注册情况下,购地租地,修建简易厂房,安装发电机、压缩机、锅炉,以及管道等设备,雇佣了数百名临时工,当年即加工蛋品、肉类、冷冻运销国外。1916年7月8日,韦氏向英国殖民地香港政府注册在南京开设分公司,取名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现址为南京肉联加工厂。韦氏兄弟为获取更大利润,再次扩大投资,从1916年至1922年,先后4次租购土地,下关宝塔桥、二仙桥、老江口,均为和记洋行所占。现和记洋行旧的建筑大多数保存下来,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四至六层建筑物有16座,旧址被列为文保。




93

民国中央商场

地址:秦淮区中山南路79号


20世纪20年代的南京已是一座拥有七八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各方面需求日益增长,商业也随之迅速发展。但是当时洋货,特别是日货充斥市场,人们“衣必洋货,食必西餐”。在此情况下,1934年春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时任铁道部政务次长的曾养甫、张静江、李石曾、戴槐生等便开始酝酿筹建一座大型商场推销国货。到了冬天,他们选准了新街口附近中山南路一块荒凉的场地,作为商场场址,决定筹资动工。因南京是“中央”所在地,且该商场建在市中心,故将该商场定名“中央商场”。南京中央商场于1936年1月12日正式开业,是南京最早开设的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场,在众多的商号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已有84年历史。中央商场的开业,是南京传统的老商业走向近代化新商业的里程碑,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购物、休闲的好去处,也推动了南京商贸业的发展。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中央商场二楼毁于战火,一楼成了日军的养马场。日本投降后,扩建了商场,才基本上形成了当初的规模。图为三十年代新街口商圈。




94

中华书局

地址:秦淮区太平南路220号


杨公井和太平南路的三岔口,有一间古朴的民国风格的小楼。门上,红底金字招牌写着“古籍书店”,再上面,是一块石刻招牌,雕着“中华书局”。这家书店,是杨公井的标志性建筑物,记录着小街逝去的繁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同一天年仅26岁的陆费逵的中华书局也在上海成立,书局宗旨:“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中华书局成立后迅猛发展,在全国各地分支机构多达四十余处,1935年,中华书局在南京的太平南路设立了分店,那时,南京的太平南路大行宫、杨公井一带,书店云集,号称为南京的“书店街”。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央书店、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书店等。陆费逵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旧学教育,成年后考入南昌英语学塾附设日文专修科,又接受了新思想。1903年,他到武昌开办了第一家书店,名为“新学界”,出售《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




95

1912英式小洋楼

地址:玄武区长江后街8号


南京1912商业街区,是一条著名的酒吧街,一个特别具有艺术气息和异国风情的地方。得名于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满清王朝覆亡,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终于画上了句号。这幢英式小洋楼位于1912街区里,紧靠着太平北路的马路边,现在是“芳·满庭”餐厅。餐厅门口一侧的墙上,有块铭文牌子,展示了这幢英式小洋楼的前世今生:“该建筑始建于1910年,系民国时期英式建筑,当时著名牙医何英祥曾在此居住。2003年12月被南京市文物局认定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建筑。”喔!骨灰级的洋房今年108岁了。小洋楼距离总统府只有一墙之隔的几百米远,著名牙医住在这里当然是有来头的。相传,蒋介石的御用牙医曾经在此居住过,1949年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蒋介石年轻的时候,在上海滩惹上梅毒,不能生育,年纪轻轻,牙齿和头发就脱落了。因此,蒋介石对自己的牙齿很在意,有专门的贴身牙医,随叫随到的。




城市交通类(5处)



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96

民国铁路轮渡桥

地址:鼓楼区大马路江边


铁路轮渡对当今的人们而言很陌生,但对于民国时期的人们却很重要,因为它是连接浦口火车站和下关火车站最重要的一环。当时,国民政府重金聘请了外国的桥梁专家,希望能在长江上建一座桥,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南京造桥,不可能。限于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造桥不成,火车过江也只好用船轮渡。南京铁路轮渡栈桥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中国长江南北通道的咽喉,跨越长江,将大江南北的津浦线和京沪线(民国时期的京沪铁路是当时的首都南京至上海)连接起来。南京铁路轮渡把中国铁路网连成一体,北方的大豆、煤炭等产品可直运南方;上海的工业品也能便捷地运到广大的西北、华北地区。南京火车轮渡始建于1930年12月1日,至1933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22日正式通航。南京铁路轮渡是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曾被评选为1927至1937十年间的中国“十大工程”之一。




97

民国浦口火车站

地址:浦口区津浦路


《情深深雨蒙蒙》实拍:依萍送别书桓参军以及最后在火车站接书桓归来的戏份都是在浦口火车站取景拍摄的。建于1914年的南京北站主体大楼系原浦口火车站主体大楼旧址。随着浦口火车站和其附属建筑于竣工交付使用,浦口火车站成为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浦口火车站月台和雨廊、中山停灵台、浦口火车站车务段大楼(派出所)、原浦口火车站电报房(售票处),建于1920年的浦口电厂,这6处建筑是文保单位。浦口邮局、兵营旧址、红房子(原津浦铁路局高级职工住宅楼)、民居(慰安所)旧址虽然不属于文保单位,但4处历史建筑也都存在。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点站,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孙中山灵柩运抵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皆发生于此。如今,它还保持着上世纪的风貌,与南京的下关过车站隔江相望,一个世纪的岁月斑驳,如戏剧一样曲折跌宕。




98

民国下关火车站

地址:鼓楼区江边路8号


南京西站的前身叫下关火车站,南京历史上的第一座火车客运站。作为民国时期首都南京和全国的重要门户,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英国人投资建设。按照当时满清朝廷邮传部“一等站屋”的设计要求建造、内有大小平房十八间。历经三年,1908年完工投入使用,拥有有大厅、票房、电报房、站长房、邮政房、货物经理人房等建筑设施。当时也被称为江宁车站,是沪宁铁路起点和终点站。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文与南京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和孙中山的军事顾问荷马李等数十人离沪赴宁;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孙中山从上海乘坐沪宁铁路列车到江宁车站后,又改乘市内小火车直达督署站进入总统府就职。1927年车站改称南京站,三年后由于该站过于老旧,已不再适应当时的运输环境,铁道部对南京站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下关车站,站屋为中间3层、两侧2层的建筑。站屋中部为椭圆形车站大厅。百年的南京西站见证了南京城百年的历史变迁,记录着南京城的悲伤与光荣。




99

民国中山码头

地址:鼓楼区中山北路643号


中山码头的历史往上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晋建立的军用码头,现代的轮渡运输则跟津浦铁路的贯通息息相关,上世纪20年代,为了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津浦铁路的尽头浦口火车站江对面)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码头于1928年8月8日竣工,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50年代的中山码头是连接江南、江北的唯一通道,沿着中山路,出了挹江门,中山码头的站前广场上的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位于现在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和铁路桥之间的“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如今,中山码头是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




100

民国大校场机场

地址:秦淮区大明路以东


在南京,城里的人们多少都听过“大校场”这个名字。大校场自明朝以来一直是军事教练场。清代,大校场是驻扎城东南的八旗兵训练中心,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均在此阅过兵。1929年,国民政府在此建军队训练场所。1931年,建航空学校,并将此地辟为飞机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也是当时设施最好的飞机场。抗日战争时,它被定为中国最高级别的航空总站,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许多从这里起飞的空军战士与来犯的日军空战搏杀、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彻底改造大校场机场,按照国际民航标准修建,造候机楼,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一个机场。2015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变迁的大校场机场正式关闭,而它的故事还在延续。南京大校场机场旧址空间格局保存完好,机场跑道长2650米,宽约60米,建成后经过多次加固及加层。在南部新城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对机场跑道本体进行整体性、原真性保护,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最具活力的航空乐园的规划设想。



 


支持本号打赏随意


 



本文为苏杭原创授权,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一并感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